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

2022-11-24张华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31期
关键词:卫星通信天线传输

张华媛

(中电防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 210007)

在当前通信工作中,卫星通信的应用十分普遍,充分发挥了中继站和地面站的作用,实现无线电信号的快速传输,满足了人们的高效化通信需求。相较于传统通信模式而言,卫星通信的优势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拓展传输的距离和范围,而且有效扩充了传输容量,能够在多种业务模式下实现高效化传输,系统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但是,通信环境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在通信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则会导致接收机难以获得准确的信息,严重时会出现中断的情况,无法保障信息质量及安全。因此,需要在卫星通信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创造良好的通信环境,为综合信息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可靠基础。

1 卫星通信抗干扰概述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运行中对于卫星通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干扰源复杂性的提升,导致系统运行状态受到威胁,只有在了解干扰因素及其规律、特点的基础上,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改善卫星系统的运行条件,真正发挥其实用价值。卫星宽带业务方案逐渐增多,而且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呈现出一体化和综合化的特征,有助于提升卫星通信抗干扰工作的整体水平。但是,通信环境变化多样,因此给卫星通信抗干扰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要控制电磁能和干扰源方向外,还应该实现微波电磁频幅的有效供给,以确保空间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1]。在系统运行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抗干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非认证访问身份的攻击力度,满足信息传输、处理和获取等工作需求,防止造成严重的信息泄露、中断和丢失等问题。目前,主要是通过对接收机干信比、系统干扰容限度实施控制来降低系统干扰,要结合不同的干扰源类型及干扰方式选择恰当的抗干扰技术手段。

2 卫星通信干扰的主要类型

2.1 地面干扰

微波干扰是造成卫星通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了电磁干扰、杂波干扰和交叉极化干扰等类型,主要受到调频广播、雷达、系统设备性能、电噪声、参数设置和天馈线系统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在设置卫星天线的过程中,没有合理控制仰角大小,同时接收天线周围存在较多的微波干扰,这就会导致地面干扰的强度增大,无法达到预期信息传输要求。有效屏蔽接收天线,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降低微波对天线运行状态的影响,当前防干扰装置的性能也得到优化,为抗干扰实践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2]。此外,也应该做好设备性能改进,积极实施运维管理,降低地面干扰的威胁。

2.2 自然干扰

自然因素也会导致卫星通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在恶劣天气下会导致信号出现衰减的情况,包括了雨衰和雪衰等;电离层、日凌和太阳活动等,也会干扰卫星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各类自然因素的影响特点及规律实施评估,确保抗干扰措施的可行性。比如在降雨天气下,雨滴会造成电波的散射和吸收,因此出现严重的衰减现象,接收到的信号缺乏完整性。不同波段的电波受到降雨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性,相较于C波段而言,Ku波段的波长十分接近雨滴的线度,因此受到的干扰也会相应增大。接收站在运行中会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随着辐射能量的增大,导致信号受到严重干扰,无法快速识别重要信息,这是日凌对卫星通信的影响机理。

2.3 空间干扰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通信需求,往往会设置数量较多的卫星,但是其彼此之间也会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这也会对卫星通信产生干扰。而且在同一个卫星当中,未能合理设置载波频率,会引发邻频干扰的现象,属于空间干扰中的常见类型[3]。此外,反极化干扰和交调干扰等,也会对卫星通信产生威胁。对于邻频干扰的处理往往需要控制功率,防止功率过大而导致干扰增大。

2.4 人为干扰

除了上述客观因素的干扰外,人为干扰也是卫星通信干扰的主要形式,用户转发器会受到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小信号则会受到大信号的干扰,当前主要干扰形式分为地面干扰和星上干扰。通过对信号屏蔽器实施干扰,会导致地面信号接收的质量下降,在实践工作中往往需要做好微波控制。卫星转发器会受到地面干扰,导致频道信号中断,这是常见的星上干扰形式,也会威胁下行接收的质量效果[4]。

