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项目导入法”在《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2刘芨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图形创意艺术设计思政

刘芨杉 余 雁

(南京江宁区弘景大道3666号南京传媒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2)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应用型人才培养越来越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与之相适应,高等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新时代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亟待在课程教学中溯本求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遗产。课程教学以跳出“自我设限,固步自封”为突破点,从追溯中华优秀传统演进史入手,发掘深藏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审美的意蕴、精湛的工艺背后的精神内涵,寻求对中华创新思维、审美规律的整体回归[1]。

一、多头多路,探索不同类型的项目导入教学法路径

1.主题导入,顺应新时代需求,加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根据教育部教学改革要求,将课程思政纳入教育教学之中。这是新时代中华教育复兴的重大举措,其核心在于溯本求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瑰宝。民间图案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及大众日常生活的始终,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民间风俗和独特的艺术审美观。

《图形创意》课程思政的主旨,着力培养学生基于对中华民间传统艺术与设计文化认知基础之上的创新思维。汲取传统民间图案的养分,融入现代设计的思维导向,为学生奠定独具特色的创新设计理念。

教学中注重在传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寻本源。力求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间图案的母题分类、文化价值及审美特点,提升学生认知和鉴赏能力。挖掘、拓展学生对视觉形态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本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观。掌握中华传统设计文化的审美规律,结合提取与重构的现代设计方式,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创产品,得到了大众们的认可。

《图形创意》课程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纪念建党100周年陶艺盘设计与制作”主题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引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项目导入法”的教学形式,搭建“育—立德树人、创—创意思维、技—应用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特色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与现代思政与艺术、时代表现与传统工艺之间彰显着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报国、兴国的精神境界。通过主题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同学们以专业所长完成了一批优质的主体性创作作品,为党的节日献上了一份厚礼。其中,《“纪念建党100周年陶艺盘设计与制作”主题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案例》录像片获智慧树全国大赛入围奖。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化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

从以学科为导向,转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以专业课程塑造为主,转向目的明确,成系统、有针对性的项目式牵引的介入。力图从对“项目导入法”的研究和适应性分析入手,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综合能力框架进行解构与重构,匹配一套与新时代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相契合的教育教学系统。

3.以任务导入,将任务分解细化,降低学生完成任务的门槛

项目导入法教学将既有专业课程,解构为不同类别的若干个技能目标,设定达成各个目标的不同教学项目,开展理论-实践-心得-技能目标的单元式教学。每个教学单元对应一个技能目标,每一个技能目标对应一次作业,既是对前一个教学项目的小结,同时又衔接下一个技能目标的教学。待所有的教学技能目标一一达成后,将所有的技能目标加以重构,串联、并置、融通,整合为专业课程考察[2]。

二、循序渐进,总结“项目导入法”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教材

探索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要注重时事政治、新闻热点等重要事件,设定紧贴时代脉搏的目标主题。瞄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目标,更新升级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着重强化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目标达成的意志力和达成目标的综合能力,以及快速融入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不再仅限于教师教、学生学

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避免纯理论空对空的设计,引入社会、企业项目或参赛主题,展开实战需求教学;引导学生从初期调研、搜集资料入手,致力于视野独特、方法创新、方案新颖;面对复杂难题,勇于挑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正视困难,克服困难。

3.能力培养不再仅限于知识与技能

项目导入法教学以设定目标为学习的起点,激发学生挑战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采取启发式、研究式、探究式学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目标小组,引导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4.就业指向直指社会、企业的需求

选取的项目全都来自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学一体,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小组与小组之间,既有相同的动力,又有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体验一种进入社会后的紧张、理性的竞争压力[3]。

5.确立学生教学双主体地位,由倾听者转换为合作者

教师应深度激发、唤醒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身份,实现身份、能力、意识,从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关注理论与实际的运用,从注重倾听转变为善于交流与倾诉。据课堂教学模块3课后交流平台的学生评价反馈,许多同学通过短视频倾诉了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增强了个自的应用能力和自信心。

6.教学相长,考验教师的综合素养

新时代的艺术教育在变革中谋发展,“项目导入法”教学模式使指导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要具备高水平的、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入的项目管理概念,要有全新课堂管理艺术、良好的沟通技巧、责任心、充分的自我认识和评估等更具挑战性的综合教学能力。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和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更具挑战性的综合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地奋进、跨越、教学相长。

