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观的生成逻辑、内在逻辑与价值逻辑

2022-11-23钱昌照刘宇岚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作

钱昌照,刘宇岚

(北方工业大学 a.组织部;b.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144)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关青年思想以及一代代青年投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习近平青年观的生成发展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历史渊源,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青年工作思想为理论源泉,以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伟大生动实践和习近平青年时期人生经历为实践基础,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思想的新境界。

(一)历史逻辑

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并滋养着习近平青年观的生成发展,使其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具备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青年品德修养、为人处世、敬亲爱国等诸多方面有大量论述,对习近平青年观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青年的论述主要呈现出个人处世、家庭亲友和国家天下三个层面的内涵。在个人处世层面,长期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提倡青年要立大志,“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做学问要认真严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还要“温故而知新”。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要“不怨天,不尤人”,应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周文王提倡青年要效仿天地万物运行,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家庭亲友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儒家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对待父母,不仅要深知“父母为其疾之忧”,而且要“无违”。对待好友,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他人相处,要“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国家天下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经世济民之心,从心忧天下苍生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时“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壮志,到内忧外患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思,再到报国无门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豪情,再到士大夫慎独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哲学,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抑或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都无不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尽管受不同历史时期朝代更替、主流思想变化等因素影响而产生了不同形式的表述,但最核心的爱国、救国情怀却从未间断。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论述对青年提出殷切期望,构成了习近平青年观的鲜明特色。

(二)理论逻辑

理论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产生并不断发展。习近平青年观的生成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思想为指引,具有完备成熟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中国特色。

首先,肯定了青年在时代发展当中的巨大作用和突出地位。马克思主义不仅看到了青年一代在工人阶级运动中的作用,而且还强调青年工作直接关乎现在与未来。马克思表示:“拥护他们的那些青年和妇女,共同构成一个最广大最密集的人群,构成国际无产阶级大军的决定性的‘突击队’。”[2]马克思充分肯定了青年一代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对工人阶级运动的巨大作用和突出地位;此外,马克思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他说,工人阶级乃至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3]。马克思将青年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至决定未来的高度,恩格斯则将青年与现代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指出现代的命运“取决于青年人崇高奔放的激情”[4]。列宁阐明了青年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性,“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有青年来担负”[5],“不吸收全体工农青年参加共产主义建设,你们就不能建设共产主义”[5]。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和培养,对青年的培养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都有详尽的阐述。早在1869年,马克思在《关于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教育的发言记录》中说到,“年轻人应当在日常生活斗争中从成年人那里获得这种教育”[6],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工人阶级在不可避免地夺取政权之后,将使理论和实践的工艺教育在工人学校中占据应有的位置”[7]。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既使多方面的技术训练也使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得到保障。”[8]

最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详细阐述了青年的发展权利、实现路径和奋斗目标等。中学时代的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选择职业应遵循“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两个主要远大理想目标,并阐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强调:“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到,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9]在青年的人生发展问题上,了解青年特性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列宁曾强调,“青年总是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的,青年总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的”[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青年工作的论述突出了青年的进步性和革命性,也再次彰显出青年工作的重要性。

传统授课模式下,考核方式多采用单一考核方式,即终结性考核,主要做法是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成绩。这样的方式虽然简单,但并不合理,试卷的成绩可以看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程度,但并不能完全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考核方式既不合理,也不全面。

(三)实践逻辑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危难、国家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积极投身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之中,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进行了艰辛探索,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英勇就义,李大钊、陈独秀等青年知识分子苦苦求索,在诸多救国方案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在反抗民族屈辱条约中,北京广大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运动中,杨靖宇、赵一曼、陈树湘、刘胡兰等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以后,诞生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老西藏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等伟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广大青年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许多杰出贡献,对新时代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和习近平青年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促进习近平青年观的生成发展。随着信息化革命的不断深入,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环境对青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以发展的理念审视青年工作,不断推进青年工作的创新性实践:一方面,亲自关怀并指导青年工作。习近平先后视察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澳门大学、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南昌大学、国防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陆军步兵学院、内蒙古大学、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西安交通大学、空军航空大学、湖南大学、闽江学院、清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对青年成长成才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中表现卓越的青年们回信,肯定他们甘于无私奉献并勉励他们矢志不渝。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给全国青联和学联的会议致贺信等,对青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另一方面,注重对青年工作“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视为对民族振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总体部署青年工作,引导青年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

