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感共鸣触动传播爆点,让暖新闻鲜活起来
——从“涌泉相报”话题报道说开去

2022-11-22张宇灿

传媒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蜜橘涌泉浙大

文_张宇灿

暖新闻,向来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也是媒体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职责所在。如何在寻找素材和报道写作中把握时度效、找准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尤其是积极探索吸引主流受众的传播形式和话语表达方式,从而充分发挥鼓舞人心、凝心聚力的价值和作用,是需要在日复一日的新闻实践中加以重视的现实课题。

2021年11月14日一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为国家做研究,我免费先寄一箱试试”,浙大博士生和网店老板对话火了,订单暴涨20倍》一文详细报道了网络流传的浙大博士生和蜜橘网店老板感人对话背后的故事,引发全网关注,随后接连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转发。网店老板陈凯“想为国家出点力”捐赠科研蜜橘、博士生肖小娥感动之余将对话截屏发到校园论坛、校友们接力传播这份善意并纷纷涌进网店下单支持……这个故事中各方表现出的质朴善良和助人情怀,经过层层传播和发酵,组成了一道动人的风景线。记者和编辑敏锐捕捉热点,持续追踪,迅速带动“涌泉相报”这一话题形成网络传播热潮,将这份深秋时节的暖意推向更广大人群,在切准时代脉搏、讲好暖心故事、弘扬主旋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话题流量化,以网络热点带动“爆款”生产

这组引爆全网的报道,是如何发端的呢?

2021年11月13日晚上7点不到,钱江晚报全媒体杭州新闻中心部主任在照例寻找线索的过程中,发现了网络上流传着来自浙江大学的一则消息,当时消息的阅读数不过百人,应该是刚刚发出不久。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浙大博士生和蜜橘网店店主的聊天截屏。晚报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故事可能成为全网热点,当即兵分几路开始分头寻找故事的主人公。一位部主任继续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小店店名,到网店直播间和店主边聊边采访,积累素材;到晚上8点,经过多方努力,打通了店主的电话,直接对话。另一位部主任和记者分头联系浙江大学,寻找当事的浙大博士生,持续到当晚10点多终于联系上本人,采访顺利进行。成稿后,在标题制作上,记者和部主任也进行了多次讨论。为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大家决定稿子留到第二天一早再签发。果然,2021年11月14日早上7点55分,小时新闻客户端的报道《“为国家做研究,我免费先寄一箱试试”,浙大博士生和网店老板对话火了,订单暴涨20倍》一推出,很快就传遍了网络,当天上午9点49分人民日报官微评论并转发这篇报道,点赞很快破百万,转发和评论数达到了4万,迅速登上新浪微博全国热搜榜,随后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接连转发,到当天上午10点55分已是全国热搜第一。

内容速读化,以情感共鸣引发立体传播

一段温暖的对话,引发“涌泉相报”的互动,点燃更多网友心中的互助及爱国情怀,小时新闻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以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多元的维度进一步挖掘动人力量,多角度切入,碎片化呈现,迅速跟进,形成传播合力。

当天,小时新闻持续追踪“涌泉相报”暖心话题。在跟进采访中,店主陈凯通过小时新闻喊话,一再提醒网友理性消费。小时新闻接连发出报道:《一早5000单,浙大博士生和蜜橘店主聊天记录爆火,店主:请理性消费》《一句担当赢得全国网友“涌泉”相报!台州临海小伙带火涌泉蜜橘,当地“甜蜜”回应》,及时配发新闻评论《“为国家做研究”果农免费寄橘,网友买爆网店!家国情怀是“涌泉”相报的最好注解》,持续关注事件发酵带来的连锁反应《直播间突破400万观看,网红蜜橘店所在村:堵了一天车,从没这么热闹》《涌泉蜜橘已到实验室,送给浙大全体学生的“周周正能量奖”奖状也送到了》,并且及时推出了深度报道《“涌泉”相报刷屏背后:浙江一位植物医生为什么20年研究柑橘》,还就网友们关切的问题继续回应《从日均100单到两天7万单!涌泉蜜橘网店爆单后,能顺利发货吗?》。

各方力量充分集结,杭州新闻中心、浙商新闻中心和特稿评论部多个部门联动跟进,从故事、反馈、服务、解读等各个角度持续关注这一暖心事件。在报道中紧紧抓住了爱国和助人情怀的双向情感主线,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吸引阅读注意力、凝聚传播引导力,以全媒体分众化推广,通过客户端、微信、微博、视频号及版面等多平台立体传播。2021年11月14日至11月16日,3天,小时新闻《小小蜜橘,藏着大爱》专题阅读量超过了410万。

视角多元化,以融媒思维提升报道活力

每参与一次这样充满温暖与力量的报道,就是一次对思想意识的教育,就是一次对职业本领的检验,整个团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也因此一步步得到了提升。

这是一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实践。深入实际,服务群众,是新闻工作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要求。“涌泉相报”故事中,各方都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关爱着他人、关爱着社会,他们才是这组感人报道的真正书写者,记者只是这份温情大爱的“搬运工”。把视角对准群众,讲好生动鲜活的身边故事,是这组报道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同时也给我们以启示,只有深入采访、重视细节、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才能创作出让人倍感朴实和亲切的作品,才有助于激发全社会奏响昂扬奋进的正气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也是一次尊重传播规律、重视传播路径的有益探索。“涌泉相报”这组报道充分运用现有资源,持续滚动更新,创新表达方式,赋予了作品共情力和代入感;在还原事件、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引发社交驱动形成线上线下共振,引领新的内容需求,实现了一次报道的多次传播。可以说,正能量自带大流量这一属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轮轮互动中,学生、店主、网友们的行为共同构建起的大爱格局,自发起到了聚民心、强信心、暖人心的强大作用,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良好传播效果。

这还是一道优化组织结构、深化流程再造的思考题目。面对优秀选题,是不是还有更加灵活、快速、高效的新媒体创作方式?是不是还能进一步打破采访编辑、指挥调度、发布反馈各环节的传统流程?打造“爆款”不能靠一时的运气,稳扎稳打的内容生产和精益求精的运营维护,才是掌握流量密码的核心要义,这些都是在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做好暖新闻报道不能仅停留在好人好事或心灵鸡汤,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与大众关切同频共振,综合时度效多重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发挥媒体职责使命,才能更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蜜橘涌泉浙大
求是墨韵——“浙大先生”书画展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涌泉村(组诗)
蜜橘园里欢笑多
涌泉村 (组诗)
吃蜜橘
冯玉钦、崔泽东、周涌泉、陈鹤翔等同志题词
黄沙坞蜜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