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简主义风格在电影美术场景中的意象表达

2022-11-26李星燃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四川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0期
关键词:主义色彩情感

李星燃(1.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2.四川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学院)

自21 世纪以后,极简主义风格就以简洁明了的设计手法和视觉元素,强调功能至上的精神,受到了广大电影创作人员的广泛应用。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当代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美学不断发展、融合的必然成果。但极简并非是指简单,那些只在乎外部形式而不倾听内心需求的作品,实际上与极简主义强调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极简主义的理念与应用也日益成熟,并且成为非常重要的设计创作方法,在实现形式上简约化处理的同时,也赋予了精神内核与情绪价值。极简强调的视觉原则注重通过画面和形式的简单处理,对各种几何图形元素进行合理运用,以点、线、面秩序化的排列组合,来实现轮廓的抽象清晰调节,从而达到烘托主题的效果。为此,极简主义已经不再仅仅是产品设计、绘画、海报等层面的专用理念,不少电影场景的建构与设计也大量使用各种极简主义理念,使其能够赋予场景特殊的美学特效。因此,对其具体应用方法进行总结,探索意向表达特征,对帮助电影场景视觉化效果的美学升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极简主义在电影场景中的应用方法

(一)形态表现的点、线、面

在电影场景造型设计过程中,点、面、线是最基本的基础形态,在塑造场景造型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基本元素造型的原理,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能够充分地体现场面的空间关系,从而体现剧作中心主旨。在电影场景造型设计中,极简主义的应用方法也主要是从点、线、面三个元素来着手,借助形式的多样化,赋予电影场景更为丰富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点元素主要是借助多点或者单点的大小比例、数量、空间来实现排列组合,作为最基本的形态,它可以呈现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线元素是无数个点连接形成的轨迹,它可以借助直与弯、虚与实等不同形态的组合创造神秘的环境。面是无数条线的组合,它可以通过变形、切割等方法创造全新的图形。点、线、面构成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表现影片要传达的精神属性,是电影场景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元素。造型规律构成的处理方式能够促使电影场景造型有着更强的实用性与创造性。

(二)点、线、面的对称平衡性体现

在极简主义应用于电影场景设计时,点、线、面形态的表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稳定、重复的排列组合方式,来促使画面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且对称的方式,在视觉层面上也能够构建起稳定的力量感。点、线、面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演变出中心对称式、轴对称式以及非对称等不同的画面构图,受众群体进行观察期间应当处于放松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

二、极简主义在电影场景中的意向表达方式

(一)单一化的色彩运用

在《美学》中,黑格尔表示,色彩是独属于艺术家的特色产物,其能够在想象力运用、主动调节和创作等艺术元素下借助色彩观念来实现对个人能力的表达。在影片场景建设中,色彩作为冲击视觉的重要元素,是传达创作者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表现手法。色彩本身被赋予了深刻的艺术内涵,融合了创作者对现实的审美和感知,表达了创作者对身边事物的关爱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在电影场景设计中,色彩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赋予作品灵魂的重要方式。色彩语言作为表达主观情感的重要方式,必须通过对色彩视觉效果的合理运用来呈现。它充分体现出了人们的情感,与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释放相互呼应。在创作一部影片时,“直觉”是非常重要且珍贵的艺术领悟,它属于创作者在面对创作对象时产生的瞬时感受。在客观事物面前,具备“直觉”之后,才能够实现对接下来艺术历程的呈现。而色彩是使“直觉”落地的载体,因此要在色彩中取舍与搜寻,并将获得的色彩之景色反复凝练,才能够更好地反射出与自己内心契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在电影中,创作者的情感表达并非凭空臆测的,而是需要色彩的构成、张力等要素来宣泄的。

不同色彩赋予了作品不同的情感和艺术个性,在进行创作期间,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们在作品中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外化。他们不断通过影片的创作来反应自己对人生价值观念的判断,不断融入自身进行灵魂深度拷问,这些均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凭借着主观灵动的色彩得到更好的释放。

