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民抗战活动的意义

2022-11-25陈东旭马培浩

军事历史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产党抗战阶段

★ 陈东旭 马培浩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转折,抗战的胜利一举洗刷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频繁遭受列强侵略欺侮、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由落后走向复兴的新征程,谱写了中国历史上一首奋勇抗敌的壮丽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壮举。

抗日战争的过程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从1931年9月1日“九一八”事变日本悍然侵占东北三省,到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前,是局部抗战时期;二是自“七七”事变日本法西斯炮轰宛平县城开始,其对我国蓄谋已久的全面侵略战争爆发,我国抗战随即转入全国抗战时期。全国抗战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至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为战略防御阶段;①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2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113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9月夏秋之交冀鲁豫军区实施卫南战役、第129师实施林南战役,为战略相持阶段;②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2卷,第386页。从1943年9月至1945年9月日本政府签字投降,为战略反攻阶段。

“战略相持”一词最早由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提出,这是毛泽东在深入总结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后,形成的初步军事理论中的重要观点,后来又成为毛泽东军事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很善于从斗争实践的经验教训中总结提炼理论观点,并用生成的理论进一步指导新的斗争实践。经过土地革命斗争、几次“反围剿”斗争,特别是红军长征以及自1931年起的局部抗战的实践锤炼与洗礼,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斗争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毛泽东军事理论。其中,毛泽东关于战略相持的理论在抗日战争中也初步形成并得到了发展,该理论集中体现在毛泽东1938年写的《论持久战》中。文中,毛泽东首次提出“战略相持”的表述,认为敌人是因为达到了“战略进攻终点”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291页。,才使战局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因此敌人在“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④《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291页。。这个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293页。。中国抗战能否取得成功,“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293页。。此时,全国的抗战才进行了10个月的时间,毛泽东对战略相持的理性认识就已十分深刻,这些认识和判断在后来的抗战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验证。

当全国抗战进行到1938年10月时,武汉失守,在全国抗战局势仍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毛泽东就以超凡的判断力,准确地在《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一文中指出,“相持局面快要到来了”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393页。。此后,他将战略相持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检验、升华,使其日趋成熟。最后在1938年11月的《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对战略相持阶段我国应采取的作战原则和战略策略,都十分系统地提了出来。他指出,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将表现为主要形态,而辅之以正规战”④《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427页。。从而科学地指导了全国的抗战行动。

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几乎是完全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精准预测向前推进的,主要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在抗战中呈现出不同特点,为推动战争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个阶段中,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民抗战活动的意义极大,正如毛泽东所言,“相持阶段是战争的枢纽”⑤《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387页。。从时间上看,全国抗战时期持续时间总共8年零2个月,其中战略防御阶段持续1年零3个月,战略相持阶段持续4年零11个月,战略反攻阶段持续2年,可见战略相持阶段的持续时间最长。从对战争胜利的作用上看,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是在日本侵略军的猛烈进攻下节节退却。而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军队则因战线拉得太长,已无力向我发起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相反,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在两条战线上却能做到相互配合共同御敌。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华北、东北建立起广泛的革命根据地,在敌后形成了反抗侵略的主战场,为最后的战略反攻积蓄了充实力量,赢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并最终于战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抗战过程中,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民的抗战活动为最后的胜利积蓄了力量,积累了优势,扭转了形势。

一、推动了敌我力量的转化,为我战略反攻赢得了优势

毛泽东指出,在战略相持阶段“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293页。。“决定反攻的东西是第二阶段增加上来的力量,没有伟大的新生力量之增加,反攻只是空唤的”⑦《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388页。。正如毛泽东所预计的一样,通过与敌在近五年时间内的艰苦斗争,我国的抗战力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虽然这一时期内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在与敌发生的较大规模作战中大都以失利和较大损失告终,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却在缺衣少粮、枪支弹药匮乏、经费严重不足、生活极度贫困的条件下,不仅能在敌后坚持作战,还不断地扩大敌后根据地,积攒力量,为消耗拖垮敌人发挥了重大作用。

