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热电联产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全工况下的热经济研究

2022-11-28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容海发电公司张晖东

电力设备管理 2022年20期
关键词:单耗抽汽背压

晋能控股电力集团容海发电公司 张晖东

近年来,我国大型机组的供热方式以汽轮机中压缸后抽汽加热热网水为主,这种供热方式的抽汽参数偏高,未能达到与用户侧热负荷需求相符要求,导致机组作业能耗较高,浪费了大量能源[1]。为了进一步改善此问题,需要对机组的供热进行改造。目前,改造方案应用较多的是单转子方式、双转子互换方式,这两种改造方式在大型机组供热改造中均有所应用,在不同型号机组中展现出的热经济效应存在一定差异[2]。因此,讨论针对不同型号机组的供热改造全工况下产生的热经济情况,根据热经济参数对比结果,给出供热改造方案[3]。本文尝试以350MW抽汽供热机组为例,采用单转子方式、双转子互换方式改造机组供电方案,并对两种改造方案的热经济进行分析。

1 大型热电联产机组高背压供热

湿冷机组正常作业情况下的背压约为5kPa,饱和温度参数为32.5℃,在未采取任何处理的情况下,无法对外供热。一般情况下,一次网回水的温度在45℃以上,如果想要达到供热标准,那么就需要将当前的机组供热改造为高背压机组[4]。此时,背压需要提高,该行为会影响到机组安全作业,为了提高作业安全性,必须更换低压缸转子。

机组供热改造期间,容易对汽轮机本体造成较大影响。为了降低影响,需要调整隔板、流通面积、低压缸级数等[5]。由于方案的调整会对轴系标高、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并且供热控制等系统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在讨论机组供热改造方案热经济问题时,需要将供热季、非供热季产生的热经济纳入问题考核中。经过综合分析,确定最佳改造方案。

2 不同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方式

2.1 单转子方式

单转子改造方式指的是以湿冷汽轮机作为改造对象,通过更换低压缸转子,改造机组结构。其中,以空冷转子作为改造工具,将其作为改造后的机组作业转子,取代低压缸转子。采用这种改造方式,使得机组得以满足不同季节环境作业下的工业背压要求,为不同工况下的机组正常作业提供背压条件。相比之下,夏季的工作背压相对低一些,要求维持在15kPa,冬季工作背压相对较高,要求维持在34kPa。由于这种改造方案将非供热季和供热季的改造问题考虑在一起,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案进行改造,所以将其称为单转子方式。

2.2 双转子互换方式

双转子互换方式指的是采用专属供热低压转子,在供热期作用于机组高背压作业。利用这种转子控制机组供热作业,直至供热结束。结束后,将凝汽式转子替换供热低压转子。夏季时段机组背压较改造前未发生改变。冬季供热期间,机组作业期间背压为54kPa。这种改造方案中,应用了两种低压缸转子,所以将其称作双转子互换方式。

3 基于单耗理论的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经济性对比方法

本文提到的两种改造方式,皆在实际当中有所应用,为了进一步探究哪一种方式更加符合350MW抽汽供热机组,本文引入单耗理论,对单位产品的损耗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判断数据支撑。其中,单耗的计算,除了最低单耗的计算以外,还包括附加单耗的计算。关于理论最低单耗的计算,在没有发生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单位产品的燃料单耗,相对来说计算较为简单,考虑的因素比较少。而附加单耗的计算,则需要考虑各个环节设备产生的㶲损失,在此条件下产生的各个燃料单耗的总和,就是附加单耗。假设单耗为b,则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中,ep代表产品的比㶲;ef代表燃料的比㶲;P用于描述产出环节的㶲;Bi用于描述投入环节的㶲;bi代表附加单耗;bmin代表理论层面的最低单耗。

通过上述计算分析,可以得到热力学第二定律效率,由此可以得到㶲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2)中,关于产品㶲效率的计算,可以根据实际燃料单耗求解,不需要对整个系统的作业进行分析,同时也不需要将整个生产过程考虑至其中。

关于汽轮机组作业期间产生的热效率问题分析,假设机组的发电量为Pe,那么计算其第二定律效率的方法如下:

公式(4)中,Drh代表再热蒸汽量,单位kg/s;Dfw代表给水流量,单位kg/s;DO代表汽轮机主蒸汽量,单位kg/s;代表高压缸出口蒸汽㶲,单位kJ/kg;代表再热蒸汽㶲,单位kJ/kg;efw代表给水㶲,单位kJ/kg;eo代表主蒸汽㶲,单位kJ/kg;Wt代表机组输出功率,单位kW。

在确定机组的热边界条件以后,按照供热季和非供热季对于机组作业的时间要求、供水与回水温度要求,计算机组的蒸汽量等参数,作为热效应分析参考依据。为了便于分析,本文提出的两种改造方案应用期间,机组热负荷相等。利用Ebsilon软件模拟机组作业环境,并构建机组热力模型,利用上述计算公式,统计不同改造方案下的㶲损耗总数值,推理计算其他指标参数,从而展开经济性对比。

