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五制”“五化” 提升肉羊产业发展水平

2022-11-27四川省畜牧总站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2年4期
关键词:肉羊羔羊协同

四川省畜牧总站

一、依据“五制”展开试点工作

一是实行项目“双首席制”。项目实行推广专家、科研专家双首席,围绕任务组建优势互补、精干高效的实施团队,着力加强协同工作,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多技术相互融通,协同配合发展,通过项目发挥纽带作用,真正做到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集聚各方推广资源,共同围绕产业需求推广示范重大技术。

二是实行“项目实施方案备案制”。牵头单位按照项目要求和相关管理办法拟订各协同单位实施方案提纲和资金规范使用相关要求,各协同单位依据项目总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总体目标、实施地点、主要实施内容、资金安排、进度计划、绩效考核目标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方案由项目承担单位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递交牵头备案。

三是示范基地实行“标牌制”。项目组在15个项目县建立肉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基地28个,示范基地根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技术需求,选择5项集成技术中的2~3项进行试验示范,将集成技术进行熟化,为下一步的全面示范推广工作奠定基础。为了便于对示范基地监督、指导,扩大示范推广效果,实施单位按统一规范制作并树立相应示范牌,明确项目实施的内容、实施单位、实施地点、试验示范的具体技术内容、实施时间和指导专家等信息。

四是实行工作“季报制”。为有效推进和监督工作进展,明确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在每季度末报告当季度任务执行情况,项目牵头单位收集好后形成汇总材料向主管部门汇报,每季度末召开工作会,总结上季度工作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布置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工作的条理性和效率。

五是工作绩效实行“评估制”。项目根据实施方案制定评估标准,从项目管理、试验示范的效果及熟化度、技术推广效果和经费使用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既保障项目的执行进度和推广效果,又确保了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

二、按照“五化”落实技术推广

一是主推技术特色化。在系统分析15个项目县(区)肉羊产业发展特色、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县肉羊产业发展短板,精准选择5项集成技术中的2~3项在本地示范场进行试验熟化,并带动周边养殖户进行推广应用,做到目标、特色和效果“三统一”。

二是集成技术通俗易懂化。为便于示范场和养殖户学习和应用,项目组组织专家编制了《四川省肉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手册,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技术的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文字讲解和图片展示;与四川广播电视台乡村振兴频道合作,录制《山羊饲养技术详解》2期,养殖户反响良好;针对每项集成技术分别印制了挂图和折叠技术画册,讲解、宣传五项集成技术,尽量做到通俗、浅显、易懂、易学、易操作,让养殖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三是示范基地规范化。为确保四川肉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项目试验示范规范并稳步推进,规定每个示范县试验示范基地不超过2个,要求示范基地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在当地能起带头作用,待技术熟化后可以切实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项目单位与示范基地签订合同,完成后进行验收,开展示范推广工作。示范基地全部按规范制作和树立了示范牌,示范牌的内容做到规范统一。

四是技术培训实用化。项目组织专家对5大技术进行集中授课,通过举证的形式解决生产中的问题;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到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对养殖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组织养殖业主到试验示范场进行观摩学习,使其了解肉羊单项集成技术的各个环节、能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推进集成技术真正落地。

五是培训对象主体化。项目示范县分布在全省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基本覆盖了各个肉羊生产优势区域。通过全省和县、乡级的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现场指导、观摩交流、示范场带动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推广,针对28个肉羊养殖示范场和15个项目县的主产乡镇,培养了一批场内技术骨干和基层技术人员,基本上做到了项目县每个主产乡镇有1名懂肉羊生产技术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有1户适度规模示范户,带动其它农户进行肉羊高效生产。

三、切实成效显著

五大配套技术切实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和现场技术指导,让基层农技人员、养羊场(户)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深入了解了优秀种公羊选择培育与推广利用、母羊高效繁殖、饲草料均衡供应、重要疫病防控和羊舍环境控制五项集成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实际。比如:重要疫病防控技术增强了规模羊场的疫病防控意识和生物安全认知,加大了对中药减抗防疫技术、寄生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一批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全省规模养羊生产和防疫水平正逐步提升;若尔盖县引入白萨福克种公羊与藏绵羊杂交,提高了藏区藏绵羊的肉用性能;南江县应用饲草料均衡和稳定供应技术,解决了传统养殖中饲草料短缺及供应不均衡的问题。

