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漫谈创新作文大赛浙江赛区获奖征文的乡土特色

2022-11-23席梦丹

关键词:楠溪江古镇乡土

席梦丹

(浙江省桐乡市屠甸镇完全小学)

在2021 赛季的稿件评审中,笔者第二次见到了丽水市松阳县汇文小学学生的文章。在去年的评审中,就对他们的乡土题材印象深刻,今年再次读到了孩子们富有乡土特色的文章,让笔者十分感兴趣,也萌生了探究乡土题材作文的想法。以下文字中出现的案例,均系历届获奖征文并已入选《留在心底的风景》一书。

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入选征文题材中溢出的乡土情结

聂长河在《乡土作文和乡土文化》一文中提出:“乡土是特定地域的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特定地域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通俗地说,是这个地方世世代代人们生活的积淀和延续。这些积淀和延续实质上就是乡土文化。乡土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本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当今人事等无不涵括其中。它们有如甘霖,滋养和繁茂着乡土作文教学这棵新的绿化树。”

乡土题材着力于表现农村的地域特色、社会风貌、风俗人情和农村文化。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浙江赛区的参赛学校主要分布于杭州、嘉兴、湖州、宁波、温州、台州、丽水等地,从地理上来讲,这些都在江南地域。素以鱼米之乡、风景秀丽著称的江南,自然成了孩子们笔下的独特题材。

在《留在心底的风景》第一至八季的文章中,笔者欣喜地看到了那么多的孩子描绘自己的家乡。据统计,涉及这个题材的文章约有120 篇,从地域特色到人文风情,这一篇篇富有乡土特色的文章就如一篇篇游记,让读者在文字间神游。

作文大赛中出现乡土题材不是偶然的,它与习作教学的单元训练安排紧密相关。笔者整理了统编版教材三至六年级的单元习作,发现有16个单元涉及乡土题材。从内容上看,与乡土题材相关的单元有三年级上册“这儿真美”、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四年级上册“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下册“我喜爱的一个地方”“游_______”、五年级下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这7 个单元的习作内容直接指向乡土地域、人文历史,这些单元习作的编排都给了孩子比较明确的题材选择指向。

二、“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入选文章有鲜明的江南特色

笔者所阅的这120 篇文章,既有江南地域文化的共性,又有每个地方的人文个性。

(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江南之秀水

说到江南,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江南的水乡。江南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的江河湖泊。在孩子们的笔下,笔者看到了众多描写湖泊、江河、溪流的文章,比如:杭州的西子湖和钱塘江、永嘉的楠溪江、临安的天目溪、桐乡的凤凰湖、松阳的松阴溪、德清的下渚湖……

我们以瑞安市民建文化教育潘姿彤的《楠溪江的“凉”》、湖州市德清县禹越镇高桥小学沈思怡的《下渚湖之旅》为例:

《楠溪江的“凉”》一文写的是温州永嘉的楠溪江,悠悠三百里的楠溪江曾留下许多古今诗人的足迹和诗篇,是很多人钟情的“诗和远方”。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抓住“凉”展开描写,从楠溪江的水是凉的、楠溪江的树也是凉的两方面落笔,写楠溪江带来的独特感受。

《下渚湖之旅》也是一则游记。下渚湖位于湖州德清境内,这是一个野趣十足的湿地公园,它的湖水把陆地分隔成一个个小岛,小岛上的每处景物都各有特色。小作者以浏览的顺序描写了下渚湖的所见,向读者展示了下渚湖的芦苇、朱鹮和桂树林三大景观。

我们发现,两位小作者在与水互动后,都产生了独特的感受,与平铺直叙泛泛而谈相比,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到水,江南最有名的西湖也是孩子们笔下的常客,写西湖的文章有十来篇。这些文章的落笔角度各不相同,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中心小学朱诗怡的《冬日赏湖》和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张浥尘的《雪西湖》都以“冬季”的西湖入文。杭州市求知小学贾奥然的《西湖四季》、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苑小学朱炎彬的《西湖美景》则是描写四季的西湖。

也有多位作者描写钱塘江,如杭州钱塘新区金沙湖实验学校李卓阳的《钱塘江边喊潮人》,以钱江潮为背景,着重描写潮来时的喊潮人。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李矜慧的《钱塘江即景》一文,着眼于钱塘江的潮水以及大堤下的人工河,以对潮水袭来时的气势和对观潮人的描绘,展现钱塘江大潮的恢宏,紧接着将视角移向人工河,并抓住“芦花”表达感受,一动一静的对比向读者展现了汹涌奔腾的钱塘江和安静悠闲的人工河。

(二)“春山叶润秋山瘦,雨山黯黯晴山秀”——江南之青山

再来说说江南的山。在参赛的地区中,丽水、温州等地有大山,因此这也成了山区孩子笔下的独特题材。在笔者所阅的文章中,多篇写到了松阳的独山、温州的雁荡山。松阳,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它有连绵的群山、潺潺的溪水、古朴的村落、古老的街道,淳朴的乡民、独有的风俗,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学子,自然而然地将它们汇成笔下的风景。

