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冻天气水闸积冰影响因素仿真分析研究

2022-11-29文,明

陕西水利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闸粗糙度结冰

杨 文,明 星

(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凝冻现象在我国西南贵州等地冬季普遍存在,是雨凇和雾凇在结构表面凝结生长的自然现象[1]。农田灌溉输水作业中,水闸多暴露在野外,地理环境复杂,气象条件恶劣,凝冻天气气候事件极易导致闸门与门槽冻结,扰乱区域沿线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的稳定运行,严重时会危害水闸动力提升系统和混凝土支撑结构的安全寿命。其受灾程度与积冰量直接相关,多以积冰厚度作为衡量指标[2]。因此,研究影响水闸积冰增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探索科学的农田水利工程防冻减灾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积冰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3]:①工程估算,采用由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所得到的经验公式和图表进行估算;②实验研究,通过相似理论设计冰风洞试验,得到结构表面在冷锋气流作用下覆冰的形状;③数值模拟,建立风场物理过程数学模型,经计算机计算求解固体表面积冰形状特征。工程估算不研究积冰的发展过程,只估计表面覆冰范围和冰形,适用的研究范围小。实验研究可以直接观测积冰过程,但是模型实验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限制因素很多。相比较而言,数值模拟基于简化过的实际物理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积冰过程,适用的研究范围广,可大幅降低研究成本。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和计算机算力的提高,结冰数值仿真在多领域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结冰数值模拟的目标是获得结构表面覆盖冰层的质量和形态。模拟过程中首先计算N-S(Navier-Stokes)方程求解外流场结构特征,以此为基础应用拉格朗日法或欧拉法计算水滴轨迹,得到撞击结构表面液滴的水收集系数,然后通过积冰模型分析表面结冰量。目前针对结冰计算有很多软件,如美国的LEWICE、加拿大的FENSAP-ICE、英国的DRA、法国的 ONERA、意大利的 CIRAMIL等软件都是基于Messinger模型[4]所开发,通过求解固体结构表面控制体内,液体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计算结冰量。其中FENSAP-ICE[5]是目前最成功的商用结冰仿真软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提出的SWIN模型认为控制体内未凝结的水会在结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 ,应用牛顿剪应力公式计算水膜液体流速,估计控制体中液体的流出量,其结冰计算结果与实际物理过程一致性较好。英国的克兰菲尔德大学提出的Myers模型[6]在剪切力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压力、表面张力和重力,完善了水膜流动物理过程的描述。本文采用目前成熟的FENSAP-ICE结冰仿真软件,模拟凝冻天气条件下的水闸积冰现象,分析局部气象要素对覆冰发展的影响特征,可以丰富农田水利施工积冰分析资料,为优化水闸结构解决覆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 水闸积冰计算

1.1 计算模型

根据本项目现场实验水闸三维模型,研究闸门与门槽连接区域积冰特征,简化略去了顶部提升机构、支撑梁及配套附件,建立的流场控制体包含闸门与门槽接触部分,得到如图1所示的流场分析模型,采用ANSYS Model软件实现网格划分,见图2,网格总数250万,网格质量大于0.2。

图1 水闸模型及流场区域

图2 水闸网格划分

1.2 计算方法

由FENSAP-ICE三个模块模拟水闸在大气冷锋作用下的结冰过程,按照外流场计算、水滴撞击特性分析和结冰计算的顺序完成[7-9]。首先Airflow模块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实现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计算;其次 Droplet模块根据气、液两相流建立控制方程,由水滴体积分数建立水滴连续方程和运动方程,求解固体表面水的体积分数和流速,进而计算局部水滴收集系数;最终Ice accretion模块利用Messinger模型进行质量和能量平衡分析,计算结冰量。

