APP下载

南宋重阳杭城风雅食俗

2022-12-01宋宪章

杭州 2022年19期
关键词:杭城辟邪茱萸

宋宪章

我国民间传统以九为阳数,盖农历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日月并应,故称之为“重阳”。

东晋时期,孟嘉“龙山落帽”的典故,就发生在重阳节这一天。孟嘉是当时的江州名士,还是陶渊明的外祖父。征西大将军桓温继任江州刺史,很是看重孟嘉,便任命他为参军。有一年重阳节,桓温带着一众官员登龙山赏菊,饮酒赋诗。举杯推盏间,一阵风把孟嘉的帽子吹落,但他没有察觉。桓温见状便想与他开个玩笑,趁孟嘉如厕离席时,让人把孟嘉的帽子捡回来,并让另一位文人孙盛写了一篇文章来嘲弄孟嘉。孟嘉回来看到后,非常镇定地把帽子戴正,随即不假思索,一气呵成写成一篇文章为自己落帽失礼辩护。在座之人读了他的文章,都连声叹服,一时传为美谈。此后,人们就用“孟嘉落帽”来称扬人风雅洒脱、才思敏捷。

重阳是一年中的大节之一,唐代诗人王维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宋时,自宋太祖起就以孝治天下,开创了劝孝之风,宋代民间对重阳节格外重视。《梦粱录》记载:“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南宋时,重阳节这一天,老百姓都要用菊花、茱萸泡制药酒来喝,因为茱萸有“辟邪翁”之盛誉,可温中祛寒,菊花有“延寿客”之美名,可明目养肝。《易经》中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从易数来说,九月九是一年里最阳的日子,所以人们用菊花和茱萸泡酒来辟邪祈福。

这一天,繁华的临安城(杭州)市肆的各种食品店,都要做糖面蒸糕应市,在糕上点缀猪、羊、鸭的肉丁和肉丝,插上小彩旗,称之为“重阳糕”。都城服务行业“四司六局”中的蜜煎局(蜜饯糕团厂),则生产一种制作极为精巧的“狮蛮栗糕”。这种糕点以煮熟的栗泥为馅,和以蜂蜜、麝香、白糖,印花脱饼(以模子印花,犹如今日中秋广东月饼之做法),还在糕上用五色米粉捏塑出蛮王骑狮子的造型,实为高档点心。西湖四周众多的寺院庵堂,也按传统习俗由斋堂精制各种净素栗糕,供佛和供僧尼、香客食用。

《武林旧事》中记载:“又以苏子微渍梅卤,杂和蔗霜、梨、橙、玉榴小颗,名曰:‘春兰秋菊’。”在杭州人举办的重九家宴上,“春兰秋菊”是主要食物之一。“春兰秋菊”一词取自于屈原的《九歌》,“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不过,“春兰秋菊”并非真由兰花和菊花作为原材料,而是用中药苏子蘸上青梅汁液,再拌以小颗粒的石榴、雪梨、橙子这三种秋季水果制成。味道酸甜可口,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就是一盘醒胃的水果沙拉。

重阳节时已到初秋,在南宋时,市肆上到处有小贩叫卖“炒银杏(即白果)”“炒梧桐子”,吸引来往的市民和游人。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世纪50年代时,杭城中秋节、重阳节前后,大街小巷都有带柴锅叫卖“现炒白果”的,价格为两分钱八颗。那白果,大如小杏,色呈肉白,剥去硬壳,撕去果衣,果肉呈现淡绿色,软糯可口,是润肺养阴之佳果,但多食有副作用,容易中毒。一般店家做豆沙油包,馅子都会放入白果。而“炒梧桐子”则早已绝迹,可见沧桑之变一斑。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时至今日,作为南宋古都的杭州,饮药酒的习俗已经不流行了,吃栗糕却仍被杭州人所喜爱,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对新栗制成的甜糕尤为喜爱。杭城重阳糕做得好的有百年老店知味观、采芝斋、颐香斋等,只是现在各店制作的各色栗糕,没有南宋时的插着小彩旗的“狮蛮栗糕”那样独特别致,让重阳栗糕的历史风采有所减色,期待这道有八百多年历史的糕团美食能重现杭城。

猜你喜欢

杭城辟邪茱萸
寻诗入画
重阳节
——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重阳节——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怀念一枝茱萸
杭城夜宿汪庄
“巨鞋”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西溪湿地:杭城的大花园
漫话茱萸
下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