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区山体公园景观规划建设分析

2022-11-23强喜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4期
关键词:山体景观公园

强喜林

(延安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陕西 延安 716000)

我国陕西地区山体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多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城郊的山体逐渐被融入城市之中,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林中的城市新格局。但是,部分山体由于地质、历史等双重原因,破损严重,岩石裸露,严重影响了城区景观和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由于缺乏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周边居民无法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态资源进行休闲健身,因此山体公园建设作为西北地区城市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山体公园区别于普通公园,其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施工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山体公园建设的规范实施,以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及降低后期养护成本,需要积极探寻新理念,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亮点。

1.城市山体公园定义

城市山体公园指的是用地范围内,场地整体地形为山地或具备山地地形特征的城市公园绿地。对于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城镇来说,山地上以树木为主体植被及其整体环境构成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山体公园由自然山体构成,依据山体的地势结构而建立,具有城市园林化、游赏价值,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需求。在满足原有山体植被保护、地形结构维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基础上,城市山体公园还应尽量满足现代城市对综合性公园的需求,有效改善自然山体水土流失、环境破坏等情况,在改善城市空气、防灾避险等功能上发挥重大作用。

2.城市山体公园景观规划建设常见问题

2.1 山体破坏问题

山体破坏,是城市山体公园很难避免的一个问题。城市用地与丘陵地区地形限制的矛盾比较明显,存在破坏山体结构、平整建设用地等情况,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仅严重破坏了自然山体结构和丰富植被资源,也造成了山体水土流失、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现象,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损伤不可估量。

以往在山体公园建设中,完全不顾及原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味地追求景观性、游览性等需求,而忽略原有山体自然植被、山体结构的可塑性、可维护性等现实问题,导致大量山体结构被重构,建设过程大动水土,对原有山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这种破坏再建式山体公园规划建设已经失去了生态园林导向下的山体公园建设初衷。

2.2 缺乏创造性

现代城市公园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健身需求,也要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建设、旅游发展的需要。拥有设计合理、规划可行、景色独特的综合性山体公园,不仅能吸引外地游客,也能为当地经济创造更多价值。因此在山体公园的早期规划中,应该充分结合山体公园的特点,创造性规划山体公园的旅游路线规划、景点布局等。山体公园的规划还要涉及地方文化风俗、自然景观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在充分结合山体结构及当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文化传承和景观欣赏的多功能山体公园,这是山体公园发展的关键所在。

2.3 综合设施不全面

城市山体公园不仅要注重自然景观、植被及山体结构的规划建设,更要注重作为综合性公园的设施需求的规划,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规划设计工作,如照明系统、排水系统、休闲娱乐设施、景点路径指示等。很多城市在规划山体公园时,过于强调和追求自然山体和风景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不够全面,导致居民或游客游览时体验不佳,这也将影响居民及游客在此游玩的心情。这也一定程度阻碍了山体公园作为生态园林城市发展关键要素的发展。

3.山体公园规划建设理念

3.1 海绵理念

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结合游览路的建设,充分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在靠近山体上坡的游览路内侧利用山体原石堆叠砌垒较为低矮的干碴墙,降低地表径流流速、护坡固土的同时利用石块间的缝隙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可直接被植物利用。同时在干碴墙下方顺应坡度设置层层下凹绿地,栽植耐水湿地被植物,充分收集和拦蓄雨水,并加以利用。在坡度较缓位置平铺石块,下方设置防水层形成湿塘,丰富景观的同时为林内野生动物提供水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游览路的选线应尽量平行于等高线设置,根据地势合理确定利于排水的道路纵、横坡度。游览路台阶在砌垒时设置横向凹槽,同时靠近下坡的一侧使用平沿石或局部路沿石放低,利于引导雨水充分渗入下坡土层,避免道路积水。

3.2 细节理念

细节决定工程的精细程度。在附属设施施工过程中,注重细节能够避免破坏原生环境,也使景观效果更加精致。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地貌和植被,土建设施为植物、原石让出空间,尽量降低建设对山体环境的影响。如,道路选线时遇到无法避开的乔灌木时需做树木保护及树池,保证其原有生境条件不被破坏;遇到景观性较好或体量较大的原石,可尽量利用其作为踏步或者路两侧蹲配;在游步道两侧利用山体表面散落的较小石块进行堆砌,防止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保持原始山体风貌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游览路栏杆尽头的连接处在保证安全和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调整样式,如缩减竖撑距离或调整弯曲弧度,使之符合山势走向又过渡自然。坐凳采用结合挡墙设置的形式,增加了坐凳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节省空间的同时充分将景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3.3 文化理念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并进行恢复建设是公园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山体公园建设中,既要注重景观效果,又要充分考虑文化元素的增加,让市民在游览休憩健身的同时,感受文化魅力,领悟人文情怀。例如,山体公园规划中充分进行视觉分析并在建设中实地踏查,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取观景视觉极佳处建设观景平台和亭、廊、轩等景观服务建筑,同时在景观节点和景观服务建筑的命名方面充分考虑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山体环境清幽恬静、淡泊超脱的意境。