军队数量上,仅在1938年底到1940年的两年时间内,我党领导的军队主力数量就从最初的18.1万人(八路军15.6万余人,新四军2.5万余人)⑧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2卷,第138页;武月星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5年,第150页。,增加到1940年底的50万人⑨参见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编:《中国共产党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86页。。根据地总人口由1938年底的5000余万人①参见武月星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第150页。,增加到1943年底的9000余万人②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2卷,第293页。。军队数量和根据地面积的持续增长和扩大,为我向日军发动最后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从此,全国抗战的形势也迎来“结幕”阶段。③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2卷,第293页。

对敌力量消耗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为牵制、消耗敌人的主力。战略相持阶段结束时的1943年底前后,日本为了尽快将我国作为其推行法西斯战争的“后方基地”,集中了“58%~75%的关内侵华日军”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2卷,第290页。,连续对我根据地发起“蚕食”和“扫荡”。然而,共产党领导的的军队却以“零敲碎打”式的游击战,成功地牵制住了一大半的敌军,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仅在1941年至1942年两年的时间内,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就与敌人作战达4.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达33万人之多⑤参见武月星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第200页。。1938年10月,日本将陆军兵力的94%投入到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的1941年底,近70%的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1943年初,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有66万人,而在太平洋战场则只有48万人。整个战争中,中国战场牵制的日军兵力一直都在其总兵力的一半以上。⑥参见胡德坤:《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人民日报》2014年9月1日。

这个阶段,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也为敌我力量的转化起到了推动作用。1941年12月,日本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后,美国向日本正式宣战,使同盟国的整体实力迅速增强,让日本面临多线作战的困境,再加上此时日本已消耗过大,从而不得不在与我国的作战中改变作战方针,采取守势策略。这些因素叠加起来,逐步改变了我在抗战中的不利局面,扭转了整个战局。

归结起来,就是“由于第二阶段中敌之困难与我之进步俱日增,又配合着国际有利于我不利于敌之形势,就能使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原来状态逐渐发生变化,进到在全局看来日益于敌不利而有利于我之局面”⑦《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385页。,“就可转入我之反攻、敌之退却的第三阶段了”⑧《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385页。。基辛格在读了《论持久战》后说:“由于双方的力量对比不利于共产党采取拼实力的全面战争形式,因此他们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转化力量对比的措施……历次的效果积累起来,却足以改变双方力量的对比”⑨转引自曾长秋:《世纪回眸:毛泽东思想研究在海外》,《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年第5期。。这都充分说明了战略相持阶段促进敌我力量转化的重要作用。

二、团结和鼓舞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士气与决心,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共产党人深知,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人民的坚定支持,没有人民群众抱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就不可能实现。尤其是经过战略防御阶段的“敌进我退”后,我国大片领土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人民已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在战略相持阶段就更需要有一个号召力强、能真正为民族的生死存亡一心抗战的政党站出来,团结、鼓舞、带领全国绝大多数支持抗战、愿意为保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牺牲奉献的人民,共同汇聚起更多的力量,以更加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英勇抗敌,才能避免国家被侵略者征服的厄运。于是,共产党成了最佳的选择,人民也选择了共产党,共产党最终以先进的救国理念和正确的抗敌方针,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抵御强敌的优异“答卷”。

全国抗战刚开始后不久,1937年9月,由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建立“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的倡议,为动员群众抗战发挥了积极作用。1938年5月,毛泽东针对全国普遍抗日动员不深入、很多百姓还不知道日本在侵略中国等问题,指出“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308页。。提出广泛的政治动员“是一件绝大的事,战争首先要靠它取得胜利”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309页。。于是,此后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敌后抗日军队在各革命根据地广泛动员群众,努力“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309页。。共产党在根据地还通过“冬学”组织群众边学习边动员、将抗战宣传材料与各种群众性娱乐活动结合起来,教育、动员群众积极抗日,较好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在敌后战场,几乎每次作战都有大量有组织的百姓给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提供情报、运送物资、抬救伤员,形成“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④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7月8日。的生动抗战画面。例如,在战略相持的1942年仅在苏中一个地方,共产党就通过广泛的群众动员,发动起了50万名群众,成立了13个县农抗会、91个区农抗会、442个乡农抗会。这些组织在战略相持阶段为共产党组织抗战提供了巨大帮助。

三、使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有力策应和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进程

