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2022-11-27韦善清

现代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种养农户农产品

殷 乐,韦善清

(广西大学 农学院,530004,广西南宁)

田东县地处广西西部、百色市右江河谷中心地带,自然环境良好,物产丰富,是中国有名的“芒果之乡”。截至2021 年11 月,田东县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85 家,其中有36 家市级及以上示范社,包含国家级7家、自治区级15 家、市级14 家。自2015 年以来,田东县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农合联)10 家,带动合作社45 家,带动社员1 500 多户,实现了从“户户联合”到“社社联合”的转变,建立了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大大提升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1 田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1.1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销售价格

田东县近些年来不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2020年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20 个、“供港”农产品2个、“圳品”认证农产品3 个,2021 年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4 个,“三品一标”认证达67 个,涉及农业主体47 个。在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的同时,田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强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注重农产品品质的提升,销售价格也有了不小的提升,以芒果为例,由原来的6~8 元/ kg 到如今的12~16 元/kg,优质品种的好果的价格达到了20 元/kg以上。

1.2 促进产品增值,获取规模效益

近些年来,田东县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且还注重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如芒果方面,田东县引进大型芒果加工厂,生产芒果干、芒果汁等高附加值产品;甘蔗方面,建设了一批甘蔗加工厂,还积极开展综合利用,用以生产环保餐具、纸张、肥料等产品。田东县同时不断扩大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农产品“三品一标”累计认证面积达到了3.904 万hm2。

1.3 丰富合作形式,推进创新发展

田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式多样,注重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通过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抱团发展等方式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脱贫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党组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等多种合作经营模式,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1.4 扩大合作领域,提升服务效果

田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内容涉及种植、养殖、畜牧、农机、服务等多个领域,在最近公布的219 家乡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中,分别有养殖101家、种植72 家、服务8 家、种养26 家、手工艺2 家、其他10 家。由于市场的变化,部分合作社的服务环节由开始的购销服务,逐步延伸到仓储、加工、提供信息平台等各个重要环节。同时,一些合作社为了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联结起来组成联合社,大大提升了合作效率和服务效果,拓宽了销售渠道。

2 田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2.1 合作社数量多,整体质量不高

田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虽然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不断增长,但是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并没有因此太大增强。根据调查发现,田东县发展较好的合作社占近三成,效益较差的也占大约三成,其中不乏“空壳社”。很多发展不规范的合作社和发展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因为受到大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影响,遇到发展难题时无力应对,最终导致合作社亏本经营或者直接停止经营,但是这些合作社并没有去办理注销。当然这也和合作社注册门槛较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整体来看,田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不高。

2.2 人才匮乏,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差距在不断加大,导致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年人,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才流失导致农村人员结构不合理、缺少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目前合作社急需经营管理方面人才,以解决合作社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此外,由于农户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合作社在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面容易遇到阻碍,进一步影响了产业集聚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2.3 标准化程度低,品牌意识不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上升到标准化、品质化等更高的要求。目前只有部分合作社有相应的种养标准,大多数合作社还是按照传统的种养习惯进行种养;即使部分合作社有统一的种养标准,社员由于思想观念未跟上,也是难以有效执行。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标准不一,更难形成高溢价的品牌农产品。

农产品的同质化依旧是很大的问题。如今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是关键。目前田东县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农产品的特色,积极进行本土品牌的打造。通过“三品一标”的认证形成了特有的品牌,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1]然而,田东县农产品品牌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虽然有部分合作社也注册了商标,但是由于经营管理薄弱,品牌收益并不明显。

2.4 合作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田东县还有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的合作社章程,有章程的合作社也很少组织代表会议、监事会、理事会等活动。相关的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监事制度等缺乏。合作社社员之间合作意识不强,缺乏经验交流。[2]很多社员认为合作社是领导的事,自身对于组织发展的帮助不大,合作意识薄弱。规章制度是组织运行的基础。内部管理机制、责权关系、利益分配机制等不明确,极容易导致合作社运行失范,难以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影响合作社长远的发展。

2.5 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合作的形式抱团发展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3]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实现1 +1>2 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但是一旦遇到自然风险或者市场不景气等现象时,合作社很难发展下去。一方面是由于合作社自身融资成本高,自身资金实力弱,很难抵抗风险;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及农户保险意识不强,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合作社很难抵抗,也会导致农户蒙受巨大损失。

3 田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议

3.1 推动合作社提质增效

根据目前田东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的整合。对一些发展较差的合作社及“空壳社”“僵尸社”及时进行清理,对于想要谋求发展的合作社给予政策扶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及发展较好的合作社参与联合社的创建发展,真正发挥联合社的带头作用,实现合作社由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根据地方情况,引导和鼓励特色优势产业合作社进行联合,实现资源、信息、利益共享,进一步提高合作社整体的发展质量,拓宽销售渠道。

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动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稳定的发展取决于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农业正步入现代化,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迫在眉睫。要加强对合作社管理者的培训培养,以提高合作社运营管理水平。有关部门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规划,对合作社主要负责人进行经营业务培训,让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熟悉相关的理论和政策,提高他们的经营决策水平。同时引进更多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帮助合作社更好地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鼓励合作社成员参加相关产业的技术培训,提高社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一批农技人员和种养能手,共同推进合作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合作社还应加强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及时了解市场发展情况和相关的科学技术成果。

3.3 推进标准化建设,强化品牌效应

“十四五”规划着重强调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些年来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势在必行。应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三品一标”的创建申报,根据当地农产品的特色优势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挖掘和开发。加强农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定农业生产前、中、后期的作业流程及相应的生产技术标准,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激素等药品的使用。田东县应进一步提高“田东八香”品牌知名度,通过当今的自媒体加大宣传,同时借助政府组织的各类展销活动,提高品牌价值,促进农民增收。

3.4 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合作水平

合作社要加强内部管理,首要是依法制定规范化经营制度。按照法律规定选举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和管理制度。[4]同时还应优化合作社运营结构,构建生产、仓储、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合作社的收入,减少支出。合作社要鼓励和引导社员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技术上积极寻求有关农业部门人员的支持;同时加强与电商平台及相关销售公司的深度合作,借助各方力量实现产业化发展。

3.5 强化资金投入,提供发展保障

合作社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资金扶持机制。有关的金融部门应适当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帮助合作社解决运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注重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合作社的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政府应该鼓励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通过与有关公司签订销售协议、技术指导协议,有效解决生产技术风险和市场销售风险。合作社应积极投保农业保险,目前气候条件多变,时有极端天气出现,合作社应为大规模的生产经营积极投保,并且相关的农业保险都有一定的政府补贴,保费相对较低,可以进一步规避农业风险。

猜你喜欢

种养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