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2022-11-22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学君子党员

陈 鑫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市 10007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习近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生根于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之中,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理念、精神和智慧,吸吮着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所创造的丰厚文化养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重视历史,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 2013 年3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2014 年2 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治国理政”的认知水平和“三观”的高度去教育全党特别是党的中高级干部,足见其分量之重。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运用可谓信手拈来、比比皆是,其中多次引用有关“君子”的论述教育党员领导干部。 如在《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一文中引用“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告诫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使用“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勉励全党只有保持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才能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执政党;引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强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做表率、打头阵。 此外,在2014 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等思想和理念,“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君子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精神价值。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继承弘扬其思想精华,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追求与传承:君子之道的时代价值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已经流行,原是有权位、有财产的执政者和贵族的统称。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君子,止谓在官长者。”随着时代变迁,“君子”一词指代对象由“有位者”转变为“有德者”,孔子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 从《论语》开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到卒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107 次,足见其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论语》中的“君子”主要是作为道德概念使用,指道德高尚之人。 虽仍有些语境专指“有位者”,但多数是对“有德者”内涵和外延的界定、阐释和强调,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不断深化的关于君子人格修养的价值与理论体系。 孔子之后,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君子的条件不再是身份等级,而是高尚的思想和正派的行为。 “君子”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和集体理想人格便随着历史演化应运而生。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典型代表,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最先进的一群人,所追求的品格特征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有许多共通之处。共产党人应汲取君子文化的养分,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成为君子之道的弘扬者和践行者。

胸怀崇高理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先贤们将提升个人精神境界与实现远大社会理想融为一体。 孔子认为君子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将“志于道”排在首位,突出了理想和志向在君子人格中的引领作用。 孔子所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所说“临大节而不可夺也”,都是强调内心志向要坚如磐石,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志向一旦确定就没有任何外部力量能够改变。 至于后世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先贤们提出的“志当存高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不是彰显远大理想对于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重要作用。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崇高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政治灵魂,是指引人生航向的灯塔,是安身立命之本和一切力量之源。 只有心中有信仰,才会脚下有力量,这与君子之道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

勇担社会责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君子人格的实践路径。 孔子将自己的人生志向概括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样的志向意在建立一个有道德、有情义、有秩序的社会氛围,早已超越了个人私利的范畴。 《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出阐释,认为身修才能家齐,家齐才能国治,国治才能天下平。所以修身本身并非目的,是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而存在的。 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体现出君子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回望我们党一路走来的漫漫征途,如果不是无数党员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目标,前仆后继、勇于担当,不可能做出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之壮举,不可能取得今日之辉煌成就。如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迫切地需要每一名党员勇担社会责任,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抱负与时代大任结合起来,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落实于具体行动中,义无反顾地担当尽责、奉献心力。

提升精神境界。 君子必是道德高尚之人,相较于小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道德情操的高下——所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君子先慎乎德”“君子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仁义之性也。 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皆强调“德”对于君子的重要性。 《周易》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语,更是将君子德行之宽厚与仁爱,解说得淋漓尽致。 至于君子所怀之德的内涵,则十分丰富。 孔子提倡“仁”与“礼”为中心的精神追求,孟子把“仁义”作为最高境界,程颐、程颢立志以“识仁”为目标探寻“圣人之道”,王阳明认为“致良知”乃为正道……尽管侧重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强调君子应该有高尚的道德追求、良好的品德修养。 今天,广大党员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这亦是对君子人格的继承和弘扬。

心系黎民苍生。 富有仁爱之心乃是君子的重要特征之一。 《孟子》中所讲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即强调君子必须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体贴人,心中有温度,行事讲仁爱。 君子的这种仁爱之心不仅限于身边人,还应扩大到普罗大众,甚至爱所有人,爱天地万物,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君子需能成人之美,在别人困急之时,做到雪中送炭、扶危济困,这样就能够达至“爱人者,人恒爱之”的理想境界。 君子的这种对苍生黎民的仁爱之心,形成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朴素人民观,这对于党员干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颇具示范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郑板桥的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来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把民生之事放在心上,唯此方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方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涵养浩然之气。 古人认为君子形象应是知书达理、文明礼让、方正儒雅、不卑不亢的。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又道:“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孔子的弟子子贡形容孔子风度时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这些都是对君子形象和气质的描绘。 事实上,君子的浩然之气体现在诸多方面。 比如君子尊重他人,有容人之量,所以能够“和而不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躬先表率,所以“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进而实现“德不孤,必有邻”;注重人际交往,讲求团结却不结党营私,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襟怀坦荡、心向光明,所以“骄而不泰”“不忧不惧”“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看重自己的节操,不在原则问题上妥协,不在是非问题上做交易,所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些内容与今天共产党人要弘扬的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都有密切联系,可为党员学习和参照的高标。

