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2022-11-23郭建东

南方农机 2022年15期
关键词:基本农田高标准管护

郭建东

(福建省上杭县自然资源局,福建 龙岩 364200)

在当前的农业领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理念被广泛接受[1]。该理念主要指相关部门根据国家对农业用地的总体规划,对农村的土地进行整治[2]。建设高标准农田能够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水平,推动农业高速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过程中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导致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作用发挥受限,这需要相关人员妥善处理[3]。

1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规划原则

1.1 基本性原则

在实际规划设计中,技术人员必须遵循基本性的工作原则,使农田设计工作科学进行。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首先,坚持土地保护与利用并行的原则。在全面、正确地落实保护耕地的国策的基础上,对规划设计方案内容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实际需要,从而提升土地利用率。其次,通过统筹安排的方式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规模化进行,保证农田建设工作能够在基本农田的范围内落实。再次,坚持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4]。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在施工开始前全面调研当地的地质特点、农田环境等,再结合村镇的发展需要,对当地的农田进行针对性整治[5],以保证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与数量符合当地发展需要,实现耕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最后,农业部门需注重整合社会力量,使设计规划工作得以有效实施。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坚持科学性原则,明确相关工作要求、标准。在此过程中一旦有问题发生,就需立即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需求,推动农业经济的规范化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合法性原则

高标准农田的规划设计必须体现合法性原则,保证整体所设计的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首先需要对我国相关土地管理法进行研究,根据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开展规划设计工作,保证方案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要求[6]。其次,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按照土地开发项目的管理要求,建立合规合法的工作模式。最后,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加大政府对农田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能够吸引足够的资金及专业人才,保证相关工作能够全面落实。

2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选址不当

在农田建设开始之前,各基础部门首先需要进行项目申报工作。但在此过程中部分基础部门盲目追求全面落实自身的工作指标,而对项目选址缺乏足够的重视,仅是按照以往的经验随意选择,导致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相应的指标也不满足规划要求,进而导致申报项目的地质状况不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7]。另外,上级部门也缺乏对申报项目地区地质的考察,使得部分地质条件差的耕地被用作高标准农田用地。这类耕地在经过处理后仍旧属于中低产农田,无法体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经济收益。

2.2 宣传工作不到位

通过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居民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因此,从理论上来看该项目应当能够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但实际上,多数农民对建设该项目的积极性较低,对项目建设要点与成效缺乏足够的了解。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宣传工作不到位,使得农村居民不理解该项目的实际内涵与价值[8]。同时,部分乡镇政府在申请立项时,没有征得当地居民的同意,而是编造了村民的意见申请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村民根本不了解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因此,虽然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能够通过审批,但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却无法得到农村居民的支持,这增加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难度。

2.3 项目设计方案不合理

从设计方案来看,多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较多问题。首先,设计人员的工作时间较短。一般情况下,从项目立项开始计算,直至最终设计方案被确定,设计时间在2个月以内。设计人员真正工作的时间较为短暂,其很难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再加上相应的现场调查及勘测工作也不到位,这导致了项目设计质量不佳。其次,当前许多设计单位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时,过于注重项目的美观性,而忽视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另外,在制定最终方案时也缺乏对当地居民意见的调查与收集,导致实际施工过程中常有不配合的情况发生,这也不利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2.4 对土壤条件缺乏重视

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农业部门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时[9],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对土壤改善等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10],进而对项目建设的有效性造成了影响。事实上,对当前多数被用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地块来说,其基础设施已基本齐全,不需要技术人员进行额外的建设。但是其土壤质量却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具体而言,受以往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影响,多数地块存在十分严重的污染问题,这对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造成了危害。因此,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对基础设施不全的项目进行完善,对土壤质量存在问题的地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使区域地块质量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后续项目建设活动也能顺利进行。