松阳县汇文小学来稿中有多篇描写松阳独山的文章,如毛依菲同学的《松阳独山》写自己沿着山路爬上独山蟾峰阁,饱览了整个县城风光,那种爬山的恣意畅快与站在山顶的自豪,令读者入境入心。

丽水市实验学校金子淳在《家乡的南明山》的游记中,生动地描述了把瓯江畔“好借南明一片石,同垂名字照千春”这一历史人文遗迹与被誉为“括苍之美”的山地自然风貌融于一体的南明山胜迹。

杭州钱塘新区景苑小学王涛的《天目山大峡谷》,借助的优美文字,使读者跟其一起欣赏了高耸的天目山和壮丽的大瀑布。

(三)“深巷斜辉静,闲门高柳疏”——江南之古镇

江南古镇,风格简约、隽永、清新,是江南独有的地域特色标志,也是令江南孩子们情有独钟的写作题材选项。在这些文章中,多见本地孩子写本地古镇。比如,桐乡的孩子写乌镇,嘉兴的孩子写西塘,湖州的孩子写南浔,德清的孩子写新市,杭州的孩子写塘栖和富阳龙门。

我们以桐乡市城北小学吕致君的《水乡古镇》、杭州钱塘新区江湾小学江毓翰的《龙门古镇游记》两篇文章为例:

《水乡古镇》,从题眼便可知小作者抓住了“水乡”这一关键词。我们能从小作者优美的语言中感受到乌镇的水绿如翡翠、静谧梦幻,还有桨声欸乃的小舟,这些构成了乌镇独特的风景。文中,小作者还提到了乌镇的灯会。每年的春节,心灵手巧的乌镇人还会举办一场水上花灯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龙门古镇游记》一文中的龙门古镇位于富春江南岸,它是现今江南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村后有龙门山,为富阳群山之冠。东汉名士严子陵曾赞叹:“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这也是本文的开篇语,紧接着小作者根据游览顺序向读者介绍了龙门古镇的风貌,突出了各个景点的特点,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对先贤“肃然起敬”中,我们感受到了小作者对龙门古镇的赞叹与敬仰之情。

除了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习俗节庆也有特别的一面。这在孩子们的文章中也较为常见。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融入作者个人的真切体验

描写人文风情,参与实践,融入作者个人体验的写法是最常见的,比如松阳县汇文小学李米的《抓鱼节》一文。五彩的鱼池、满是淤泥的农田环境下的小伙伴们一起抓鱼时的神态、动作栩栩如生,勾勒出一幅人、事、物、景、情相融合的画面,营造了抓鱼节自在随意、幸福欢乐的氛围。读着李米同学心中理想的“抓鱼节”,读者仿佛也跟着他感受了一回自由、快乐、热闹的抓鱼节!

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中心小学沈彬青的《打年糕》一文,开头就这样写道:“我们村为了迎接新年,每年腊月中旬都要打年糕。年糕寓意‘年年高’。”的确,在江南一带,过年打年糕、吃年糕是一项风俗,小作者参与了一次难忘的打年糕经历,文章清楚的过程表达,真情的自然流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年写春联,蚕桑时节摘桑葚,春天采茶,端午裹粽子等特色风俗,频频出现在了孩子们的文中。

桐乡一带的蚕桑文化特色鲜明,不少孩子都截取了养蚕实践这一点展开。桐乡市高桥镇骑塘中心学校302 班郑子谦的《养蚕记》,描写了自己对养蚕的兴趣,通过观察、请教,自己加深了对蚕的认识,也展现了养蚕风俗。

桐乡市河山镇中心学校徐楠的《养蚕的记忆》,作者回忆了和奶奶一起养蚕的经过,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除了养蚕,还有孩子写到与蚕桑有关的另一个乡间风俗——剥丝绵兜。将茧子烧熟,然后剥成丝绵兜,晒干后可以拉成棉被,盖着非常舒服。

因为融入了个人的真切体验,我们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最真挚的情感。他们将抽象的情感融于具体的人、事、物,记录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最朴实的关联。每一个故乡人读来,都有那么一种真在眼前,更有那么一种真在心底。

更让笔者暖心的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杭州、温州、嘉兴这样有大量新居民子女涌入的地方,孩子们还能保持一颗纯真质朴的童心。他们将记忆中的故乡真切地展现给大家,而读者除了欣赏异域乡土风情外,更被一颗颗炽烈的心温暖着。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中山小学关新宇的《三千烦恼丝,根根牵真情》一文向我们展示了千里之外的河南乡村关于“剪辫子”的习俗,让我们在凝练细腻的文字间领略了作者家乡独有的风俗,远在外地求学的少年将这一风俗印在心头,正如题目所言“根根牵真情”,故乡永远是游子心灵的归宿!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最后,笔者想说,无论写什么,怎么写,在这些文章中,我们都看到了最真切的东西,那便是每个孩子对家乡那份真挚、真切的情谊!

猜你喜欢

楠溪江古镇乡土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江澜新潮
楠溪江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悠悠楠溪情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