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完整儿童』主题研习课程的建设

2022-11-24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心幼儿园陆静华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研习年龄段经验

江苏省无锡市华庄中心幼儿园 陆静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劳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提出教育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据此要求,我园提出了“完整儿童”的儿童发展理念,就是将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等教育内容和体、智、德、美、劳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培养健康、聪慧、明礼、乐群的全面发展的儿童。

上下联动,构建课程框架

1.构建层次分明的课程目标体系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德洛尔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学习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会做人》报告中也强调了“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我们深深认识到“四大支柱”+“完整儿童”=未来完整的社会人,于是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爱做事、善做人、慧共处、乐求知的完整儿童”的课程理念。在这一课程理念下,我们上下联动对幼儿园“健康、聪慧、明礼、乐群”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延展、丰富、解读、赋义,从“现代文明人”“未来人”的角度提出了各年龄段的“完整儿童”发展目标。如:小班的目标为活泼快乐、善于发现、学会关心、主动热情;中班的目标为自信大方、大胆探索、自律悦纳、礼貌交往;大班的目标为勇敢自主、乐于表达、分享合作、友好相处。

2.构建独立互联的课程框架体系

在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确立了“小能手会生活、小灵童爱学习、小行者走天下和小伙伴乐交往”四个课程内容方向。在这四个方向下,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基于幼儿的经验,和幼儿一起利用生活、自然、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共生课程、共建课程,并通过主题活动、生活活动、亲子活动、实践活动、生活场、游戏场等实施路径推进课程。在课程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通过个别谈话、表征分析、观察记录、游戏参与等多种评价“窗口”搜集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对照《指南》进行分析、解读、回应和支持,再来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让课程越来越贴近幼儿的生活,越来越走向“完整”。

关注“近区”,开发课程资源

在开发“完整儿童”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幼儿生活的“近区”、学习的“近区”、经验的“近区”,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小树林、种植园、水泥路等自然资源为幼儿创设开放、多元、立体的自然游戏场,满足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需要,生发自然化的课程,如“遇见蒲公英”“紫藤花下”等;我们回归儿童的生活,走进幼儿的“生活圈”,引导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挖掘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生发生活化的课程,如“垃圾分类”“小鬼当家”等;我们关注幼儿生活情境中的互动环境,追随幼儿互动的脚步,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人文资源,生发人文化的课程,如“爱心天使屋”“生日会”等;我们关注幼儿的“小社会”,挖掘幼儿熟悉和喜爱的社会资源,与幼儿一起走进社会探索、学习,生发社会化的课程,如“巡塘古镇”“走进贡湖湾”等。

关注经验,共生课程内容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和经验的生长性,同一主题贯穿小中大三个年龄段,从不同立足点开展系列活动,并抓住一条主线,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主题目标设置有坡度、内容有层次,确保同一主题能够在不同年龄段的开展活动。

案例:小能手会生活——垃圾分类

经验的累积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核心经验的建构在每个年龄段是螺旋式上升的。我们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依据《指南》通过课程实施进行一次次地审议,动态地调整和完善每个年龄段的核心经验,从而使小中大班年龄段幼儿在同一主题中的经验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发展(如表1)。

表1.“小能手会生活——垃圾分类”主题研习课程的核心经验链

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关注幼儿的生活、兴趣、需要,接纳幼儿积累的已有经验和积累经验的方式,注重幼儿游戏、学习、生活、运动的融合,生发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层次化、递进式的链模式主题研习课程内容(如图1、图2)

图1.小班“垃圾分类我知道”课程网络图

图2.大班“环保小卫士”课程网络图

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关注各活动链实施的预设与生成、计划与弹性之间的平衡,关注幼儿发展阶段的序列性和整体性,融合完整儿童课程理念,使主题活动与年龄段的发展需要相匹配(如表2)。

表2.中班“垃圾分类我能行”主题活动审议表

在每一个生发课程的实施前和实施后,我们都会对该活动进行审议。从以上审议表中可以看到,教师在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预设活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一直在追随幼儿的新发现、新经验和新问题,不断挖掘新的教育资源、生发新的活动内容。在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灵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我们的主题研习课程不断完善和优化,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使幼儿在有深度、有广度的学习中自主地建构经验,成长为“完整”儿童。

相信力量,支持幼儿研习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要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开放式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在课程实施中我们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我们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案例:小伙伴乐交往——生日会

幼儿的一场生日会在“漫森活”生活馆举行。可是生日会怎么开?“漫森活”生活馆的场地怎么用?幼儿们进行了集体讨论。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生活经验,选择了适合在“漫森活”开展的活动。接着,幼儿们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场域资源讨论、规划、设计,将场地划分为“生日小屋”“生日舞台”“生日小作坊”三大区域安排了不同的活动内容。

幼儿在创设“生日小屋”的过程中,决定用布帘将“小屋”围起来。他们自主探索,用麻绳将树干连接起来,挂上布帘围合成换装屋。幼儿在麻绳打结、固定布帘、调整高度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尝试、质疑、反思、修正、自主地学习,重组经验,体验成功。

幼儿在布置“生日舞台”时,遇到了“怎么把帘子挂得更高一点”的问题。幼儿往返于材料库,寻找合适的工具:椅子→高低凳→梯子→安吉架……一次次尝试后,鹏鹏想到了直接爬到钻笼上方,并与同伴合作将帘子高高地挂了起来。幼儿通过尝试、调整工具、改变策略、挑战自我,最终解决了问题。

“生日会”少不了礼物、音乐和美美的自己。幼儿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制作蛋糕、乐器、桂花蜜、香包、头冠,在生日小屋里装扮自己,参加舞会为小寿星庆生。歌声、笑声、祝福声,幼儿在“生日会”中收获着无与伦比的快乐与成功。

本案例中,教师相信幼儿的力量,发挥幼儿的奇思妙想,追随幼儿探索的脚步,支持幼儿自主研习,让幼儿在多样化的自主研习活动中生发课程、建构经验,获得生长。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只有真正关注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儿童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伸展。在“完整儿童”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将继续以幼儿为本,立足幼儿的生活挖掘课程资源;遵循幼儿的特点,创设灵动、自主的学习空间;基于幼儿的经验,建设“完整儿童”主题研习课程,让幼儿在亲身感受、自主体验、主动探究中发展品质和获得知识、经验的提升,实现生命的生长,成为“完整”儿童。

猜你喜欢

研习年龄段经验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