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2-11-22张仲昆朱俊琳

广东蚕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康养云南省森林

张仲昆 朱俊琳

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张仲昆1朱俊琳2

(1.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2.西南林业大学科技处云南昆明650000)

森林康养产业是多元化的生态产业,它不仅有助于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温暖气候、丰富的森林资源、多样化的民族文化等一系列有利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文章基于波特钻石理论,对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进行分析,提出了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的相关发展策略。

森林康养;云南省;波特钻石理论

森林康养以优质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将旅游、文化、医学、林业等深度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健康疗养、健康休闲等有益于人类身心的活动。2015年12月,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印发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关于启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标志着林业主管部门推动的首批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1]。森林康养产业作为中国林业改革的新模式,对中国林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森林康养起步较晚,森林康养基地与认证的相关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国内学者对森林康养发展规划、商业模式等的研究成果较多。谢一帆等(2021)通过对全国77家森林康养基地2018—2019年经营发展状况,从地区、规模、运营主体、绩效等维度,系统考察了森林康养基地产品的特征,得出结论:森林康养基地的产品存在地区、规模、运营主体的异质性[2]。赵君等(2019)以SCP范式为基础,从市场绩效、市场结构、市场行为等方面对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探究,为云南省森林康养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3]。近些年来,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各地都开展了森林康养基地的试点工作。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中国森林资源功能转型的新尝试,也是中国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新起点,森林康养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运动产业、养老产业等实现产业融合,快速实现集群化、产业化、规模化,培育出多功能的产业联合体。云南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温暖气候、丰富的森林资源、多样的民族文化等优势,另一方面也有着产业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劣势。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云南山区的开发,增加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加速产业融合发展,是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4]。

2 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分析

2.1 生产要素分析

钻石理论中的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其中,初级生产要素是森林资源和自然气候,高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产业人才、产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模式创新[5]。

在初级生产要素方面,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分明,其中昆明四季如春,非常适宜人们居住。有“春城”之称的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根据《云南省2020年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监测报告》,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森林面积2 493.6万hm2,森林覆盖率为65.04%,森林蓄积量为20.67亿m3。同时云南省还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被誉为“植物王国”,在全国3万余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拥有1.8万多种,云南树种繁多且类型多样,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因此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初级生产要素非常具有竞争优势[6]。

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因为森林康养是集林业、医疗、卫生、养老、旅游等于一身的产业,尤其是医疗占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森林康养的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医疗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相关医疗疗养技术。然而,目前云南省还没有高校开设相关专业,相关部门对该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仍不够重视[7]。其次,云南省对森林康养产品的开发力度不足,森林康养的发展要以完善的森林康养产品为依托,森林康养产品主要侧重于为人民服务,发展森林康养活动[8]。目前,云南省对森林康养产品的认识还比较浅薄,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

2.2 需求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和人均寿命都有了大幅提高,但健康状况却呈现下降趋势。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公布的数据,中国亚健康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的70%,同时,中国还是全球第一的肥胖症和慢性病大国。慢性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云南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703.8万人,占云南省总人口的14.91%。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国民健康问题给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一个产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机遇,当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愈发强烈,而森林康养能够起到保健、养生、休闲以及释放压力的作用,所以,人们对森林康养的需求是非常大的[9]。

2.3 相关和支持产业分析

森林康养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林业、旅游业、住宿业、餐饮业以及交通业等等。

与森林康养关联度最高的产业是林业,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同时,云南省林业发展还具备区位、资源以及气候等有利条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云南省林业总产值达429.5亿元。但是,云南省林业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云南省林业产业起步较晚,资源优势无法短时间内转变成经济优势。此外,一些地区政府针对林业产业的相关政策扶持不到位,没有建立长效的政策保障机制。

与森林康养产业关联较高的是旅游业,云南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2021年旅游业的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7.1%。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的旅游城市逐渐成为国内外旅游的热门城市,云南省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国内外的大量游客。云南省拥有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全省共有500个旅游景区,遍布全滇各个地区。在全国各个地区中,云南省的旅游资源品质突出,地质、山水和气候资源独特。同时,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的节日、服装以及饮食都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10]。

虽然云南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但是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交通条件是制约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云南省虽然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但是旅游收入和游客总量远不如其他旅游强省。其主要原因是云南省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与其他省份直达的铁路车次有限且耗时长,还有一些地级市并没有通火车。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飞机成为其他地区的游客来云南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由于东部地区距离云南较远,机票费用成了较大的负担。并且,云南省的飞机航班到达的区域有限,无法成为主流交通工具。此外,云南省旅游景区的破坏以及云南省旅游行业管理水平较低也是制约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2.4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分析

