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标准化管理实践分析

2022-11-30林慧先

陕西水利 2022年12期
关键词:龙泉水闸巡查

林慧先

(江门市江海区南冲水闸工程管理所,广东 江门 529000)

1 工程管理现状

1.1 工程概况

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是江新联围礼东围的一个重要控制闸,位于新会区睦洲镇礼东围马鬃沙河下游出口处,始建于1951 年,由于运行了几十年了,2017 年对龙泉滘水闸进行重建,重建后的龙泉滘水闸闸孔净宽由3 孔扩大到5 孔,净宽由13 m 扩大到35 m,设计最大过闸流量为254.88 m3/s,属中型水闸;新建电排站装机2840 kW,每小时可以抽排水14.4 万m3,设计排水量为40 m3/s,属中型电排站。其主要任务是防台风暴潮和排涝。

龙泉滘水闸兴建时礼东围内除原滘头办事处属原江门市郊区管辖外,其余的外海、礼乐、睦洲、三江均属原新会县管辖,所以龙泉滘水闸一直由新会区管理。后来,随着行政区域的不断变迁,礼东围内的外海、礼乐先后划归江海区管辖。2008 年新会区将龙泉滘水闸交由睦洲镇代管。为了进一步提升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运行管理水平,满足新时期标准化管理的需求和水利信息化发展需要,亟需对龙泉滘水闸(电排站)开展标准化管理服务,以全面提高龙泉滘水闸(电排站)工程的远控时效、管理水平、管理效率,推进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运行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

1.2 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完善管理机制

当前,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许多管理人员大多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这也使得水闸(电排站)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造成管理机制与实际的工程管理不匹配。加上与其它相关部门缺少沟通,致使水闸(电排站)缺少联防联控管理机制,缺少明确的管理标准以及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水闸(电排站)水文观测、监测方面的工作一片空缺,水系调度不协调,水闸(电排站)管理粗放、不够专业,缺少规范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成为阻碍龙泉滘水闸(电排站)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重点因素。

1.2.2 缺少管理经费支持

多年来,虽然江门市财政部门每年对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进行补助,但所补助的资金远远无法满足水闸(电排站)日常运行管理需要,使得水闸(电排站)各个岗位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管理工作不到位、无法满足水闸(电排站)日常管理需求;也正因为缺少经费支持,水闸(电排站)内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缺少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尤其是一些电气设备岗位的工作人员,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外出参加专业技能学习,使得各个岗位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水闸(电排站)日常管护工作只能由本单位人员负责,这也造成水闸(电排站)一些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而管理经费落实不到位,也使得设备与人员配备不足,水闸(电排站)内一些技术资料整理和归档只能由办公室人员兼任,这也使得水闸(电排站)对技术档案整理、分类归档不够专业。

1.2.3 缺少信息化管理平台

龙泉滘水闸(电排站)在管理过程中,因为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不高,政府部门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水闸信息化技术滞后,自动化技术应用不够。加上缺少相应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缺少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得水闸内管理系统不连接,台账信息不全,无法及时获取水库实时信息,导致水闸内一些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只能由办公室人员兼任,这种传统的人工管理和控制不仅使档案整理、分类归档工作缺乏专业,同时,还严重阻碍了龙泉滘水闸(电排站)信息化管理步伐[1]。

2 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标准化管理需要

龙泉滘水闸(电排站)管理要实现管理过程全监管,提升水利工程专业化、标准化、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水闸(电排站)安全、规范和专业运行。基于水闸(电排站)管理涉及水雨情、机电设备维修、养护、巡视检查等工作内容,为此,水闸(电排站)的日常管理需以信息化服务和专业运维服务为支撑,以有效保障水闸(电排站)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2.2 精细化管理需要

