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阅读串讲之梦想是双隐形的翅膀

2022-11-25王雪婷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木卡姆茅屋选段

王雪婷

有这样一部梦幻之书,书中有对浩瀚星空的仰望,有对花鸟虫鱼的细察,有穿越时空跟李白欣然对诗,有牛顿跟乔布斯打电话,有骑着丹顶鹤去奔月,有小女孩穿着泡泡裙给蓝天洗尘……这本书就是被称为“梦幻大王”的大胡子董宏猷先生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它是以梦的形式写就的篇章,每一篇犹如一片花瓣,一片簇拥着一片,构成一朵绚丽多姿又意义非凡的中国梦之花。

内容简介

《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的主人公是一百个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的孩子。他们中有留守儿童,有跟随父母到大城市学习生活的孩子,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随父母在中国学习、游历的孩子。作者借助瑰丽的、充满想象的、极具童真童趣的、散文诗般的语言,反映了当代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征,抒写了他们的向往与梦想,同时也折射出多元的社会生活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构筑出一百个五彩斑斓的梦境。

梦幻唯美的梦境

【精彩片段一】

闪闪烁烁的萤火虫迎着古琴声飞去了,就像金色的音符在夜色中飞舞。

转过一个山坳,她听见了瀑布哗哗流淌的声音,一条白练般的瀑布从天而降,好像月宫的嫦娥抖动了月光长绸。而在高山流水的映衬下,一间茅屋掩映在竹林之中,月光下,茅屋的窗口闪现出金色的灯光,琴声像山中的清泉一样汩汩地流淌出来,大山和星空在琴声中显得更加深沉悠远。她走到茅屋前,轻轻地伫立在窗前,静静地聆听……弹古琴的先生走了出来,一身古装,长须飘飘,让人有穿越之感,原来是俞伯牙先生……

老師串讲

选段描写的是十二岁的茉莉的梦境。茉莉喜欢古筝,爱国学,尤其喜爱古诗词。作者就给茉莉筑就了一个桃花源般唯美的梦境:漫天繁星的夜空下,一间茅屋掩映在大山深处的一片竹林之中,月亮的余晖透过窗户静静地洒在弹琴人的身上,悠扬的琴声和着清泉的流淌声,给人以静谧空灵之感。而在这个梦境里,作者也让她遇见了奏响千古绝唱《高山流水》的俞伯牙先生。作者采用类似蒙太奇的写法,即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分散的生活片段,巧妙地组接起来,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梦境。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梦幻唯美的梦境,大家可以去书中细细品读。同学们也可以试试用这样的方法写一下自己曾做过的梦,或者筑就一个属于自己的唯美的梦境,在梦境里遇见自己想遇见的人和事。

纯真善良的心灵

【精彩片段二】

妈妈,你就把我吊起来,和香蕉一样,吊起来,好吗?

妈妈,你在水果商店里看到香蕉被绳子吊着吗?

妈妈,苹果躺下来睡觉了,梨子躺下来睡觉了,橘子和菠萝也躺下来睡觉了。只有香蕉还吊着,妈妈,香蕉好可怜啊。它们这样吊着,怎么能睡觉呢?妈妈,香蕉不能躺下来睡觉,我也要陪着它们吊着睡。

老师串讲

阅读选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属于儿童的天真烂漫以及天性中未曾泯灭的善良。当小女孩看到香蕉被吊起来时,内心不由对香蕉产生一种怜悯,她对妈妈说:“香蕉不能躺下来睡觉,我也要陪着它们吊着睡。”在我们看来,小女孩的想法似乎有点傻气,但正是这样一种傻气,深深地彰显着孩童的纯真以及人性的善。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际遇,对于遭受不幸和苦难的人们,我们要有悲悯情怀,并最大可能地释放善意。

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精彩片段三】

阳光从葡萄架的缝隙里洒了下来。阿卜杜大爷的小院里洒满了绿色的斑斑点点的阳光。一串串葡萄,像一串串琥珀,挂满了枝头。她和爸爸成了这个小院的贵宾。

一听说德国的朋友想听听新疆的“十二木卡姆”,若羌的朋友便热情地将他们带到这个普通的民间小院来。

阿卜杜大爷还在田间劳作呢,扛着坎土曼回到家里,赶紧吩咐家人招待客人,去喊自己的徒弟来。然后,他进屋换了一身新衣,拿出了乐器热瓦普,对着他们微微一笑,马上就进入了角色。

动人心魄的“十二木卡姆”就在这样简朴的农家小院里展现在她的眼前了。

琴声响起,鼓声响起,苍劲悠扬的歌声响起。一个个乐师携带着乐器,悄悄走到葡萄架下席地而坐,马上就会入乐歌唱,就像小溪汇入河流那么自然,那么简单……

老师串讲

选段出自《“丝绸之路”上的天使》一文,15岁的德国女孩跟随父亲骑行在梦中的丝绸之路上,她不仅领略了神秘、高贵、梦幻的帕米尔高原和慕士塔格峰,也欣赏了动人心魄的“十二木卡姆”,领略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扛着坎土曼”“赶紧吩咐家人招待客人”“换了一身新衣”都体现出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在这个洒满了绿色的斑斑点点的阳光、挂满了琥珀般葡萄的小院,人们载歌载舞,迎接远方来客。

阅读选段,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如今的中国向世界敞开了胸怀,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融入世界潮流中,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

猜你喜欢

木卡姆茅屋选段
选段精读角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选段精读角
茅屋
茅屋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从《木卡姆》看新疆人物画的民族性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