习近平的青年时期成长经历是习近平青年观生成发展的重要实践来源。陕北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青年观的逻辑起点,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他与当地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和贴近群众的重要意义,树立起为群众办实事的理想信念。七年知青岁月深刻影响了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方略,他在河北正定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时就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振兴正定所依靠的生力军”[11],他带领群众解决温饱、发展经济,以自身的行动证明青年的担当作为。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期间,为当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体现出锲而不舍的韧劲、实干兴邦的精神和一心为民的信念。在浙江任职期间,习近平的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解决了经济发展与当地社会民生问题,这一时期他关注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青年干部的基层锻炼经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促进当地青年的发展进步。习近平的基层工作经历涵养了他的治国理政理念,教育青年肩负历史重任、引领青年成长成才,为习近平青年观的生成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内在逻辑

(一)政治性和人民性相结合

习近平青年观具有政治性和人民性相结合的内在逻辑,政治性体现为青年工作要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致,人民性则表现为青年个体成长与人民发展、社会进步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引导青年担当时代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他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2]。青年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13]4因此“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14],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之中,“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4]。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成长与人民发展同向而行、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之于社会和人民的意义作出深刻阐释,他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青年要在提高为社会、为民众服务水平中建功立业”[13]53。习近平还同时强调青年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14]。做好青年工作的政治性能够确保青年群体为人民服务,即确保青年工作的人民性;反之亦然,做好青年工作的人民性就是在践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即确保青年工作的政治性。

(二)民族性和开放性相呼应

习近平青年观具有民族性和开放性相呼应的内在逻辑,民族性体现为青年工作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开放性表现为青年群体与世界互联互通互融的重要意义。

就民族性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引导青年厚植民族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群体要“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15],民族主义情怀包括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许多重要论述都将青年的成长成才与二者联系在一起,而二者兼备亦是青年群体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内化在习近平青年观中,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就开放性而言,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等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国家繁荣和世界和平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16],出访俄罗斯时提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中俄友好事业的未来”[17]277,谈及中非关系时号召“中非有志青年共同接续奋斗”,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提倡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提供创业平台等,着重强调青年工作的开放性、世界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相呼应,畅通本土与国际之间的联系。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共产党也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而这一切需要广大青年群体的赓续奋斗。

(三)历史性和现实性相贯通

习近平青年观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相贯通的内在逻辑,历史性表现为鼓舞青年学习历史、强调青年的历史贡献,现实性表现为现实环境对青年工作的影响。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岳麓书院等地视察时多次强调青年要了解并运用历史文化,他在庆祝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对青年提出要求,“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13]54。学习历史可以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并提供启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青年不仅要学习历史,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此外,广大青年更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16],充分肯定了青年近代以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当前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工作需要顺应并引领时代潮流。

因此,青年工作需要适应现实环境,抓住机遇顺流而上并恰当规避风险,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力求新的突破。习近平青年观兼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特征,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进现实和未来,而透过现实亦可反思历史,进而对现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习近平青年观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内在逻辑,这一逻辑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党青年工作的伟大生动实践。

