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加工企业依靠创新带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

2022-11-25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王琳芝

河北农机 2022年3期
关键词:加工业加工农产品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王琳芝

随着我国农村三产融合政策的提出,实现农村产业化成为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主体之一,农产品加工业连接着农民与市民,与农业、工商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广阔的行业覆盖面,能够有效地扩宽农民增收途径,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行业。据调查得知,当前我国部分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了产业链,与上下游产业进行有效链接,拓展产业范围和功能,积极运用创新型技术和模式,有效带动了农村产业融合。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产业融合的概念

产业融合最初是由今村奈良臣提出,他指出应该将农业和相关产业融合起来共同发展,建设综合性农业,也就是支持农户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进行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其他产业,以增强农产品的价值及农民的收入。国内学者也对这种方式进行了研究,例如,王昕坤认为,农业产业融合指的是相关产业之间通过交叉和重组的方式将其融合在一起的过程,这种方式能够协同发展,进而实现延伸产业链,扩宽业务范围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1.2 农产品加工业与产业融合的关系

1.2.1 产业体系转型目标

提高农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速度,可以有效地将传统农业产业体系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但在此过程中,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不能处于割裂状态。加工产业的滞后、加工企业的数量,都会影响到农产品种植业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因此,要积极发展农村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村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进度,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1.2.2 科技装备转型目标

加快农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速度,有助于研发和制造农业技术装备,这同样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有着明显的提高,在许多农业项目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仍旧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在加工装备研发上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很难实现科技创新,很多国内的加工制造企业仍旧处于仿造国外设备的阶段,很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这就导致农业装备的质量与农业生产的需要不相符,没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的引进与研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扩大农产品的机械化覆盖率。用农业装备代替原有的人力劳动,在解放农民体力劳动的同时,提升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品的质量,实现农村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的融合发展。

1.2.3 经营主体转型目标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融合经营主体,让农产品加工业留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三产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我国农民生产合作社数量的增加,呈现出大而不强的局面,部分农民生产合作社平均利润较低,综合实力较弱,并不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要鼓励经营主体延伸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当中,将产业链留在县域,既可以完善三产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又可以使农民享受产业发展红利[1]。

2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经营状况在不断改善,规模也逐年持续稳定增长,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发展推动了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以家庭和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主体成为了加工业产业链的一部分,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初加工等各个环节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实现了加工产业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当前农村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产品加工充分结合起来,加大农业电商、物联网和社交平台的推广力度,达成农商直供、产地直销等新型的经营模式。

3 带动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

3.1 夯实农产品加工基础

3.1.1 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

在高质量农产品生产区域内,相关科学研究机构可以对农产品的加工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多次试验和筛选,挑选出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相关技术。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构建农业标准体系;严格遵守生产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增强生产的标准化水平。重点关注粮食、水果、蔬菜等在当地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并对其进行初加工。各个区域都要从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出发,持续对设备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优化,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充分结合起来,让初加工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3.1.2 提升农产品精加工水平

在粮食主产区要着重发展一种粮食,对其进行深加工以促进消费,建立完整的主食加工产业集群,研发出一系列营养健康的多元化主食产品,并将其与养生、旅游等产业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功能性产品,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水平,大力开展相关研究。积极研发优良设备,不再依靠国外先进技术,而是逐步把重要的精加工设备国产化。

3.1.3 综合利用农副产品

要将农副产品分为不同梯度,以此为依据进行加工,增强这些产品的价值,建设副产品综合利用体系。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也要持续进行研发,始终朝着资源化可循环的方向发展。将相关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充分融合起来,不断改变产品生产方式,让这些副产品达到加工标准,并秉持不浪费的观念将其充分利用起来,还要支持中小企业建立一条用来收集、处理和运输农副产品的通道,提高产品生产的有效性。

3.1.4 优化农业发展设施条件

要提高农产品加工原料的生产水平,打造优良仓储设施,持续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周边的公共设施和人为居住环境。确保乡村与外界来往的道路畅通,具有供电供水、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把农村加工产业融合发展与现代化城镇建设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农村产业朝着县城等区域集中。打造农产品加工专业特色城镇,将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总体规划充分衔接起来,科学进行产业空间布局[2]。

3.2 跨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宽产业融合路径

3.2.1 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

在农村地区建立产品销售体系,实现农村与超市、社区、企业等各种形式的产品与销售对接,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建立直接销售网点,并将其扩大到农村社区范围,进行全方位的城乡社区服务,还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农产品加工、储存、物流、批发市场等专用设施,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托管、专项、连锁、个性化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3.2.2 建立信息化农业

