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渠系配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2杨文君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渠系高标准农田

杨文君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凉州区工程建设管理局,甘肃 武威 733000)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影响着粮食生产效率与农田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托现有耕地、灌溉、绿化、通道等基础设施,利用工程机械和农田措施实施土地平整、地力培肥、道路整理、水利建设、机井更新等一系列措施,使土地基础条件良好、水利保障有力、生产能力提升。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水利设施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土地、水利、农技、农机、林业等多个建设环节和建设单位,在项目初步设计滞后、施工要求不统一、施工流程错乱、工程监理把关不严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渠系配套凌乱、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后续使用和管护维护。本文就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渠系配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1 高标准农田建设渠系配套的作用

水利灌溉是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措施,自古以来华夏农耕文明对于水利灌溉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深刻阐明了治水与农业生产、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政治稳定的关系。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渠系配套是挖掘农田发展潜力的基础,是改善灌溉条件、提升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广新型节水技术、提升土地投入产出比、拓宽农业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1.1 推广新型节水技术

完善的灌溉渠系配套是推广新型节水技术的重要支撑,在完善的渠系配套条件下,推广农机、农艺等水肥一体化控制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可提升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田间管理的便捷化程度、降低用工成本,从而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构建节水增收与降本增效有机融合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1.2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农业种植结构是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其发展模式和架构的调整与水资源的配套供应密切相关。在完善的农田灌溉渠系配套条件下,精细化管理及一体化控制技术可得到广泛应用,适宜农田种植的作物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与之对应的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业发展模式均能得到地域范围内的调整适用,可为推广应用高、新、精农作物创造先决条件,实现物、水、人的有机统一,从而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

1.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基础。良好的农田灌溉体系是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的基础条件,是衡量作物种植优势、评估作物种植效益的关键。水资源利用率作为评价水利设施功能有效发挥程度的关键,是分析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要通过应用滴管、微灌、喷灌、渗灌等大规模集成节水技术,在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基础上,有效保障农田综合生产效益。

1.4 拓宽农业增收渠道

在渠系配套完善的条件下,新型种植模式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及高效种植技术应用得到极大地激发,经营主体投身到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农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同时,相应的农业节水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农业种植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农业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2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渠系配套存在的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平整度,打破了土地零散种植、农户“单打独斗”种植的局面,配套建设了相应的附属生产设施,农艺、农机、农技节水技术得以全面推广,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渠系配套存在规划设计前瞻性不够、配合施工步调不一、建设标准把关不严、后期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2.1 规划设计前瞻性不够

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灌溉渠系配套未能与道路铺设、道路绿化及土地平整等前期施工环节同步配套设计,致使在后期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标段相互掣肘、相互返工,未形成整体推进的建设格局。同时,设计环节对于渠系配套的前瞻性谋划、考虑不周全,在渠道材质取材、施工流程、建设运行模式上不能与国内“高、精、尖”的设计标准对接,存在“设计后落伍、完工后掉队、运行后废弃”的现象。

2.2 施工配合步调不一

灌溉渠系配套涉及水源供给、渠系研判、渠道布局等相关环节的建设内容,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单位间统筹协调不够,导致建设施工步调不一致,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尤其是渠道布置、施工材料进场、基础开挖等环节与农田平整、通道建设不能做到先行谋划、先行建设。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间沟通衔接不顺畅,存在填挖不平衡、占用不及时的现象;共用合用部分施工区域利用不足,施工队伍间相互掣肘牵制,阻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3 建设标准把关不严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施工期限仅在农闲时节,施工过程中为赶工期、赶农时而加快进度,忽视了土建工程的建成养护,导致交工后易发生开裂、破损和水流冲击下陷等现象,在影响投入使用的同时,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户对渠系建设的可行性产生质疑。在工程监理上,建设单位侧重于对农田建设工程的监理监督,对渠系建设工作的监理监督不够重视,导致部分渠系施工区域存在虚夯、虚接、虚连现象,运行过程中易出现土方自然沉降、下方空虚,输水过程中受水流冲击力的影响,渠道易破损。

2.4 渠系建设材料不够先进

渠系建设材质是高标准农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传统渠系采用混凝土U 型渠、PPR 管材或波纹管等方式进行建设,施工过程中受施工区域土壤情况的影响较大,在盐碱、冻融、耕作等情况下管道变形时有发生,且施工过程中搬运、装卸、拉运等易造成管材轻微裂伤。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对渠系管材和配套附属设施抗压性、耐腐蚀性、便于安装性及后期维护等可控因素的掌握不够,导致工程建设的前沿性不高,给后期使用维护埋下了隐患。

