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早操活动的路径探析

2022-11-24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幼儿园杨晓瑜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早操武术舞蹈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幼儿园 杨晓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早操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至关重要,它有利于幼儿运动系统及心肺功能的发展,同时对培养幼儿动作的节奏性、协调性、准确性以及端正幼儿的身体姿态有着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早操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既能满足幼儿体育锻炼的需要,又能在一日生活活动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着重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并挖掘其潜在的教育意义,探究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早操活动的实施路径。

早操活动存在的问题

早操活动包含幼儿做操和其他晨间锻炼活动,教师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目前幼儿园早操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1.潜在的教育价值被忽视

部分幼儿教师对于早操活动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认为早操只需幼儿跟随音乐做固定动作,对幼儿早操动作及身体姿态缺乏指导,也较少关注如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帮助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早操时,教师忽视对幼儿良好态度与习惯的培养,如在早操活动中,教师不愿意耐心劝导个别害怕寒冷、炎热且不爱运动的幼儿,常会选择让幼儿去一旁休息,久而久之这部分幼儿便会产生畏难、退缩的行为意识。

2.选材缺乏多样性,幼儿互动性不强

目前,早操活动中音乐的选取多为当下热门网络歌曲,如《YES OK》《卡路里》《98K》等,歌词浅显且与早操动作不协调;其次,在器材选择上常以篮球、足球等常见器材为主,而且操作形式单一;再次,就早操的内容而言,其中很少涉及传统文化,较少体现地方特色;最后,早操动作单一机械,缺乏队列队形的变化及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不强。

传统文化融入早操活动的路径

早操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不可或缺,它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拓展传统文化在早操活动中的运用,可以使传统文化“活起来”。

一、转变观念,加深教师对早操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理解

教师应多角度理解早操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第一,幼儿每日的集体活动始于早操,早操能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使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帮助幼儿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轻快的节奏、悠扬的音乐会提升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第二,早操活动能够增强幼儿不畏寒暑、不畏挫折、持之以恒的意志力;第三,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够刺激幼儿的情绪中枢,让幼儿产生喜悦的情绪。

二、多元融合,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价值

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是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文化自信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当中。

1.丰富早操形式

民族舞蹈、武术与戏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幼儿早操活动当中,既能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能锻炼幼儿身体,并满足幼儿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需要。

⑴民族舞蹈操:民族舞蹈源于各民族的风俗与文化。各民族的舞蹈风格各不相同,舞蹈动作也具有不同的含义。选取适合幼儿发展、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动作并将其融入幼儿园早操活动之中,使幼儿感受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性。

小班幼儿的小脑发育已基本完成,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逐渐成熟,大脑控制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身体各部位动作逐渐协调——这一时期是幼儿学习动作技能的关键期,而此期间,幼儿身体柔软,易于学习多种动作。此外,他们喜欢模仿并习惯重复相同的动作,因此,小班幼儿可以尝试模仿学习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

⑵武术操: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招式当中有很多锻炼身体的招式,如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武术招式编排进幼儿早操活动中,编排时要注重动作的形象化、趣味化,以激发幼儿学习武术招式的兴趣。

中班幼儿大脑两半球皮层功能日趋完善,神经纤维持续增长,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及手眼脚进一步协调,走、跑、跳、平衡能力也在较快地提升——这一时期是幼儿发展控物能力的恰当时机,他们可以做投、接、踢、抓四种动作,这一阶段教师可尝试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

⑶戏曲操:中国戏曲底蕴深厚、种类众多。不同种类的戏曲各具特色,如秦腔中夸张的程式动作——整冠、甩袖、扎式、端盘、提枪、抡剑、打出手等,不同的程式也有着指、掌、拳各自不同的手势。在不同的戏种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选取戏曲当中的经典动作融入早操之中。同时,要根据幼儿性别差异,选取适合其性别的动作。大班幼儿身体结实、精力旺盛,动作协调、灵活,理解及控制能力强,教师可尝试教授戏曲操。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理解肢体动作、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发展能力不一,教师可尝试利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民族舞蹈、武术和戏曲融入到不同年龄段的早操活动中。

2.拓展早操内容

早操活动的内容也可从以古诗词为脚本,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诗词篇目,创编简单的、与古诗词内容一致的肢体动作,形成古诗韵律操,让幼儿能够一边聆听经典古诗词,一边做韵律操,达到古诗学习与音乐欣赏、体育锻炼三者结合的效果。将古诗韵律融入早操活动中,让幼儿在感受古诗词文化的同时又可以锻炼身体,这一创新既丰富了早操活动的内容,又能使幼儿感受和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与内涵。

3.丰富早操器械

在民族舞蹈、武术操和戏曲操活动中,幼儿常常会用到一些器械道具,如蒙古舞当中用到的筷子、壮族舞蹈中用到的竹节、秦腔中用到的马鞭与手帕……早操活动应改变只将体育运动器械作为早操器械的固有思维,而灵活运用各种与早操相匹配的器械,丰富早操的器械种类。

三、终身学习,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终身学习是将学习贯穿于个体一生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学习模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一生的任何阶段、任何时间去学习。它是一种多途径、多方式、多领域的学习方式。终身学习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及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幼儿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如通过参观博物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得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通过“云”学习从多种便捷的平台获得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源,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

四、整合资源,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早操活动中,须增强幼儿园文化建设——创设和形成一个幼儿能感受、愿体验、愿交流的传统文化环境。当幼儿在具有丰富传统文化氛围的园所中成长时,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就会增强,对家园的保护感也会提高。幼儿园可通过与地方戏剧院、武术馆、博物馆等联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形成资源交互平台,多方共同创编幼儿早操,促进幼儿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可邀请部分家长进课堂,展示武术、舞蹈以及戏曲,让幼儿实地、实际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此外,家长应积极引导幼儿感知传统文化,为幼儿提供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并围绕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进行家园共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助力幼儿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应当从幼儿抓起,以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早操为切入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幼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早操武术舞蹈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做早操
做早操
早操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做一做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