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2022-11-26熊瑨泉州师范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0期
关键词:身韵古典舞古典

熊瑨(泉州师范学院)

一、中国古典舞蹈学科建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一)中国古典舞蹈向前发展必然要继承戏曲舞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都在等待发展,这种环境给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的机会。中国古典舞蹈在借鉴中国传统戏曲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舞蹈流派,欧阳予倩最终在20 世纪50 年代首次引入“中国古典舞蹈”。他早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的熏陶,其“戏曲舞蹈”一概念在很久以前就具有中国古典舞蹈的涵义与外延。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古典舞蹈是中国传统的“戏而不唱”。

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蹈的创作理念、审美趋向、动作素材等都是从其产生之时开始的。情节主题,结构手法,甚至服饰、妆容,舞台美妆、道具等,都是以戏曲为基础的。

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有十分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从外在动作来说,戏曲主要的动作在于唱、念、做、打,它是综合性的艺术,动作要求的重点主要放在身体的中段——腰部,以及腿部的柔韧度上,而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表现主要凭借着肢体,不仅要让腰部和腿部的柔韧度达到一定的标准,还要将全身的各个关节进行灵活性与柔韧性的训练;其次,中国古典舞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肢体动作的训练方法、运行的轨迹与发力的要点都与戏曲的要求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古典舞的基础训练许多都来于戏曲舞蹈的元素,中国古典舞蹈的动作吸收了“圆”字的精华,着重于身体的力量与动作时,必须以腰为轴。古典舞是吸取了戏曲的精华,并将其审美层面与原理相融合而成。

中国古典舞蹈的身体韵律与戏曲的形体,尽管名字不同,但本质上是同根同源的,其动作姿势、动作路线、动作美学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两者的训练技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另外,二者的审美风格较为符合,戏曲舞蹈的姿态较小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大环境影响、演出场地的受限以及服装道路的限制,而舞蹈的艺术造型不是静止的,它是流线型的,是较为舒展和流动的。

与此同时,在表演上它们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古典舞的肢体表演是对戏曲舞蹈原型的创新改造,编舞者将戏曲的肢体动作做得更加纤细简洁,赋予了表演者很大的自主权,让古典舞更加纤细易行。让肢体语言表达更加自由,在表现上实现自主和统一。中国古典舞蹈的精华和价值大部分都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戏曲舞蹈包含着民族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原则,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因此,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必然要继承戏曲舞蹈。

(二)在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碰撞出形式各异的偶然性

中国古典舞这门课程最初是在民族融合中纵向地继承戏曲舞蹈的风格特点与样式,也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横向地碰撞出形式各异的火花,它是在芭蕾基础训练的系统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的。为适应教学训练的客观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体验芭蕾教材结构的基础上,对古典舞进行了专门的汲取和改进。

但到了20 世纪中叶,伴随着《鱼美人》《宝莲灯》和《小刀会》等舞剧的繁荣,它特有的传统舞姿和比较标准的表演方式也逐步成型。和戏曲相比,它有着相当的独立性和美学意义。这三部作品在当时民间舞剧中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如今再从这三个作品来看,很容易就能发现它们显然属于“有戏无唱”,而舞蹈本身也没有那么强烈。西方的芭蕾舞内容太随便,缺少了对民族审美的思考逻辑性。比如,《鱼美人》在舞蹈中的动作、编排等方面都是借鉴了芭蕾舞的创造思想,但它的民族特性却是模糊的。“中国现代舞蹈美学自觉形成的关键是人。他们在思想和精神上的不同,从遗传学上创造了它的历史现实。”

总之,这一时期的作品,“本质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大体格局——时代的印记。由于当时的思想意识环境,创作者似乎害怕自己的作品与生活原型或原始民族舞蹈太‘远’,主题的选择,流派和舞蹈动作的处理普遍谨慎。因此,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相似和刻板倾向”。这也是当时创作的不足之处。

中国古典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其发展过程也证实了它的活力和强劲的内部再生。中国古典舞蹈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的背景下,以其特有的文化精神、审美形式和运动法则,展现出其特有文化特色和特殊的生存价值。

二、中国古典舞蹈身韵诞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一)来源于历史艺术,成长于历史文化决定了古典舞蹈身韵诞生的必然性