3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要点

3.1 天线抗干扰技术

由于卫星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干扰,在抗干扰工作中需要采用天线抗干扰技术,在保障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确保信号能够被天线及时接收,同时对干扰信号实施弱化和消除,这是改善卫星通信质量的关键途径。其中,自适应调零措施的应用较多,充分发挥了多波束天线的作用,能够及时关闭电波束,降低外部干扰,实现深度调零的目标。比如中数据率调零天线就是利用该原理实施抗干扰的典型代表,对于干扰的消除作用显著。在技术革新速度逐渐加快的当下,智能电线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方向图会参照环境状况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可以保障天线的良好运行状态,而且对于干扰信号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智能天线也可以有效提升信干比。干扰信号和卫星通信信号的方位、编码和幅度等有所差异,因此能够满足加权处理的要求,实现方向图的自动化控制,达到信号增益的效果,空间滤波作用较好[5]。信号通道、天线阵列和自适应信号处理单元等,是智能天线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处理单元是保障天线自适应功能的关键,能够提高定位的速度,测频功能更加强大,提升了卫星通信的保密性,而且电磁兼容效果较好,因此可以满足各类设备的使用需求。此外,相控阵天线对于干扰问题的处理作用也十分优越,可以引入免疫遗传算法来优化调零功能。

3.2 星上处理技术

去耦处理可以改进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运行状态,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作用,也可以为转发器的运行创造良好条件,这是星上处理的基本原理。目前,星上处理技术类型较多,包括了译码/编码技术、信号解调再生技术、多波束交换技术、解扩/再扩技术和智能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等。快速调频和TDMA可以应用于下行链路当中,全频带调频和FDMA可以应用于上行链路当中,有效提升功率的同时,可以控制天线大小,因此对于地面设备性能的要求下降,起到良好的抗干扰作用。

3.3 扩频技术

无关码序列的引入,能够对频谱实施扩展处理,宽带逐渐增宽,在信号接收和解扩的过程中运用同样的码序列,以得到想要的通信内容。该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外界设备的干扰,而且有助于降低衰落问题的影响,确保整个卫星通信过程的安全性,频率复用效果也更好。跳变频率和直接序列扩频等,是目前常用的扩频技术类型。采用跳频通信时,伪随机变化码会对载波频率产生影响,采用码序列达到多频频移键控的目的,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确保跳频控制器的良好性能,满足同步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的要求。该扩频方式的保密性较强,但是对于地面设备的性能要求更高,宽度覆盖范围要超过500 MHz[6]。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的方式时,可以获得丰富的抗干扰经验,操作方式也较为简单,比如星上解扩技术和扩频多址技术等应用较多。随着干扰源强度的增大,会造成低SNR的情况,因此应该引入盲处理算法实施抑制。

3.4 限幅技术

在星上抗干扰领域中,限幅技术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功率放大器是转发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运用该技术可以防止在上行干扰作用下出现饱和的情况,这是抗干扰的基本原理。在设置限幅器的过程中,需要确保高功率信号输入过程中,信号衰减相应提高,隔离度达到抗干扰工作的要求。同时,输入信号功率不大时,也应该对插入损耗实施控制。硬限幅技术和软限幅技术是目前限幅技术的2种基本形式。在采用软限幅技术时,需要确保在限幅区内和线性区内维持软限幅转发器的良好运行状态,干扰源的基本形式和干信比等,会对压缩比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受到限幅门限的影响。采用非线性的形式,小信号会受到强信号的干扰,信噪比降低,增益效果达到4 dB左右。在采用硬限幅技术时,采用了非线性的工作形式,会造成连续波干扰的情况[7]。微波信号和泄露功率等,会对接收机电路产生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可以设置PIN限幅器,碳化硅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在微波功率器件中的应用较多,击穿电场强度和热导率性能更强,而且有效提升了电子饱和漂移速度,因此抗干扰性能得到改善,在多种温度环境下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5 无线光通信技术