考虑到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日常管理工作繁杂,各种信息来源较多,需要有专业团队和工具支撑。现阶段管理单位编制、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缺少有效支撑工具,在高效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本次项目以标准化管理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在运行管理方面有较大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专业优势且经验丰富的专业企业团队,将水闸(电排站)的运行维护工作委托其进行开展,管理单位只需从监管角度考核管理水平是否满足标准需求。管理单位从原来的“一对多”改为“一对一”,从过程管理转变为过程加结果的精细化管理。

2.3 信息化管理需要

由于龙泉滘水闸(电排站)管理中涉及雨量、水位、巡查、工程安全、防汛物资等多种信息,而信息化系统是管理单位有效开展信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新业务需求的不断提出,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方式存在成本高、运维困难、技术升级慢的问题。本次项目的建设可以充分吸收利用专业团队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优势,不断结合水闸(电排站)管理的新业务需求,提供更加智能的应用系统,让管理更加信息化。

3 水闸(电排站)管理标准化实践措施

为了提高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运行管理水平,保障水闸(电排站)的安全运行,需将水闸原有分散的人、财、物统一的归整起来,使其充分发挥集约化管理的优势,同时搭配信息化手段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使管理单位对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做到心中有数并获得决策判断的数据支撑。

3.1 管理工作标准化

1)合理配备岗位人员。龙泉滘水闸(电排站)应按照工程需要合理分配相关工作人员,以确保每个岗位工作需求得到满足,所有工作岗位人员的设置达到水闸(电排站)运行管理要求。如:水闸(电排站)运行负责人,应各安排1 人负责水闸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泵站工程运行维护等岗位可安排7 名工作人员,以做好泵站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水闸工程运行维护等岗位安排5 名工作人员;水工、水文观测员3 人,进行水工建筑物及水文情况的观测;信息化运行管理安排2 人,负责信息化平台的操作使用;档案方面安排2 人,负责日常工作记录材料的整理归纳;另还安排1 名项目经理,主要负责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标准化管理人员工作安排及考核,并负责同上级管理单位进行对接。

2)明确各岗位管理职责。南冲水闸工程管理所作为负责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运行管理工作,应明确水闸、电排站运行负责人、泵站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相关人员、闸门电气设备运行维护人员、水工水文观测员、信息化管理人员、档案员以及项目经理等人员的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使水闸(电排站)的设备维修养护、日常巡查、防汛值班、工程区域保洁、洪水预报调度、水文监测、工程监测、信息化管理等工作能够管理到位。同时,还需要加强水闸(电排站)各个岗位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外出学习与技术交流,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与维护技术水平,并对上述岗位定期进行标准化考核评定,以增强水闸(电排站)标准化管理监督管理力量,确保各个岗位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3)加强管理经费投入力度。为了使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能够实现标准化管理,当地政府、财政相关部门还需结合水闸(电排站)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水闸(电排站)的资金补助政策力度,使水闸(电排站)管理维护资金得到落实,以确保水闸(电排站)各项管理工作能够管理到位。毕竟,水闸(电排站)的运行管理、建筑物与设备的维修养护、各岗位人员培训、设施设备的配备、专业人才的引进均离不开管理资金的支持,而财政部门每年下拨的资金便是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为此,相关政府财政部门需将管理经费落实到位。

3.2 制度管理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项管理机制的支持,为此,根据水利部印发《关于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及其评价标准,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特点制定管理标准,编制《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运行管理规程》《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标准化管理手册》《龙泉滘水闸(电排站)维修养护手册》《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标准化管理考核评定标准》等手册,并建立健全水闸(电排站)安全管理、调度运行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如: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规程,运行调度、工程观测工作责任制,防洪防汛等相关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增补、修订相关规程,使水闸(电排站)能够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实现操作规范化;同时,还要根据《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 75-2014)、《泵站技术管理规程》(GB/T 30948)相关要求及结合工程实际需要,不断完善水闸(电排站)的管理实施细则,如:不断完善标准管理考核机制、完善微机监控、视频监视系统运行管理制度,设定安全等级操作权限;制定控制运用计划或调度方案等;通过不断建立健全水闸(电排站)各个岗位管理制度,并对关键岗位制度进行明示,促使各项管理工作得到落实,以实现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2]。

