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新闻评论的 创新性传播分析
——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2022-11-26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9期
关键词:联播视频新闻主播

张 茜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主播说联播》是2019年7月2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的短视频栏目。截至2022年3月27日,栏目关注量高达3366万,在抖音平台共发布短视频927条,累计获得点赞量2.9亿。《主播说联播》栏目的推出是媒体深入融合的创新性举措,它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受众接收新闻的时间维度,符合当下受众碎片化观看的习惯[1]。《主播说联播》作为一种新型新闻评论栏目,其传播方式更贴合受众的观看习惯,如由原先的横屏传播变为竖屏传播,同时传播内容精准化和全面化。《主播说联播》栏目播出的新闻是对《新闻联播》报道的延伸,每晚《新闻联播》播出后,《主播说联播》都会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出相关节目。为了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栏目对当天的重大消息、热点新闻和突发事件等多个片段加以剪辑,由主播进行评说,更能突出传播的重点。《主播说联播》使新闻传播主体多元化,有康辉、海霞、李梓萌等多位具有代表性的主播。栏目传播风格更加生动亲切,主播通常以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口吻向观众介绍当期节目的重点,在播报过程中引用当下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使语句更加年轻化、更生动,给人的感觉就如同一位多年的好友在和自己亲切交谈,轻松不失威严,随性不缺客观,通俗而不庸俗。

《主播说联播》是对当下新闻评论传播方式的创新,是短视频和新闻评论融合的一种视频新形态。该栏目在多个平台进行传播,在哔哩哔哩、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上都可以观看,为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样本。另外,其根据各个媒介的传播特征和观众的偏好对新闻进行二次创作和传播,使多屏互动传播和全平台传播成为现实。可以说,《主播说联播》这档新栏目不仅是新闻评论的输出,同时它也具备短视频的传播特征,这在短视频发展迅速的时代极具进步意义。

1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评论面临的困境

1.1 思维转变:把横屏传播变为竖屏传播

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大多是通过电视、电脑等设备接收新闻信息和新闻评论,长时间的横屏观看习惯已经深入每一位用户的脑海中。融媒体时代,手机凭借其本身具有的高普及率、便携、功能丰富等优势获得了广泛的用户。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以手机作为终端的各个平台发布的短视频作品类型多样,掀起了新一轮短视频热潮。短视频改变了原有的横屏观看模式,内容更加简洁、剧情更加紧凑,令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刷视频。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更加喜欢选择短视频作为接收信息的渠道,但是如何让受众在短时间内习惯以竖屏的形式接收短视频新闻评论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总之,如何搭载短视频平台的顺风车,转变原有的横屏传播为竖屏传播是短视频新闻评论面临的新挑战[2]。

1.2 时长转变:时间短但内容更有深度

在传统媒体时代,为了追求新闻内容的连贯性,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播出时间较长,这意味着可以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将新闻评论的内容做得更加有深度。此外,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评论一般都是出现在新闻事件之后,从新闻到评论的呈现存在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在当今的融媒体时代就显得微乎其微了。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与新闻事件几乎是同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效性更强。热点话题需要新闻评论及时出现,并引导舆论。而要想在短时间内将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受众,引导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新闻评论工作者就要在短时间内将新闻评论做得更有深度。新媒体语境下,受众对新闻热点“快、简、奇”的需求呼唤着新的短视频新闻评论类节目诞生。

1.3 语态转变:把握好娱乐与权威的边界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档节目的出彩与平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的阅读量、点击量和浏览量。为了尽可能地争取更高的点击量,各个媒体平台在发布新闻评论作品时会主动考虑受众的阅读偏好,一些带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新闻由此而生,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在播报新闻时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表情动画、搞笑配音等。有的主持人为了使节目更加有趣和贴合受众需求,也会加入说唱、舞蹈等形式。这样的做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视率,但并非长远之计。短视频新闻评论的初衷是传递客观事实和主流价值观,过度娱乐反而会消解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如何把节目做得有趣而不失权威,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是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评论面临的挑战。

2 《主播说联播》新闻评论的传播特色

2.1 评论风格:化“冷”为“暖”

“冷”,即严肃、庄重;“暖”,即温和、轻松。《主播说联播》的叙述风格不同于以往新闻评论给大家留下的严肃、严谨、庄重的刻板印象,在视频传播的过程中,主播不是一位严肃的、单纯的新闻评述人员,而是受众的“知心人”,把自己放在和受众平等的层面上。在播报时,主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和第二人称“您”“你”的口吻讲述时事热点,这与《新闻联播》中的播报人员大多从第三方的视角客观陈述事实的方式完全不同。主播面带微笑和使用带有主观色彩的称谓悄然地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为新闻或观点的传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对话的双向互动式传播代替单一的观点输出,让受众沉浸在新闻评述中,这样更容易打动受众,增强传播效果[3]。

为了使新闻的传播更加生动形象,主播在口述时会尽可能地贴近受众,同时为了争取青年一代,节目的语言也趋于年轻化。在主播的口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网络流行语,诸如“甩锅”“带劲”“吃货”等词汇。浅显通俗的语言为视频内容的二次传播提供了便利,也对传播语态的变革提供了参考。如2022年3月14日播出的新一期节目中,主播李梓萌在发表新闻评论时使用了“常有理”“甩锅”“爆料”“闹剧”“遮羞布”等词汇,引发了受众与新闻内容的情感共鸣。

