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标题特征与审美价值

2022-11-26汪希鄂州职业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30期
关键词:音响民歌乐曲

汪希(鄂州职业大学)

中国自古以来具有“诗乐同源” “诗乐一体”的文化精神传统,并因此成为一种文脉而延续了数千年。即使在外来音乐文化迁移和融入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传统始终印铸在音乐实践过程中。钢琴音乐在西方已历经近400 年的时间,在这一漫长的艺术发展岁月中,曾产生了众多的作曲家、演奏家以及优秀作品。我国钢琴音乐起步较晚,直至20 世纪初期才逐步开启了创作活动。然而,在百年时间内,中国钢琴音乐在艺术领域,业已成为世界钢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钢琴艺术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什么中国钢琴音乐能够形成自身的个性风格,或者如何能够将这一个性风格得以广泛地传播和传承,应当成为每一位中国钢琴音乐研究者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中国钢琴改编曲作为探讨的对象,着重从标题特征和审美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能对中国钢琴作品的个性风格和审美价值做出说明。

一、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情况

(一)时代背景

自20 世纪初以来,在国内所兴起的科学、民主的思想成为当时我国文化发展中一个时代潮流,中西文化的交流、互融也呈现出了逐渐深入的趋势。就音乐文化而言,在西方钢琴音乐文化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交融下催生出了“中国钢琴音乐”这一体裁。所谓“中国钢琴音乐”,当代钢琴研究者代百生认为“是一个音乐风格的混合体”。这里提到的“混合”实际上是中国文化题材内容与欧洲钢琴音乐创作技术的结合,从这一角度看,中国钢琴音乐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中国专业音乐发展的方向。正是在“以中为体、中西结合”的思维下,为中国钢琴音乐的产生奠定了理论与思想基础。中国钢琴改编曲作为中国钢琴音乐中的一种类型,可以说在很大层面上保留了中国民间音乐的艺术个性,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中国内容与钢琴形式”的统一。

(二)素材来源

改编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指的是在既有作品的前提下,将其进行体裁上的改变或者内容上的编创。在改编的过程中,“既有作品”被称为素材,是改编的对象,在体裁上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是素材的另一个显性特点就是具有可塑性,也就是以素材作为基础,改编者通过一定的创作思维将其转变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中国钢琴改编曲的素材首先必须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质的音乐作品,包括传统作品和原创作品两种。如陈培勋分别于1953 年和1975 年改编的《旱天雷》 《平湖秋月》两首曲目,素材均来自广东音乐,改编者并没有改变原曲目名称。从体裁的转变看,《旱天雷》由扬琴作为主奏乐器,《平湖秋月》由高胡作为主奏乐器,可以看作是主奏乐器与乐队合奏作品,而采用钢琴进行演奏时,则在体裁上发生了变化。

(三)改编意义

对音乐艺术而言,创作可以看作是推动艺术发展的“第一动力”。由创作而产生的成果—音乐作品,对表演、教学、鉴赏等具体实践而言有着基础性意义。中国钢琴改编曲产生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表述。一是,使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得以传承和传播。中国钢琴改编曲的素材来源主要是民间音乐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一定艺术影响力的优秀原创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和精神向往,传达出了浓郁的民族情感和人文情怀。将这些作品改编成钢琴曲,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进行呈现,可以起到推广的作用,对增强当代人的音乐审美认知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二是,将中国钢琴改编曲引入到教学和演奏实践中,可以使人们感受和体验中国音乐的魅力,尤其是在很多改编曲中所运用得很多演奏技巧,大多来自民间音乐,所以在由技巧所形成的音响效果上与西方钢琴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对提高习奏者的演奏技术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标题特征

在民族音乐学的语境中,标题性曾一度引起热议,并将其作为中国音乐与欧洲音乐的主要区别。虽然钢琴音乐从根本上属于一种舶来艺术,但是在与中国音乐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却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标题性的特点,这也是中国钢琴音乐能够具有独立个性的显著特征之一。关于对标题性的认知,不能仅仅从乐曲题目上进行理解和界定,也要涉及乐曲中的具体内容、形象、情感、内涵和精神。当代著名作曲家陈晓勇说过“音乐的语汇、风格以及相应技术规则的形成与其历史发展和诸多社会因素密切关联,并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标题不仅有着音乐艺术发展中的自律因素,也有着与外在相关联的他律因素。总括起来,可从保留性、地域性、语义性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保留性

