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法童年:在自助游戏中成长

2022-11-24东部战区空军保障部机关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砖头高光垫子

东部战区空军保障部机关幼儿园 张 萌

物品假装是幼儿在游戏中最早获得的技能之一,它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很大的灵活性,也正是这样的假装为幼儿的童年施上“魔法”,变得异常动人。而依托开放、自助这样的游戏形式,关注幼儿驾驭材料的能力是我观察的着眼点;如何引发幼儿使用游戏材料建构、替代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想法,是我参与幼儿游戏策略的着力点。为此,我做了很多观察记录,并运用各种策略跟进幼儿游戏。

案例1.给娃娃做泳池

齐齐平铺了6张垫子,又用砖头将其围合起来,顿时变成了鱼池,再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小鱼,随后抱着宝宝作钓鱼状。“哎呀,我掉到鱼池里了。”齐齐着急地喊道。“哎呀,宝宝脏了。我要来给宝宝洗一洗。”这时缘缘赶紧接过宝宝放到一边。“鱼池好冷啊!”齐齐嘀咕。只见缘缘先拿砖头围了一个细长条,又跑去拿了3张垫子,铺在砖头里,把娃娃放进去。“娃娃,不冷,我给你洗澡哈。”缘缘一边摸摸宝宝一边说。“啊?在这里洗澡啊?”齐齐不敢相信地说。“是啊,这是一个大泳池!”缘缘得意地说,“宝宝洗得可舒服了。”

缘缘又拿了4块砖头呈八字打开,搬了一个小凳子,坐在里面。“这里是什么啊?”我好奇地问。“这是我家的书房啊!我在看书。”缘缘笑着解释道,“对,我还要去拿本书。”说完跑到阳台去找书了。

案例2.自制双层冰箱

小天搬了好多垫子到自己家门口,开始拼搭。他先拼了一个正方体,然后打开最上面的盖子,“哈哈,我做了一个快递盒。”说完,他将快递盒放在汽车上,准备去送快递,但是由于车子较小,盒子不停地掉。于是他放下汽车,把快递盒放到家中,又抱了好多垫子过来,继续拼搭。不一会儿完成两个正方体,将两个正方体摞起来。“老师,看,这是我家的冰箱哦!”他得意地说道。“哇哦,这是双层冰箱吗?”我好奇地问。“是啊,这层是放蔬菜的,冷藏的,这层是放肉的,冷冻的。”小天解释道。“哪里是门呢?怎么放东西进去呢?”“你看!”小天打开边上的一张垫子,发现再合起来不太方便,干脆取下门,变成敞开式的冰箱。

案例3.我和娃娃一起睡觉

“老师,你看,我给娃娃做了一个小床。”循着弟弟的声音,我看过去。只见他在门口用四块砖头平铺做了一个小床,还用砖头做了围栏,然后又拿了一个砖头做枕头。“哎哟,这个小床真舒服的样子。”我忍不住说道。弟弟转身跑了,又找来一个方盒子、一块方格子布,将布摆在门口的垫子上。他躺在布上,原来他给自己也做了小床!团团回家了,在门口换鞋子。“哎呀,我差点踩到你!”团团叫道。(显然小床布置在门口有些不合适)弟弟默默地把“小床”挪到了娃娃床旁边,又躺下睡觉了。

在每个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我看到幼儿有了更多创设游戏的可能——他们不断创设并获得成功体验,提高了为人处事的灵活性、自信心和创造力。在游戏的逐步推进中,我总结了三点:

抓住唤醒时机,共生游戏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那么经验从哪里来、已有经验如何迁移、新的经验从哪里生成?在和幼儿一次次的思想火花碰撞中,我认为利用游戏前唤醒经验和游戏后梳理经验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游戏前进行经验唤醒,及时抛出问题

游戏前的唤醒就是把幼儿对某个事件或者问题的已有经验激发出来,利用抛出一个问题、情景再现某一次游戏的图片,或者视频介绍等方式来唤醒幼儿经验。在案例1中,以前幼儿也有给娃娃洗澡的情景,但道具是现成的盆、桶,这是第一次有幼儿尝试用垫子拼接、盒子围合的自制替代材料做成澡盆,以及用4块砖头就替代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小书房。之后的游戏中,我会抛出问题:你觉得垫子和盒子这样组合后还可以做什么?几块砖头还可以变成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建立在充分讨论及唤醒中,幼儿们的回应也更加多元,比如,可以变成更大的鱼池、床、浴缸、泳池……

