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法治教育模式与路径设计研究

2022-11-24靖国华

法制博览 2022年31期
关键词:法治法律信息

靖国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新媒体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杂、传播方式广等特征,它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拓宽了青年学生的视野。笔者对浙江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29份,试图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法治教育的影响,并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应对模式和选择路径。

一、创新高校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高校法治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呈碎片化,法律思维方式未完全养成,在遇到问题时还习惯运用协商或其他途径解决,有需要维权的事项时,也不能找到正确或有效的法律解决方式;教育内容系统性不足,高校自2006年开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现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内容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学生受现实社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功利主义思想,对课程的学习并不重视,因此,法治教育的效果很难保证。另外,教育模式创新不够,教学内容整合缺乏有效手段,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另外,“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更喜欢创新课堂和创新形式。面对现实问题,高校法治教育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进行大胆创新势在必行。

(二)创新高校法治教育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高校法治教育的进一步加强可以提高大学生逻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社会角度看,创新高校法治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调整重塑与法治校园建设。因此,高校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将有利于高校决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稳定、和谐和法治的校园建设。[1]

(三)创新高校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高校法治教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堪当大任者,青年学生决定着中国的未来。“他们的法治思想、法治意识和法治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国家的法治社会建设就有了牢固的基础和支撑。”深入开展高校法治教育,引导高校学生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有助于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法律氛围,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2]

二、高校法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两重境遇

高校法治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20岁左右的青年,这决定了其必将深受时代和技术的广泛影响,在新媒体时代面临两重境遇。

(一)高校法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媒体发展为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提供了新途径。新媒体的方便快捷使教学内容紧跟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法律问题和主要的社会关注点,通过新媒体,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和热点,使其产生对法律知识及法律理念的直观认识和真实体会;新媒体的广泛普及使法治教育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可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链接专家学者的相关新媒体内容进行讲解。

新媒体发展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新载体。高校的法治教育成果需要齐心协力,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提供了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交流的新途径、新载体,青年学生通过手机了解即时信息已成为常态,新媒体的时代性和快捷性让交流双方能够及时了解对方在某一问题上的想法并及时回复,从而减少误解,增加沟通和信任,有利于法治教育理念在学生中的确立和传播。

新媒体发展为大学生成长创设了新空间。作为一种动态信息交流方式,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表达自我的重要渠道,扩大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并使他们具有全球视野;由于信息庞杂,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大学生应对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得到增强[3],有些新媒体信息向大学生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传播着正能量,有助于他们建立阳光健康的心态,有利于个人成长;新媒体还提供大量的招聘信息、潜在的创业机遇和提升职业能力的各种技巧,为他们的就业创业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高校法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遇到超乎寻常的挑战

新媒体信息的丰富性和即时性对高校法治教育模式带来冲击。新媒体信息从形式到内容改变着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思维行为模式,甚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评判。各种网络信息汇集,各种网络行为展现,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网络违法也时有发生。高校法治教育再不能用传统的模式限定在传统的领域,必须从传统的以书本为媒介、教师单方灌输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为平台,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基础,从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向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转变。

新媒体信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对高校法治教育方式带来挑战。网络世界中,许多“大V”影响亿万粉丝,在这些“大V”的新媒体平台中,很多内容涉及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青年人了解世界、关注社会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思路,但是,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社会负面现实,散布谣言等。对很多年轻人而言,网络就意味着自由、平等和开放,他们宁愿相信网络上所讲的内容是事实,因此在青年学生中更容易形成负面思潮。

新媒体信息的透明性和自由性对高校法治教育者角色转换带来挑战。新媒体时代,高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但也会出现学生已经通过网络了解了某些知识和事件而教师还不知晓,造成教师教学上的被动;或者,学生在课堂学习了某一知识后,又收到大量和这一知识不相符的网络信息,由此对课堂教授的观点产生怀疑。高校法治教育者必须转换角色,从传统的知识权威者、灌输者和给予者向知识的交流者、共享者和辨识者转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平等的交流平台,实现资源互享。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的模式构建与路径选择

