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链设计

2022-11-24沈海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问题链思维品质阅读教学

沈海成

[摘 要]问题是教学的起点,高品质的问题是打造精品课堂的“武器”。有效的问题链设计,即通过一组有中心、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进一步打通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建构更聚焦、更严密、更有层次的课堂教学。教师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为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阅读的学情起点,发现课堂学习的追问爆点,激发深度学习的认知冲突点,提炼阅读内容的核心要点,这样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建构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链;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5-0051-0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问题是师生之间进行良性互动的纽带。课堂既是提问的主阵地,也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舞台。问题是对话的基础,高品质的问题链会让对话进一步聚焦核心、产生层次和关联,让学生在疑问的驱动下充分展现自身的潜能,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自己的大脑,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有难度、有坡度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长语文知识,锻炼思维灵敏度,提升思维品质。

一、发展思维:小学阅读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价值取向

(一)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结构逻辑分析能力

文本的结构逻辑相当于文章的“骨架”,只有充分认识这一“骨架”,才能分析作者缜密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首先要有意识地指引他们厘清文本的结构逻辑,即文本的纵向线索和横向层次;然后在遵循文本结构逻辑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顺藤摸瓜地理清文本脉络,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一课通过时间的变化叙述了“我”的心情变化,形象地表达了“我”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期盼转为失望的心路历程。

(二)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语言逻辑理解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这句话不但形象地说明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而且强调了语言对人的思维引导的重要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寻找问题的根源,设计出科学的问题,就要引领学生仔细品读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并以此为“课眼”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内在语言逻辑,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品读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一课的语言时,教师通过“花园内”和“花园外”的描写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到底是春天还是冬天?”这样,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语言背后所蕴藏的“应该要学会与人分享”的道理。

(三)发展学生对文本的认知逻辑思考能力

把握文本的认知逻辑,简而言之就是把握文本的表达逻辑。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逻辑,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去探索新知,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思考与剖析文章的核心观点,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清晰。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课的认知逻辑就是围绕“鱼钩”歌颂了老班长自我牺牲的精神,并且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着革命战士。

二、四点策略: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问题链设计的关键要素

(一)关注学生阅读的学情起点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表明了课堂起点的重要性,良好的起点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课堂提问作为教师授业解惑的起点,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走向课堂重点,而且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关注提问这一教学起点,并且要精准地预判班级学情,以便于及时明确学生的思维空白区和薄弱区,从而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问题,为后续有条不紊地提出有层次的一系列问题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一課时,我首先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主解决生字词以及粗读一篇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这一篇课文,并且把文中“我”最初对“那个星期天”的期盼和最后对“那个星期天”的失望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课堂问题:“谈一谈在这一天中,‘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一问题既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的起点,为其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学生再次精读课文,通过罗列时间点以及文中描写“我”心情的句子,总结出“我”的心情变化是由最初的兴奋期待到内心等待,最后化为失望和委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找到并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依托学生思维的生长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发现课堂学习的追问爆点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大脑里往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及时察觉到学生的疑惑,并适时地追问,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可以保护学生的思维成果,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中,不断挖掘思维、拓宽认知、提高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明白了廉颇和蔺相如都很优秀,我乘机追问:“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试举例说明。面对廉颇的言语挑衅,蔺相如为什么视而不见呢?”这两个问题的顺利解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激发深度学习的认知冲突点

常言道,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当他们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时,常常会与自身的旧知识发生冲突,他们就会燃起求知欲,产生探究的内驱力,并付诸实际行动,直到化解认知冲突,暂时达到心理平衡。而在这过程中,问题是产生认知冲突的催化剂。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时时观察学生的认知冲突,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处,使他们处于不断求知的状态,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从而自愿并自觉参与到课堂思维活动中,并且从问题情境进入到问题探究阶段,认知也从低阶逐步进入高阶。

比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我首先提问道:“大家读过童话故事吗?如果读过,说说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这一话题很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讲台下立即议论纷纷。我鼓励学生毛遂自荐讲讲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然后,我进行引导式地提问:“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个童话故事,大家有兴趣吗?”学生兴高采烈地点了点头。由于学生提前完成了课前预习任务,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文中第六自然段指出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村子里春暖花开,而巨人的花园却仍然是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冬天,这到底为什么呢?”这一问题很快让学生陷入了沉思,并产生了认知冲突:“到底是春天还是冬天呢?”“为什么巨人感觉今年的春天这么冷呢?”我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巨人回来前后的花园,使学生看清了认知冲突的本质,在分享和自私两者之间,只有选择分享才能迎来温暖的春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促使学生深入剖析问题,而且有利于给学生的语文思维插上翅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提炼阅读内容的核心要点

《礼记·大学》说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堂精益求精的语文课,不仅需要关注课堂的起点,还需要明确课堂的终点,而问题无疑是引领学生达到目的的顺风车。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思维高度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到文章内部,促使他们的思维触角延伸到教学内容的各个角落,并提炼出文章的核心观点以及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但能够丰富认知、训练思维和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拓宽视野,引领学生的思维拔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文的最后一句话:“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这句话从侧面表达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把这句话所概括的文章主旨作为这节课的课堂终点,问题顺理成章地可以设计为:“你能说一说为什么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吗?”这个问题能够引领学生明确文章的内涵。从时间范畴上看,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亘古不变的;从空间范畴上看,这种革命精神世代相传,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思考的维度,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升华了思想,提升了品格素养,不断地完善自己。

三、建构学程:形成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教学全“链”接

从问题到问题链,需要遵循儿童的认知与能力发展,融合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情景式的活动序列,通过一系列层次鲜明、系统科学的问题,指导学生从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再到实践运用,不断地在文本语言的学习中发展语文思维,提高深度思考和表达能力,建构逐层进阶的学程,最终形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全“链”接。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为例,所属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感受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全文以孙膑的谋略为主线,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亲历人物谋略的思维过程,感受运用谋略解决问题的智慧。教学时,教师应将单元要素与人文主题融合,让语文学习及其育人功能共生共融。执教此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链。

三个问题链逐层推进:聚焦“赛”字,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顺序;化文为像,借助图示,在对比阅读中寻找线索依据,推测人物思维的过程,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关注人物,品读细节。这样一问接一问、一环接一环的问题链,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困惑和教学目标融为一体,而且使学生在亲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语言的习得与思维发展共融、共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离不开课堂的精彩提问。立足教材和基于学情设计严谨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语文思维萌芽,思维维度延伸,而且能帮助学生梳理思维冲突,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从而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由衷的热爱,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语文世界中的诸多未知问题,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海杰.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链设计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谈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5):77-80.

[2] 李会芹.阅读教学中“問题链”设计的实践与反思[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3):30-32.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问题链思维品质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