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策略

3.1 统一农田标准要求

为使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进行,技术人员需在施工开始前构建统一的评判标准,使传统模式中各项目环节独立进行的状态得到转变,并将统一标准确切落实,推动项目建设的稳步进行。值得注意的是,统一标准并不意味着各标准完全一致,而是需要根据地区地形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差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在项目设计中还需对当地的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进行综合考虑,并积极寻求当地农民的意见,再对项目规范进行统一,使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相契合,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范进行奠定基础。

3.2 加强项目建设监管

项目质量监管工作的落实是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前提。对此,政府部门需加大对项目建设的监管力度,结合事先对农田建设现状的分析,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保障监管工作能够在项目建设中得到全面落实。同时,政府部门还需构建主管部门监管、监理单位与群众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通过合力监管的方式强化监管效果,保证农田项目建设高标准进行。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群众中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保证项目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由此,民众能够对项目建设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另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还需要立足实际,加强对项目建设质量的把关,保证基本农田建设能够符合高标准的建设要求,保障农田项目顺利完成。

3.3 做好后期养护

对部分农田项目管护不到位的问题,政府部门需加强对维护机制的落实,并在此基础上对监管机制进行完善,以保障农田在竣工后也能得到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在项目建设期间,政府部门要积极宣传项目维护的重要性,引导当地农民正确认识并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其维护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当地民众能够主动参与到项目维护中,从而充分发挥农民在农田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维护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而当项目验收合格后,还需要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明确管护主体与管护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管护主体明确掌握管护内容,再通过增加管护经费的来源,使后期管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政府部门还需明确项目的产权归属,并将项目管护职责转交至产权所有人中。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3S技术等,构建完善的项目监测体系,实现对工程实施、土地整治等的动态化监测。通过上述措施,项目资金能够得到合理使用,资金利用率也能得到提升。此外,在对高标准基本农田进行监管时,还需借助先进的手段检测项目效益,当发现设备设施故障时,需立即维修,保证农田项目能够稳定、长久地运行。

3.4 重视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为使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处理,相关人员需重视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协调联动等方式,保障项目建设规范进行。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注重完善田间配套设施。完善的配套设施是农田功能效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配套设施的建设方案,如农田整治、田间道路、排水设施,均需要完善配置,以保证农田建设的顺利进行。此外,还需加强对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管,当问题发生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为了防止因资金匮乏而导致配套设施的全面性受到影响,政府部门还需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其次,落实农业技术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提高对配套设施中的水利修建、土方平整等工作的重视度,并积极应用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提高高标准农田的生产效益。

3.5 构建完善的农田建设参与制度

在对农田建设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保障农民的意愿及权益得到满足,防止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首先,要加强宣传工作,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各项手段措施,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价值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能够认识到农田建设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其次,注重工程细节。高标准农田建设时必须进行严格的选址与规划,做好耕地地力培育工作,并在实际建设中积极征求农民意见,使农田建设得以顺利进行。最后,注重制度建设中的群众参与,综合考虑农民的权益及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完善设计方案,保证规划方案能够顺利实行。此外,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农民利益,需积极吸引农民参与,并明确认知基础布局与耕地调整等过程中存在的阻力,制定有效的调节制度,避免因意见不统一等原因导致后续项目建设受阻。

3.6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新时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这也是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使农田建设质量得到保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保证农田建设顺利进行。首先,需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带头作用,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并出台相应的措施,使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等逐步用于农业科技创新中。其次,做好对农业科技资源创新的优化,以缩小资源、经济等方面的差距,再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对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进行合理规划。还需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科技合作,为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最后,构建健全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员工定期学习培训,完善、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由此,农业经济主体的科技创新动力得到提升,后续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可以使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及品质得到提升,还能为农民增收作出重要的贡献。为此,笔者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首先指出其存在的不足,随后提出了统一农田标准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管、做好后期养护工作等措施,以期增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效果。

猜你喜欢

基本农田高标准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山东省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研究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河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超1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