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及中医治疗进展

2022-11-26郑艳安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耳穴胃肠道

郑艳安

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钦州 535000

在剖宫产术后,由于应用药物、术中麻醉及创伤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妇胃肠蠕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其抑制作用,加大了产妇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风险[1]。腹胀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胃肠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若未及时治疗,极易引起肠粘连与肠梗阻,腹胀严重者会导致膈肌升高,甚至对产妇呼吸功能构成影响[2-3]。临床对于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干预措施较多,既往多采用禁食、肌内注射新斯的明、起床活动、胃肠减压及肛管排气等干预措施,但以上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为此需采取合理有效且安全的干预措施,以改善产妇术后腹胀情况,使其尽早恢复健康[4]。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穴位针灸、中药敷贴、耳穴贴压、隔盐灸等均是临床常见中医治疗方式,且具有操作便捷、安全、经济等优点。现本文针对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展开分析后,逐一阐述中医技术在减轻剖宫产术后腹胀中的作用进展,作以下综述内容。

1.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

1.1 术前准备不充足

首先产妇未足够重视围产期保健,缺乏相应知识的学习,无法及时发现胎位异常与胎儿异常改变,导致急诊剖宫产情况增多[5]。其次,术前产妇家属为增加产妇分娩力,均不同程度的指导产妇摄入牛奶、鸡蛋及糖类等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且增加了进食量与次数,产妇胃内容物增多,造成术前无充足时间做胃肠道的准备工作,产妇禁食时间较短,而在术后未被消化的胃内容物酵解产生的气体堆积也会加大术后腹胀的风险[6]。此外产妇强烈的心理应激是出现腹胀的另一主要原因,手术结果、胎儿结局等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产妇心理状态,使其产生恐惧、担忧及焦虑等负面情绪,且对手术环境产生负面心理。而在进入产程后由于频繁宫缩所带来的疼痛感、宫缩时张口呼吸与大声喊叫等,会使产妇胃内堆积大量气体,从而导致术后腹胀[7-8]。

1.2 胃肠道功能受到抑制

因宫缩、麻醉、镇痛药物及手术牵拉等作用,会反射性对胃肠道功能产生抑制。持续硬外麻醉时会降低胃肠蠕动功能,肠管会暂时性麻痹,导致过多气体堆积在肠腔内无法从肛门爬出;又由于胎儿娩出时常采用夹纱布包裹便于手术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对肠管产生刺激而抑制胃肠功能。据资料显示[9],交感神经反射有着明显作用,宫缩痛、高度精神紧张及切口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会反射性抑制胃肠功能,从而降低平滑肌张力,使括约肌张力上升,导致腹胀、肠麻痹,对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构成不利影响。

1.3 电解质紊乱

由于产妇术前禁食,术中失液、失血等,会导致其术后低钠、低钾及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会使平滑肌收缩,肌肉兴奋性降低导致减慢胃肠道蠕动,从而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10]。

1.4 缺少活动

有相关研究发现[11],影响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的原因有管道、心理、体质、疼痛及缺少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等多方面,其中术后疼痛是影响产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首要原因。由此可看出疼痛刺激会明显制约产妇术后的早期下床活动,而由于术后缺少活动,导致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较慢,活动减少导致腹直肌与骨盆底肌松弛,极易发生便秘及腹胀。

2.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干预措施

2.1 穴位针灸

穴位针灸主要采用短毫针与泻法进行施治,通过针刺相应穴位,继而起到改善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效果。穴位针灸主要施灸的穴位有公孙、合谷、内关、巨虚及天枢等。术后针灸时需先常规消毒,采取循经导气的方式穿刺相应穴位,得气后产生酸、胀、麻感,顺着足阳明胃经方位,从足三里由下而上进行按揉,直至腹部,每日进行2~3次;对于关节部位先采取扣法,在采用短毫针进行刺激,直到产妇出现酸、胀、麻等感觉,留针10min,每日一次、穴位针灸通过循针导气针刺相应穴位,具有通络温经、活血舒经等效果,继而促使血管更为充盈,使腹胀得到有效缓解,能促使产妇肠道排气,且可有效防止肠粘连,使胃肠蠕动功能得到提升[12]。穆丽等[13]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经皮穴位刺激治疗后发现,经皮穴位刺激剖宫产术后产妇足三里能加快术后其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腹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等下,有效减少其住院时间,促使产妇的营养摄入与泌乳,能有效提升产妇的满意度与舒适度;王翀敏等[14]研究显示,剖宫产后针刺产妇足三里配伍尺泽、上巨虚及曲池穴等均能有效促使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使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得到减少,降低胃肠反应、腹痛及辅助的发生风险。由以上研究均可看出穴位针灸在剖宫产术后腹胀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2.2 中药敷贴