2.5 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

项目投入运行后农户对渠系的使用管护不到位,农事操作过程中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人为破坏、结冰冻裂、违章操作等现象,导致管道破裂、出水口损坏、闸阀开闭不严等问题时有发生,设备故障率较高。渠系交工后缺乏操作技术、维护知识培训及现场操作演示,使用单位按照传统方式使用操作,人为操作不当的概率增加,导致渠系管道损坏,影响使用年限。

3 规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渠系配套的对策

3.1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初设先行

项目初步设计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向导,也是项目建设实施和后期验收的重要依据,要在多方实地勘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渠系配套初步设计,在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强化原有渠道的利用更新,避免拆旧建新和盲目建设。初步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设地块的原机井配套、树木栽植、渠道建设及灌溉面积的基础上,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统筹优化项目区渠系配套建设,保证项目初步设计的超前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提高群众参与度,扩大项目设计施工方案的意见征求范围,积极向施工区域的群众征求施工设计方案的意见建议,并全面科学地吸收借鉴,突出“便于使用、方便操作、降低施工成本”的原则。同时,将参与施工建设的群众确定为后期管理的重点培养对象,使其最大限度地掌握施工区域的相关情况和潜在的影响因素,将渠系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降至最低。

3.2 整合资源优势,保障施工质量

渠系配套工程施工建设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核心,要突出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等的质量管控。管道开挖时先实施管道、管线等隐蔽工程,再初步调整管道平衡,最后进行地面平整施工。重视对原有利用价值渠道的保护利用,防止地下管道后期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报废,影响农田灌溉。闸阀、管道等规格选配上,选用大于设定承压20%的管道设备,防止后期水压增大时管道壁、闸阀门等设施承压能力不够,引起管道破裂。管道沟回填时要确保管道底层铺设平整,垫料中不得夹杂砖块、石头等坚硬物体,防止垫料自然沉降时坚硬杂物挤压管道壁。此外,潜水泵工作时管道中压力增大,如遇坚硬异物极易破裂。针对不同操作区域和操作节点,科学选择不同材质和种类的闸阀,在提高使用便捷程度的基础上,减少后期维护保养费用。

3.3 扩大管材选用,提升建设水平

渠系管材和附属设备是高标准农田渠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便于施工、确保工程使用年限的前提下,选择新工艺、新技术、新材质的渠系管材,如塑钢、PUP 等环保无害的管材。隐蔽工程中的管道和闸阀件全部采用塑钢材质,杜绝铁质管件的使用,防止生锈老化,影响使用和维护保养。管道井、观察井、检修井要摒弃传统红砖衬砌的建筑模式。选用塑钢卡扣式一体化观察井,可降低建造成本,延长使用年限,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从源头上提高渠系配套的完善化程度。外漏管件采用抗老化性能好的塑钢制作,可抵御太阳光照射造成的老化,延长设备使用年限。

3.4 强化使用管理,规范后期养护

渠道养护可延长使用年限,要采取错峰施工、提前施工、有序施工等方式,将土建工程的养护时间调整到夏秋季。完善潜水泵动力配套,选择小于管道承压的潜水泵,在出水口设置缓冲池,减轻出水压力,避免管道承压过重影响使用年限。潜水泵出水口安装逆止阀和通气阀,避免停机时管道内产生的负压将管道吸扁或回水压力冲击导致潜水泵叶轮损坏,通过通气阀维持管道与外界气压平衡,避免管道负压现象。出水口底部设置一定的坡度或积水区,防止积水在阀门前段聚集锈蚀出水阀,降低操作灵敏度,影响使用寿命。采用正方形出水口,并在出水处设置阶梯式缓冲区,减轻出水压力,防止出水对出水口周边土壤造成侵蚀。

3.5 优化设施配套,提升使用效率

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渠系配套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要引进针式移动滴管架及膜下渗灌、穴内滴管等节水新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在完善管道渠系、灌溉管道布局规划的同时配套建设配肥站、缓冲池、配液池、微量泵等施肥设施,实现农业种植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的超前设计,为下一步推广配套应用相关的农艺、农技节水技术奠定坚实基础。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同时,采取微量雾化调节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施药、施肥与灌水一并协同进行,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产能,实现农田的高标准建设、农业的高起点发展、农村的高目标增收。

猜你喜欢

渠系高标准农田
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影响的渠系水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无人机航遥技术在某灌区渠系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推求方法优选研究
农田创意秀
黎榕灌区渠系水力计算及输配水管设计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