2.游戏后进行充分讨论,经验梳理

游戏之后采用现场观摩、照片视频呈现、记录本展示等回顾、探讨今天游戏中的新发现,并梳理出新经验。通过问题启发幼儿: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碰到什么困难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问题解决后你有什么感觉或者想法……帮助幼儿逐步、有序地说出游戏的过程。同时可以请其他幼儿给予意见——那你觉得还可以怎么做?我还鼓励幼儿用简单符号记录游戏中的新发现,比如这个箭头和波浪线代表什么意思?(掉到水里了)这个方框是什么呢?(是一个泳池),让幼儿知道——原来我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记录做过的事情从而加深印象。

“曝光”高光时刻,共生新材料

什么是高光时刻?其实就是一些精彩时刻,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引起共鸣的时刻。在游戏中,这些高光时刻就是幼儿经验的生长点、跳跃点。

1.定格高光时刻,及时“曝光”

为什么要及时“曝光”这些高光时刻呢?因为这会极大地触动幼儿,引发其他同伴的好奇心。比如在案例2自制双层冰箱中,因为立方体快递盒与送货车的尺寸不匹配,于是幼儿再拼出一个立方体放在上面使之变成双层冰箱;又因为冰箱门不好开,直接去掉变成敞开式……在进行活动总结时,邀请冰箱的制作者上台分享,让所有幼儿露出了惊羡的目光。教师及时“曝光”金点子,解放幼儿的思想,进而出现更多的高光时刻促进幼儿们共同发展。

2.划分时间场地,及时练习

幼儿虽然对一些高光时刻念念不忘,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不同。有的幼儿想做却无法做出想要的成品,就会出现畏难、放弃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提供练习的机会及场地。比如安排某天下午,根据情况关闭某个区域腾出场地,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幼儿练习拼装,锻炼其动手能力,满足其需求。

摸排游戏线索,共生游戏情境

游戏中幼儿会冒出很多想法,并不是所有的游戏线索都要丰富与延伸,这就需要我们分析价值取向,寻找到幼儿最感兴趣的话题,共生游戏情景。

1.把脉游戏线索,分析价值取向。

先将这周游戏出现的新想法罗列出来,和班组老师们筛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可丰富、可发展的线索,如幼儿第一次提出“邻居”的玩法,先从什么叫邻居入手,那么邻居住在一起家里会有哪些变化?出现矛盾或者意见怎么办?顺着这样的思路引导幼儿在“邻居”游戏中互相拼搭、商量。

我们发现其实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出现困难才能刺激出幼儿的新经验,因此建议幼儿有困难就要想办法去解决。比如,有次游戏时幼儿们发现砖头不够了,想要更多的砖头怎么办,最后就发现用盒子可以替代。

2.适时制造问题,丰富游戏情境。

当一段游戏趋于平稳时,我们通常会适时加入游戏制造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游戏情境。如在案例3我和娃娃一起睡觉的游戏后期,我们刻意制造问题:我的鞋子会把垫子搞脏的,怎么办呢?(脱掉)平常回家会怎么做?(我家有鞋柜)我们可以有鞋柜吗?(有孩子迅速想到置物柜)那在“家”里脚冷怎么办呢?(有孩子提出将午睡时地拖鞋拿出来用)游戏分享时,这个环节特别吸引幼儿,因为这是平时最熟悉的居家感受。就这样,一个个幼儿感兴趣的新游戏随之而来。

在幼儿的游戏中,我看到了很多“魔法”时刻,看到幼儿自己创设游戏的可能性,看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成长过程。我将继续依托开放自助游戏,让幼儿们不断进步,不断在魔法般的童年里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砖头高光垫子
梦幻垫子
华裔面孔在东京奥运会上的高光时刻
我们得换个方向
垫子大战
捡砖头思维
季后赛高光时刻乔尔·恩比德没有遗憾
颠倒歌
释放出来自HDR的高光力量 Optoma奥图码UHZ880
基于Moldflow 的高光无痕电视前壳注射模具设计
The Power of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