崇尚学习自省。 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最重要的方法有二:一是学习,一是自省。 《中庸》讲:“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强调磨炼品性和加强学习应并举。 在学习方面,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学而上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只有把学习作为人生的乐趣,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在自省方面,孔子主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荀子强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苏轼认为“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知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有所未正”。 此外,君子必须严于律己。 比如《大学》和《中庸》都强调“君子必慎其独”,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都道出了严格自律、克制欲望的重要性。 这些关于学习和自省的观点,对于今天全面从严治党大背景下的共产党人来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值得我们以恰当方式去追求和传承,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君子之道没有时代局限性,更不能将君子人格直接作为党员政治品格的代名词。 事实上,虽然君子之道影响深远,具有强大感召力,但共产党员作为一种政治身份,与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存在着诸多差异。 比如,同样是理想,古代君子的理想是模糊的、虚幻的、不切实际的;如今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则是明确的、现实的,是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切实可行、必当实现的。 又如,古代君子所推崇的道德规范不可避免的是为等级秩序、宗法关系服务的,对人的道德要求不可能脱离封建伦理纲常的范围;共产党人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彰显了时代价值、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道德。 再如,古代君子所谓的修养,片面夸大主观作用,虚妄地以为只要保持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因此都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实践的;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则体现在为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到底的革命实践之中。 党员作为一个政治身份,作为党组织的一名成员,有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和规矩,坚决执行党的决议……这些政治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古代君子无法比拟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 年在山东曲阜考察时所指出的那样:“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今天的共产党人因其高尚的思想和行为理应传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君子之道,但这一概念必须在加强党性修养和完善政治品格的语境下实现新的突破和超越,即取其精华,传承其合理内核,同时去其糟粕,对明显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内容加以扬弃。 基于这种突破和超越的结果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我们或可将其称为“现代君子之道”。

二、超越与锻造: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抓好各种形式的党性教育,让每一名党员都修好自己的“心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当前,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强化党性教育效果,应充分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之道的启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唯物辩证的态度,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君子之道”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助力党员修炼“心学”中发扬光大。

修好“心学”当修心之所向。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唯有目标坚定,方能行稳致远。 修理想信念之坚定。 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到“未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正因为有了崇高理想和相信理想必然实现的坚定信念,革命先烈们才能经历磨难“虽九死而犹未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犹如喷薄的红日,又似启明的星辰,相比于传统君子的人生理想更加明确、更加笃定。 然而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共产党员必须时时扪心自问:人生在世,是向往追逐名利,还是应当把党和人民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只有解决了“志向追求”问题,才能站稳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三力”,确保经得起大是大非、大风大浪的考验。修通情达理之明澈。 此“情”乃是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此“理”乃是客观规律和科学真理。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共产党员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了然于胸。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践行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毕生追求和光荣使命,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打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基础。 修兼济天下之博大。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一百年前党出发时立下的铮铮誓言。 共产党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稳人民立场,树立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诉求,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修见贤思齐之豁达。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岁月峥嵘,中流击水,多少英雄先烈、先锋模范用热血和青春奏响了生命交响,写就了奋斗篇章。 共产党员要传承红色血脉,向榜样和先辈看齐,主动对标,取长补短,把对榜样的崇拜与敬仰化作为自己前行的力量,努力做到“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修好“心学”当修心之所需。 现代君子之道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应当体现在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修品德修养之纯良。 共产党员应当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树立道德的高标,摒弃一切思想的杂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真正把君子人格一点一滴落实到实际中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修格物致知之娴熟。 君子探求真理,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此获得通达宇宙的真理。 共产党员要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用“格物致知”的精神深入细致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实情、分析问题,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探索出符合规律的政策措施。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对大局、大势和大事看得清、辨得明,对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想得透、搞得准,对人民群众期待什么把得牢、做得实。 修知行合一之笃定。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归,唯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对“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充耳不闻,总是纸上谈兵、脱离实际。 共产党员要坚持“实”字当头,锤炼严实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苦干实干、扎实作为,这样才能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考验的合格党员。 修作风品行之过硬。 共产党员要树立淡泊名利的心态、甘于奉献的格局,重付出、轻索取,讲政治、顾大局,多算大账、少算小账。 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要恪尽职守、认真负责,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退缩,努力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我们党已经走过百年征程,如今正是风华正茂。 今天,九千多万党员肩上的使命之光荣、责任之重大前所未有,前进征程上的道路之崎岖、挑战之严峻亦是前所未有。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党龄增长而增强,不会随着职务升迁而提升,更不是一朝形成永不褪色的。锤炼党性必须靠个人持之以恒的修养锻炼、组织坚持不懈的教育引导,需要一辈子学习进步,一辈子改造提高,一辈子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为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和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信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代君子之道,必将在新时代共产党人修炼“心学”的过程中熠熠闪光,使我们这个百年大党永远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在未来的征途上无往而不胜,谱写民族复兴的崭新篇章。

[ 2] 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年6 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心学君子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党员之家
君子无所争
党员标准是什么?
有君子之道四焉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浅谈王阳明及其心学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论王阳明心学的理论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