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踩高跷』在幼儿户外活动中的应用

2022-11-24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第一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同伴游戏

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第一幼儿园 马 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当前教育政策明确指出了游戏以及户外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将聚焦户外“踩高跷”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

“踩高跷”在户外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踩高跷”这一游戏的教育价值与积极作用在幼儿游戏中得以展现。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协调发展

幼儿动作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游戏中幼儿需要借助高跷这一器械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从而促使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得到锻炼。“踩高跷”游戏因受制于木质高跷的外形特点,需要幼儿利用手臂支撑,同时配合双脚的行走,这些都发展了幼儿的大肌肉动作。

2.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在“踩高跷”游戏中,幼儿站在高跷上既要保持平衡又要能自由行动,虽然不少幼儿对这一游戏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能够尝试游戏并且坚持练习的幼儿并不多。有的幼儿看到高跷后觉得自己身高不够便放弃了;有的幼儿在老师的鼓励下,虽然上了高跷却站在原地不敢前行;有的幼儿尝试一两次失败后选择了其他游戏。因此,“踩高跷”不仅需要幼儿具备敢于尝试的勇气,更需要幼儿具有不怕失败的决心和坚持练习的毅力。

3.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在进行踩高跷前需要合作搬运木质高跷,这对于大部分幼儿来说有些困难,因此同伴的协作与帮助十分重要;此外,幼儿在初次学习踩高跷时也需要同伴的支持与协助,当一人刚踩上高跷时需要同伴帮忙扶稳。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互动进行社会交往,这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使其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功感。

“踩高跷”户外活动中的现状

一、游戏时间

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及一日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幼儿自发开展“踩高跷”的时间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游戏时段

游戏时段主要集中在户外锻炼时间。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踩高跷”游戏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平衡练习,短暂的晨间锻炼时间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因此大部分幼儿选择在户外游戏时踩高跷。

2.游戏时长

游戏时长与幼儿一日生活开展情况及教师安排相关。幼儿进行“踩高跷”游戏时间通常较短,主要表现在游戏开展前后,教师会统一带领幼儿进行如厕、洗手、喝水等一系列生活活动,这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游戏开展的时间。

二、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游戏材料共享程度低

幼儿园通常会统一出资购买高跷,但由于游戏材料投放地点大多是在大班户外游戏区,因此进行“踩高跷”游戏的多为大班幼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班幼儿开展游戏的兴趣。

2.游戏材料数量不足

我园大班共有67名幼儿,但高跷仅有15对。高跷是幼儿眼中的“热门”游戏,很多幼儿因为活动器械太少而丧失了游戏机会,导致部分幼儿会去争抢高跷,同时获得高跷的幼儿因害怕失去高跷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这些必然会影响游戏的顺利开展。

3.游戏材料质量问题

由于“踩高跷”这一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因此,长时间的使用导致高跷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损坏,由于缺少对游戏材料的维修,导致很多高跷在学期末已无法使用,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质量。

三、游戏组织与指导

教师在指导“踩高跷”游戏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只关注游戏玩法的引导而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例如,不论遇到胆小的幼儿还是性格急躁的幼儿都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指导;二是游戏缺乏玩法上的创新,不少幼儿在1~2周的时间内就能够学会踩着高跷行走,游戏到此往往止步不前,久而久之幼儿对“踩高跷”便失去兴趣。教师此时应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丰富游戏玩法,而不是将游戏停留于此。

“踩高跷”在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1.注重幼儿常规培养

我园通常在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均不少于2小时。但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游戏时长往往得不到保证,主要原因是活动过渡环节耗时太长;游戏进行中幼儿不遵守或不理解游戏规则;出现矛盾时需要中止游戏进行调节。由此可见,影响幼儿游戏时长的原因与其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息息相关。

首先,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洗手、如厕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其次,教师应在游戏中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例如,在组织踩高跷游戏之前,教师可以统一进行游戏规则的说明以及安全提醒,将充足的游戏时间留给幼儿;最后,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适宜的方式主动解决与同伴出现的矛盾,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2.提升游戏材料数量与质量

游戏开展的程度与材料的数量、质量息息相关。首先,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的游戏材料——教师可按照不同年龄段的游戏需要,配置数量充足的材料,这样游戏材料既能够便于幼儿游戏,而且能够保证游戏材料的适宜性、合理性;其次,加强游戏材料的共享性——对现有游戏材料进行梳理,制作成游戏材料表单,明确游戏材料的数量、种类及其适宜的年龄段,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协调不同年级组共享游戏材料。例如,“踩高跷”这一游戏适宜中班和大班幼儿进行,园所可根据幼儿人数增添游戏材料,合理规划高跷的使用时间,保证幼儿个个都能参与到游戏之中;最后,要保证游戏材料的质量——游戏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损坏,园所应定时检查游戏材料的安全性、可用性,将游戏材料安全问题落实到人,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

3.提升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能力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引导者,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及材料,还应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例如,在“踩高跷”游戏中,如果教师放任幼儿独自开展游戏,就会影响幼儿游戏的兴趣及游戏技巧的掌握;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鼓励幼儿以“踩”高跷——靠墙练习、“站”高跷——尝试前进、“走”高跷——同伴协助的模式开展游戏。同时,教师也应深入思考游戏并展开创新。例如,在“踩高跷”游戏中,当幼儿能够利用高跷行走后,教师可创新游戏材料,将木质的高跷变为由奶粉罐做成的高跷,看看在行走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也可以变换游戏地点,试一试在草坪、水泥地上踩高跷有什么不同的体验。

踩高跷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游戏活动。高跷经过不断地改进,成为适合幼儿的游戏材料,幼儿在获得技能、技巧的同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一开始接触高跷起,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随着游戏活动的推进,我们的高跷游戏逐渐成熟和完善。幼儿的平衡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尊和自信,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探索学习,最终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同伴游戏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寻找失散的同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