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食道口线虫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方法

2022-11-27

养殖与饲料 2022年5期
关键词:猪食虫卵食道

陈 帅

四川省内江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四川内江 641007

猪食道口线虫也称为结节虫,在形态和生活史方面同牛的结节虫相似,在猪体内寄生的食道口线虫共有3 种,分别为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短尾食道口线虫。本虫的幼虫能在宿主的肠壁上形成结节,故而称为结节虫病。该病虽感染较为普遍,但虫体的致病力较轻微,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结肠炎,是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流行的主要线虫病之一。

1 生活史

猪食道口线虫一般长12~15 mm,头部向背侧弯曲。其虫卵同柏氏血矛线虫的虫卵很相似,在常规的粪便检查中时常把它们归在同一类。虫卵随粪便排出,在外界的适宜条件下可以发育成披壳的感染性幼虫,即第3 期幼虫。当猪只经口感染后,幼虫可在小肠内脱壳,并钻入小肠后段3~6 m 长的肠壁内,有时也钻入盲肠和结肠壁内,在那里它们停留5~10 d,之后回到肠腔成为第4 期幼虫。之后返回大肠肠腔,再次蜕化形成第5 期幼虫,一般猪只感染后1~2 个月虫卵可以发育为成虫。在易感动物的潜伏期大约为6 周,然而在继后的再次感染中幼虫在黏膜内的滞留时间延长,多数可能再也不会返回肠腔。

2 流行病学

感染性幼虫能适应低温度的条件,但干燥和高温对其生长发育不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虫卵和幼虫的发育和存活,故在夏天多雨季发病率较高。猪只多在采食或饮水时吞进感染性幼虫而发生感染,规模化、集约化方式饲养的猪和散养的猪都有发生,成年猪的感染率要高一些,主要感染2月龄以上的肥猪,也可感染处于产房或刚断奶的仔猪。刘裕秀等[1]报道过规模猪场食道口线虫病的发病情况,广西某市的3 个规模养猪场在冬春季节从外地引进断奶仔猪,均出现于本病相同症状和病理变化,死亡率为10%~80%,调研发现该种猪均是从有放牧习惯的云南、贵州等地方引进,造成猪食道口线虫随猪进入该市部分猪场致病。

3 临床症状

仔猪受成虫的危害,而到成年时肠壁上的结节造成危害更严重,从而引起厌食,出现严重、持续、黑色和带脂肪的下痢,出现体重减轻和死亡。成年猪在感染后的第2 周,时常出现下痢,粪中可能含有过量的黏液和血丝。随着腹泻的发展,病猪食欲下降,消瘦和虚弱。蔡丙严等[2]报道过一起育肥猪食道口线虫病的临床症状,发病猪为2月龄以上的育肥猪,病猪出现腹泻,体型消瘦,采食量下降,粪便开始黄色,逐渐呈暗黄绿色,腥臭,使用各类抗菌药进行治疗均无效果。

4 病理变化

感染性幼虫对猪大肠壁的机械刺激和毒性物质的作用,可使肠壁上形成粟粒大小的结节。一般初次感染时很少发生结节,在感染3~5 次后,由于病猪产生了组织免疫力,或病猪对虫体有了耐受力时,可在幼虫周围形成结节,这些结节可能发生干酪样坏死和钙化。结节破裂后形成溃疡,可引起病猪顽固性溃疡。如结节在浆膜面破裂,则可引起腹膜炎。在黏膜面破裂则可形成溃疡,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导致弥漫性大肠炎。此外,还可见病猪的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3];脾脏边缘有条状梗死灶,表面有红色锯齿状凸起;肾肿大,表面有弥漫性充血、淤血;膀胱黏膜条状出血;结肠胀气,表面有白色结节,结节处有溃疡。

5 诊断措施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粪便检查的结果来确诊。黎莉[4]报道在猪场通过从病猪的新鲜粪便中,经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虫体来确诊本病。猪场可以将病猪粪便装在清洁的广口瓶中,但操作过程中要避免被污染。在实验室显微镜下观察,如能看到虫体呈乳白色,头囊膨大,食道后部稍膨大,颈乳突位于食道膨大部两侧,就可以确诊本病。猪场也可以使用漂浮法检查有无虫卵,虫卵呈圆卵形,卵壳薄,内有胚细胞,但常与红色猪圆线虫卵混淆,所以要用粪便培养至第3 期幼虫才可鉴别。猪食道口线虫幼虫短而粗,约为600 μm,尾鞘长,而红色猪圆线虫幼虫长而细,约有800 μm,尾鞘较短。

6 防治方法

6.1 治疗方法

猪场可以使用常规的咪唑类、大环内酯类驱虫药进行治疗,均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症状较轻的病猪,猪场可以使用10%阿苯达唑+0.2%伊维菌素的复方驱虫药,其中阿苯达唑对多种线虫均有高活性,对线虫卵发育有显著抑制作用,伊维菌素则对家畜胃肠线虫和体外节肢寄生虫均有显著驱杀作用。该组合药物怀孕母猪同样可以使用,不会造成流产,给药方式为拌料口服,使用量为每吨饲料添加1 kg 药物,连续使用5~7 d,用药后病猪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猪,猪场可以使用1%多拉菌素注射液,其为广谱抗寄生虫药,对猪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具有良好的驱杀作用,给药方式为肌内注射,使用量为每33 kg 体重用1 mL 药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6.2 预防方式

猪场注意猪舍和运动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产房和猪舍进猪前都需要彻底清洗和消毒,猪场可以使用次氯酸钠、过氧化物、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等消毒剂。保持猪舍和周围环境的卫生和干燥,猪舍内粪便要每天清理,收集后的粪便通过堆积发酵来生物热灭虫[5]。猪场兽医每天要巡视猪群健康状态,做到早发现,及时把病猪从健康猪群中挑出,并集中进行饲养和治疗。从外部购买的种猪进场后要内外全面驱虫,饲养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混入健康猪群中。

猪场要实施猪群定期驱虫计划,这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对散养的育肥猪,在3月龄和5月龄各驱虫1 次。对于断奶仔猪,选用苯并咪唑类驱虫药进行1 次驱虫,并且在4~6 周再驱虫1 次。怀孕母猪在怀孕前和产仔前1~2 周进行驱虫。

猜你喜欢

猪食虫卵食道
老年人食道相关的衰老与疾病
和它一起笑
吃药之后能马上睡觉吗
孔祥熙被批吃“猪食”
啄木鸟大迷宫
我当猪倌
鸡喝水时为何要抬头?
寒假喂猪
鸡骨梗喉之后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