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涌保护器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22-11-25辽宁创拓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赵海猛

电力设备管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浪涌保护器过电压

辽宁创拓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赵海猛

1 引言

浪涌又被称作突波,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剧烈脉冲,引发电阻烧断、PN结电容击穿等故障问题,短路、电源切换等均是浪涌现象常见诱因,其中雷击导致的浪涌危害最大、牵涉范围最广,过电压影响半径可达到1.5~2km,电压涨幅、传输距离均相当可观,对用电设备安全性能、使用寿命等均造成了较大威胁,有必要从实践角度出发,对民用建筑浪涌保护器设计、应用渠道进行优化探究。

2 浪涌保护器工作原理

浪涌保护器是民用建筑中极为关键的防雷安全装置,保护对象主要为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等,能够在科学的运行机制下,对窜入的瞬时过电压进行处理,并将其限制在设备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或者将其泄流入大地,防止过度冲击之下,设备受损或加速老化。其内部元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放电间隙,通常暴露在空气之中,具体形式为两根间隔开来的金属棒,分别连接保护对象、接地线(PE),若电路中出现瞬时过电压,间隙会直接被击穿,并将部分电荷送入大地,避免线路电压升高。该种放电间隙装置中,金属棒的距离是可以自由调节的,灵活性好且结构简单,但灭弧性能稍弱。

二是气体放电管,常见材质为玻璃或陶瓷管,内部充有一定体积的惰性气体,并且装有一对冷阴板,为提升触发效率,部分放电管中还加入了助触发剂,二极型、三极型均是常见种类,选择时需要综合考察直流放电电压Udc、极间电容等参数。

三是压敏电阻,本质是一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以ZnO为主要成分,当其两端电压发生改变,达到预设数值之后,电阻对电压的敏感性会直线上升[1]。其优点在于非线性特征较好,残压低且通流容量较大,在选择时要综合考虑被保护设备耐受电压。

四是抑制二极管,具备箝位限压功能,相应速度较快,通常被用于多级保护电路的最末几级保护元件。

3 浪涌保护器类别及功能分析

3.1 开关型SPD

开关型SPD属于间隙放电型器件,正常情况下呈现高阻状态,当电涌电压出现时,阻抗会瞬间降低,对浪涌电流进行分流,达成设备防护目标。从原理上看,开关型SPD又可细分为两种。首先是空气间隙SPD,放电通道内涂有产气物质,当过电压作用于线路,产生过电流并经过该通道时,电弧产生的高温会影响产气物质,生成大量未电离气体,并沿着放电通道形成气流,熄灭等离子电弧。近年来,伴随科技手段的进步,磁吹灭弧空气间隙SPD、多间隙串联空气间隙SPD等装置也逐渐进入市场,为开关型SPD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其次是气体放电管SPD,主要利用放电间隙原理,借助局部产生的气体膨胀形成对流结构,促进带电粒子的螺旋运动,有单间隙、多间隙串联之分。整体上讲,开关型SPD的雷电泄放能力较强,在泄放能量方面有着较高的适用性,电流、电压呈现出不连续特征。

3.2 限压型SPD

限压型SPD在电子、电气设备中应用相对广泛,装置整体以ZnO压敏电阻为核心,并配备脱离器提升安全性能,在无电涌状态下,SPD表现出高阻抗状态,当电涌电流上升时,其内部阻抗会连续变小,与开关型SPD相比,其泄放雷电能量的能力相对较弱,但对过电压有着较好的抑制效果。由于综合性能优良,限压型SPD的使用频率要相对较高,但同时也要谨防短路、爆炸以及自燃等事故。导致SPD故障的因素较多,最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是部件老化失效,多体现在压敏电阻老化,在长期、高负荷运行过程中,压敏电阻的漏电流会逐渐增加,并且集中流入薄弱点,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薄弱点短路孔出现,最终在热崩溃作用下,发生击穿损坏。其次是暂态过电压破坏,主要出现于电网故障、电源波动场景之中,当过电压长时间作用于SPD时,流经的工频电流会在瞬间增大,使压敏电阻面临击穿风险,进而导致更大的工频电流进入,导致局部高热、起弧问题[2],设计时要多加关注和分析。

3.3 组合型SPD

组合型SPD融合了上述两种装置的组件,一级保护器主要泄放雷电流,二级保护器进一步处理,降低线路电压,对敏感设备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应用环节要注意分析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之间的配合程度,可以在复合波发生器的帮助下,开展系统冲击试验,过程中要遵循高低配合规律,探寻最适用参数组。

二是线路中的退耦元件,在一、二级器件之间加入该种元件,可以延缓雷电波传输速率,为防护争取更多时间,在电流一定的前提下,线路波阻抗提高,还能影响线路内部电压,加速一级SPD的开启。

三是组合型SPD过电压幅值,在该种设备装置中,气体放电管泄放能力直接影响总体效率,而该能力与过电压幅值息息相关,在过电压幅值较小时,仅有压敏电阻进入工作状态,但伴随幅值的提升,放电管泄放能量也会随之增加,可以通过试验确定最佳过电压幅值。

