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教育』理念下地域文化课程实践
——以『探秘兵马俑』主题活动为例

2022-11-24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唐都医院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陶俑兵马俑探究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唐都)医院幼儿园 程 琳

完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是着力于培养具有健全身体、有创造能力、有服务精神、有合作态度、有世界眼光的人。在实践中,我们通过理论指导的优化,使园本课程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对陕西地域文化的理解,提升启蒙教育的价值,而且能够提升幼儿使用各种工具的能力。幼儿在探究式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动手、思考、交流、协作等使得各项能力均得到发展和提升。

主题活动案例实践过程

下面我以优化后的园本课程活动“探秘兵马俑”为例展开探讨。

一、实地参观

我们从“寻找兵马俑”的趣味活动展开,根据参观记录单上的内容进行有方向、有目的参访、记录,同时借助绘本《兵马俑的秘密》激发幼儿对兵马俑的兴趣;在阅读中鼓励幼儿提问,帮助他们梳理、总结关键问题,例如,每个陶俑都是一模一样的吗?兵马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兵马俑是怎么被发现的?然后带着问题走进兵马俑博物馆。

参观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幼儿带着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家人一起查阅相关资料,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通过家园合作,小朋友们分享了自己发现的兵马俑小知识及兵马俑相关故事。鉴于幼儿家庭背景、文化氛围、家园配合程度的不同,幼儿分享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形式也大相径庭——有精美的图片、明信片、兵马俑实物、视频讲解、PPT等。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内容的分享,小朋友们对兵马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二、陶俑的制作及作品展示

通过几次集体活动的经验积累,幼儿对制作兵马俑跃跃欲试!那么,制作兵马俑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带着问题小朋友们开始对制作兵马俑的材料进行探究和实验。首先,探究制作兵马俑的材料——通过搜集材料和实地参观询问,幼儿知道了陶俑是使用陶泥制作并经过烧制而成的;其次,探究陶粉和水的混合比例——通过实验引导幼儿操作体验陶泥的制作过程,根据陶泥的特性引发幼儿猜想、寻找制作兵马俑的替代材料(如面团、泥巴、彩泥等,对比材料的适应性);再次,为幼儿提供近距离观察体验的亿像素“云参观”线上活动——通过线上“云参观”体验,教师和小朋友一起零距离欣赏了陶俑千人千面的面部特点,认识了四种主要形态的陶俑名称,同时了解到陶俑制作、烧制的工序;最后,怎样布置兵马俑手工作品展台——让小朋友和教师一起进行一场头脑风暴;怎样选择搭建展台的材料?如何设计展台更美观?搭建过程怎样分工?如何让展台更稳固、更结实?这些问题被幼儿逐一解决。

三、活动中关键性问题的引导

梳理驱动型问题,支持幼儿自主发展。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就考虑“哪些问题更能调动幼儿的自主性”,这些问题不仅能让幼儿畅所欲言,而且对主题活动的推进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驱动问题一:关于陶俑制作。对于小朋友来说什么制作材料最合适呢?陶俑的神态千人千面,除了泥塑还有烧制的过程,技术要求较高。因此,使用硬度大的陶泥这一材料对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因为陶泥颜色单一,在制作陶俑前教师提出了此问题,希望通过这个问题能提高幼儿的参与度,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引导幼儿提出解决办法,鼓励他们和家长共同寻找替代物,找出自己认为最适宜的材料。幼儿寻找的结果有面团、泥巴、彩泥。收集齐这些物品后,请幼儿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宜的材料进行制作,操作中引导幼儿对比、讨论哪种材料更合适,最后通过讨论、投票后确定了彩泥。

驱动问题二:怎样让我们制作的陶俑站起来?问题的由来是幼儿用彩泥在垫板上手工制作的平面陶俑无法站立。幼儿将自己制作的作品与陶俑艺术品放在一起对比并指出其中的不同点,继而找出问题的症结。通过亲子活动组织幼儿去陶俑制作坊参观,引导幼儿了解制作陶俑的按压模具,鼓励幼儿尝试学习使用工具来制作能站立起来的陶俑。

驱动问题三:陶俑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幼儿在参观时了解到兵马俑深埋在地下已有2000多年了,进而提出此问题。幼儿运用已有的挖沙经验总结得出,可以使用铲子、木棍、坚硬的石头等可以挖掘地下深埋的物体。因为陶俑极其珍贵,在挖掘过程中动作要轻柔、细致、专心等。

驱动问题四:如何让制作的陶俑作品展台更美观、更稳固?问题的由来是幼儿期待自己的作品被展示。他们共同协商出来的解决办法有:用建构区的泡沫积木搭建展台;用绳子挂起来展示;在桌子上平铺一层好看的布,然后把作品放在上面,在写一个小纸条“请勿触摸”,将自己的作品放在高高的台子上进行错落展示,还要摆出一些好看的造型等等。

