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在黄河滩上22天

2022-11-25郭玉洁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大柳树芦苇荡营地

在计划里,这只是一场两天的露营。陈晴和丈夫开着黄色吉姆尼从郑州家里出发,和他们认识了5年的越野圈好友徐闽、章磊、何锐,从郑州的不同角落,开往黄河滩。10月12日,郑州公布新冠肺炎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但还没有太多封控措施。对于这场露营,他们准备充分。失控是逐步到来的,他们准备离开时,发现霸王城景区大门处的大路被土堆封上。他们找了很多条小路,发现都走不通了。徐闽说,本来是去玩,“这回玩掉里头了。”

“挖个坑坐进去”

黄河滩茫茫一片,他们必须临时建起一个家。他们的露营地靠近荥阳市楚河汉界古战场风景区。起初营地扎在距河岸4~5米处,黄河水拍岸,他们往里挪了40米,用车在芦苇丛轧出一片200多平方米的空地,扎下帐篷。营地被芦苇荡掩映着,他们约定,从芦苇荡“门口”出去,往左拐是女厕,往右拐是男厕。

陈晴记得,10月16日左右,河边一棵大柳树根部土壤受到侵蚀,要掉进河里,他们五人拿着拖车用的绞盘绳,把柳树拉了出来。此时,天气越来越冷,他们正想“挖个坑坐进去”,避风保暖。这棵大柳树被一点点锯断,10根胳膊粗的野柳树枝搭建起了窑洞状的主干,细柳枝披在三面,构成了墙皮。他们往下挖了近1.5米,建了个土台阶伸向4平方米左右的地面。

吃是这个临时组成的“家”面临的首要问题,食物吃完后,陈晴沿着黄河滩找路,路过玉米地,摘了很多玉米。大家连吃了三天。距离营地几百米远的地方,有一片黄豆地。他们说着“老乡,对不住了啊”,每天去地里摘两斤。用绞肉机把豆子搅成青绿色的豆沫,放点地里随便摘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的青菜,5个人吃一顿。

唯一的线下消遣是打牌

黄河滩上风沙大,再加上天天干活摸土,男人们的手裂出纹。陈晴的丈夫锯木头时,一不小心锯到手,左手食指流了很多血,“都能看见骨头了”。没有酒精和绷带,徐闽说“用烟灰可治”,赶快抽了一根烟,把烟灰摁上去。在黄河滩,他们唯一的线下消遣是打牌。4个男人每天坐在地窝坑里,一人往手上吐一口吐沫,摸牌。走的时候,他们把这副牌留在地窝坑,牌已被揉软,“真是没白买”。

从行政区划上来说,他们身处郑州荥阳。但不知为何接到黄河对岸某地防疫部门短信、电话,通知他们做核酸,说再不做核酸,健康码就会变黄。收到短信没过10分钟,码真变黄了。他们打电话申诉,“我们在黄河南岸,过不去”。第二天又变回了绿码。

“随便吃地里的东西,出门在外,不容易”

10月26日以后,逐渐有大叔大爷从村子里骑着自行车下来,到黄河滩收庄稼。有人在抖音上看到他们发的视频,好奇来看他们。有人送面粉,没说要钱,“都说要救我们”。

黄豆地的主人李学旺来收豆子时碰上他们,让他们随便吃地里的东西,“出门在外,不容易”。聊天中,李学旺说自己家还有18亩石榴地,因为疫情石榴还没卖完,“剩了两万斤左右”。徐闽和朋友买下一些。李学旺按市场价应收170元,他们给了200元。他们托村民买菜买肉,村民把物资放到地里,让他们去取。陈晴遇到一个来溜达的大爷,听说她在这里住了十几天,给了她三个石榴、两个法式小面包。10月26日之后,他们的日子过得“挺舒坦”。10天没吃肉,托村民买来了5斤肉。

11月2日,离开黄河滩那一天,陈晴哭了。她拿起手机循着窝棚拍了一圈,这时发现,墙皮外侧原本柔软的绿色柳枝已经干枯,或许因为坑窝里温度高,土缝里长出幾根小草,已有两厘米高。在土窝房一根发红的木桩上,陈晴丈夫刻下的这行字很显眼,“建于2022年10月”。(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摘自《中国青年报》11.16 郭玉洁/文)

猜你喜欢

大柳树芦苇荡营地
芦苇荡里的鸟儿
回归营地活动
大柳树,像把伞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墙的故事
三峡房车营地
开心的大柳树
板龙很呆板吗?
拯救营地
芦苇荡里藏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