4 基于Ebsilon的机组热经济性计算模型的构建

4.1 确定机组供热边界条件

本研究以某地区机组作为研究对象,对运用不同方法加以改造的350MW机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未对机组采取改造处理之前,该设备的供热方式为抽汽供热,相关参数如下:

主汽门前蒸汽额定温度为565℃,额定作业功率为350MW,再热汽门蒸汽额定压力为3.73MPa,主汽门前蒸汽额定压力为24.3MPa,抽汽压力为0.4MPa,额定工况蒸汽流量为1065th-1,额定抽汽量为500th-1,再热汽门蒸汽额定压力为3.73MPa,排汽压力为4.9kPa,工作转速为3000rmin-1。

按照地区热网特性、温度情况,确定机组的供热边界条件。机组供热季共计120d,分为非严寒潮期、严寒潮期,前者持续时间为77d,后者持续时间为43d。其中,严寒时期的供水与回水温度控制范围45~100℃,考虑到非严寒期供热温度容易受到影响,与严寒时期不同,其供水温度控制范围38~65℃,回水温度控制范围45~100℃。经过一番验证发现,机组的总热耗,发电功率呈现出线性变化特点。设计严寒时期机组的供热负荷为350MW,初期作业时段的供热温度为65℃,回水温度设置为温度范围的下降值38℃,根据供热负荷变工况就散获取机组的主汽流量。接下来,采用质调节方法,对机组的热网进行调节。以设计流量为标准,计算热网水流量。另外,供热期机组运行时间设定为2880h。为了简化计算分析流程,本研究在讨论两种不同改造方式的应用效果时,假设这两种方式应用下机组的热负荷相同。

4.2 机组热经济性计算模型的构建

本研究利用Ebsilon软件构建热力系统模型,对机组的全工况经济性进行分析。本模型的构建,以提高机组变工况分析准确性为目的,引入了迭代计算方法,以变工况为研究条件,计算机组高背压下的不同工况的作业参数,从而实现不同工况下的热经济分析。首先,采用弗流格尔公式,编写机组各个组件作业程序。其中,涉及的计算参数包括蒸汽比容、蒸汽流量、蒸汽压力。其次,构建热平衡方程,将此方程作为热量吸收分析核心依据。

公式(5)中,ho代表换热器出口焓,单位kJ/kg;h代表换热器蒸汽入口,单位kJ/kg;代表热网水流量,单位kg/h;代表蒸汽流量;hwo代表换热器热网水出口焓,单位kJ/kg;hw代表换热器热网入出口焓,单位kJ/kg。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做出热经济对比判断分析。

5 不同改造方式下的全工况经济性对比分析

本次经济性能对比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方面是供热季条件,第二个是非供热季条件,利用Ebsilon软件模拟机组作业环境,模拟机组热力模型作业状况,得出相关参数数值。

5.1 供热季条件下的不同转换子方式应用经济性对比分析

供热季条件下的经济性对比,以350MW抽汽供热机组为例,选择平均发电煤耗率、设计供热负荷、燃煤量、发电量、最大供热量作为对比指标。分别采用双转子方式、单转子方式改造机组,在Ebsilon软件中模拟应用这两种改造方案,统计相关经济性指标数据,结果见表1。

观察表1中的数据可知,设计供热负荷相同情况下,与单转子方式相比,双转子方式的平均发电煤耗率更低,最大供热量偏小,燃煤量稍微高一些,发电量提升的优势较为显著。

5.2 非供热季条件下的不同转换子方式应用经济性对比分析

非供热季条件下的经济性对比,同样以350MW抽汽供热机组为例,选择机组功率、机组效率、机组损失作为对比指标。分别采用双转子方式、单转子方式改造机组,在Ebsilon软件中模拟应用这两种改造方案,统计相关经济性指标数据,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转换子方式应用下的功率、效率、损失对比

表2中,关于机组功率的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改造方案的机组功率均随着工况百分比的减小而下降,与单转子相比,双转子的机组功率下降幅度小一些。关于机组效率的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改造方案的机组效率与工况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且双转子在其中显示出的优势较为显著。关于机组损失的统计分析,相比之下,双转子的机组损失更小。综上统计分析,与单转子方式相比,双转子方式的应用下的机组供热改造,更加符合热经济要求。

6 总结

本文围绕大型热电联产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问题展开探究,以热经济作为改造方案是否可行的衡量标准。本研究选取单转子方式、双转子方式作为机组供热改造方法,给出了基本改造方法和热经济分析相关参数计算方法。从统计结果来看,双转子方式在机组供热改造中,体现出的热经济性能更为可靠。因此,针对350MW抽汽供热机组的改造,建议选择双转子方式作为机组供热改造方法。

猜你喜欢

单耗抽汽背压
降低回转式阳极炉天然气炉前单耗的生产实践
热电联产机组工业供汽优化控制机理研究
汽轮机高压抽口气动分析及结构改进设计
02 国内首台单机容量最大的亚临界125MW背压机组并网发电
关于联产电厂热电电耗分摊的探究
排气背压对有无EGR重型柴油机油耗的影响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磨煤机单耗分析
清晨的变故
300MW级亚临界汽轮机抽汽方式、结构特点及选型的讨论
大容量抽汽机组设计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