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5 000 m3液氨球罐检验置换工艺技术措施

2022-11-25

磷肥与复肥 2022年2期
关键词:球罐惰性气体液氨

李 能

(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113)

0 引言

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液氨罐区,是公司2×60 万t/a 磷铵装置主要原料贮运工区,现有5 个5 000 m3液氨球罐,是公司重大危险源。按特种设备管理要求,须定期全面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重新投入使用。检验前,需对球罐进行置换,其工艺流程为:人与材料准备,液氨卸空,热氨气热吹,球罐卸压,多次用水洗涤置换,开孔和盲板隔离,交付检验,检验合格,封孔,试压、气密性试验,氮气置换,氨气增压,进液氨,恢复正常生产。5 个液氨球罐边生产边轮换检验,公司从方案编制、人员分工、实施等过程,认真分析了存在的工艺风险,制定和落实了可靠的工艺技术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顺利完成置换、检验工作,交付生产。液氨球罐定期检验是行业性的,公司于2010 年、2016 年两次置换、检验工作,现总结如下,不对之处,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1 液氨球罐检验置换存在的工艺问题和风险

液氨球罐检验置换工艺流程简述:氨车液相管与球罐底部液相管相连,气相管与压缩机气相管相连,压缩机从液氨球罐内抽吸气氨,给氨车罐加压卸氨至球罐贮存;液氨从球罐底部出口管用泵送往磷铵装置用氨点;每个球罐顶部气相平衡管与气相平衡总管相连,惰性气体管两个分叉,一根放空,另一根与惰性气体总管相连,通过总阀送往磷铵尾吸洗涤系统;冰机冷却回用液氨从辅助贮氨器送往各球罐顶部,顶部设置有两只安全阀,排放口接入回收装置。

在液氨球罐检验置换过程中,待检罐与在用罐协调衔接不好,处置不当会影响卸氨贮存和球罐检验,还会造成磷铵装置断氨停车等;冰机加压卸液氨有超压,存在氨泄漏风险;冰机抽吸球罐内气氨卸压和向磷铵装置尾吸塔卸氨,球罐底部有少量液氨,随着压力降低,液氨沸点降低,汽化时,吸收热;卸压和降温速率控制不当会造成球罐冻裂损坏、尾吸塔氨排放超标[1];卸压完成,球罐加水洗涤置换放热,加水量和球罐真空度控制不当会造成超温超压,升温速率控制不当,会损坏设备和管道;打开球罐顶部人孔盖时,氨气浓度高;隔离技术措施不落实;存在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2];置换用液氮,工艺技术控制不当,低温液氮进入管道和球罐,压力接近常压,液氮沸点较低,迅速吸热汽化,会冻裂设备、管道;球罐置换不合格,充氨有火灾爆炸风险[3]。

2 液氨球罐检验置换工艺技术控制措施

2.1 球罐卸氨卸压主要工艺技术控制要点

(1)编制液氨球罐检验置换方案,成立检验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和分工,制定详细的工艺技术控制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磷铵主装置生产时必须有意识地消耗待置换检验罐内的液氨,直至球罐液位降到低限控制指标12%时为止,然后关闭待置换检验球罐进出口管阀门,禁止进氨;用备用泵将待检罐液氨倒入其他罐,用冰机加压至0.8 MPa左右,温度1~27 ℃,当球罐液位为0、液氨泵流量为0、泵出口温度接近0 ℃时,说明液氨已用至最低限,对球氨底部用冰机吹热氨气,控制好冰机出口压力和温度,每小时升温不超过12 ℃;每小时用测温枪测罐壁温度,不超过30 ℃,液氨球罐底部温度达到30 ℃停止热吹。

(3)为方便球罐吸收环境温度,自然升温,拆除罐底人孔盖及周围保冷材料,用冰机对待检球罐抽氨气卸压,卸压过程中压力降低,液氨沸点也随着降低,控制好降温速率和温度,罐底挂霜,温度到0 ℃时,停止卸压,当温度升到10 ℃,继续抽吸卸压,反复多次,当球罐压力降至0.1 MPa,底部结冰,停止用冰机抽吸卸压。

(4)当球罐温度缓慢升至10 ℃左右,利用氨极易溶于水(1 ∶700)的特性,将球罐内的氨气通过惰性气体管送往磷铵装置文丘里洗涤进口,控制卸氨速率以确保液氨球罐底部不结霜,温度不低于0 ℃,磷铵烟囱氨排放合格;当文丘里洗涤气体的阀门逐渐全开,球罐底部不结霜,压力为零,温度2 h不降低,说明液氨和氨气卸压完成[4]。