4 浪涌保护器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要点

4.1 雷击保护区划分

合理的防雷区划分是浪涌保护器设计的前提所在,其基本思路是对过电压进行逐级处理,防止其损伤终端设备,划分过程中主要面对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将空间细分为几个防雷分区(LPZs),在分区界限上放置防雷器。根据国际标准,防雷分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LPZ0A区,通常位于建筑外部,并且不在保护装置作用范围之内,受到直击雷灾害的概率较大,雷电脉冲也不会受到削减。

二是LPZ0B区,同样位于建筑外部,受到专用装置庇护,雷电脉冲未削弱,但不会遭受大于设计滚球半径的直接雷击。

三是LPZ1区,区内不存在直接雷击风险,进入线路的电流明显减小,电磁场强度也相应下降,但降幅受到屏蔽措施的制约。

四是LPZ2~n区,该类防雷区又被称为后续防雷区,其设定应以实践状况为准,可以满足进一步降低窜入电流、电磁场强度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防雷分区仅为理论参考,实践环节需要配套安装等电位联结系统[3],装设防雷器等,为分区理论的生效奠定稳固基础。

4.2 SPD选择

4.2.1 持续运行电压选择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简称UC,是浪涌保护器设计阶段应当重点关注的参数,这主要是由于SPD只能限制瞬态过电压,该种电压尽管峰值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以微秒、毫秒计量,相应的能量也极为有限,发生的概率并不算大。但与此同时,电网中还存在暂态过电压,这种情况多由电网故障、运行异常等引发,与瞬态过电压相比,其电压值相对较低,但持续时间可达几秒,容易给SPD带来负担,限压型SPD对该种问题反应尤为敏感,严重时甚至会带来短路、爆炸风险,对于间隙电压开关型SPD来说,虽然不存在老化问题,但暂态过电压仍旧会导致线路击穿等问题,SPD无法自动熄弧,最终可能导致爆炸。

由于暂态过电压UT在主要受到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S限制,因此实践设计环节,要结合UCS具体数值进行分析,UC可以适当大于UCS,以TT交流供电系统为例,设备相线对地线最高持续故障电压为220V×1.55,即340V,那么在电流不稳定的情况下,OVR电源防雷器UC应当选择385V模块。UC过低时可能加速SPD老化,甚至引发爆炸事故,但需要注意的是,该参数过高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导致保护元件瞬态动作电压抬高,降低SPD保护性能,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将UC值控制在最佳范围之内。

4.2.2 保护水平选择

对于浪涌保护器来说,保护水平的高低与残压UP息息相关,而UP与UC之间又存在一定相关性,选择环节要准确把握,比如在压敏电阻防雷器中,二者应当呈现正相关关系,选用设备的残压越低,那么最大持续工作电压也要越低,实践中可开展雷电流冲击试验,借助较小电流残压值,间接推算大电流残压值。同时,考虑到SPD主要功能为设备防护,因此其保护水平还应当低于冲击耐压Ush,而高于线路最大电压Usmax,即满足不等式Usmax<UP<Ush。实践中发现,Usmax<UP的条件一般比较好满足,但UP<Ush的条件却会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配电设备种类、用电设备规格等,灵活性较高且实现难度较大,这里列举集中较为常见的设备类型。

首先是Ⅰ类耐冲击过电压设备,其保护水平相对较低,耐冲击电压额定值通常在1.5V以下,民用建筑中电视、计算机等均属于该种类别,要加强关注和分析;其次是Ⅱ类耐冲击过电压设备,通常由固定式配电装置供电,常见的有洗衣机、电冰箱等,其保护水平一般,耐冲击电压额定参考值可取2.5V;Ⅲ类则主要位于配电线路、最后分支线路上,保护水平相对较高,比如插头、配电柜等,设计环节耐冲击电压额定参考值可设置为4V;最后是Ⅳ类设备,通常位于电源端,整体的保护水平很高,过流保护电器等均属于该种类别,设计时Ush可取6V的参考值。

4.2.3 通流容量选择

通流容量是SPD设备关键参数之一,主要描述设备可重复施加规定波形脉冲电流的额定最大值,在该值范围之内避雷器不会发生失效问题。设计环节可选的SPD规格较为多样,通流容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但本质上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供配电系统中,靠近电源侧的SPD通流容量应当适当提升,保证大于负荷侧SPD,对于安装在LPZ1及LPZ0交界处的SPD来说,则要尽量选择Ⅰ级分类产品[4],提升设备实用性和安全性。同时,该参数的选择与雷击侵入方式也有较大关联,设计环节推荐采用最严重条件开展试验。

在第一级SPD通流容量确定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原始雷电流,其主要经由接地装置分泄,总占比可达50%左右,其余50%则通过三种管线入地,电源线作为其中关键部分,至少装设三条相线,原始雷电流被分割,每相SPD电流仅占1/18。在民用建筑物中,还应适当减少分流到SPD的雷电流量,比如在屏蔽电缆首端芯线部位做处理,科学并联SPD,当SPD进入工作环节后,芯线与屏蔽近似等电位联结,并在集肤作用影响下,使大量雷电流进入屏蔽层,SPD芯线分流可减少30%以上,起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4.2.4 报警功能选择