要想建立信息化农业,就要有着扎实的农业科学理论基础和信息技术,这样才能灵活完整地掌握各种农业活动的全过程,构建新型生产模式,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将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运用互联网技术处理农业信息,能够有效地让农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转变,还能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信息化农业要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尤其是对大规模农业来说,会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例如,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无人飞机喷洒肥料,利用GPS 导航系统获得相关数据并将其传输到相关设备当中;利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获得与果实相关的信息,得知果实是否成熟,之后再操作机械手进行抓取;切割和回收,建立一个完整的追踪管理程序,实时查询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让消费者更加安心[3]。

3.2.3 建立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要严格遵照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根据各地区自然环境、气候建立农业生产系统工程,创设新型农业模式。例如,复合基塘系统模式就是根据基塘之间环境的差异建立的,可以在基面养殖家禽、种植蔬果、花卉、养鱼,还可以将基面产生的各种肥料用于农作物,这种生态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废弃物,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既能降低成本,又能避免环境污染,尽可能地利用资源。

3.2.4 观光农业

所谓的观光农业,指的是在城市郊区,充分利用当地的乡村文化资源,规划种植作物、产品加工和自然景观,建立一个将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区域。要在确保布局合理的同时,将当地特色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将当地的文化特色展现出来,还能将其作为载体,将当地风俗和精神传承下去[4]。这些年来,许多地方都开始建设各种不同形式的农业,这种将农业经济与旅游充分融合起来的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也成为许多人旅游的选择。同时要以真实情况为出发点,根据时间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展开布局,合理促进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构建种养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着重发掘出产品的特色,打造绿色休闲农业,还要进一步发展渔业和林业经济,建立一种新的发展经营模式和产销结合的产业结构。

3.3 利用高新技术,创新融合机制

3.3.1 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

要想培育出多元化产业,就要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标准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建立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各种经营活动。与此同时,还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让其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着重关注农产品的加工、电子商务和社会化,让原料生产基地更加标准,进而引领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开展一定规模的经营,鼓励一批在经济、科技力量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发展农产品精加工、流通、休闲、电子商务等,采用多种创新形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充分发挥领军作用,有利于将每个环节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产业化经营融合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3.3.2 发展多类型产业融合方式

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范围,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朝着生产性服务和休闲农业等方向延伸,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精加工、市场营销体系和新型组织模式,让相关产业集中发展。进一步调整相关服务体系,建立一个产业融合区域,各类产业融合主体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打造一个完善的农产品、旅游商品和服务的网络平台,从而有利于各个主体之间的资产、技术、利益融合。将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起来,促进原料基地、加工区、仓储基地等各个区域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3.3.3 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可以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进行创新,鼓励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提供贷款担保,让其参与到农业保险中,大力发展农产品产销融合,建立规范科学的技术开发标准。还可以采用农民股份合作的方式,把集体经营性的资产折算成股票,量化到农户,逐步形成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利润分配机制。同时,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支持相关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对其进行一定的培训后,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让这些农民能够得到社会保障。此外,还要从农村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相应的风险保障金制度,制定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5]。

3.4 政策建议

3.4.1 制定并落实差异化扶持政策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创新来带动产业融合发展,是离不开政策扶持的,在城乡地区,加工产品的类型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样很难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因此,要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经营主体出台相关政策,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提供一定的保障,降低经营主体的摊位费等各种成本的支出,根据地区的不同,将城乡扶持政策区分开,让城市资本多向农村流动,缓解农村加工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进一步发展农村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优良便利的环境,还要针对农产品品种的不同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

3.4.2 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知识产权保护

农村在进行产业融合时,通常会集中推广研发新技术,不断显现出新业态,而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融合主体中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建设农村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提高广大人民对产品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监督执法力度,完善维权援助机制,以此为基础,还要将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等切实应用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

3.4.3 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领导的创新培训

对于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农村产业融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全面参与到一项全新事业当中,企业领导层就要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积极参与相关培训,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市场变化,及时把握创新创业机会,与人社、农业、教育等部门联合起来,整合各项培训资源,面向相关企业领导人员开展培训,并通过参观考察、研讨交流等方式促进企业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就要积极挖掘当地生产资源、文化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将农业与信息技术、生态文明、旅游等要素结合起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扩展农业的各项功能,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机制,拓宽融合发展途径,进而带动农业增产增效,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猜你喜欢

加工业加工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农业部部署扎实推进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