试验示范促进了肉羊集成技术落地。项目在15个示范县建立了28个示范基地,团队专家深入肉羊主产区和示范基地等以集中培训、观摩学习和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共计培训和现场指导近万人.次,共发放资料万余份(册)。编制和发放《四川省肉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近万册。2个项目示范基地——四川省南江黄羊原种场、成都蜀新黑山羊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技术推广示范,进一步规范了场内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等技术环节,2019年入选“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富顺县种公羊培育技术培育选择的50只断奶公羔成活率达到100%,培育出的种公羊体质结实,保持中上等膘性,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推广的种公羊繁殖后代比本场的种公羊后代体重提高了10%以上。金堂县实施母羊高效繁殖技术,羔羊成活率达到90.9%,比项目实施以前有大幅度提高,比周边养殖户羔羊成活率提高10%以上,羔羊双月断奶平均体重,公羔达到11.86 kg,母羔达到11.13 kg,羔羊出生到断奶平均日增重为151 g/天,断奶羊平均日增重保持在150 g/天,基本消除了断奶应激,羔羊断奶成活率达到95.83%,经济效益显著。盐边县实施“饲草料均供给技术”,对草料进行加工,老嫩分离、切割、青储,精料粗料混合饲喂,增加了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母羊的采食量,保证了羔羊的吃奶量,羔羊成活率达到90%,提高了20%;增加了采食量,减少了草料浪费,饲草料的浪费率低于5%以下,利用率比以前提高了18%;减少了很多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疾病,羊的疾病发生率减少30%以上;提前了羊的出栏周期,经济效率提高,年增收提高了30%,目前,已经成功在周边15家养殖场(户)推广应用该技术,每户增加经济效益达4 000元,效果显著。

协同推广提升了四川肉羊产业发展水平。围绕重大技术协同开展推广,解决了生产中的问题,促进了全省肉羊特色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形成了多个特色肉羊产业,如以川南黑山羊肥羔型活羊销售为主的“贡洋”品牌,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以上。南江县生产和培育南江黄羊种羊,常年销售种羊2 500只以上,生态养殖羊肉销售已初具规模。会东县以川中黑山羊改良建昌黑山羊生产优质肉羊,打造出了以优质羊肉和松露为主,农旅融合的“双黑节”,双黑节期间有5万人左右到会东品尝羊肉。若尔盖通过杂交提高肉羊生产性能,生产高品质的羊肉,在相同1.5周岁,舍饲条件下育肥120天,杂交羊比藏羊体重多增加12.31 kg,屠宰率从46.8%提高到48.2%,增产效果明显。

五项技术被推荐为四川省2019~2020年度畜禽主推技术。根据五项集成技术熟化后效果,项目组织专家又提炼出《肉用山羊养殖综合配套技术》《肉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中药减抗防治技术》《羊场环境控制技术》《母羊羔羊繁殖关键技术》《优秀种公选择与培育技术》5项技术,提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并被推荐为四川省2019~2020年度农业主推技术。

建立了新型高效农技推广机制,壮大了肉羊协同推广队伍。四川省肉羊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组建了以推广专家、科研专家为双首席,以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基层农技人员为主体的76人协同推广团队,其中,省级13人,市级8人,县级30人,乡镇级25人;共有7个科研教学单位、16个农业推广机构、25个乡镇推广机构和28个经营主体参与,初步构建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优势互补的协同推广服务体系。协同推广体系吸收了科研教学单位主要从事肉羊生产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经验的土专家、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等,联合企业进行试验熟化,示范推广,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乡的协同推广体系,壮大了肉羊协同推广的队伍。目前,肉羊协同推广队伍从最初的76人已经增加到100余人。

猜你喜欢

肉羊羔羊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羔羊早期如何诱食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肉羊养殖技术探讨
生态畜牧业肉羊养殖技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