中药敷贴技术在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围绕着经络学说展开,以治疗需求为前提调制药物,使药物呈膏剂,并贴敷在机体相应穴位,通过药物对腧穴与经络产生共同作用,继而实现有效治疗。重要敷贴主要是通过刺激机体体表穴位与药物的直接吸收,调整、激发经络与脏腑的生理功能,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从而起到有效治疗的作用。程艳等[15]通过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厚朴穴位敷贴后发现,厚朴穴位敷贴足三里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唐荣妹等[16]在剖宫产术后腹胀产妇中应用枳实消痞汤穴位敷贴后发现,枳实消痞汤穴位贴敷能明显促进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说明中药敷贴对剖宫产术后腹胀产妇的良性作用。

2.3 早期下床活动

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长期卧床等原因,极易引起翻身困难、全身酸痛及腹胀等不良反应,对产妇康复尤为不利,而适当的活动利于促进产妇恢复胃肠道功能,促使子宫复旧,增加其抵抗力[17]。在早期下床方面,首先应指导产妇应用弹力腹带,由于弹力腹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压力较为稳定,为此对腹部有较为良好的加压固定作用,能避免翻身时腹部肌肉损伤扭曲,并降低腹部切口的张力,继而减轻腹部切口的疼痛感[18]。指导产妇仰卧位,双臂置于体侧,掌心朝下,双下肢自然屈曲,抬起臀部向右侧床边移动,随后移动身体上部分使身体卧向右侧床边。头超右转,左手扶着右侧床沿,继而同时抬起左髋与左肩,使身体右转为右侧卧位;随后抬起头部,用右肘抵住创面,抬起身体上部后再用右手抵住床面使身体趋于垂直,使身体保持坐位后准备下床活动[19]。首次下床前应指导产妇在床边静坐1分钟左右,无恶心、头晕等症状时在起身行走,当产妇下床活动时,指导其自然站直,全身放松,随后在活动,以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腹胀情况。

2.4 耳穴贴压

耳穴压豆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疗法,患者易于接受。针对剖宫产术后腹胀,临床多选择交感、三焦、胃、大肠与小肠,随后将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进行敷贴,随后使用拇指用力按压穴位,以耳部发红有痛感为度。对耳穴进行刺激,可显著改善与调节气血受阻,恢复经络正常传导,促使脏腑功能正常运行。相关研究显示,在耳穴护理中,选择胃、大肠、小肠针对胃肠道进行直接刺激,可显著提升对应器官功能恢复作用;而三焦旨在通达气机,胃肠道处中焦,为三焦的枢纽部位,若胃肠道功能减弱,三焦功能降低,因此治疗中应选择三焦;交感为耳穴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可有效调节神经功能,增强胃肠神经功能。谢元莉[20]等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给予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有利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母乳喂养率。

2.5 隔盐灸

隔盐灸是中医特色治疗方式,主要是中医隔物灸中的一种常见经络刺激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其最早起源于《肘后备急方》,主要用于治疗霍乱,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腹部疾病与胃肠道疾病的辅助治疗。以盐为艾灸的传导介质,可使热量传播均匀,以免皮肤烫伤,加强健脾益肾的功效,有助于产妇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相关研究显示,隔盐灸所产生的热量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其是一种适用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系统。将隔盐灸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胀治疗中,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可有效促进产妇胃肠功能恢复,促使排气与缓解腹胀具有重要意义。陈莲珠[21]等人研究得出,隔盐灸有利于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对促进排气与缓解腹胀具有积极作用。

3.小结

总而言之,腹胀是剖宫产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而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迅速缓解或解除腹胀,促进排气排便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西医以采取对症处理为主,很难有效减轻腹胀程度,心理干预措施的作用也有限[20]。采取中医中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临床观察研究已证实针剌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疗效确切,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敷贴、耳穴贴压、隔盐灸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能迅速减轻腹胀程度,促进排气排便,而且治疗次数少,疗效持久,同时方法简便、易操作、易推广,显示了“简便、验、廉"的优势。未来仍需开拓更为有效、科学的干预方法,并将其充分结合应用,使得临床干预有据可循,是临床后续关注与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耳穴胃肠道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