无线光通信技术即FSO技术,在传输光信号的过程中以大气为媒介,需要确保光发射功率达到要求,而且收发端之间避免出现遮挡物,可以有效提高卫星通信的质量。物理层传输设备的可靠性更强,满足了多种传输协议的使用需求,能够更快地传输图像、语音等。信道、发射机和接收机等,是无线光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光接收机和发射机设置在每一端当中,提高了点对点传输的速率和质量,全双工通信效果更好。电信号对光源实施调制处理,在信道中完成信号传输并由接收机快速接收,再通过光电检测器完成信号形式的转换,从而达到抗干扰的作用。运用无线光通信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拓展频带、加快信号的传输速率,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频谱资源,工作频段更高,红外光传输的可靠性也明显增强[8]。采用了透明的传输协议,因此能够保障信号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电波干扰对无线光通信的影响作用明显下降,而且有助于降低整体成本投入。在实践工作当中,激光空间链路技术的融合应用逐渐增多,可以满足长距离传输和大容量传输的要求,降低了通信设备的整体体积,具有便携性和一体化的特点。

3.6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即ACM技术,提高了无线信道传输的可靠性,自适应能力较强,以信道估计为核心,状态信息可以在回传信道的作用下被发送端接收,通过分析当前信噪比情况,对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进行优化,也成为当前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如果信噪比较高,那么信息速率也会相应提升,增强系统运行高效性和可靠性,对于整体性能的优化作用十分明显;如果信噪比较低,那么信息速率也会相应降低[9]。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应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链路状态估计算法外,自适应回路的延时情况和调制编码方案粒度等,也会对系统的运行状态产生影响。在传统运行模式下往往采用非自适应调制编码方式,功率增益效果欠佳,而该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将功率增益提高20 dB左右。由于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的应用,频带利用率也随之上升,功能效能提高,在实践应用中需要对调制编码方案实施优化,以体现该技术的独特优势[10]。Turbo码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自适应网格调制编码技术和自适应比特交织调制编码技术等,是当前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技术措施。

4 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只有不断加快技术革新,才能增强国家在卫星通信领域的竞争力,这也是提高社会发展动力的关键途径。对于通信天线波瓣控制和微反射弧等领域的研究,是未来卫星通信发展的主要趋势,需要确保卫星天线开发利用率达到标准要求,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智能化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也是主要方向,能够全面改善卫星通信的质量效果。在选择卫星抗干扰调制器时,应该做好性能的优化与改进,确保抗干扰能力适应目前的卫星通信环境特点。尤其是外部环境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单一化的算法无法达到抗干扰的高标准要求,因此要在未来工作中注重抗干扰算法的优化,在保障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传输速率。无线通信技术是未来卫星通信领域发展中的主要研究对象,要实现频谱资源的拓展,利用其宽带优势增强整体抗干扰性能[11]。信号调制方式也需要进行改进,确保调制解调器的数据率更高,制式选择更加多元,增强控制灵活性。以神经网络为核心的抗干扰技术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充分发挥机器深度学习的作用,为文本翻译和自动跟踪等提供支持,防止卫星通信的质量受到威胁。在发挥神经网络的智能化控制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强化反馈功能和记忆功能,在偏差计算中根据精确性,有助于模型的进一步优化[12]。在数据信息采集中应该发挥干扰检测模块的作用,同时发挥LSTM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作用,实现不同类型信息的筛分处理和提取处理,为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在深度学习中明确各类干扰特征,增强系统对各类干扰源的抑制作用。

5 结束语

卫星通信是目前一种常用的通信方式,确保良好的通信质量,是维持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关键。但是,由于卫星通信受到诸多干扰因素的威胁,包括了地面干扰、自然干扰、空间干扰和人为干扰等,因此会导致通信安全性和可靠性下降,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此,应该在卫星通信发展中积极创新抗干扰技术,降低外界因素的负面影响。其中,天线抗干扰技术、星上处理技术、扩频技术、限幅技术、无线光通信技术和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等,可以起到良好的抗干扰作用,维持良好的通信状态。在未来发展中,也应该注重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抗干扰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猜你喜欢

卫星通信天线传输
具有共形能力的阻抗可调天线
2021年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综述
铱卫星通信业务发展分析及思考
与5G融合的卫星通信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
特斯拉的接班人:电力可以通过空气传输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频偏估计算法研究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技术分析
应用于5G移动终端的宽带八天线系统
天线音响
浅谈垂直极化天线在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