2.2 播放时长:化长为短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这就导致受众的注意力更加有限,获取的信息往往也是碎片的。如何让受众在获取信息时全身心投入,是各大主流媒体努力变革的方向。短视频符合受众当下碎片化观看习惯。《主播说联播》很好地贴合了这一点,受众完整观看其视频的时间基本不会超过两分钟,并且原本的新闻视频经过二次剪辑后时间更是缩减了很多,整个视频给人的感觉很简洁[4]。此外,节目时长缩减也大大扩展了受众接收信息的场景,如在等待公交车、地铁时都可以流畅地获取新闻,不会影响受众其他活动的开展。

《主播说联播》作为一档短视频新闻评论类栏目,其播放时间的缩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受众对每期节目的关注度,增强了节目本身的传播效果。由于每期节目的时长都尽量控制在2分钟左右,节目内容偏向评述最重要的热点话题,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这一热点话题的理解和印象会更加深刻。如在2022年3月23日播出的一期关于“天宫课堂”的节目,该视频时长为2分43秒,主播康辉语调和缓,面带微笑,妙语连珠,向大家讲解太空实验,传播科学知识,在播报中“顶流冰墩墩”的出现以及个别网友在互动环节中的新奇问题一度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在有限的时长内,看似平常的知识科普却更令人印象深刻。

2.3 传播内容:题材重大,紧跟热点

《主播说联播》节目的内容较为广泛,囊括社会、时政、科教文体、经济、军事、外交等,其中社会题材占据的比重最大,这一类型的新闻内容多聚焦于传递社会正能量和民生热点话题。如主播海霞在评说《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位患有神经性耳聋的姑娘王逸玘时,向人们讲述了她令人感动的事迹,传递了敢于直面生活、超越自我、乐观自信的社会正能量。而经济、军事等题材的新闻由于制作复杂,短时间内难以将所要传达的观点讲解清楚,所以该类视频出现的频率较低。总之,《主播说联播》新闻评论的话题都是当下的热点,节目播出后也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2.4 传播方式:化横为竖,打造全方位传播矩阵

《主播说联播》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新闻评说,适应了当下用户群使用手机终端浏览短视频的习惯。2022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手机仍是上网的最主要设备。基于此,《主播说联播》作为《新闻联播》在新媒体时代深度融合的衍生竖屏节目,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竖屏的传播方式不仅打破了原先受众只能横屏浏览新闻的单一模式,让单手持机、随时随地浏览新闻成为现实,也进一步拉近了受众与节目本身的距离。受众可以对新闻作出自己的选择,可以评论、点赞或转发,这增强了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双向互动。而《主播说联播》在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同时推广节目能够更广泛、更迅速地将最新的新闻和观点传递给受众,这样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让分散在各大平台的受众都能接收到,进一步增强了其传播效果。

3 《主播说联播》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3.1 内容为王,专注品质

说到底,一档节目要想获得受众的喜爱,还需自身节目内容的质量过硬。新闻评论是对近期发生的热点新闻进行评论,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以理服人,还需要选题准确。当然,表达观点要有逻辑,语言严谨,是对评论人员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让呆板的新闻评论变得生动有趣?这就需要节目专注内容质量的提升,同时传播方式又不落俗套。

新闻评论节目要能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引导受众的思绪,把事情的舆论风波拉回正轨,因此评论本身的内容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主播说联播》在评论新闻时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观众传递新闻事件和观点,保证新闻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和评论的中肯性,使整个内容更具力量,能够更好地激发受众情感共鸣[5]。

3.2 巧借平台,顺势而为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较2020年6月增长4321万,网民使用率达95.4%。其中,短视频行业在一众网络视听行业中独占鳌头,市场规模达2051.3亿。由此可见,短视频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弄潮儿。如何能在短视频行业成功开辟一条道路,是新闻评论行业面临的挑战。《主播说联播》节目之所以获得大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将新闻评论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巧借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这与传统媒体节目繁杂的编辑流程和单一的播出模式迥然不同,视频延展了新闻评论的呈现空间,也为受众带来了新的获取新闻评论的体验。

此外,《主播说联播》能够快速崛起、稳固自己的受众基础,还与它背后的强大支柱有关,有《新闻联播》这个受众广泛的基石,巧借原有的受众,再打开知名度,这显然就会事半功倍。

3.3 语言活泼,消弭隔阂

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主播说联播》得以被观众喜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语言非常年轻化,很贴合受众跟随潮流的语言习惯,简单来讲就是其对网络热词的恰当运用。网络热词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热度较高的词汇,能成为网络热词,说明大众对该词的喜爱以及使用该词汇的频率较高,在新闻评论中加入诸如“我只能‘呵呵’两声了”“No zuo no die”等流行语,能在无形之中拉近新闻评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主播说联播》在以严肃严谨为特色的新闻评论内容中融入年轻化的网络流行语,既没有显得突兀,又给人一种妙趣横生、愉悦轻松的感觉,获得了网友的喜爱,从而完成了新闻或观点的有效输出。

4 结语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随着不同媒介之间融合趋势的不断增强,新闻评论微型化发展是一个趋势。《主播说联播》通过对当下使用的多种符号加以融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新闻评论。该节目关于新闻评论的传播形式创新为以后更多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只有符合时代潮流、内容质量过硬、风格更加生动活泼,并能够巧借一切可使用的资源的节目才会更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联播视频新闻主播
村支书化身主播网上卖农货
传统媒体短视频新闻生产策略
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径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叙事视角下视频新闻多模态对比分析战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浅析工程建设企业视频新闻工作的开展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