极简主义观念认为,简单、单一的色彩能够赋予画面纯粹感,或者借助简单的色彩调配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官刺激。单色系的色彩造型,以以少胜多的色彩创作出层次丰富的场面造型,通过色彩的简约化处理,表达导演思维层面的核心意象。通常通过黑白、物体的固有色等反映出的原生质感来达到营造主体原生属性的作用。

例如:在电影《月球陨落》中,在主人公穿透到月亮中心后,电影就运用了纯粹的黑白灰为主色调,营造出了一个机械化运作的智能场景,色彩也保持了严谨的纯粹感,避免了过多鲜明色调,通过单一色系的运用,保留了视觉层面的纯净感,同时也让观众能够迅速感受到月球中心的现代化、智能化的背景故事。在主人公进入到月球中心保留文明之后,色彩转变为白色、灰色为主,配合光亮,赋予了遗留文明的智能特性,使得色彩带来纯粹化的视觉感受,表现出遗留文明的先进性。

(二)色彩表达的情感体验

对电影来说,色彩赋予了其视觉感染力,能够为观众带去最为直接的情感表达,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创作者的主观意味。借助色彩的感知,观众能够迅速从中识别出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明快还是沉稳,这是一种超越民族和时空的特殊情感体验,从而传达出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认知。情感可以对创作者的态度带来直接影响,基于丰富情感的要求下,电影的表现语言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并随着其发展,创作者们逐渐掌握了色彩呈现的特色,使得色彩的运用实现了被动到主动的艺术呈现,凭借着色彩对比赋予了全新的电影特征。

极简主义理念认为,色彩能够受到现代秩序化、社交化的影响,并且能够经由自然色、无彩色和有彩色等不同的组合方式,在色彩的相互补充、对比等关系中,引导观众通过视觉建立起与生活情境、故事情节的联系。不同色彩组合的形态,能够让观众结合真实情感来体味色彩情绪。在极简主义电影场景设计中,强调借助人的视觉规律,为受众者带来激发视知觉的色彩体验,增强他们的真实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处于较暗环境时突然遭遇强光时,视知觉会引起强烈不适情绪,这主要是由于人的虹膜本身会结合光线的强弱变化来变化,以便更好地观察周围事物和保护眼球。

为此,为了增强现实感受,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好画面的明暗关系,但同时必须控制时长与转折关系。除此之外,色彩的搭配还必须把握明度、色相、纯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出较为多元化的视觉场景。在电影场景中,长时间选择高纯度色彩投射于荧幕,必然会使得受众者产生视觉疲劳;而多个高纯度对比色长时间交替跳动,又会使得眼睛受到强烈刺激,不利于受众者的投入。为此,在电影场景设计中,导演除了必须结合影片内容来选择相应的色彩基调,还需要探索人体视知觉的规律特点。例如:在动画电影《刺痛我》中,导演为了更好地突出现实主义题材风格,在把握基调氛围的同时,合理把控色彩与人生活运行的规律,精心设计每帧画面,在描绘主人公天未亮就起床洗漱场景时,选择了明度和纯度较低的黄色作为灯光,呈现出了现实生活场景,同时这也与人们的视觉规律相一致,让我们在观看时也能够有强烈的真实感,并在色彩的引导下感受到了场景变化。

此外,在这个画面中,一方面,导演巧妙借助明暗色彩对比来增强了整个画面的二维空间纵深感。不难发现,导演并未单纯将主人公的洗漱场景作为主要对象,同时还兼具了对洗漱区域之外的空间营造,真实再现了日常生活场景,让观看者能够延伸到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升了整个影片内容的可信度,也赋予了场景内在意义。

另一方面,在明暗色彩的对比下,让简单的二维画面呈现出纵深立体感,提升画面整体表现力。尽管整个画面都处于被灯光照射的场景中,但却仍然会使人们感受到整体昏暗感,就如同整个影片给人的整体感觉一般,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仿佛笼罩在黑暗之中,即便是有明亮的灯光,却无法看到光明。