2.2 加工艺水置换主要技术控制措施

2.2.1 加水置换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

加水置换工作原理: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特性,用清水作为吸收剂,其廉价易得,与氨反应生成氨水,呈现碱性[5]。

加水置换工艺流程:从液氨球罐周围的工艺水管网引工艺水至球罐顶部,从惰性气体管放空管三通处加入水,通过阀门调节水量和球罐温度,三通处配置一个破真空阀调节球罐负压;经吸收后的氨水从球罐排污管流入贮槽,由泵输送到磷铵装置洗涤器槽使用。

2.2.2 加水管件的技术设计与改造

液氨球罐容积为5 000 m3;氨气的体积分数约99.9%,氨气量4 995 m3。常温常压下,1 L 水能溶解700 L 氨气,但水吸收氨气过程中放出大量溶解热,产生的氨水浓度不同,放热量也不同,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随温度上升,压力降低,也随之降低。取一次溶解量约为200 L,也就是1 m3水吸收氨气约200 m3,氨水质量分数控制在13.18%;另外,球罐内还有少量与油混合的液氨未能蒸发,也要通过水来吸收。

1 h 加入水量计算:4 995/200 m3=24.975 m3,考虑到存在少量液氨,按1.5 倍加入水约38 m3。经济流速取3 m/s,水管管径计算为[38×4/(3.14×3×3 600)]0.5m=0.066 m。

选择DN65 消防水带作为加水管,成本低,布置方便,容易配置,能承受水压;液氨球罐外壳有保冷绝热层,不便于散发反应热,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加水选择球罐顶部惰性气体放空管,放空管与根部阀中间加三通短节,配水带接头和水控制阀,球罐顶部增加两块检验合格的真空压力表,以便对比监测压力。

2.2.3 主要工艺技术控制要点

(1)因氨气易溶于水,若向充满氨气的球罐内加入雾状水,则会使罐内形成负压,当负压较大时,罐体或管道会产生爆裂;氨水在贮存过程中,会逸出氨气,且随着温度的上升,氨气逸出量会增加,球罐可能会形成正压。因此,在生产技术控制过程,应严格按指标操作,避免发现事故[6]。

(2)球罐压力为零,卸压阀开完,底部不结霜,说明液氨蒸发完,球罐底部升至10 ℃,即可向球罐加水。氨水的饱和浓度随压力温度变化,气相中NH4(OH)与液体氨水NH4(OH)形成动态沸点,球罐缓慢加雾状水,气相中的氨气很快变成NH4(OH),控制加水速度,球罐底部氨水升温速率每小时不超过12 ℃,底部温度不高于35 ℃,当球罐内氨气被水吸收后形成负压,用惰性气体放空阀吸入空气,保持球罐压力-0.05~0 MPa,检测球罐内氨浓度,同时当工艺水加入量约40 t,停止加工艺水;关闭加水阀门和放空阀,要求每4 h开启放空阀一次抽吸空气,保持球罐压力-0.05~0 MPa,当检测球罐内氨接近于爆炸极限范围时,适量通入氮气进行惰性保护,禁止一切产生火花能量的作业[1]。

(3)球罐底部温度降至常温,通过排污阀排放氨水至贮槽,用泵送至磷铵装置尾吸塔,控制氨水排放速度。球罐顶部取样分析氧φ(O2)≥18%,ρ(NH3)<20 mg/m3为合格。

2.3 液氨球罐顶部开盖置换工艺技术控制措施:

(1)球罐内气体检测合格,全开球罐惰性气体放空阀抽吸空气,球罐内保持常压,缓慢打开球罐顶部人孔盖至1/5、1/3、1/2,观察待检罐顶部周围氨报警仪数值低于10 mg/m3,直至人孔盖全开,设置警戒线,让其自然通风24 h 后,周围氨未检出,次日检修人员防护好后,先拆底部人孔盖排污阀门,确认氨水排完,拆球罐底部人孔盖;严禁带压拆卸设备、管道、阀门;拆卸时须佩戴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现场准备冲洗清水。

(2)办理盲板票,对球罐液氨进出口、惰性气体管、氨气气相管和辅助贮氨器返球罐氨管加盲板隔离,与系统相连的第一只阀门关闭挂禁动牌,球罐顶部拆开悬空管道和阀门用脚手架和电动葫芦固定,防止承压管道受应力损坏。