1.3 积冰仿真

为研究水闸表面在冷锋过境时的结冰情况,将来流温度控制在-8℃,设置仿真分析条件见表1。

表1 结冰计算条件

按照图3所示计算流程,应用FENSAP-ICE对图1所示水闸模型实施结冰仿真,结果见图4。从图4 中可知水闸表面积冰的分布特点。覆冰现象最先在闸门和门槽连接密封处形成,随冷锋携带过冷却水滴持续作用,覆冰面向中心部分扩展,闸门顶部蓄水能力弱,形成覆冰的速度缓慢。因此,在闸门和门槽等结构连接处易形成积冰。从图5积冰厚度分布图中可知,水闸下部门槽附近的积冰厚度最大约为0.17 mm,门槽两侧积冰厚度向上逐渐减小,顶部覆冰厚度最小。

图3 结冰计算流程

图4 迎风面积冰分布

图5 水闸表面覆冰厚度分布

2 水闸积冰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凝冻天气伴随有多次冷锋过境,覆冰是在高寒潮湿地区冷锋过境时,冻雨、湿雪和霜雾携带的过冷却水滴,随风撞击结构表面冻结的过程。积冰形成既受大范围气候特征和环流形式控制,也和水闸所在地的温度、湿度、冷暖空气对流等局部区域因素相关。

2.1 覆冰影响因素

凝冻过程中空气中的过冷却水(雾滴或雨滴)随风撞击到水闸表面,覆冰范围、厚度和分布特征受水闸结构特点、气象条件和迎风面温度影响。直接相关的参数有:①液态水含量(LWC, Liquid Water Conten)是指单位体积大气所含过冷却水滴的质量和,常用单位是g/m3;②环境温度是指凝冻天气条件下,水闸所处地理位置的大气温度,常用单位为℃或K;③水滴平均直径(MVD, Median Valid Diameter)是描述水滴尺寸大小的物理量,其常用单位为μm。实际云、雾中的水滴直径是多变的,不同尺寸的水滴在气流中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通常将单位体积含水量最大时对应的水滴直径作为水滴平均直径;④风速是指凝冻天气下空气流经水闸的速度,其常用单位为m/s。

2.2 凝冻结冰的环境特征

雨凇和雾凇及两者都存在的混合淞是覆冰形成的主要形式。区别是形成结冰时大气中的液态含水量和水滴直径不同。降雨水滴直径在0.1 mm~8 mm内分布,雾气中的水滴直径在3 μm~100 μm中变化。在-10℃~0℃范围内,小直径水滴在固体表面冻结形成雾凇,大直径水滴冻结形成雨凇。由于雨凇冻结过程中,部分过冷却水滴在固体表面流动,会形成硬度较高的冰层。雾凇发生时的风速较低,不超过2 m/s;雨凇发生时风速相对较高,可达到10 m/s。

2.3 仿真实验条件

前述积冰仿真过程说明FENSAP-ICE软件能够较好得模拟水闸表面覆冰发展的过程。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水闸表面覆冰厚度生长的规律。采用图4 所示水闸模型,按照前述覆冰形成环境特征,制定表2 所示的仿真实验计算条件,分别模拟水闸结冰,统计各条件下水闸积冰最大厚度。实验方案设计时选择0 号案例作为参考,其余计算条件参考案例0 调整参数,实施仿真实验。

表2 仿真实验案例分析计算条件

3 实验结果

3.1 温度

案例1~3中温度存在差异,其余积冰条件与案例0相同。分析这四个算例,得到如图6所示的不同温度条件下水闸表面覆冰厚度最大值。

图6 覆冰厚度随温度变化趋势

从图6中可以看出相同条件下,温度越低表面覆冰的厚度越大。当温度从-0.5℃降到-8℃时,覆冰厚度的增量较大;当温度从-8℃降到-12℃时,覆冰厚度的增量较小。覆冰厚度的增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曲线拟合得到覆冰最大厚度h与温度t的变化关系为:拟合结果较好。

3.2 水滴直径(MVD)