中国舞蹈学者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深刻的整理与学习探索,并创出了“形、神、劲与律”;节奏与中国传统舞蹈的节奏相协调。在中国古典舞蹈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传统的艺术,如武术、书法、戏曲和杂技等。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有着深远的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舞蹈,其艺术价值是无法估计的。学习中国古典舞蹈,最关键的是要掌握“身韵”。中国古典舞蹈是一种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积累与开拓的精神的一种艺术表达。中国民族民间舞、宫廷舞、武术、戏曲等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它们。“身韵从消除戏曲套路入手,探索其书法、武术等中华优秀文化的‘形’ ‘神’ ‘力’;以‘律’‘气’‘意’为美学法则,对其要素进行精练。传统舞步中阳刚、阴柔、有韵律的线条,规则与象征意义,使得它没有了戏剧性、类比性、专业化的色彩,而转向了舞美的主体性自觉和运动象征性的抽象性。”“形、神、劲、律”浑然一体,表现精巧、浑厚、柔和的不同风格。《小溪·江河·大海》古典舞的舞蹈编排,对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进行了当代改编。全新编舞的中国古典舞,将舞蹈本身与音乐融为一体,编舞抛开情节和人物,执着对待舞蹈本体,简单设计动作,用心沉迷于对音乐的感知,在旋律中欣赏和理解音乐的形象,在艺术创造中,要注重艺术的“意境”。《小溪·江河·大海》对“水”的运用与融汇,编舞家把古典舞中的“身韵”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并内蕴于此,使其自身具有“身韵”。元素从“水滴”的形成到“水”,聚少成多,动作自然流畅,如云流水,清新自然,让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形式的独特互补和中国古典舞的精神。《小溪·江河·大海》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是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古典舞蹈艺术走向新时期的产物。自此,中国古典舞将以全新的姿态,成为世界舞蹈丛林中璀璨的瑰宝,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二)在古典舞蹈学科体系不断完善的发展中诞生出多样化身韵的偶然性

中国古典舞蹈体系可以划分为四大体系:教学训练体系、表演体系、创作体系与理论体系。在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中国传统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学、科研、创作,“表演”领域的主攻方向是将中国现实与中国的特点相结合,结合了当下的中国实际和中国特色,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和中国古典舞蹈主流的科学性。中国古典舞蹈的学科体系,正处在一个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阶段。一方面,训练制度与演出制度越来越完善(当然还有进一步发展和探索的空间),另一方面是创作体系和理论的发展。该系统仍处于开发过程中。这一时期,尤其要能够解放思想,以包容的眼光,积极进行思想实验,以“和”字看待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现状,追求多方面的志向,以多种方式参与,为中国当代古典舞体系建设拓展更广阔的空间。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班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逆境,也不断显露出非常多的问题,其最大的困境就是身法性不足,阻碍了中国古典舞向纵向和深远的进程,在经过一些探讨和研究决定后,将“徒手”身韵的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延展,也同时将剑和水袖这两种代表着健舞和软舞两大类,一个节奏明快、矫捷雄健,一个节奏舒缓、优美柔婉,一刚一柔、刚柔并济特点的道具加入其中,这种“道具舞蹈”越发能够突出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就中国古典舞蹈“身韵”的现代视角来说,其不再仅限于舞台表演,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更多地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对这种舞蹈的研究却很少,另外,相关学者对中国古典舞蹈“身韵”的研究也从“舞台演出”的职能转移到了更为广泛的层面。对中国古典舞蹈“身韵”的研究,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艺术为社会、为人所用。随着现代艺术逐步进入到现代社会,中国古典舞蹈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舞蹈,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调养身心,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达到了“美”与身心健康的和谐统一。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主张健康与身心相结合,既要注重精神修养,又注重提高生命品质。“气”不仅具有“炼”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气”的作用,它总是指导和操纵着身体的运动机能。中国人体的运作理论,讲究“气”作为本源,这一原则在人体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运动是由“气”控制的。所谓舞蹈,可以达到养生的功效,是因为它是在“气”中。其效果要通过理论思考和身体实践,探索获得一种对“气”的理解和表达,一种通过对身体的感知、领悟、冥想的训练方法和动作语言来体悟和抒发“美”的方法。中国古典舞蹈“身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扎根已久,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传统精神和风格。传统文化在健康舞蹈与身体韵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身韵与修养身心的交汇点和根基,是现在越来越多人追求的有益于身心的舞蹈的价值取向。许多舞者们正试图打破表演和训练中国古典舞的功能性目的,通过身体的认知、理解、冥想和练习来达到对“美”的感知,以一种自我为中心的“内省式”舞蹈去学习与探究,以及用“美”构建的一种表达身体动作的方式和训练方法。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更进一步发展适合时代旋律的中国古典舞蹈

