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辞海》的历史回顾及经验总结

2022-11-24

辞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辞海辞书条目

张 荣

《辞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而以百科知识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辞书。

1915年,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与徐元诰、范源濂等动议编纂《辞海》,后聘请舒新城任主编主持工作。1936年《辞海》上册出版,次年下册出版。1947年出版合订本。收单字13955个、语词 21724条、百科50124条,总计85803条、676万字。第一版《辞海》服务读者需要,借鉴《韦氏大词典》《辞源》等的优长,统合兼收汉语字词和古今中外百科词条,形成了辞书内容构成的新模式,释义简明、体例合理,初步奠定了我国大型汉语综合性辞书的基本面貌和知识架构。

1957年9月17日,舒新城在上海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修订《辞海》和出版百科全书的建议。毛泽东主席赞成修订《辞海》,并请舒新城挂帅。1958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上海辞书出版社前身)在上海成立,舒新城为主任。1959年,辞海编辑委员会成立,舒新城为主任,罗竹风等为副主任。1960年舒新城逝世,1961年陈望道继任辞海编辑委员会主任、《辞海》主编。1965年《辞海》(未定稿,即第二版)作为内部出版物分上下两册出版,总字数1161万。该版《辞海》按照“剃、梳、篦、增”四字原则进行修订,强调应使“外行看得懂,内行说不错”,要求“有意识地选择政治上能鼓舞人或生活上有意义的事例作证”,进一步拓展、完善学科架构,在删除一部分条目,并对保留条目进行全面修订的同时,增加了一大批新条目,以体现国际和国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其他各方面的新变化。文字精当、体例严谨,整体质量相较第一版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此版工作,还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为之后《辞海》的持续修订积累了宝贵经验。

1978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紧急指示,要求《辞海》新一版必须在1979年国庆节前正式出版,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中共上海市委决定由夏征农担任主编,罗竹风继续担任副主编并主持常务工作。此次修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辞海〉处理稿件的几点具体意见》,共8条39款,努力纠正“文化大革命”十年“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并在收词、释义等方面订补完善。《辞海》(第三版)于1979年7月出版,共三卷,收单字14872个、语词22741条、百科68965条,总计106578条、1342.8万字。

1981年,辞海编辑委员会确立《辞海》十年修订一次的制度。《辞海》(第四版)编纂工作于1984年启动,1989年9月出版。收单字16534个、语词3.65万条、百科8.35万条,总计12万余条、1600万字。此次修订,准备充分、组织有力,编纂出版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倾力打磨完善知识内容,整体质量有新的显著提升。为祝贺《辞海》(第四版)问世,江泽民同志题词:“发扬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而努力。”

1996年,《辞海》(第五版)编纂工作正式启动,1999年9月出版。收单字17674个,总计122835条、1983万字。该版在对知识内容、学科体系进行加工、完善的同时,还新增条目约6000条,尤其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20年所取得的成果。完成《辞海》从按汉字部首到按词目音序编排条目的重要变革。该版还收录了1.6万余幅图片,其中大多数是彩色照片,首次推出彩图本并作为《辞海》的主体版本,和普及本、缩印本等合理配合组成系列,“辞海”品牌、产品形象为之一新。

《辞海》(第六版)的编纂工作始于2005年初,2009年9月出版。夏征农、陈至立相继担任主编。收单字17914个,共12.7万条、2300万字。其中新增条目1万余条。充分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事物、新成果。继续坚持内容创新和质量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学科收入条目体系化;增收5000条常用现代汉语语词;大量增补反映航天科学、生物学、医学等的科学技术类条目;执行新规范,采用新数据,全面核查书证,进一步增强了《辞海》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与纸质版《辞海》面世几乎同时,2010年3月,又推出辞海悦读器,这也是我国出版领域大型辞书电子化、数字化的重要创新和探索。

2015年4月,《辞海》(第七版)编纂出版工作启动,2020年8月正式出版。共收词条近13万条、2350万字,图片约1.8万幅。此次修订,以习近平总书记致《辞海》《大辞海》贺信“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继承发扬“辞海精神”,秉持“守正出新”的编纂理念,首次以条目形式系统收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全面反映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重要发展战略、伟大建设成就;增补修订、收词释义等强调对接国家发展需求、反映学科研究进展;严格执行各有关标准、规范,第一次实现了《辞海》用字的统一和自洽。整体上学科设置和知识架构更趋合理,内容质量又有新的提高。同时,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和读者的要求,建设、上线了《辞海》(第七版)网络版。

《辞海》肇始于20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次修订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作为一部跨世纪大书,近百年来,数代“辞海人”心系读者、守正创新,不断追求卓越、砥砺前行,在出书、出人的同时,也淬炼、形成了宝贵的“辞海精神”和“辞海经验”。

