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利津县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2-11-22程世红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土壤

程世红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东营 257400)

随着农业技术与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但大部分农户还采取传统种植方式,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提升小麦种植水平,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更多保障。同时,还应重视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强化管理力度,优化小麦质量,促进小麦健康生长。

一、小麦种植影响因素

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均属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必备要素,为了提高小麦种植水平,应明确温度、土壤等因素对小麦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优化培育方案。

1、温度影响

适播期应满足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即平均气温16~18℃时播种为宜。利津县一般为10 月1~10 日,较佳播期为10 月3~8 日,若时间较晚应适当增大播种量。

2、光照影响

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助于小麦开花抽穗,且光合作用较强,可以确保小麦在灌浆期间健康生长,结出饱满果实。山东利津县的日照时间较长,有利于小麦增产。

3、水分影响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耗水量较大,应及时充足灌溉。一般开花期至开花后10 天内,若土壤干旱应及时浇开花灌浆水,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质量。

4、土壤影响

小麦适宜生长在透气性良好、富含有基质,且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土壤中。连年种植会导致土壤养分大量流失,为了维持土壤活性,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施肥灌水、休耕轮作[1]。

二、小麦种植技术

1、种植前准备

(1)土地准备

优良的土壤条件是小麦生长的关键,种植前科学做好选地与整地工作。一般应选择经过休耕恢复活力的耕地,确保土壤肥力适宜,且田间小麦病原基数不高。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施加底肥,确保适合小麦生长,之后进行田间整理。需要注意的是,翻耕土壤极易降低土地的保墒能力,应适度疏松、翻耕土地。

(2)种子准备

优良品种可以确保小麦茁壮生长,应根据区域特点以及品种抗寒、抗旱、防风、防病能力等,选择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目前市场反馈良好的小麦品种包括济麦44、淄麦28、泰科麦33、徐麦36、科农2009、济麦229、红地95、山农111、藁优5766、济南17、洲元9369、师栾02-1、泰山27、烟农19 号等,灌浆速度较快,种植效率更高。确定品种后选择健康无害、不携带细菌和虫卵的麦种,确保小麦出芽率。

2、田间管理

(1)机械播种

小麦种植时应采取机械播种技术,保证适宜深度与行距。如,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苗带宽度7~10 cm,播种深度3~5 cm,播种机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 km 为宜,培育冬前壮苗。

(2)土地管理

种植条件适宜的前提上,连续小麦种植3 年的区域应休耕轮作,以保持土壤性状,尽快恢复地力,保证农业持续发展。为了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建立良好的生态关系,引入套种模式。一般小麦地可套种玉米、辣椒等作物,可实现稳产、增产的目标[2]。

(3)灌溉要点

现代灌溉技术包括低压管溉、渗灌、滴灌、沟中覆膜灌等方式,其中渗灌与滴灌效果较佳,节水效果明显,可以在降低耕作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农作物质量。小麦兑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应浇足翻耕水、封冻水、返青水,沉实土壤。11 月底至12 月初适时冬灌,做好防寒工作,避免霜冻。冬灌还可以杀死病虫害、预防冻苗,可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灌溉模式。

(4)施肥要点

科学施肥可以优化土壤结构,应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深施有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4000 kg,以及纯氮12~14 kg、磷(P2O5)6~8 kg、钾(K2O)5~8 kg。底施磷钾肥和50%氮肥,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50%氮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及时补充硼肥、锌肥等。

(5)除草要点

一般小麦杂草包括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等,可采用冬前除草方法,并根据各除草剂的使用标准,确保规范使用。必要时,在小麦灌浆前期也可以进行人工除草。

三、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小麦病虫害较常用的防治方法,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耕,清除田间的杂草,减少田间病原基数。小麦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全蚀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应轮作倒茬,与蔬菜、甘薯、棉花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 年以上。同时,根据小麦栽培技术、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因素,适时采用晚播技术,降低病原菌的侵害程度[3]。

2、物理防治

还可以使用物理方法防治小麦病虫害,包括温度、光、电、放射能、声波等。高温可杀死小麦土壤中的虫卵与病菌,如,使用温度高于60℃的电源高温杀灭土壤表面的虫卵与细菌,每天连续作业6 h,持续7 天,效果显著。种植前深翻,将土壤深层的虫卵与害虫翻耕至地表,再利用冬季低温杀死。结合小麦病虫害的生活习性与生理特点,设置纱网,可捕捉飞行类害虫。

3、化学防治

小麦病虫害化学防治效果显著,播种前利用药剂或包衣剂拌种处理可以防治地下害虫,预防土传病害。根茎部病虫害严重的地块,应选择2%戊唑醇,使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1%~0.15%拌种。地下害虫较严重地块,选用40%辛硫磷乳油,使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可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可使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使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5%~0.75%拌种。

应根据小麦生长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适宜喷洒农药。防治小麦红蜘蛛,可每亩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8 mL 兑水喷雾,也可选用4%联苯菊酯微乳剂每亩30~50 mL;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盛期,亩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1 g,兑水喷雾,兼治一代棉铃虫;穗蚜可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g 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 g,兑水喷雾,兼治灰飞虱;白粉病、锈病可用20%三唑酮乳油每亩50~75 mL喷雾防治,或250 g/mL丙环唑乳油35 mL喷雾防治。

4、生物防治

小麦种植期间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防治蚜虫时可以引入瓢虫等,但引入天敌昆虫时应考虑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程度。为了保证无公害种植,也可以在麦田中放养鸡苗,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四、结语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小麦种植技术不断提高,但实际种植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应秉持严谨态度,结合小麦种植条件与生长环境,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强化田间管理力度。同时,重视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绿色防治技术,确保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小麦病虫害土壤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土壤的平行宇宙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