中国古典舞学科的建立和身韵的诞生至今,都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任何艺术也是如此,它们都在时代中变迁与发展着,但它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着。我们在讨论如何传承和保持自身特征的时候,并不是说要遵循规矩。大部分特殊东西是不断改变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变化的时候也会随之改变,都有其自身特色。我们要将中国古典舞蹈放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之下,既要从其自身的角度来审视其价值,又要正视当前的美学需求,寻找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要在多元化中创新。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中国的传统舞蹈美学准则与规范,将其“核心属性”置于第一位,充分彰显其优秀的精神。我们从历史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它来认识和引导我们向前。历史是一面能让我们认识过去、引导我们向前发展的镜子,这正是我们从历史中获得的最大利益。

(一)“课堂化”传承

“课堂化”的中国古典舞蹈代代相传。中国古典舞蹈“规范化、程式化、精细化”的进程,是一种在教室里完成的历史现象,对于世界古代舞蹈的发展也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当然,我们并非认为这种方法和潮流是中国古典舞蹈的最好方法。这并不是说中国古典舞蹈的演变过程不会发生,它仅仅是在传达一个事实:这种古典化的进程是具有历史基础的历史现象,它不能是由随机生成的,也不能由人的主观意愿来复制。一开始,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在我国建立一个专门的舞蹈训练基地,并以此来培养专业人士。陈爱莲,赵青,以及首届全国优秀舞蹈家,在中国古典舞团成立之初,迈出了一大步。随着陈爱莲的《春江花月夜》、赵庆生的《宝莲灯》的表演,中国古典舞这一中国特色的舞蹈,已经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为了使中国古典舞蹈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特点,从而推动传承和发展。“课堂化”在中国古典舞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的“课堂”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优势和不可磨灭的价值。中国古典舞“课堂”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平台,在国际上有着独特的、典型的现实意义。要持续健康、恰当地运用好这一平台,更好地促进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就必须对“课堂”的一些典型特点进行深刻的剖析与探索。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自身的优势,以及“课堂”的作用,使中国古典舞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快对中国古典舞蹈的创造,并在原本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继承和创新。

(二)“社会化”发展

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着经济基础以及社会发展,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也跟着新时代的步伐前进着。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复古现象层出不穷,《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是它在传统文化升温的背景下,迎合了大众的精神需求;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国家宝藏》节目“让国宝活起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芙蓉池》《纸扇书生》等系列作品在运用多媒体、融媒体等大众媒介方式在实现文化传统的通俗化表达方面走出新路,舞剧《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运用非凡想象力让古代文化遗产“活”在当代观众心坎里,对中国古典传统生出惊羡之情,这些既可以帮助观众树立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也可以促进他们释放出文化自强的新动力,节目《舞千年》采用影视剧标准,讲述蕴于舞蹈之中的华夏的故事,用综艺的形式诠释中国传统舞蹈的经典,实现影视与舞蹈以及综艺的多元化发展,彰显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广度和深度。中华民族历经时代风雨,文脉千年不朽。时代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的手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守护传承好这份荣耀。应该致力于让中国古典舞“活”起来,“接地气”,让更多人欣赏到它的魅力(如图1)。

图1 《唐宫夜宴》(图片来源:郑州歌舞剧院 摄影:庞东晨)

四、结语

中国古典舞发展的进程中有非常多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一方面在继承和发展的同时,也要融入某些戏曲的元素之中。延伸舞蹈本体的文化内涵,实现中国古典舞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舞在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也会碰撞出各式各样的偶然性,需要在融合与冲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主流,不偏移方向,中国古典舞蹈应该以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精神为基础,坚持自身的文化支柱,本民族文化特性带来的独具魅力应该充分宣扬。中国古典舞在漫长发展的历程中,不能削弱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学,则是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将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扬光大。

再次,在继承的前提下,要继续推进和发掘中国传统舞蹈的多元化,使中国古典舞蹈在文化、艺术上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不仅让中国古典舞的“课堂化”继续延续下去,还要将此舞蹈艺术传播给更多的人,实现“社会化”的发展,用更多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以更加大众化的方式去呈现出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激活其生命力,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更进一步发展适合时代旋律的中国古典舞蹈。

猜你喜欢

身韵古典舞古典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浅析当前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古典舞对传统舞蹈的继承和演变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