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说”成为高中数学课堂中美妙的音符

2022-11-23黄洁珍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参与度课堂效率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低效. 为了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鼓励学生“说”,从而通过“说”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实现“以说促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课堂效率;参与度;以说促学

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重点讲解,反复强调,然学生在解题时还是会出现“不会做”或“做错”的情况.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认为这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息息相关,部分教师常凭借教学经验将自己认为的重点以及易错的问题通过“强灌”的方式直接传授给学生,试图通过“多讲”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然“讲”的内容真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吗?一定是学生需要的吗?学生真的学懂了吗?讲得多一定会得的多吗?其实教学中应该多一些师生互动的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学生的真实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而让学生学懂吃透. 为了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尝试将一味地“讲”转化为“讲”与“说”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学生“说”暴露出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讲”更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收获更多.

事实上,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并不是讲授,而是自我发现,因此教师应创设一定的空间,提供一定的资源,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从而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获取,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走上“会学”之路,笔者做了很多尝试,发现引导学生“多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利用“说”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在解题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虽然知道审题的价值,却不知道该如何“审”,认为逐字逐句认真去读就是审,其实“读”与“审”的中间还有“译”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说”题,通过“说”让学生知晓条件是什么、结论什么,解题还需要知道什么知识,从而边读边译,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而将已知与未知建立联系,找到适合的解题方法顺利求解问题.

例1 已知A={xa≤x≤a+3},B={x-1<x<5},若A?哿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例2 已知A={xa≤x≤a+3},B={x-1<x<5},若A∪B=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例1与例2的本质相同,但两道题目出现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例1出现在新授课后,例2出现在单元测试中,得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对于例1,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求解,然在求解例2时却漏洞百出,教师在讲评时一改往日的直接讲授法,借助师生对话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说”挖掘出错因,及时进行有效修补.

师:由集合A={xa≤x≤a+3},你知道了什么?

生1:集合A是由a到a+3(含a和a+3)的实数组成的.

师:由集合B={x-1<x<5},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集合B是由大于-1且小于5的实数构成的.

师:题干中还给出了什么信息?

生3:A∪B=B.

师: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所有的已知条件,本题求的是什么?

生4: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师:那你会用什么方法去求呢?

生5:画数轴.

师:很好,那么考试时你们是否也应用了这个方法呢?(大多数学生表示应用了此方法)

师:方法没有问题,但是出现了很多错解,你认为求解时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生6:在数轴上不知道该如何表达A∪B=B. (大多数学生表示之所以出错是因为不知道在数轴上该如何画A∪B=B表示的关系.)

师:A∪B=B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教师留时间让学生再进行思考)

至此,通过师生对话,找到了出错的根源,知晓了学生的迫切需求,为接下来的评讲指明了方向.

师:在新授课时,我们用Venn图反映了A∪B=B,A∩B=B中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现在大家回忆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生7:“∪”变“大”,“∩”变“小”.

师:说得很好,简洁精炼. 现在你知道A∪B=B这个条件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吗?

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得出A∪B=B?圳A?哿B,A∩B=B?圳B?哿A,发现问题的本质后,学生结合已有解题经验,顺利地完成了本题的订正.

其实很多考试题都是学生做过的,高考题也不例外,然很多学生解题时仍然感觉题目很“新”,就是因为学生学习时没有把握问题的本质,因此解题时难以实现由“新”到“旧”的轉化,这样不仅会消耗解题时间,而且容易因理解偏差出现错解. 若评讲时,可以让学生一边说一边联想,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从而通过联想和转化,顺利求解.

利用“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时候“说题”比“解题”更重要,因为能“说”明白,解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若想自己说的题别人都能听得懂就必须做到每步有理有据,同时运用严谨的语言准确地进行表达,这无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说”,从而通过“说”所暴露出的问题有效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3 已知集合A={a,2b+1,3},集合B={b-1,2,3},且A=B,求a,b.

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后,教师通过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完成课堂例题的学习,增加学生解题的信心.

师:想一想,求a,b该如何列式呢?

题目给出后,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要抢答. 本题较简单,教师让一名课堂表现不是很积极的学生来回答.

生8:因为A=B,所以a+2b+1+3=b-1+2+3.

师:哦,这样能解出a,b吗?(生8思考了一下表示不能)

师:想一想,两个集合相等,到底蕴含了什么信息呢?

生8:集合中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

师:很好,回答得很正确. 那么到底该如何求解呢?

生9:因为集合A=B,所以a=b-1,2b+1=2, 或a=2,2b+1=b-1.

生10:a不能等于3吗?(问题刚提出,就有了答案)哦,集合的元素应该是互异的.

师:说得很好,集合的特征一定要記牢.

本题借助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考查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和互异性. 根据教师预设,解答本题应该毫无问题,然通过交流才发现学生在应用时出现了错误迁移,其主因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初中学段,在初中学段出现等量关系时往往用一个等式就可以表示,然考虑集合A=B时,可能需要多个等式,故因思维缺乏变通性而造成了错误. 可见,若教学中没有“说”,教师可能难以明白学生的真实想法. 要知道,若小错误不及时纠正,积少成多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说”,应用好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找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和认知盲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讲”,让学生将新知学懂吃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题多解将不同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为了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说”发挥思维差异的优势,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在丰富学生解题经验的同时,培养发散性思维.

例4 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 求证:E,F,G,H四点共面.

师:请小组交流一下,看看你能想到几种证明的方法. (学生对立体几何及空间向量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证明.)

生11:因为E,H分别是AB,DA的中点,所以EH∥BD. 同理,FG∥BD. 所以EH∥GF,所以E,F,G,H四点共面.

师: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从向量的角度出发也很好,不过其本质同“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的思路是一样的. 你们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

生13:可以用两条线相交的思路进行证明.

师:很好的想法,那么证明哪两条线相交呢?

师: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14:未必成立,因为EG与FH可能是异面直线.

师:生13的方法不错,然若是空间直线还要考虑异面,生14补充得很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坚持“以生为本”,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理清了证明四点共面的基本方法. 例4的证明较简单,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平等的合作交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同时,生13给出解题思路后,打开了学生用向量法证明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新思路,沟通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开拓了学生视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不应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进而通过互动交流掌握学生认知的起点,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来弥补学生认知的不足,借助“说”提升学习能力,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简介:黄洁珍(1981—),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参与度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黑龙江省冬季校园马拉松项目开展及参与度的调查研究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浅析如何进行高效率的初中英语教学
如何利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