(一)树立一种新理念是高校法治教育创新的前提

网络资源搜索可以节约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成本,将法治教育纸质的文字资料转化为生动的声音、图像、视频等现实的例子,[4]调查发现,网络教学使学生接受知识更加容易和自觉;将新媒体信息引入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更多学者专家甚至普通人对法律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明晰自己的法律观点和法律理念;课前课后,学生跟随教师的新媒体掌握更多法律动态和前沿知识,有助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新媒体时代,高校应推进法治教育信息化,树立利用网络、利用新媒体进行法治教育的新理念,以培养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理念为目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将时代发展、国家治理融合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调查中,89%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法律课程学习。

(二)整合两支新队伍是高校法治教育创新的根本

1.促进教师队伍新提升。教师队伍优化提升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高校法治教育实现创新关键也在于教师队伍的优化提升。首先,要使教师具备过硬的法律专业本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对高校教育规律、法律教育教学规律、青年大学生成长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着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教师具有紧跟时代脉搏的主动和敏感,熟悉网络流行元素、最新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的网络关注点,对新媒体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特点、使用技术有深入了解,并能熟练使用新媒体与学生交流,给学生有效的正向引导;最后,要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虽然法治教育创新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目标,但是网络平台使用会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可建立机制保障,以体现教师的工作价值,增强教师的工作动力。

2.确保学生干部队伍新发展。学生干部作为青年学生的一份子,对自己的同伴有更多的了解,与同伴交流也更多了亲近感和认同感,高校法治教育创新离不开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应制度化、规范化,要统一标准,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让真正有才能、肯奉献、立场坚定的学生加入学生组织;培养学生干部的信息能力,使他们以全新面貌迎接挑战,对网络技术多做了解,甚至成为学生网络大V,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能够正确判断是非,至少不被网络负面信息所淹没。再次,注重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修养,通过学生干部的榜样和引领作用,发挥他们在新媒体发展与使用中的正能量。

(三)构建三个新平台是高校法治教育创新的依托

1.构建高校法治教育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从政府到民间,都应把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及时通过新媒体平台真实发布,以减少人们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无端猜测和误解,也为高校法治教育减少许多负能量。构建高校法治教育信息发布平台有两层含义:一是将高校法治教育的原则、标准、内容、方法、过程及各个学校依法治校等基本情况告知学生,让他们了解高校法治教育的真实状况,并为此出谋划策,为寻求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教育途径提供客观基础;二是法治教育教师在使用新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所涉及的相关法律精神、教学内容、拓展的知识点等信息在其个人的新媒体中及时进行公布,以便于和学生沟通交流。

2.构建高校法治教育新媒体信息介入平台。青年学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有待加强,尤其在是非难辨的网络世界,他们有时会被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表象所迷惑,不能很好地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信息作出客观的判断。高校要发挥信息引导的正能量,打造新媒体信息介入平台,从新媒体信息发源到传递至学生的过程及时介入,使学校和教师成为新媒体信息的介入者和引导者,对新媒体信息进行必要的界定和说明,发挥中介和过滤作用。

3.构建高校法治教育新媒体信息甄别平台。高校应普及新媒体信息基本甄别方法,如辨别信息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夸大其词,是否有常识性错误,是否存在过于主观的判断和结论,以提高学生判断信息是非对错的能力,能够对信息碎片有选择地接收;在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上,甄别平台应及时把繁杂的信息有效筛选,尽量还原事情真相,如确实不能把握,也应把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方法传递给学生,这是高校的责任担当,也是做好法治教育的信任基础。

(四)建立新机制是高校法治教育创新的保障

1.建立高校法治教育内容优化机制。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内容重组、整合和优化更加重要。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时代背景,高校法治教育内容优化应把握“四个结合”的原则:法治教育与学生专业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热点分析相结合、与网络行为合法性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结合。从而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现实性、时代性和吸引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2.建立高校法治教育方式实施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如模拟法庭、案件评析;开拓第二课堂、课外学习和校外实践,第二课堂可开设法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网络法律知识学习,校外实践可带领学生进行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旁听案件审判,将法律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上述所有方式都可通过建立学习网站或新媒体网络互动平台进行空间和知识拓展[5]

3.建立高校法治教育管理创新机制。在学校工作安排中,要有法治教育的整体规划,有专门负责实施法治教育的学校领导和机构,有提升法治教育师资队伍能力的培养计划,有对法治教育内容的创新要求及开展实践教学的各类保障,并形成长效机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从根本上讲,高校法治教育环境的净化有赖于社会法治大环境的改善,只有全社会形成信仰法律的习惯,高校法治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和提升。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信息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