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

2022-11-26

农村经营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行政处罚农民农业

·新政·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出台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合理划分土地管理事权,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探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权。允许符合条件的地区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机制。在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前提下,支持试点地区结合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允许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依据规划改变用途入市交易。在企业上市合规性审核标准中,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给予同权对待。支持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印发

为更好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工作,加强合作社会计核算,保护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财政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财会〔2007〕15号)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并于近日公开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包括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盈余及盈余分配,财务报表和附则8章内容。新制度将于2023年1月1日起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范围内实施。

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公布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七批41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据介绍,新认定的41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12家企业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和新产业新业态,涵盖粮油、畜禽、果菜茶、水产、种业、中药材、乳品和小众特色等多种门类,且大多注重农业全产业链打造。2020年平均辐射带动农户2.3万多户,全年采购初级农产品1680亿元。带动就业33.2万人,其中农民20.3万人,通过就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52万元。

《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修订印发

近日,财政部发布修订后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中央财政提供保费补贴的农业保险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森林和涉藏特定品种四类。《办法》基本维持保费补贴比例稳定,提高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种植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对于稻谷、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天然橡胶、三大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制种保险的保费,在省级财政平均补贴比例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

农业农村部修订发布《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进一步完善农业行政处罚程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日前,农业农村部修订发布《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将于2022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主要针对原规定中不符合新《行政处罚法》的条款作了修订,调整了农业行政处罚程序的适用范围,细化了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调查取证、查封扣押到送达执行的程序规则,修改了农业行政处罚的适用规则和审查条件,完善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衔接等机制。

15部门部署开展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近日,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印发通知,对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进行安排部署。通知明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普及科学理论、宣讲形势政策、涵育文明乡风、服务群众需求,激发农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追求文明进步的巨大动能,推动“三下乡”提质扩面、提档升级,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声音·

我国农村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基本制度,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权利,有效避免了农村出现两极分化。第一是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第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土地集体所有的组织载体;第三是农村土地的基本经营制度,即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第四是农村社会实行村民自治制度。这四项制度覆盖着整个农村地区。正是因为有了这四项基本制度,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才得以获得四项基本权利。第一项,农民具有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第二项,农民具有本集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第三项,农民具有集体经营性收入的分配权;第四项,农民具有参与乡村自治的权利。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农村的基本制度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四项基本权利,确保了每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具有平等的权利,确保了每户农民都有地有房,从而保障了每个成员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在清华三农论坛(2022)上指出。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同时指出了我国农业政策的方向,指引了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对小规模农户的带动上。这些年,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得很快,尤其是服务型的主体。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什么?它一定是服务规模化而不是土地的规模化,服务规模化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祥智近日在接受农民日报采访时表示。

只有实现了城市居民的返乡梦,乡村才能拥有必需和充足的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在世界各个国家都可以观察到,因为只有城市中上层来到乡下,学校有了,医院有了,其他的基础设施也会跟上。如果不能引入社会资本,农村兴盛还是会有难度。

——2021年12月17日,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第十届南方智库论坛发表题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主旨演讲时表示。

·数字·

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1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据统计,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其中,夏粮产量14596万吨,增长2.2%;早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50888万吨,增长1.9%。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1284万吨,增长0.5%;小麦产量13695万吨,增长2.0%;玉米产量27255万吨,增长4.6%;大豆产量1640万吨,下降16.4%。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31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2021年,在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农资价格上涨、新冠肺炎疫情散发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实际增长9.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6个百分点,成绩来之不易。

2020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66900亿元,是当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2.05倍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数据,2020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166900亿元,是当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2.05倍,占GDP比重达到16.47%。据介绍,为全面准确反映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价值,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0)》,与农林牧渔业相比,农业及相关产业主要增加了三方面内容:一是产品为农林牧渔业所用的经济活动,二是直接使用农林牧渔业产品的经济活动,三是依托农林牧渔业资源所衍生出来的经济活动。

猜你喜欢

行政处罚农民农业
农业农村部修订发布《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当前消防行政处罚中存在的问题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审计机构证券违法行政处罚若干问题探析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