很多中国钢琴改编曲基本上都保留了原来的曲名,其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从人们的文化记忆和听觉记忆出发,通过原曲名的保留,呼唤起人们的听觉情感。音乐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们欣赏某种音乐或者能够长久的对某一风格、某一作品能够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在音乐音响中所蕴含的情绪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了共鸣。并指出“借助音乐作品的文学标题的提示,进一步调动自己日常积累的种种感觉经验,利用联觉形成审美通感。”如很多的改编曲《夕阳箫鼓》(黎英海改编)、《梅花三弄》(王建中改编)等,均是改编自经典的琵琶、古琴乐曲,对大多数音乐听众而言,以上乐曲可谓耳熟能详,因此保留这些作品的曲名,可以引发人们的听觉关注。

二是,对民间音乐起到传播的作用。传承和发展民间音乐的前提是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让人们接受,才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以民歌为例,在目前已经出版的各地民间歌曲集成中,收录的各种体裁、题材的民歌由数十万首,作为民间音乐文化的优秀成果,理当在今后得以更为有效地传播。在中国钢琴改编曲中,不乏从民歌改编而来的曲目,如储望华改编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民歌)、《猜调》(云南民歌)等,皆保留了原民歌的标题,对这些民歌的传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看,在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上,通过对原曲名的保留,也体现出了文化自信的特点,因为原曲主要是来自民间音乐,作为千百年来由劳动人民创作的这些歌曲或者乐曲,可以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也是当代人们在面对多元音乐文化时必须要坚守的本民族文化。

(二)地域性

我国是一个多地域、多民族的国家,在数千年的文明孕育中,各地域、各民族均产生了优秀的音乐文化。在当今的音乐实践中,以地域性音乐作为标题的钢琴改编曲不在少数。一方面,地域民间音乐为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改编曲的实践,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的特征。一般而言,标题的地域性特征能够更好地传达出音乐风格的特点,通过对这些乐曲的鉴赏、教学以及演奏实践,对增厚人们的审美认知、理解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有着很大的帮助。如周广仁改编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郭志鸿改编的《云南民歌五首》、桑桐改编的《苗族民歌主题钢琴小曲22 首》等,均是以地域、民族作为乐曲的标题。尤其是后面的两首作品,已经具有了钢琴组曲的性质,犹如一幅地域、民族的风情画卷,以钢琴演奏的方式传达出了浓厚的人文意蕴。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以乐曲的标题作为引领,有助于帮助人们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以充实的画面感去接受和理解这些作品,实现了在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20 世纪,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欧文·埃德曼说过“艺术所关心的是物质对感官的刺激、感官对外在形态的愉悦以及对于感情共鸣的见解。”在中国钢琴改编曲中所呈现出的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标题,不仅能够引发本土地域人们的听觉情感;就整个大中华地域而言,凡是能够以地域或民族作为标题的音乐作品,同样能够引发普遍性的听觉情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中国钢琴改编曲标题的地域性特征已经超越了音乐风格的意义,已经升华到了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的层面上。

(三)语义性

音乐美学观点认为,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具有非语义性的特征,所以能够在很大向度上决定了在音乐内容的刻画以及形象塑造上给予了实践者的构思与想象空间。然而,在标题性的音乐作品中,却使音乐音响具有了语义性的特点。只不过这种语义性不如文学、绘画作品那样具有明显的表述与传达。中国钢琴改编曲虽然是以钢琴音响作为呈示方式,但是,根据19 世纪瑞士符号学家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理论,可从乐曲标题的特征、创作背景、情感旨归等方面解读出音响的语义。以王建中改编的《百鸟朝凤》为例,在改编的过程中,综合了唢呐版本的特点,运用钢琴的多声性特征进行呈现,不仅保留了原曲的标题,并且在很多色彩性、模拟性音响的表现上也运用了钢琴进行模仿。其目的是将原曲要传达的场景、情绪能够在钢琴上得到再现。因此,在对此曲的鉴赏、教学和演奏时,可以参考对原曲的研究文章,了解此曲的创作背景和所要表现的内容,可以起到帮助人们理解的作用。其次,从乐曲标题的存在意义看,实际上起到了对音乐内容、形象、情感总结和归纳的作用,即音乐的标题是使用文学性语言进行表述的。除此之外,对很多民歌改编曲而言,可以从民歌歌词中获得音响要传达的意义。如王建中改编的《云南民歌五首》,由《大理姑娘》 《跟歌》《猜调》 《山歌》 《龙灯调》五首乐曲构成。这五首乐曲的原型均是云南传统民歌,在对乐曲进行理解时,不仅能够从乐曲的标题上理解音响要表现的内容,也可以借助原民歌中的歌词去感受乐曲要表现的形象和情感。

