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崎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2022-11-26黄玉娟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关键词:川崎抗炎皮质激素

黄玉娟

崇左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崇左 532200

川崎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以血管炎为主要病变,以5岁以下儿童最为多见,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1]。若未予以针对性、合理性治疗及控制,可直接诱发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其属于最严峻并发症之一,未经治疗患儿具有25%可诱发CAL,且具有心肌梗死及猝死风险,已成为发达地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首要原因。目前,临床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为一线治疗方案,而在1983年相关学者首次实施该方案治疗川崎病获得成功,使CAL发病率逐渐降低至4%,但仍具有10%—20%患者初次IVIG后仍持续发热36h,又称为IVIG无反应或耐药[2]。而诱发IVIG无反应原因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但IVIG无反应患儿诱发CAL风险明显较高。近年来,临床出现诸多辅助治疗方案,进而为难治性川崎病治疗奠定多类方向[3]。而阿司匹林作为该疾病常用治疗药物,其具有显著抗血小板聚集、抗炎等作用,一直以来作为标准治疗方案部分,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部分患儿对该疾病疗效存在一定局限性[4]。故为规避CAL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需进一步探索新治疗方案。因此,本文就川崎病治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详细如下:

1 标准治疗

1.1 IVIG治疗

IVIG主要通过健康人血浆中,经分离纯化提取,早期应用于原发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替代治疗,逐渐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而在川崎病急性期予以IVIG(2g/kg)冲击治疗,能够有效规避CAL发生风险,且获得临床诸多医师的认可。而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在川崎病患儿发热5—10d时,予以IVIG单剂2g/kg治疗,其不仅能有效稳定病情,还能够减少CAL发生,且促进CAL发生率从15—25%逐渐降低至5%[5]。分析原因:CAL通常产生于炎症反应最高点,故在发热10d内予以IVIG治疗,能有效规避CAL发生风险。而针对无论任何原因错过发热5—10d时机治疗小儿,若仍伴有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仍可予以IVIG冲击治疗[6]。IVIG可利用以下途径,促进川崎病患儿得到最佳治疗效率,可能机制有:控制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活化和炎症介质分泌。合理调节B细胞反应,规避自身抗体发生[7]。同时能够控制致病性Th1、Th17细胞,且增强调节T淋巴细胞,控制内皮细胞活化。尽管该类疾病无法全面阐述川崎病的发生机制,但诸多进行IVIG治疗后的患儿已取得证实。相关研究发现,IVIG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IL-6。同时可进一步规避小儿中性粒细胞一氧化氮产生。

1.2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凭借着抗炎和抗血小板凝集效果,其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且治疗川崎病多年,尽管尚未具有前瞻性研究证实该药物可降低CAL发生率,但在川崎病治疗中已归纳为核心部分。选择抗炎剂量阿司匹林安全性伴有一定争议,具有调查发现,该药物在川崎病小儿中尚未具有足够证据支持,针对中等剂量30~50 mg·kg-1·d-1)和大剂量(80—120 mg·kg-1·d-1)阿司匹林分别配合IVIG治疗川崎病患儿分析,上述两种剂量对CAL发生无存在明显差异[8]。大剂量阿司匹林未诱发保护作用,只是增加副作用,故在川崎病急性期治疗期间,阿司匹林适用中等剂量(30~50 mg·kg-1·d-1)。待退热后继续予以小剂量。小剂量阿司匹林需持续治疗8周,8周内均为CAL发生的高危阶段[9]。若伴有CAI发生,需延长用药时间,直至CAI恢复。同时针对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时,需强烈予以抗凝治疗。

2 辅助治疗

2.1 糖皮质激素

其已成为血管炎新疾病的首选治疗药物,具有潜在抗炎特性。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单独使用可增加川崎病小儿CAL发生风险,以至于采纳该药物时间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成见,且因其促进血栓形成,因此限制临床应用防范。针对IVIG抵抗川崎病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再次予以IVIG治疗,其疗效优于单一任何一种药物,在规避冠状动脉损伤方面二者尚未存在明显差异[10]。针对选择危险因素评分估算发生IVIG抵抗可能性高的小儿,糖皮质激素+IVIG治疗可获得显著价值,研究中仅仅报道糖皮质激素作为二线药物,能够缩短发热天数,减轻医疗费用,尚未比较二者对小儿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影响[11]。经IVIG+阿司匹林治疗小儿,若其产生IVIG抵抗,持续可重复IVIG冲击1—2次,仍具有1%—2%病例无效,该阶段可考虑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完善IVIG抵抗危险因素判断,对糖皮质激素的选择显得十分必要。针对IVIG抵抗高危小儿,早期实施糖皮质激素+IVIG治疗,可能带来明显疗效。

2.2 英夫利昔单抗

川崎病小儿体内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明显增加,且在CAL川崎病患儿体内更高,则说明TNF-ɑ可能属于川崎病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因素[12]。鉴于TNF-ɑ在川崎病和CAL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其阻滞剂治疗川崎病可能是合理的。另研究发现,TNF-ɑ单克隆抗体英夫利昔单抗,能够下调活化单核细胞,上调Treg细胞水平,促进失衡免疫向正常发展,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有利于改善川崎病患者炎症反应[13]。

2.3 环孢素A

环孢素A属于一类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其能够控制某些细胞因子合成,且有效控制T淋巴细胞活化,在细胞介导免疫调节、炎症反应中获得显著价值。现阶段,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川崎病尚有一定争议。研究发现,有关钙信号通路SLC8A1基因多肽性研究发现,钙信号通道基因变异与川崎病易感性和疾病结局存在一定联系。研究发现,将1例应用环孢素A作为辅助疗法治疗难治性川崎病小儿,该小儿在3次IVIG后临床症状尚未好转,口服环孢素A后可迅速退热,且实施7d尚未诱发不良反应[14]。

2.4 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属于一类-3羟基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一般作为一类降胆固醇药物,且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内皮修复等作用。相关学者将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2.5年,用药期间监测多项生化指标,结果发现,该药物具有较高安全性。但该研究尚未是否能使并发CAL患儿获益进行判断[15]。

2.5 血浆置换

若部分小儿实施IVIG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疗法欠佳时,需考虑实施血浆置换。关于川崎病患儿实施血浆置换经免疫细胞学者研究发现,血浆置换能够有效下调活化单核细胞,上调Treg细胞至正常水平,进而有利于缓解炎症反应。另学者回顾分析ICU中4例实施血浆置换难治性川崎病患儿,经治疗后其体温、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其中2例小儿诱发CAL,且在1个月后明显缓解。但其中具有1例患儿在治疗后,即使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仍伴有严重凝血因子降低,由于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因此在此期间,需严格注意判断凝血因子变化,特别对需反复血浆置换小儿[16]。

2.6 抗凝治疗

CAL风险分级为IV级,最常用抗凝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华法林,维持国际标准化水平。同时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则能够获得显著疗效,其具有抗炎作用,故在急性期优先选用。

3 小结

虽IVIG+阿司匹林标准治疗方案,可获得显著治疗价值,但仍具有诸多小儿产生IVIG抵抗,并发CAL损伤,甚至产生巨大冠状动脉瘤。现阶段,针对IVIG抵抗小儿治疗时,实施较多的为IVIG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但仍存在无反应的顽固性川崎病患儿,故随着该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究,使英夫利昔单抗、血浆置换等方案应用研究具有十分广阔前景。

猜你喜欢

川崎抗炎皮质激素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春季当心小儿川崎病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