四、活动中教师的思考

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判断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长期的观察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具备反思的能力。引导幼儿学习反思可以让幼儿学会自我批评,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经验提升,培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1.活动后要判断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分析本次活动中的主要问题,思考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鼓励幼儿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除了利用模具制作能站立起来的兵马俑,是否还能使用分身体部位制作后进行拼接的方法。

2.幼儿对某一问题进行互评

引导幼儿专注重点问题,并进行幼儿之间的互评,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

3.鼓励幼儿自主反思

当幼儿主动反思时,教师应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如引导幼儿在分组活动中对某个问题自发地再一次进行探讨。

活动剖析

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环境。”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以兵马俑为载体创设园所环境和班级主题环境,旨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有关兵马俑的相关知识,培养幼儿自信、自主、善于思考的品质,同时让幼儿在宽松、温馨、快乐的氛围中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首先,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幼儿所需要的关注,在遇到问题时引导幼儿,及时给予幼儿帮助,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爱;其次,营造宽松、快乐的环境,建立师幼互信关系;再次,支持、鼓励幼儿,当幼儿提出问题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最后,引导幼儿树立主人翁意识,与班级幼儿共同协商、讨论,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建议,体现幼儿本位的理念。

1.以研学参观的形式捕捉幼儿有价值的兴趣点

实地参观兵马俑博物馆,能够引发幼儿好奇心,为探究做好准备。幼儿有机会到现场,也让他们更加投入、深入地思考问题。幼儿试图在现场寻找问题的答案,咨询并向工作人员请教;其次,引导家长在参观时及时捕捉兴趣点尽可能用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以便后期幼儿的分享与讨论。(右图为幼儿实地参观现场图片)

2.制定趣味性的研学任务单

让幼儿有目的地写下或画出已经准备好的问题并设计制作研学任务单,在任务意识的驱动下促使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方向、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回顾和梳理已有经验,激励幼儿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的方式记录问题、大胆猜想、设法验证。

小小探索家的探秘任务——寻找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军师俑,找出关键点,利用不同俑的造型及动作辅助;通过模仿陶俑的动作形态,以绘画、彩泥制作、拍照等形式记录,加深幼儿对这四种陶俑的认识和深入了解。

以下是幼儿在“小小探索家”项目活动中以绘画、手工、照片的形式对陶俑进行的记录。

3.有效挖掘各种学习资源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支持

对于幼儿来说,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产生三种形式的探究行为:感官探究、动作探究、言语探究。正是通过这些探究行为,幼儿有选择性地了解周围事物,并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优化之初就将活动与此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多通道感官参与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对整个活动的推动有促进作用。例如,我们引领幼儿参与相关探究活动——让文物活起来,文物童趣化、与文物对话,有效挖掘各类资源,近距离、全方位为幼儿的多元探索提供支持。

活动实践反思

1.幼儿本位,主题活动推进和方向紧随幼儿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

此次活动内容打破以介绍兵马俑为主的传统活动模式,通过“研学活动”单收集问题、梳理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引导幼儿搜集并选择多种工具探索并尝试使用,区域和户外则作为兵马俑坑道挖掘现场,将深埋在地底下的这支神秘军阵带进了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支持、提供给幼儿亲身体验挖掘的机会,这正是活动设计的“魔力”,它旨在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自主学习。

2.分组活动形式满足不同类型幼儿个性化学习需求

小组活动让每位幼儿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探究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自主操作、组员之间协商,促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运用工具的技能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依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向专业文物人员学习相关技术,这对幼儿获得自信和成就感有非常大的帮助。在挖掘的过程中,有组幼儿说:“我们的手都酸了,但是我们挖出来的兵马俑是最完整的,我们组是最棒的!”这就是活动的魅力所在。

3.班级环境的打造与幼儿动手参与创作紧密结合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打造室内、户外的学习环境——主题墙的设计从“寻找兵马俑”开始认识四种主要形态的陶俑,了解制作兵马俑的材料、烧制陶俑过程,再到小小探索家的探秘过程共三个板块。家园共育辅助参与——亲子自制兵马俑铠甲;集体探究加区域活动投放相应材料帮助幼儿巩固相关知识经验,在图书区投放兵马俑绘本、图片、明信片、兵马俑玩偶、手偶等;在美工区投放颜料及陶俑模型,开展彩绘兵马俑活动;在科学区投放皮尺、放大镜、小木槌等操作性材料;在建构区投放幼儿自制兵马俑铠甲、纸盒、乐高玩具等给予幼儿在建构、军阵排列等方面的支持,让幼儿能够获得探究、表征方面的锻炼和提升。

回顾整个活动,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社会都是教育的活教材,它赋予了陕西地域文化新的生命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结合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活动中受益匪浅。同时我也体会到要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及探究精神。活教育理念下的活动更适合幼儿的发展,强调并注重幼儿走出去的亲历探究过程,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单一学科知识的教授,更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陶俑兵马俑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兵马俑底座学问大(第六站)
兵马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关于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制作工艺的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