作为降低雷电灾害损失、保护用电设备安全的重要装置,防雷器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民用建筑运行情况,因此在实际设计环节,通常会增设监测、报警装置进行全天候、实时化的数据采集,从而提升检修维护效率,保障SPD的正常运行。报警功能的选择要立足于建筑实际需求,对于有人值守环境,可以采用声光报警装置,当SPD出现异常时及时通过灯光闪烁、发出声响引起值守者注意,加快检修速度;遥信报警装置则更适用于无人值守环境,可以实时采集SPD设备温度等信息,并通过通信系统上传至控制终端,方便管理者查看;遥信带电压检测报警装置同样可适应无人值守环境,监测对象主要为SPD电源、线路等,可及时报告失电、缺相情况。当前,伴随科技手段的进步,SPD装置还可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将电磁、电涌等参数上传到微信小程序、网页等平台,即装即用较为便捷,同时还能够依据参数内容适当调节SPD保护等级,通过动作次数的累加等,判断设备老化程度,做到全寿命期管理,使用安全性更有保障。

4.3 SPD后备保护

从安全角度考量,任何并联于建筑电气中的设备器件均应当进行短路防护,防护方式主要为装设断路器、熔断器等保护器件,SPD设备同样不能例外。其中,断路器作为后备保护器件时,内部主要为电磁脱扣结构,遭受同等冲击放电电流时,保护水平UP会相对偏高,粗略估算可以高出1.1至1.25倍。其优点在于故障断开后,无需进行额外的器件更换操作,若将断路器与智能设备相连接,还能满足信号远程传送、设备远程控制需求,体现系统自动化优势,但这种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支出,相应的分断能力也并不理想。

而应用熔断器装置时,后备保护系统的分断能力会相应提升,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能减小设备体积,为电气布局创造便利,缺点是其熔丝熔断后,很难及时发出动作信号,不利于熔体的及时更换,可能影响到保护可靠性。综合分析二者性能后,本文认为对于民用建筑低压配电系统来说,SPD后备保护应当分情况而定,前级保护采用断路器适用性更佳,后级保护则可搭配熔断器,实践时还应开展必要的试验、调试工作,争取在协调统一的关系之中,增强系统整体稳定性。

4.4 通信线防雷器选择

通信线同样是浪涌保护的重点对象,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别,首先是基本防护级别,SPD装设在LPZ0至LPZ2区之间、线缆进户处,可以及时泄放雷电电流,起到一级保护的作用;其次是综合保护级别,装设于设备前端,可以适当临近线缆入户处,从理论空间上讲,位于LPZ0至LPZ3区间;最后是精细保护级别,SPD安装于LPZ1至LPZ3区间,可以起到限制浪涌过电压的作用,注意应与基本防护级别之间空出5m及以上的距离,装设在设备侧为佳。

对于通信线来说,防雷器一般以串联方式安装,因此设计环节还要考虑匹配性问题,可从如下三个层面入手:一是电压等级选择,要合理把控SPD最高工作电压,在确定数据线工作电压的基础上开展分析,通常要大于后者1.2倍左右,比如模拟电话线额定电压一般在90V以下,100Mb/s以太网线通常在5V以下,那么防雷器最高工作电压也要据此调整,分别选择180V、6.5V即可,但是现实工作环节由于设备供应商不同,相应的通信线工作电压也可能出现较大差异,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量。

二是速率选择,作为数据传送的主要通道,通信线还涉及到传输速率问题,当SPD串联安装于信号线之上时,其支持速率应当以信号线为标准,不能小于系统本身速率,否则将对通信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导致通信中断、误码率提升等问题,影响民用建筑通信使用体验。

三是接口类型的选择,考虑到串联结构对匹配性要求较高,因此为匹配阻抗、保持最小电阻,SPD、通信线路之间,还应选择一致的接口类型,若采用的线路为RJSD类型接口,还应关注线对配合问题,若二者之间为同轴接口关系,则要注意公母配合[5]。

5 结论

综上所述,浪涌保护器综合性能优良,能够在压敏电阻、放电气体管等的配合下,降低瞬时过电压危害,防止雷击导致的设备损坏问题,应用时要加强类别分析,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用性较高、经济性能较好的装置,同时提前规划防雷分区,科学选择持续运行电压、通流容量等设备参数,灵活设计报警功能、后备保护装置等,为民用建筑SPD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奠定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浪涌保护器过电压
电气工程一次设备过电压保护措施的分析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浪涌保护器的运用
供配电系统过电压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东山寺
高洋斌
井口保护器拆装工具制作与现场应用
10kV线路过电压保护器运维及故障原因的分析
浅析煤矿供电电源过电压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10kV线路过电压保护器的故障成因与运行维护
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切断过电压组合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