7.融合优势,共享实战

本学院教师可将典型案例、商业项目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充分运用艺术教学的美育功能及南京传媒学院的特色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生能力发展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8.化有形课堂为无形空间,营造开放式教学氛围

学生与学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生们在不断趋近目标的过程中,都经历一次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一次克服困难,纠正错误的意志力的考验。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纠错意识和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

三、项目导入法教学实践成果

实案分析一:“南京云锦传统纹样创新设计项目”

参与了南京承创织绣设计公司“南京云锦传统纹样创新设计项目”,将课题训练成果“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创新设计”代入项目创新设计、制作。从传统手工技艺图形创新设计和现代新云锦图形技艺设计,两个不同层,察源疏由,梳理任务的起源、现状及发展目标。力求在传承求新、求变,凸显时代发展的新特色。在继承崇文尚美的中华设计传统的同时,启用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以致用,硕果分享,将所学、所思、所想、所得应用于新时代社会对云锦产品的新需求。

实案分析二:“古陶瓷产业改造创新项目”

参与淄博美陶集团有限公司“古陶瓷产业改造创新项目”,实验烧制高温釉艺术作品若干件,部分作品被选入为设计样品。

实案分析三:“艺术眼镜创意设计项目”

与丹阳眼镜城红太阳光学眼镜店合作研发“艺术眼镜创意设计项目”,已进入新产品市场调研。

实案分析四:“参赛式教学”

(1)参加“2019江苏河长制”标志设计

(2)BIEAF2020釜山环境艺术节视觉传达设计

(3)2021第30届时报金犊奖等

均获得了良好的成果,既检验了教学效果,又培育了形式创新创业的能力。

四、项目导入法展望

1.立足传承,开拓创新,激发学生创意思维,提升自主创新设计能力

新时代的本科教学不再注重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更加注重是否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活跃度,变被动为主动,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力求从理论、观念、方式、方法、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入手

教师要不断摸索、总结适合应用型、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课程教学的新途径,践行纲举目张的层层落实。《民间纹样与文创设计》课程遵循新时代中华传统艺术溯源与创新,结合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江苏省秦淮灯的技艺传承及视觉信息化设计研究”进行,完成了地区特色文创产品;中华新吉祥纹样创意设计、手提袋、扇子、秦淮灯彩等。

3.突出传媒特色,培养学生多元能力,提升综合艺术素养

教师要重塑艺术设计教学的新理念构架,让科学与艺术完美复合,凸显传媒特色,积淀艺术门类、种类的优势;突出多元化传媒艺术的特色教学,倡导同学们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拓展相关知识的储备;转变教学主体,翻转教学课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创新教学发展的新观念。

4.《图形创意》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教育部倡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进程中,教师要以精准的教学设计完成课前、课中、课后全周期一体化“情境式”教学,全面梳理知识点,进行递进式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设计思维启发,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围绕以学生中心的主旨,重构课程知识结构与能力体系。

附:《图形创意》课程线上线下学习混合式教学设计整体规划

学分:3

课时:48

课程思政:从中国传统图案的形成,认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寻求对中华创新思维、审美规律的整体回归。

一、课前模块:线上

网络导读、翻转课堂、经典路径、网络单元作业、网络单元测验、

演兵场、启智园讨论区、思维题库 10%

二、课中模块:线下

1.结合课前导读课题,深入概念、理念、艺术形式美法则的研究式教学。

2.通过翻转课堂进行开放式讨论、分享教学。

3.演兵场:按每章节要掌握的知识点及能力培育,确定实训课题(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关联的选题)按课题具体要求实施 70%

三、课后模块:线上线下

1.经典路径:按每章节的题目具体要求,提供具体学习网站)5%

2.网络单元作业:按每章节的题目具体要求 5%

3.网络单元测验:按每章节的题目具体要求 10%

4.启智园讨论区:按每章节的题目具体要求

每教学周由团队 1位 老师答疑、互动、计分。

答疑时间:本周一至周五日

四、验证模块:线上线下

1.思维题库

2.学生成绩综合评定

3.评分标准:线上12学时+线下36学时 25%+75%[课前占10%课中占75%(考勤、平时作业)、课后占15%]

总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项目导入法”教学,是新时代艺术设计教学法的一种新路径,不断研究、探索、深化其理论体系,明确改革与发展方向,是我们的职责与义务,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图形创意艺术设计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平面广告设计的图形创意研究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