(3)用轴流风机从球罐顶部人孔处抽气置换,定时检测球罐内及周围氨气浓度直至未检出;球罐压力、温度等均在常温常压,未见异常;办理球罐交接手续;安全工具和照明等措施到位;专人指挥和监护,办理受限空间票,随身佩戴有毒气体检测仪;及时制止“三违”行为,工艺负责人现场监护。

2.4 氮气置换工艺技术控制

2.4.1 置换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

工作原理:由于氮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及氮气具有比空气轻的特性,利用液氮槽车加压储存,通过液氮蒸发器蒸发成氮气进行置换空气。

工艺流程:液氮从液氮车出口管,通过阀门控制进入两组串联的40 m2液氮蒸发器,液氮蒸发成氮气,从球罐底部排污管进入液氨球罐内置换,氮气从球罐底部缓慢进入,置换出来的空气从球罐顶部惰性气体放空管排入大气,通过放空阀调节球罐压力在0.05 MPa左右,从顶部惰性气体管放空处取样分析。

2.4.2 氮气置换工艺技术参数

置换时考虑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取定1 m3液氮汽化氮气为650 m3,液氮密度:0.81 g/cm3,液氮纯度为w(N2) ≥99%,空气中的φ(O2) 按21%,氮气置换合格标准球罐内混合气体中的φ(O2)≤3%,根据以上工艺技术参数来进行氮气量计算,置换中罐内最大压力在0.151 3 MPa,放空为常压。液氮用量的计算确定:

第一次Q1=5 000×0.151 3×T1/0.101 3×T1=7 467.92 m3,用氮气2 467.92 m3即液氮3.80 m3,球罐内φ(O2):21%×5 000/7 467.92=14.06%;

第二次通入氮气2 467.92 m3即液氮量3.80 m3,球罐内φ(O2):14.06%×5 000/7 467.92=9.41%。

以此类推:第三次通入氮气2 467.92 m3即液氮量3.80 m3,球罐内φ(O2)6.30%;第四次通入氮气2 467.92m3即液氮量3.80 m3, 球罐内φ(O2)4.22%;第五次通入氮气2 467.92 m3即液氮量3.80 m3,球罐内φ(O2)2.83%(合格)。为确保球罐置换中的安全,增加第六次通氮量2 467.92 m3即液氮量3.80 m3,球罐内φ(O2)1.89%(合格)。

合计使用液氮量为(3.80×6)m3=22.80 m3,置换中会存在液氮车内有剩余和管道消耗,按1.5 倍准备液氮量,即需液氮量为(22.80×1.5×0.81)t =27.70 t。

2.4.3 氮气置换管路技术改造

液氮罐车及其蒸发器摆放在氨罐区空地上,液氮罐车出口管配DN50、材质为304无缝不锈钢管,与液氮汽化器进口相连,经过两组串联的液氮汽化器,液氮变为氮气,由汽化器出口配DN50、材质为16Mn无缝钢管接入球罐底部排污管,汽化器出口管安装有温度表,氮气通过排污阀进入球罐内,置换出的空气从球罐顶部惰性气体管放空管排出。

液氮汽化器为纵向翅片管式换热器,蒸发器换热面积计算确定:在标准状态下,液氮沸点-196 ℃时,汽化器出口温度为5 ℃,液态氮的汽化热为2.793 kJ/mol,液氮密度0.81 g/cm3。每1 m3液氮汽化需热量:

(810/28)×1 000×2.793 kJ=80 797.5 kJ。

氮的比热c=1.038 kJ/(kg·K),氮气从-196 ℃升温至5 ℃,吸收的热量为:

(1.038×810×201)kJ=168 996.8 kJ。

吸收的总热量Q为:

(80 797.5+168 996.8)kJ=249 794.3 kJ。

传热系数K确定:K=21 kJ/(m2· h · K),T=201 ℃(-196~5 ℃)(-196 ℃液氮通过蒸发器汽化升温,蒸发器出口温度约5 ℃),则换热面积A=Q/(T×K)=59.18 m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组40 m2换热器,共80 m2。

2.4.4 氮气置换主要工艺技术控制要点

(1)球罐检定完毕,人孔盖板等设施恢复到位,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等球罐检验合格,球罐内均为空气,球罐卸压完成,进入氮气置换步骤,除氮气置换用管保留外,其他管道和阀门全部恢复,准备氮气置换。

