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逻辑理路研究

2022-11-24刘玲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体中国共产党群众

刘玲

(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安徽 亳州 2368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7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历史主动精神”这一重要概念。2022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逻辑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实践逻辑。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对于把握历史大势、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逻辑

历史主动精神的提出,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和实践逻辑。它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积淀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更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一以贯之的精神力量。

(一)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3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现实的人”的实践为中介,把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主客体分离的状态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实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人类社会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就是处理主客体关系的历史。人类并不像动物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是作为主体性的存在,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使外部世界不断地由“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因此,人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仅是被动性的适应关系,更是否定性的改造关系。这种否定性关系充分凸显了人的主体性。“以内含否定性、革命性规定的实践概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高度尊重和弘扬人的主体性。”[2]43主动精神就是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派生物,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精神。历史主动精神即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诚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直接使用“历史主动精神”这一概念,但他们在相同含义上用了很多其他词汇,如历史主动性、创造精神等。早在1871年,马克思就用“历史主动性”来评价巴黎公社工人的英勇奋斗,“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3]。列宁则多次提到“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劳动群众的独立创造精神”[4]等,这些表述,均是对人作为主体在革命性实践中所焕发出的主动精神的承认与肯定。

(二)积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的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脉和灵魂,滋养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气质和品格。这种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沉淀于中华民族每一个个体的意识和心态中,成为个体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的人生底色。这种主体精神突破个体层面,强调推己及人,由个体到家庭到国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集体观和浓重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5]。这四个“伟大精神”是对中国人民历史主动精神和主体精神的最好概括。正是因为有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才得以生生世世繁衍不息,中华民族才能创造出影响世界的光辉灿烂的文明。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逻辑延伸和具体表达,也是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准确提炼。正是这种传统文化的基因、民族精神的基因,使中华民族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也没有丧失自信心,总能在绝境中觉醒、奋起,焕发出历史主体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实践动能。

(三)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

对历史主动精神进行理论上和精神上的追根溯源,是为了在现实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概念。从实践逻辑来看,历史主动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百年艰苦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从产生、发展、壮大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领导人民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1]13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主体的代表能够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善于把握历史大势,不断推进历史进步。所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在每一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之前分别用了八个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来表征不同历史时期历史主体主动精神的突出特点。从根源上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主体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如果没有新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及其自我意识的觉醒,既无阶级基础又无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将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自觉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制定正确的方针策略,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历史主动精神则贯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始终,它不是某一历史时期的特殊精神,而是蕴含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力量。

二、历史主动精神的唯物史观逻辑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来看,历史主动精神以“历史”二字打头,是社会历史领域的重要概念,需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框架予以分析。历史主动精神契合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反映历史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体现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辩证法。

(一)契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确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从这一原理高度来看,历史主动精神分属社会意识领域,是社会精神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在社会存在和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只有那些代表先进生产方式、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社会主体才能产生真正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6]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潮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作为历史主体的代表产生历史主动精神。因此,历史主动精神归根结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另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侧重强调其对社会存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一种正向的精神力量。既体现在历史时机成熟时期,历史主体发扬主动精神适应历史潮流,顺势而上;又体现在社会历史条件有所欠缺,历史主体发扬主动精神创造历史条件,迎难而上。作为历史主动精神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每一种红色精神,无一不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攻难关、战风险的产物,是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反映历史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历史主动精神是人的目的性的重要体现。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得以统一。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性的存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其中既有自然条件的制约,也有社会历史条件诸如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制约。“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7]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发展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存在。这是人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主要依据。人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求,不断变革外部世界,使目的和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8]人的目的和需要是一种外向性的存在,只有在与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以及变革人与世界、人与人关系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并非只能消极被动。人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人在历史活动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人的实践活动要取得预期成果,尊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是重要前提,历史规律规定着人们历史主动精神的具体方向和发挥限度,制约着人们目的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程度。但是人的实践活动,由于历史主动精神的存在,又绝不是历史规律和历史必然性的奴隶,历史规律仅仅是制约着而不是完全阻止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主动精神的发挥。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既能实现历史规律规定的最一般方向,又能展现历史面貌的丰富多彩。人类历史就是在这样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前进的。

(三)体现人民群众与个人历史作用的辩证关系

历史主动精神是历史主体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历史主体是一个集合概念,不是某一个体。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来看,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最有资格担当历史主体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唯物史观内含的重要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的核心部分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有组织有纪律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政党,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把握历史大势、发挥历史主动、推动历史进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历史主动精神的逻辑依据。与此同时,唯物史观也不否认个人特别是历史人物、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人物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但由于历史人物具有强烈的历史自觉性和主动性,他们在历史发展中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往往担任历史任务的发起人和精神领袖;而这种历史任务发动和精神启动之后,必须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否则容易失败。因此,只有历史人物启动的历史任务本身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契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并通过政党、组织等唤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和自觉行动,才有可能成为促进历史进步的巨大动力。

三、历史主动精神的方法论逻辑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需上升至哲学方法论的高度予以贯彻。尊重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前提;敢于担当责任、坚持真抓实干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关键所在;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发挥群众历史主动性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根本保证。

(一)重要前提:尊重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

社会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社会历史过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的活动受确定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的制约。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不能脱离固有的前提和条件,必须尊重历史规律,掌握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主动精神之间存在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区间,在动态平衡区间内,社会历史条件能够为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提供前提和可能,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能够有效推动事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实践证明,当历史主动精神落后于社会历史条件,只能贻误时机,错过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当历史主动精神过分超前于社会历史条件,不顾历史条件,一味强调发扬主动精神,只能是精神的自我满足和唯心主义的幻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宽广的视野胸怀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强调世界和平合作是历史大势、祖国完全统一是历史大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大势等等。只有掌握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方向可依、有规律可循。尊重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准确判断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内外环境,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使各项事业朝着正确方向行进。因此,尊重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前提。

(二)关键所在:敢于担当责任,坚持真抓实干

精神自己不能实现自己,必须借助实践这个中介才能与现实发生联系,展现自己的强大力量。历史主动精神亦是如此,它不是从精神到精神的文字游戏,必须通过苦干实干才能体现出来,也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动能。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关键在于敢于担当负责,坚持真抓实干。当前具有许多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在继续,中国面临着更为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极为繁重艰巨的国内各项任务,既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拨开历史迷雾,“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坚定发展信心;又要求坚持实干兴邦,直面风险挑战,坚持攻坚克难,用实干实践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9]与此相反,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的消极应付现象,比如忙忙碌碌的官场应酬、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得过且过的“佛系式干部”“躺平式干部”“摆烂心态”,与历史主动精神格格不入、与实干兴邦的要求背道而驰,既贻误了发展时机,又污染了政治生态、破坏了党风政风,这些不良心态和行为必须及时遏制和纠正。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历史主动精神只有通过实践、实干这个中介环节,才能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物质力量。因此,敢于担当责任,坚持真抓实干,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要求和关键所在。

(三)根本保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历史主动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历史主体。“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10]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尊重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相信潜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伟大创造力,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作用在于把群众组织起来,唤醒群众的历史主体意识,为人民群众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任何漠视群众作用的恩赐观点和包办观点都是错误的,任何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命令主义和落后于群众觉悟与实践的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和意义。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真正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实践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磅礴伟力。时至今日,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1]60。

总之,历史主动精神是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的重要概念,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对于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只要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历史大势,坚持真抓实干,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就能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猜你喜欢

主体中国共产党群众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论碳审计主体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何谓“主体间性”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