“升品牌”仍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目前国窖仍是追随者,未来品牌力和消群体均要提升。“扩市场”一方面体现在“东进南下”横向拓张,另一方面将进行县级市场纵向深耕,减少空白点。“抓机遇”自身的实力最关键,力争成为实力型企业。同时,在行业周期调整的时候,要抓住机遇。公司管理层对行业理解深刻且有较强的前瞻性,明年稳增长依旧可期。预计2018年-2020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5%、20%、17%,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5%、30%、23%

3.4 节约理念

相对于普通的公园建设,山体公园建设在工程造价中往往需要考虑山体环境对于材料倒运、措施费用等方面的影响。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在山体公园建设中尽量就地取材,利用山体断崖排险下来的毛石就地砌筑挡土墙、鱼鳞坑,剩余石渣作为道路路基回填,降低工程成本;同时雇佣马帮运输队倒运材料,结合堤坡山体加固运料机,代替以往的人工扛抬,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材料倒运困难、运输费用高等问题。

3.5 群落理念

山体公园原生植被多以侧柏为主,单一树种存在景观和生态的局限性,有发生大规模植物病虫害的风险。在山体公园建设中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通过增加各类乡土树种,并注重选用抗性较强的色叶树种和观花观叶树种,在原生植被的基础上打造混交林,形成较为完整的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真正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丰富季相景观。绿化种植多采用小叶朴、白皮松、五角枫等乔木,卫矛球、丁香、金银木、连翘、迎春等花灌木,蔷薇、爬山虎等藤本植物,菊科草花植物、小叶扶芳藤等耐瘠薄的地被植物等进行林相改造,重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山体风貌特色。

4.城区山体公园景观规划建设分析

4.1 贯彻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山体公园景观规划建设中,应积极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生态设计讲究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山体形态和资源,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山体破坏,其中包括山顶、山脊、山腰、山崖、山谷、山麓、盆地,都是要因地制宜加以巧妙设计的重点。

为保证开发的完整性,并尽可能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就应该考虑景观开发与山位的关系,对应相应类型的山位,判断视觉类型是否满足景观功能需求体现,再加以设计利用。城市山体公园的关键在于自然山体的因地制宜式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体的丰富植被和山体结构,打造优美性、独特性、观赏性的综合性公园。因此在规划山体公园设计时,必须以自然山体为基础进行开发设计。

山体公园带建设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秉承“生态先行”的理念,即结合场地现状条件,以最大限度保护场地原貌为前提,尽可能地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以科学预防为主、维护生态安全为导向。一方面尽量保留自然山体风貌特色,根据山地结构适当调整游览路径、人工景观的布局,尽量减少对山体结构的破坏,降低人工土石方的使用。另一方面,也根据自然山体结构特点,适当调整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设计,既要满足居民及游客对自然景观的欣赏需求,也要结合自然山体景观的可塑性布局部分人工景观,实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融合,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山体公园可观赏性的使用需求。

4.2 科学开展长远规划

在城市山体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根据自然山体特点和当地文化传承需求,创造性地设计山体公园,打造独具风格的山体公园。

一是确保山体公园设计中对自然山体、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地构建。城市山体公园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利用好山地的自然地形,使它不仅能够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景观的功能需求,更可以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

二是尊重地方文化与历史文脉,挖掘独特文化内涵,充分引入当地风俗文化,将历史、文化概念融入到山体公园的规划中,在结合生态教育及实践需要、文化艺术性处理及展示,让公园的空间、形式等方面有创新的可能,并作为教育和自然活动基地。通过设计引导牌、简介碑等形式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必要的介绍和传播,让居民及游客在游览风景之余了解当地文化,人文风情。

4.3 植物景观规划建设

4.3.1 生态性

当前,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增加,对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工作也提出诸多要求。在此背景下,保证山地城市公园林地植物景观的生态性十分重要和必要。应采用不同措施栽培植物,以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综合体。结合自然条件合理选用植物种类,打破以往的搭配规则,在保证植物生态性同时,提高植物景观观赏性。

4.3.2 观赏性

山地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放松、娱乐及陶冶情操的重要场地,其植物景观应符合当前大众的审美观念,应给大众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因此,应依据不同的生境条件,合理选用本土或栽培适种树种,进一步提高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多样性。同时,巧妙合理地安排群落结构,突出景观的层次美感,升华植物景观形象,为人们游玩公园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4.3.3 和谐性

除了植物本身和群落外,也要重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与周边生态环境的融合程度。在保证生态环境一致性的基础上,选用低成本、高品质的植物种类,加强公园景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使之相融合、相协调,以保证自然环境的和谐。

为了提高山地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价值效用,要结合城市的具体地形情况,加强坡度对林地植物景观影响的研究,从生态特性、观赏特性、环境特性等角度出发,制定低成本和高品质、低维护和高效能的山地公园景观营造方案,实现山地城市公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山体公园的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山体环境对景观的可持续性和耐久性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因素,又要在满足园林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对山体原有生态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同时需要考虑人工景观的质地及色彩与自然山体风貌的协调统一。因此,在建设中要综合考虑,通过充分探索新理念,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保障整体施工效果,减少建设成本,降低养护难度,使建成的山体公园成为可持续、景观愈加丰富的景区。

猜你喜欢

山体景观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在公园里玩
《景观平面图》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一见如故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