一是架构合理,学科完整。人类的知识大体上由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构成,辞书的首要功能是提供对各类知识的查考。第一版《辞海》创造性地建构起汉语字词知识与百科知识结合、古今中外贯通的基本内容框架,初步形成相对周全、合理的知识体系,奠定了《辞海》作为大型综合性辞书的独特地位,影响深远。此后,不断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又成为历版修订的主要工作目标。1965年的第二版,广泛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内容基本涉及了当时高校设置的所有专业,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学科架构的完整性和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得到质的提升。1981年,确立了十年一修订的原则,通过四次接续修订,《辞海》的学科架构更趋科学合理、系统完整。如1989年《辞海》(第四版),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独立;经济法、国际法、概率论、数理统计、固体物理学等增设为二级学科。在完善学科架构的同时,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如第七版经济学、交通运输、法学、航空航天、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军事学等学科的内容进行了体系性全面增强,有些学科的新增条目比例超过80%。完备的知识结构、丰富的知识内容,既是《辞海》的主要特点,也是它的独特优势,造就了《辞海》“无墙的大学”的美誉。

二是质量为先,内容精善。质量是辞书的生命线,内容权威准确、规范标准,是高质量辞书的基础。苏步青先生在写“直线”释义时,从最初的几千字,定稿凝练至不到百字,如此一名之立踌躇旬日,切磋琢磨、精雕细刻的事例,在《辞海》百年历史上实属寻常。《辞海》实行分科主编负责制,作者也多为各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每版工作,从发凡起例、收词立目、样条试写、条目撰稿、主编审定,到出版社十数次的审核校对,“辞海人”本着对学术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殚精竭虑、尽心尽力,以“辞海精神”保证了《辞海》能以整体的高质量真正起到典则、典范、典籍的作用。几十年来,口口相传的“对不对,查《辞海》”“《辞海》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界、读者对《辞海》的褒奖和认可,同时也始终是对“辞海人”的激励和鞭策。

三是组织有力,管理科学。大型出版项目“三分编纂七分组织”,几十年来,通过历版修订的持续努力,针对队伍组织、内容生产、项目实施等的编纂出版全流程,《辞海》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制度规范,组织有力、管理科学,整体上形成了以目标、原则为导向,以“辞海人”(包括作者队伍和编校队伍)为中心,以各项制度、规范为保障,以流程管理、技术手段为支撑的《辞海》工作体系,主要包括:主编、编辑委员会抓总,实行学科主编负责制,不断优化、强化作者和编校队伍建设,结合各学科实际分析并制定本版修订原则、细则,数十次审读、校对、通读、专项检查等的责任落实和严格执行,资源的有效采集和技术的合理利用,排版、印刷、宣传、发行的严谨、有序实施,等等。

四是不忘初心,读者为本。书是用来读的,辞书是供人查考的。心中装着读者,读者在哪儿、他们有什么需求,始终是“辞海人”关注的焦点。《辞海》初版《编辑大纲》:“为辞书者,自当体察用者之需要,恰如其所需以予之。”第二版《前言》:“所收辞目以一般读者需要为主,并适当照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读者需求结合学科体系。”以读者为本,是历版《辞海》一以贯之、不懈努力的编纂原则。字词知识结合百科知识的架构创新,来源于读者之需要;坚持“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是要给读者提供更准确的内容;“外行看得懂,内行说不错”,是方便一般读者的学习理解;从按部首编排到按音序编排,从上下册、学科分册到缩印本、普及本,从黑白本到彩图本,从纸质本到电子书、网络版,是因为要更好地对接读者需求。百年来,《辞海》的每项工作、每次变化,在在处处都是为了竭诚服务读者、服务学术,用心用情传承、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五是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读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辞海》之所以能够常葆青春,泽被几代学人和读者,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是贯穿始终的生命线。“辞海”坚持守正,守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核心价值观之正,守求真务实、质量为先之正,守“辞海精神”之正,守服务读者、服务学术之正;“辞海”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既重视知识内容创新、制度建设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也重视编辑工艺、技术和手段创新,形式载体创新。顺应数字时代的到来,《辞海》(第六版)电子版是我国大型辞书的第一种手持阅读器,《辞海》(第七版)网络版是我国最早正式上线运行的大型综合性辞书。百年来,“辞海”始终前行在不断创新的征途上。可以说,守其必守、不断创新,这既是《辞海》成就辉煌的主要原因,也是“辞海”成功走向未来的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辞海辞书条目
赵国春与《辞海》的故事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辞海》的创新之路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我国最大综合性辞典《辞海》启动第七版编纂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
《辞海》编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