3.3 操作流程标准化

为了使水闸(电排站)工程日常巡查、设备运行操作等工作能够规范化,还需要根据《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T 75-2014)、《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水建管〔2008〕214 号)相关要求,对各个岗位工作制定工程巡查流程、各类设备操作流程等,以此细化相关岗位工作内容,确保水闸(电排站)的安全运行。

(1)工程巡查

为了使水闸(电排站)日常工程巡查实现标准化,还需要遵循工程巡查流程及要求进行,因为工程日常巡查是监视水闸内水情和水流形态、工程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掌握水情、工情变化规律,为正确管理与运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日常巡查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现象,上报情况,配合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事故;为此,工程检查应按照制定的巡查流程执行(见图1),并确保检查记录资料真实、准确、符合要求,以确保工程巡查工作的标准化。

图1 工程巡查流程图

2)操作运行

各类设备的规范操作关系到水闸(电排站)的安全运行,为此,通过对水闸(电排站)内机泵、闸门、启闭机等设备制定操作规程与操作流程图,以此降低各类设备操作失误率。如:在对闸门机排启闭设备进行操作时,需严格按照设备规程要求进行:先开排涝闸外江侧工作门(内河侧工作门处关闭状态)→启泵→动水冲开出水口双节浮箱拍门;机排结束顺序为:停泵→出水口双节浮箱拍门自重关闭→关外江侧工作门。而水闸在排涝、预降内河水位时,其闸门在开启时,需按照闸门开启规程要求在内外水位持平或相差较小(小于1.0 m)时开闸门,如在特殊情况下需紧急排水,考虑到闸门内外水位差较大时,必须分级逐步开启闸门,且每提升一级闸门需待3 分钟后水流基本稳定后再提升一级。闸门开启度按0.3 m、0.5 m、1.0 m 分级提升(在运行中可结合经验适当调整)。当闸站防洪运行时,闸门自排启闭次序要严格按要求进行,开闸门顺序为:开外江侧工作门→开内河侧工作门;自排结束关闸顺序为:关外江侧工作门→关内河侧工作门等。操作人员通过根据各类设备操作要求,严格按照调度运行指令、按照操作运行流程执行,以此推进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操作运行的规范化。

图2 操作运行流程图

3.4 信息管理标准化

为保证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标准化管理服务的有序开展,提高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需根据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要求,构建龙泉滘水闸(电排站)可监控、可溯源、可考核的信息化平台,从而形成运行管理、业务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的统一综合管理平台,使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运行管理,实时监控、各个岗位信息的高效共享,以进一步提升水行政主管部门、三防办等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化管理及监管水平。为了节约投资、降低后期运维维护费用,本次增设龙泉滘水闸(电排站)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整合原有的信息资源,增加微机监测系统、信息展示系统、视频监视系统、洪水调度分析系统以及信息采集系统,使水闸(电排站)的运行管理实现全过程监管。系统建设完成后并入区级原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对提升水闸(电排站)专业化、推进龙泉滘水闸(电排站)管理标准化、智能化管理都是非常重要[3]。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根据龙泉滘水闸(电排站)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标准,编制水闸(电排站)管理手册,使各个工作岗位职责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各个岗位职责规章制度,逐步推进各个岗位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而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的统一,不仅使各个岗位信息的高效共享,还能进一步提高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运行管理效率与标准化管理水平,从而保障了龙泉滘水闸(电排站)运行安全,使水闸(电排站)充分发挥防洪排涝作用及工程效益。

猜你喜欢

龙泉水闸巡查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水闸翼墙地基处理设计研究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昼夜巡查不间断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闸数量
安徽中小型水库巡查值守实现GPS定位
龙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