案例4~6 中积冰条件除了气流中的水滴直径,其余积冰条件都与案例0 相同。分析这四个算例,得到如图7所示不同水滴直径条件下水闸表面覆冰厚度最大值。

图7 覆冰厚度随水滴直径变化趋势

从图7中可以看出,水滴直径10 μm的覆冰厚度最小,20 μm、30 μm和40 μm时厚度随水滴直径增大而变大,但是随着水滴直径增大,覆冰厚度增速变缓。曲线拟合得到覆冰大厚度h与水滴直径d的变化关系为:

拟合结果反映了两者总体的变化趋势。

3.3 液态水含量(LWC)

案例7~9 中积冰条件除了气流中的液态水含量,其余积冰条件都与案例0 相同。分析这四个算例,得到如图8所示不同液态水含量条件下水闸表面覆冰厚度最大值。

图8 覆冰厚度随液态含水量变化趋势

从图8中可以看出,覆冰厚度随着液态水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与水滴直径影响特征相似,液态水含量增大后,覆冰厚度的增量减少。拟合得到最大覆冰厚度h与液态含水量C的变化关系为:

液态含水量与覆冰最大厚度间的相关性比水滴直径好,趋势线斜率较大,参数变化的影响能力较水滴直径大。

3.4 风速

案例10~12 中积冰条件除了风速,其余积冰条件都与案例0 相同。分析这四个算例,得到如图9 所示不同风速条件下水闸表面覆冰厚度最大值。

图9 覆冰厚度随风速变化趋势

低温条件下,风可以不断向水闸表面输送过冷却水滴,促使积冰发生,但是从图9 中可以看出,覆冰厚度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这是因为水滴收集系数分布特征改变,在实际条件下过冷却水滴在凝结过程中容易被风吹离水闸表面,不易附着结冰。曲线拟合得到覆冰最大厚度h与风速v的变化关系为:

覆冰厚度h与风速v间的相关性较差,在风速增大时覆冰厚度减少量变小。

3.5 水闸表面粗糙度

案例13~15 中积冰条件除了结构表面粗糙度,其余积冰条件都与参考案例0 相同。分析这四个算例,得到如图10 所示不同表面粗糙度条件下水闸表面覆冰厚度最大值。

图10 覆冰厚度随结构表面粗糙度变化趋势

观察图10 中趋势线变化特征,可以看出覆冰厚度随着粗糙度值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具有二次曲线的特征。曲线拟合得到覆冰最大厚度h与表面粗糙度r的变化规律为:

拟合结果较好。从总体变化特征来看,粗糙度变大会使覆冰厚度增大,但是持续改善表面光洁度,覆冰厚度没有随之减小。分析其原因,一般认为表面粗糙度大,过冷却水滴更容易附着在固体结构表面,促进积冰形成。随着粗糙度下降,水滴在固体表面附着主要取决于液体剪应力,体现为液体张力与固体表面的作用,这时固液附着能力与液体本身的属性相关。因此,提高固体表面质量可以减少覆冰厚度,但是在光滑表面可改变的范围不大。

4 总结

本文总结了积冰研究的主要方法,介绍了积冰数值模拟实现的原理和途径,采用FENSAP-ICE结冰仿真软件分析了凝冻天气下影响水闸积冰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初步的结论。

(1)仿真实验研究了来流条件和结构表面特征对水闸覆冰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环境可以促进积冰形成和发展;水滴直径和液态水含量对积冰具有相似的作用特征,增大空气中的含水量会促进积冰形成;风速增大会减缓积冰的形成;固体结构表面粗糙会增加积冰厚度。

(2)项目研究涉及5 种参数,已获得的结论有助于揭示凝冻天气对水闸积冰的作用特征,但是当前研究只能反映现有参数区间的变化趋势,后续应扩大参数取值范围,并在实验研究中验证仿真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水闸粗糙度结冰
水闸工程运行管理及日常维护探析
基于统计参数开展天然岩石节理粗糙度非均匀性和节理尺寸效应关联性研究*
粗糙度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影响
通体结冰的球
框架材料表面粗糙度控制工艺研究
水利工程中水闸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分析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研究
钛合金TC4铣削加工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试验*
冬天,玻璃窗上为什么会结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