三、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审美价值

(一)对民间音乐的传承

中国钢琴改编曲不仅在创作上体现出了中西音乐文化结合的意义,在民间音乐的传承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首先,传承作为一种延续音乐文化的行为,其本身就包含了创作、教学、鉴赏、表演、传播等多个实践范畴。钢琴改编曲并不是意味着对民间音乐的移植和挪用,而是在改编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原创的精神。中国民间音乐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注重旋律的线条感,即在线性思维的基础上去实现音响的发展。而钢琴自身所具有的多声性特征,既能够呈现出音乐横向上的线条化特征,也可以通过复调、和声等多声性因素去丰富旋律,使之成为一种立体化的音响,所以钢琴改编曲具有了一定的原创性意义。这也就意味着在对民间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实现了创新,体现出了审美实践中创造美的价值。

(二)对原曲内涵的延展

音乐虽然是一种以音响作为呈示的艺术形式,但是在音响中却蕴含着的丰富的内涵。我国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说过“艺术是生活的表示,一个时代的艺术,就表现一个时代的生活,凡是伟大的艺术都不失为民族和社会的写照。”中国钢琴改编曲是特定历史时代、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在其中不仅体现出了中西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并且在不同时期所改编的很多乐曲也具有了时代的印记。如《梅花三弄》 《夕阳箫鼓》等作品,原曲均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产生的,经过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承,这些乐曲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丰富的,如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气质的概括、对古人音乐创作思维的归纳等。当这些乐曲在当代被改编成钢琴曲后,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彰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这就决定了在对这些乐曲进行各方面实践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把握原曲的内涵,而且需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乐曲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也就是要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只是诠释钢琴乐曲,还需要对原曲进行解读。这不仅是对钢琴音乐进行传承的需要,更是对中国传统或者古典音乐文化传承的需要。

(三)对民族精神的显现

中国钢琴改编曲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有着浓郁的民族性特征,即包含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19 世纪,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说过:“每一个民族的民族性秘密不在于那个民族服装和烹调,而在于它了解事物的方式。”中国钢琴改编曲在创作上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着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对戏剧性情节的刻画,也有着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去传达特定的主题情感但无论从哪一角度去进行内容的表述,其中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所以,在对这些乐曲的实践上,需要紧扣标题的特征,探究乐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建立起必要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作为一名实践者,无论是在鉴赏还是在教学、演奏中,都需要从乐曲的创作背景出发,了解当时改编者是在怎样的一种背景或者环境中进行创作的,也就是为什么要改编此部作品。音乐的抒情性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多的是社会情感、国家情感和民族情感,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也就是在具体的音乐实践过程中,不仅要从音乐本体的角度对这些作品要有着很好地理解,也需要通过对深层次内涵的挖掘,将外在的音响与内在精神形成高度的契合,才能体现出这些作品在彰显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所具有的价值。

(四)对人文情怀的传达

中国钢琴改编曲在创作上基本上是以民间音乐以及优秀创作作品作为素材,并且这些素材都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就民间音乐而言,无论民歌、器乐、戏曲还是各地域的曲艺、歌舞,都是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这些素材高度地概括出了特定地域的生活习俗、精神向往、审美情趣等人文性因素,并以一定的风格进行呈现。中国钢琴改编曲的特点在于在改编的过程中使这些人文性因素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只不过是以钢琴演奏的方式进行呈现,也就是通过“变化的形式”展现出了“固有的人文情怀”。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感受和体验,从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角度上去理解乐曲中的人文情怀,从而对增强对地域文化的亲切感和自信。从中可以看出,对钢琴改编曲而言,它并不是单纯地音响组合或者是突出某些演奏技巧的运用,而是在音响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意蕴和情怀。在实践过程中,理解音响所要表现的意义和所要传达的人文情怀,才真正是实践的目的。

四、结语

中国钢琴音乐已经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众多钢琴艺术家的努力,不仅使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技法、风格呈现、题材内容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更为关键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彰显出了民族审美意识、精神传承的价值。就中国钢琴改编曲而言,作为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乐曲中所具有的标题性特征对于审美实践而言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所以,在对中国钢琴改编曲审美实践的过程中,应当从感知和体验出发,充分地发挥听觉的功能,逐渐地积累起对民族性钢琴音乐的情感;然后,通过理性的探索、精准的分析、深度的情感交流去理解乐曲的内涵和意蕴,才能树立起传承中国钢琴音乐的决心和意志。要达到上述实践目的,对传承者而言,一方面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要本着一颗文化自信之心去主动地接受和探索;另一方面要以躬亲实践的方式对中国钢琴音乐进行传承和传播。我国近代著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在《复兴国乐之我见》一文中说过“能表现中国人应有之时代精神、思想与感情者,便是中国国乐。”中国钢琴音乐虽然是以西方乐器作为表现形式,但是在内容上则完全是中国化的,在主题和思想上是以传达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为目的的,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乐”。而要使具有国乐特征的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则需要当代人的努力。

猜你喜欢

音响民歌乐曲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顶级奢华的音乐享受 适合富豪的6套HI-END音响(两声道音响篇)
父与子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诚实音响
悲伤的乐曲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