又如考里斯马基的电影,他善于利用色彩构成来造就意象表达,他曾经自述说:“我很喜欢那种让我回想起1950年代好莱坞的颜色……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但是在色彩设计的时候只有荒诞一点或者是不那么现实主义你才能获得好的效果。”简约大胆的用色,使场景空间的色彩表达直接达到作者需要的表意性效果。我们总结考里斯马基的电影色彩特点,便是简单直接的色彩构成,冷色调经常是他的基本色调。大面积使用单色调,几乎不会使用绚丽多彩的效果来制造气氛。以一种主导色为主,依托明度对比制造简洁有力的画面。考里斯马基曾说他非常喜欢爱德华霍普的绘画风格。我们不难发现,在色彩构成上,考里斯马基电影中的色彩与爱德华霍普的色彩美学如出一辙(如图1,图2)。

图1 《薄暮之光》电影画面(图片来源:网络)

图2 爱德华霍普绘画作品(图片来源:网络)

在《我雇了个合约杀手》影片中,男主角亨利进入酒馆雇杀手时,整个室内的色调由大面积灰冷色转而大面积的红色调,明暗对比十分强烈,隐喻了男主角走向了危险的场景。结尾处的墓地里,红色服装的女主角和男主身在其中。草木生花,凤鸣鹤唳的环境下将原本阴森的场景色彩调合成了生机盎然的景象,贴合了电影最后所要表达的对于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三)光影、造型配合下的意境烘托

光影赋予了电影诗意,同时也使得视觉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意境氛围。对电影场景而言,光影并非单纯起着辅助影像的作用,更多的是能够充分发挥渲染气氛、外化角色形象的作用,这就表明光影在场景造型中的功能使其能够成为场景设计的关键要素。在极简主义理念中,合理运用光影能够促使二维画面创造出三维立体的效果,强化场景空间的立体性和层次性特征。通过光影的大小、强弱、色温等均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不同的视觉变化。

电影《沙丘》中,剑术大师邓肯·爱达荷带领主角逃生过程中,遭遇追捕后,他走出地下通道准备独自迎战,倒影以建筑的光影线条构建起了一个“一夫当关”的悲壮场面(如图3)。光影与墙面之间构建出了一个意境空间,光学效果和别致的造型营造出了一个诗意的视觉体验,静止的场景空间,没有杂乱的内容,以光影的浪漫营造出了独特的氛围效果。

图3 邓肯·爱达荷独自迎战(图片来源:网络)

在极简主义的造型元素上,点、线、面的排列组合可以塑造场面的戏剧性,让画面层次分明。在《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中,美术场景呈现的戏剧式布景的夸张化造型,极具风格化的线条体现,大量的强透视角度镜头则营造出画面构图对场面空间异化后所形成的压迫感。结合光影的体现,使得场景的结构线,阴影黑白分明。这样的极简主义设计使得场景本身生发出强造型的视觉构成效果,简单且对比强烈的冲击感非常适宜地贴合了电影要表达的意象,内忧外患、伤痕累累、迷失自我的困境。简约的造型可以强化场面的陌生感营造,制造奇观效果。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人的感官对大尺度是麻木的。对于人眼无法瞬间丈量其尺寸的巨大物体,往往是带有着如同人类远古祖先对待神明一样的敬畏之心的。在维伦纽瓦的科幻片《降临》中,飞船的设计巨大而简约,它的外表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仿佛天然形成。这显然不符合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能够呈现的样貌,简约的外观呈现出的是粗粝的石头质感,这质朴的原始性拉回了一丝亲切,仿佛在唤起着人类远古时期的原始记忆(如图4)。简约而巨大的飞船设计达成了陌生感的营造,给人带来不寒而栗的感觉。

图4 《降临》影片截图(图片来源:爱奇艺影视网站影片截图)

三、结语

极简主义理念以色彩构成方法、多重组合形式来达到对剧作中心主旨的准确性表达,使得电影画面给人清晰明快的秩序感,进而提升情感传播效果。为此,在电影场景设计中,通过合理运用极简主义,能够赋予电影全新的美学风格,为电影氛围的烘托、意境的创造奠定基础。但在运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化繁为简,尽量结合场景要创造的基调和情感表达,来选择图形结构、装饰风格,以及核心部分的色彩搭配和画面建构,以此来达到预期效果,进而赋予其深刻的电影美感。

猜你喜欢

主义色彩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写意主义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近光灯主义
台上
神奇的色彩(上)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