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022-11-22张良军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株距夏玉米基肥

张良军

(山东省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聊城 252300)

确保重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供给安全,是农业的首要任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利用大豆带和玉米带间作套种,充分利用玉米边缘高作物扩大低作物空间,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年际轮作,可以有效解决玉米和大豆的争地问题。该项技术近几年实践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2022 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近年来农业农村局主推的技术模式之一,为扩大大豆种植、提高大豆产量开辟了新技术途径。

一、优良品种选择

1、玉米品种选择

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是中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区,年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6 亿亩,是农民夏秋增收的主要途径,也是新型农业经营者大规模种植的首选。

(1)天泰366

天泰366 是由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2019 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审定。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倒伏、耐高温、粒长大、产量高、稳产等优点,2020 年平均亩产1109.53 kg,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组中位居第1。

(2)登海533

登海533 是由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7 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审定,具有矮秆大穗、耐密抗倒、抗病抗旱、穗大穗匀、不秃尖、不花粒、授粉均匀、结实性好、活秆成熟、脱水快等优点,适宜机械粒收,是大穗型玉米新品种。在2020 年寻找玉米高产品种活动中,平均亩产943.8 kg,位居黄淮海区组第2 名。

(3)NK815

NK815 是北京顺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7 年,以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等优良表现,在3 个夏玉米品种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个夏玉米品种联合验证品种。2020年通过国家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审定,具有矮秆抗倒、耐密抗病、高温不花粒、大风不倒伏、综合抗性好、增产潜力大等优点。2018 年,在中国种子协会组织的黄淮海夏播高产玉米测评中亩产达866.58 kg;2020 年平均亩产917.86 kg,位居黄淮海区组第3 名[1]。

2、大豆品种选择

黄淮南部地区热量条件较好,可选择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如皖豆28、阜豆9 号、中黄13 等。金豆99 是安徽省苏州市金穗种子工业培育的大豆新品种,2020 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21年通过江苏、河南引种备案,具有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稳产高产等特性,成为黄淮海地区首推大豆新品种[2]。

二、整地培肥

1、整地

玉米土壤深耕以30 cm 为宜,同时秸秆还田或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肥力,使耕层疏松透气,促进根系发育,扩大肥水吸收范围;同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和渗透性;还可加速土壤盐分淋洗,减少杂草和病虫害。

2、培肥地力

基肥是为了培养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使土壤松散,有利于微生物活动,苗期提供营养,促进根系发育。基肥应以有机肥料技术为主,包括人畜禽粪、杂草与秸秆堆肥等。

玉米种植中,可选择阿波罗、芭田、红日阿康、金沂蒙、鲁北等复合肥,这些肥料施肥效率长,有机质含量高,含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等。基肥应与后效肥、速效肥、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施用有机肥作基肥时最好先与磷肥堆沤,施用前再掺和氮素化肥,可以减少氮的挥发性损失。

三、扩行缩种和窄行种植模式

种植模式一般由玉米—大豆种植模式决定,目前有2 种。

1、双行玉米大豆42-18 改制模式(即双30)

玉米种植带为60~70 cm,种植2 行玉米,株距40~45 cm,每亩地种植玉米3000~3200 株。

大豆种植带为130~140 cm,种植2 行大豆。在玉米种植带两侧种植2 行大豆,距离40~45 cm。两行大豆行距50 cm,株距30~35 cm。每亩种植大豆2000~2500 窝,每窝3 株,每亩种植6000~7500 株[3]。

2、单行玉米、大豆窄厢带状种植模式(130~140 cm)

玉米种植带为20 cm 种1 行玉米,株距35 cm,每亩地种植玉米2800~3000 株。大豆种植带为110~120 cm,株距30 cm,每亩地种植大豆1900~2000 窝,每窝3 株,每亩地6000 株左右[4]。

四、播前处理

确保基本苗,每亩用种2.5~3.0 kg,每窝播种4~5粒种子。

1、播前晒种

播种前应选择无虫害、无病害、无霉变、不破裂、饱满度高的种子,在阳光下晒3~4 h,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发芽率[5]。

2、药剂拌种

为防止鸟类和地下害虫危害,确保苗木完整,5 kg 大豆种子可与高混合剂或悬浮敷料剂混合,混合后种子皮变红、干燥,便于播种。

五、田间管理

苗期要防治蛴螬,大豆出苗至现真叶时,用菊脂类农药30 mL,兑水15 kg 喷施。4~5 片真叶时,可选择乙酰胺磷30 mL,兑水15 kg 进行防治[6]。化学调控是为了防止苗期旺盛生长,可在大豆叶片长至6~7 片时喷施多效唑,15 g 药剂加水15 kg,可控苗木徒长,达到壮苗目的。开花期和结荚期,可是乙酰甲胺磷30 mL 与15 kg 水混合后喷施预防。

六、适时收获

大豆大部分叶片脱落,豆荚为黄色时收获,一般在10 月底至11 月初。

七、结语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中,玉米品种可选取天泰366、登海533、NK815 等,黄淮海地区首推大豆品种为金豆99。玉米深耕20~33 cm,施用有机肥作基肥时最好先与磷肥堆沤,施用前再掺入氮素化肥。种植条带可选择双行玉米大豆42-18 改制模式和单行玉米、大豆窄厢带状种植模式,苗期加强管理,有效控制病虫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猜你喜欢

株距夏玉米基肥
2PZ-4000A 型果树栽植机栽植株距试验分析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生物炭处理有利于棉花生长及产量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