战略相持形势从1938年下半年发展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这段时间内,一方面,同盟国中实力最强大的美国对法西斯国家特别是日本一味采取绥靖政策,试图尽量避免战争给其本国造成损失;另一方面,美英法等国都把主要关注点放在欧洲战场,采取的是“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这客观上使亚洲战场上日本对我国的侵略更加肆无忌惮,我国得到来自国际上的支持、特别是同盟国的支持十分有限,抗战到了最为困难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却能领导抗日军队坚韧不拔地向敌后发动反复的进攻,全体中国人民也深受鼓舞,抗战士气反而越来越高昂,与敌展开长期英勇抵抗,让我国成为亚洲抗战的主战场,有力地“拖住”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1941年底,日本全国兵力共有约240万人,其中有130万人被派到中国战场上。⑤参见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编:《中国共产党简史》,第91页。我国在抗战中凭借顽强努力和特殊的地缘条件,制约了日本北进和南进计划的实施,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行,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

这种相持所起到的牵制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和战争局势的变化,逐渐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与支持。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等国向日本宣战,亚洲战场上终于形成中美苏英等国联合反击日本的有利局面。在亚洲战争和太平洋战场实施作战的同盟国,仍然把中国作为打击日本的重要后方基地。直到1942年8月至次年2月,日本海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遭受重创才使整个抗战的“战略发生了根本变化”⑥武月星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第223页。,为后面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指出:“中国在二战中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也消耗和拖垮了日本经济……从而使苏军得以集中优势兵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没有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其他国家将会付出更大代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不会来得这么早。”⑦转引自《捍卫和平正义铭记历史警示》,《人民日报》2014年7月9日。

四、为抗战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实践基础,锻造、升华了抗战精神,生动诠释了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

2014年9月3日,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座谈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内容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①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4日。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全体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战精神的来源无疑是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及最后的胜利,而战略相持又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最主要和直接的实践来源就是中国人民在持续时间最长、在抗战中发挥作用最突出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人民在战略相持阶段忠贞爱国、英勇顽强、持久抗战、勇争胜利的表现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写照与集中体现,进一步升华、淬炼了抗战精神的内涵。

在战略相持阶段,全体中国人民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不顾战争和死亡的危险,纷纷把战场物资运送到前线,把伤员抬下战场救助,把工厂、学校等费尽千辛万苦迁向后方。在共产党的倡导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和海外中华儿女,都投入到这场战争中,集中全国的力量为抵抗侵略浴血奋战,充分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在战略相持阶段,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屠杀和暴行,无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在敌后发起了英勇反击,涌现出了无数抗战英雄,他们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又激励和激发了更多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的英勇决心和斗志。这些汇聚起来的磅礴力量,更加彰显了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为代表的光辉事迹,绝大部分都发生在最为艰难、耗时最长的战略相持阶段,更加说明这个阶段对于抗战胜利起到的关键作用,也集中体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军队一次次向我国土纵深和大城市发起攻击,在占领区上演了无数惨绝人寰的惨案,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仅有记录的较大的各类惨案就有24次之多②参见武月星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第172页。,发生在山东荣成县的“崂山惨案”,日军就一次屠杀无辜百姓3000多名,疯狂的日军还多次公然使用毒气来屠杀我国的军队和人民。然而,任何残忍手段都无法让中国人民屈服,勇敢坚强的中国人民,并未被这些暴行所吓倒,而是不断集结起新的队伍,前仆后继,顽强抗争,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与敌在占领区内外展开了持久对抗,最终为我国实施战略反攻赢得了优势,集中体现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敌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尤其是在敌占领区的不断进攻,给日军造成较大伤亡的同时,逐渐消磨了其战斗意志,让敌人对这场侵略战争在思想上产生动摇。在根据地内部,共产党还广泛动员和带领群众,实施大生产和“三三制”民主政权,开展整风运动,纯洁了党内军内风气,提高了抗战的后勤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了部队战斗力。共产党对敌持续不断的抵抗和局部反击,对内实行的各种有利政策,都说明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战争多么残酷、牺牲多么巨大,中国人民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坚定决心,始终充满着抗战到底的信念,并最终击败残暴的侵略者,充分体现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猜你喜欢

共产党抗战阶段
共产党是好琴手
共产党一心为中国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与毛泽东携手创建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湘籍英烈
十谢共产党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