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性在于:一方面,习近平青年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青年工作思想的核心要义,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另一方面,习近平青年观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有机整体,具有自身的内在逻辑,且可以从理论角度将其内容以不同方式做进一步细分。此外,也正是源于习近平青年观的理论性,才使其充分具备学术上的研究意义。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性表现为三点:一是来源于实践。如前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青年工作实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个人成长经历是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习近平青年观是在实践中萌发、发展并逐步趋于完善的。二是鲜明指导实践。习近平青年观是适应新时代青年群体和青年工作特点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指引,可以直接应用到青年工作中,实现指导实践的目的。此外,习近平青年观的真理性也在其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检验。三是强调实践的意义。习近平指出:“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15]根据实践的观念,他还强调思政课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日常思政工作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团干部要向实践学习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

三、习近平青年观的价值逻辑

(一)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青年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习近平青年观的价值逻辑首先体现为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青年观强调青年工作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致,接受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接受党的教育,才能保证青年工作的发展进步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在青年群体和青年工作中的统帅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领导,此外,还强调党政齐抓共管和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习近平强调青年工作要围绕党的事业展开。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他提出“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13]87,“共青团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16]等观点,充分论述了加强党的领导过程中的青年责任。

(二)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青年工作理念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加强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青年工作理念是习近平青年观的价值逻辑内核。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青年工作要以人为本,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青年观的价值逻辑中体现为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习近平青年观具有人民性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的幸福视为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之一,他多次阐述青年对于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重要意义,多次号召青年要热爱伟大的人民,“人民”这一字眼贯穿在习近平青年观中,已然成为其关键词。另一方面,以青年群体为中心。青年群体不仅是习近平青年观的关注对象、青年工作的服务对象,更是广大人民群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那么最富有朝气的青年群体必然是创造历史进程中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工作中主张以青年群体为焦点,他指出,全党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3]108,号召全党服务并引领青年,使青年工作发挥传承根脉又面向未来的作用。

(三)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思想道德修养是青年发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青年成长成才需要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习近平青年观在价值逻辑上对青年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青年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还强调其对社会国家的决定性意义,“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13]21-22。因此,习近平青年观号召青年群体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个人修养,专注于公德和私德,巩固和培养勤俭节约、宽容感恩、助人为乐、自省自律等优秀品格,他要求广大青年“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18]。进一步而言,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需要一定的价值遵循,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基础之上,习近平青年观要求青年群体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将价值观养成比作穿衣服扣扣子,而青年的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则是扣好最关键的“第一粒扣子”。“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19],他号召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的基本遵循,并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心,带头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此外,他再三强调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学和实践中,进而促进青年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

(四)引领青年坚定完成“中国梦”的责任感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群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力量,实现“中国梦”是党的重要时代使命,习近平青年观要求全党引领青年完成使命,号召青年以完成使命为己任。

习近平青年观要求全党引领青年坚定完成中国梦奋斗的责任感,发挥青年群体在这一进程中的先锋作用。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4],凸显出青年的理想担当对完成“中国梦”奋斗目标的关键意义。“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0]青年将实现“中国梦”作为远大理想,可以加强实现该目标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因此青年群体应当志存高远、勇担重任。在习近平青年观价值层面的引领下,青年群体已经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进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防控局势,习近平再次高度赞誉中国青年的风采和担当,号召青年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坚定理想信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0]

(五)锤炼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硬本领

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青年群体,习近平青年观不仅对青年群体的责任担当提出要求,更要锤炼青年实现中国梦的过硬本领。

锤炼实现中国梦的本领并非与生俱来:一方面,需要青年锲而不舍地进行系统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习近平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14],对学习之于青年的重要性做出阐述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及时更新知识,既要钻研理论又要掌握技能,因此青年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深入的过程。另一方面,实现中国梦的本领需要青年在实干中不断积累和磨炼。如前所述,习近平青年观具有实践性的内在逻辑,锤炼实现中国梦的本领需要实干,是实践性在价值层面上的体现和应用。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就是在强调加强实干与提升本领的正向关系。青年通过实干可以不断增长见识和才能,锤炼自身的过硬本领,通过学习获取的知识本领也需要通过实干不断巩固,形成自身见解的同时不断内化,进而为青年群体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积蓄力量。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