森林康养基地是森林康养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2016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了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项目,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公布了233家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到2019年,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已经达到732家。云南省计划到2022年,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5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达到60个,森林康养步道不少于2 000 km。到2025年,云南省将培育300个骨干森林康养基地,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0个,森林康养步道不少于5 000 km。虽然云南省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但是由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其他省份也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给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例如,湖南省提出到2025年要建设约100个具有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力争年服务3 000万人次。面对这样的形势,云南省需要结合本省发展情况,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塑造具有云南特色的优质品牌,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11]。

2.5 政府分析

波特的钻石理论认为,要想形成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及产业优势,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对于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而言,云南省政府及各地州政府都对森林康养产业大力支持,希望能够通过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来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20年,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民政厅、云南卫生健康委员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林业与草原局还于2021年启动了云南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监测、管理指南的编制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省政府对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12]。

2.6 机遇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时期,我国的产业发展由之前追求快速发展转变为追求更好地发展,国家正在逐渐淘汰对环境危害大的产业,加大了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力求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实现碳中和。当下,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能转化、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关口,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下,发展集多种行业元素于一身的森林康养产业,对于云南探索经济转型和建设健康生活目的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云南省《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云南省将聚集重点,彰显特色,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形成几个新的千亿元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云南省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气候和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5.04%。同时,云南省还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森林康养的发展理念与“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标不谋而合。

3 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

3.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虽然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多样的民族文化使得云南省森林康养服务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且交通不发达,游客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巨大短板,近年来,云南省交通基础设施虽然在规模和密度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但因为地理和历史因素等方面的问题,交通基础设施仍然不足,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突出,这极大地制约了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云南省应以铁路为骨架,以公路为基础,以民航为重点,以水运为补充,建立起连接云南省各地市(州)以及与全国各大城市的交通网络。同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充分发挥“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区位优势,构建“两廊三带”国际畅通、国内联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减低国内外游客来云南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从而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3.2 颁布森林康养相关政策,严格森林康养发展标准

当地政府应该颁布相应政策,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及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专业人才,提高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为了把森林康养产业做大做好,政府部门还应该制定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标准,加大对森林环境的保护力度,聘用专业人才,增强其服务管理能力。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监管,严格把控基础设施的建造,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相关食品建立安全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食品的来源及生产过程无污染、无伤害[13]。

3.3 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融合度

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产、养老、医疗护理、娱乐、餐饮、食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必须提升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度,从多方面多渠道保障森林康养产业的资金投入,扩大产业的规模和聚集效应。云南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需要重视产业链的延伸及扩展,将当地的动植物、文化和历史适当地带入产业进行发展。加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以及健康养老产业与森林康养产业的融合,打造“旅游+森林康养+医疗保健”产业链,从而实现规模效应。同时,加强森林康养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借助自媒体进行相关衍生产品的营销宣传,扩展经营主体和促进市场多元化,进而完善森林康养的产业结构。

4 结语

云南省具有非常优越的自然地理优势,这意味着云南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很好的先决基础。国家对森林康养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云南省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另一方面,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因此,云南省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人才培养,以促进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1]朱秀征,徐自恒,毕会涛,等.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22):184-189.

[2]谢一帆,熊伟,秦光远.中国森林康养基地供给产品的特征分析——基于77家森林康养基地的调查[J].林产工业,2021,58(9):84-90.

[3]赵君,赵璟.基于SCP范式的云南森林康养产业成长模式研究[J].山西农经,2019(5):104-106.

[4]张欣.乡村振兴战略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2021,46(6):57-59.

[5]赵勤.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特色宣传及营销方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4):187-189.

[6]李甜江,马建忠,王世超,等.云南森林康养典型模式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3):60-65.

[7]刘红.探究影响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河南农业,2020(23):45-46.

[8]张丽芳.云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探究[J].时代金融,2017(24):65-66.

[9]庾庐山.高质量发展湖南“森林+”康养现代化新产业[J].林业与生态,2021(9):10-12.

[10]皮鹏程,曾敏,黄长生,等.基于SWOT-AHP模型的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6(1):127-139.

[11]李秀云,李俊杰,康丽滢.基于八要素模型的京津冀森林康养基地评价及承德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7(47):71-79.

[12]吴文娟.昆明市森林康养旅游开发优势及对策[J].现代园艺,2021,44(10):16-17.

[13]王世超,刘红位,李甜江,等.滇西北森林温泉康养模式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2):160-16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3.48

F719;S788.1

A

2095-1205(2022)03-148-03

2022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2Y623)

张仲昆(1997- ),男,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农村产业。

朱俊琳(1969- ),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和产业政策。

猜你喜欢

康养云南省森林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