(2)利用空气中惰性气体氮气体积分数为78%,氧气21%,且氧气比氮气稍重的特性,氮气置换选择从球罐底部加压从顶部排放。

(3)氮气置换之初,操作员缓慢开启液氮阀,速率控制在约0.5 m3/h,防止降温过快损坏设备和管道,1 h后检查无异常,可控制在≤1.0 m3/h,观察汽化器结冰和降温情况,做好测温和记录,液氮车出口阀不超10%,汽化器结冰不超1/3,出口温度不低于5 ℃,不得出现蒸发器全部结冰情况,液氮不得进入液氨管和球罐,防止设备和管道冻裂;观察工艺管道不得结冰和结霜,用测温仪测量设备工艺管道温度不低于5 ℃。

(4)球罐采用层流置换和混合充压置换相结合,先用小气量层流直接放空置换,持续1 h,后关闭小球罐顶部放空阀,对球罐加压至0.05 MPa放空,从球罐顶部惰性气体管放空管处取样分析,当球罐内气体氧体积分数在3% ~ 4%,加大分析频率,经3次取样分析放空处氧体积分数<3%,置换合格,关闭放空,多余氮气继续通往球罐。

(5)氮气置换后,全面检查球罐及管道无异常后,检查确认液氨球罐各阀门的开关状态,仪表人员检查调节阀、压力表、温度计等仪表完好情况。

4.4 进氨主要工艺技术控制要点

(1)球罐内氧含量置换合格后,球罐无压时,不得进液氨,防止无压液氨沸点过低,液氨大量蒸发温度过低,冻裂损坏液氨球罐和液氨管道。

(2)球罐进氨前,通过在用罐的惰性气体管对球罐缓慢通氨气,升压速率<0.2 MPa/h,观察球罐内的温度、压力变化情况,密封情况,以及在用罐情况,利用液氨沸点随压力升高而升高,表压为0.337 MPa 时,沸点温度为0 ℃,根据球罐工艺指标,温度不低1 ℃,压力0.4 MPa,在用罐保持压力不低于0.4 MPa,压力过低用冰机进行加压。

(3)若在用罐压力低于指标,停止平衡,用冰机加压或液氨槽车罐气相加压;待压力上升正常后,全面检查无异常,继续与在用球罐气氨压力平衡。球罐氨气压力平衡后,压力不低于0.4 MPa,全面检查便可缓慢小幅度开启液氨进口阀,缓慢进液氨,并观察球罐壁无结冰,温度不低于1 ℃,在线监测的温度、液位和压力变化无异常;出现异常立即停止卸液氨,正常后方能继续卸氨,直至球罐工艺控制指标达到要求,便可恢复正常生产。

2.5 其他工艺安全技术控制措施

氨罐区采用集中控制系统,球罐液位、压力设有高低限联锁报警仪;球罐进出口有气动紧急切断阀;氨罐区均匀设置有25 套高灵敏氨气体监测报警仪和22 套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设置有安全仪表系统、自动喷淋装置和安全阀放空回收洗涤装置;各方位安装有多个高清监视探头;氨罐区通风良好,安全距离满足;进入液氨罐区的人员和车辆须征得岗位人员同意并登记,禁带手机和打火机等,进入人员携带防毒面具,车辆装阻火器等。罐区四周设有围栏和齐全的安全标示标志;罐区周围设有8 枚消防应急水炮,25 枚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南北面设有两座避雷塔;各进口均设人体静电导除装置;电器防爆可靠;操作室配有4 套空气呼吸器、防化服等器材;罐区设有防护围堰、风向标、应急污水收集池、喷淋洗眼器等;所有检验和作业人员全部经培训考核合格。

3 结语

公司在周期性的球罐检验置换工艺技术控制中,通过不断实践、技术总结、提炼,人员技术水平均得到较大提高,置换流程得到优化,缩短了作业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氨损失和氮气消耗,避免氨泄漏污染环境。通过液氨球罐两次检验置换,积累了相应的技术控制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置换、检验技术规范,为后续定期置换、检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行业液氨球罐周期性的检验、置换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球罐惰性气体液氨
液氨充装能力提升流程优化
支柱沉降作用下球形储罐的屈曲研究
20 000 m3真空球罐结构稳定性分析
液氨槽车事故应急处置探析
球罐型360°茶叶摇青机设计及实验验证
液氨储罐采用水置换方案的探讨
含缺陷球罐的应力评价及容限分析
巴特莱特及其对稀有气体化学的贡献
输气管道置换技术探讨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不同气体充填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