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2-11-22

广东蚕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树龄树体果农

白 玫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白玫

(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陇南746400)

果树的产量受到阳光、温度、水量、土壤、肥料等因素影响,为了有效提高果树产量,保证水果品质,需要合理采用科学栽培方法,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文章分析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果树的品种、栽培季节以及地点,通过补钙和涂白加强对果树的养护,提出了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促进果树的健康生长。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为满足人们对于水果的需求,果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果树种植产业作为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由于果树种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为了保证果树种植的经济效益稳定提升,需加强果树栽培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1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

1.1 果树品种的选择

果树品种对于农户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在果树栽培过程中,果农需要充分了解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亲自到种植区域勘查,确保所选果树品种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如果当地是旱区,就要避免选择那些对于水分需求较大的品种[1]。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低,容易发生冻害,导致幼苗死亡,故北方地区的果农需选择抗寒、抗冻的品种;由于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多,容易发生涝灾,故果农要选择抗涝品种。

1.2 种植季节与选址

果农种植果树时,需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而言,果树种植的时间会选在春季和冬季,但季节的选择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关系[2]。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低,不适合果树生长,而春季土地解冻,阳光充足,适合果树种植,因此果农会选择在春季种植;南方地区温度常年较高,阳光资源丰富,因此春季和冬季均可种植。果农选择种植区域时,需要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全方位检测种植区域的土壤、温度和水源,确保种植区域远离污染源。只有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气候适宜的种植区,才能满足果树的生长需求,最终保证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农户在种植过程中还需充分考虑种植密度,做到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避免由于光照不足而出现果树发霉现象。

1.3 整形修剪

大多种类的果树都有独特的生长习性,例如,桃树喜光,在种植过程中需保持树体间的透光性。若树体栽植过于密集,就会导致骨干枝光秃,结果部位外移,容易使树体患病。因此,果农在种植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树种的生长习性,对果树进行培育。

在果树培育过程中,整形修剪是树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果树的结果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整形修剪可以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在修剪之前,要充分考虑果树的生长和结果习性,以及树木的长势和树龄等因素。通过修剪使树体之间有良好的透光性,从而调节结果和生长的关系[3]。树木的主干高度应留出约70 cm,培养和配置主枝及副主枝,选择那些生长强健、分布均匀的树梢作为主枝培养,并用扭梢进行控制。对于那些树龄较小的树体而言,要扩大树冠,使其提前结果,增加产量;而对于那些树龄较大的老树,应使其更新复壮,延长结果期。

修剪主枝时,树龄较小的树木需修剪到60 cm~70 cm,结果期的树木需修剪到25 cm~35 cm。修剪副主枝时,要尽量拉平,减轻修剪力度。对于树龄较小或生长旺盛的树体,一年可放1 m以上。随着树龄的增大和树势的弱化,修剪长度可以逐渐缩短。

修剪结果枝时,要充分考虑树体的长度、密度及品种属性和枝条粗细等因素。树龄较小的树体可以在10对~20对花芽部位进行修剪,那些生长旺盛的树体可以不剪;盛果期树体可以留出6对~7对花芽,中果枝留出4对~5对花芽,短果枝及树龄较大的树体在基部叶芽处修剪[4]。对不同树龄的树体进行修剪时也要注意,对于那些4年~5年树龄的树体,要采取轻剪长放、拉枝等;对于6年~15年树龄的树体,可适当调节结果与生长之间的关系,改善树冠的光照条件,树枝修剪量应与结果量成正比,及时回缩更新,防止结果部位上移。

果树一般要修剪成标准的形状,这就需要对树体的长势仔细观察。在特定时期,果农还需要对果树进行摘心处理,确保果树的良好长势。

1.4 授粉与施肥

果农还需重视观察树体的授粉情况,一旦发现花粉较少,要立即进行人工授粉。对于那些生命力较为旺盛的树体,要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尽量用农家有机肥代替化学肥料,从而降低种植成本[5]。在施肥的过程中,可以在肥料中适当添加钾、磷、氮三种化学要素,促进树木生长。果农也可以选择含腐殖酸大量元素的水溶性肥料。在整个果树生长周期中,共需施肥3次,即果树待开花、膨大期及采摘果实之后。

1.5 排涝保收

果树生长对水分需求量较大,尤其是果树生长的中后期,若不加注意就会因缺少水分而出现受旱现象。因此,果农需要做好灌溉、抗旱工作,确保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果树在进入开花期以后,角果开始定型,植株越来越大。部分果农施肥量较大,使得植株生长旺盛,在遭遇降水量较大的天气后,果树容易出现倒伏。在果树生长的中后期,果农需要对水量进行控制,如遇到阴雨连绵的季节时,要做好排涝工作,防止发生涝灾[6]。

果实成熟之后,需及时采摘,一般在晴天露水未干的时候收获最佳。如遇阴雨天气,则全天都能进行收获。在收获时,可采用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相结合,从而保证果实的收获效率和果实质量。

果实保存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果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以免果实发霉腐烂。

2 果树的养护措施

果农在进行果树栽培管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强树体自身的抵抗力,还需要做好外部控制,从而提升果树产能。在果树种植前,需要做好检疫工作,尽量选择那些符合检疫标准的苗木。当发现苗木中有病苗时,应及时作隔离处置,切断其与其他苗木的接触。

2.1 果树补钙

钙是果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起着平衡体内生理机能的作用,缺钙会造成多种病害和生长障碍,不利于果树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果实质量。调研发现,以往果农只重视化肥(氮、磷、钾)的投入而忽视了钙等其他微量元素的施用,且果树根系吸收钙的能力较差,即使叶喷,因原料不同,渗透效果不佳,吸收较慢,钙元素在树体内移动性也很差,果树缺钙现象突出。当果树缺少钙元素时,首先常表现为新叶缺钙,顶端幼叶尖端卷曲呈钩状,逐渐变成棕黄色的焦枯状,并向下部叶片扩展,严重时甚至整条新梢枯死;根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根短而多,尖端常褐变枯死;花朵萎缩。因此,果农在栽培过程中要注重给果树补钙,以提升果树的病虫害抵抗力。

落叶前半个月,每隔7 d,喷3遍尿素水,通常落叶在11月中旬,尿素水在11月初喷即可。搭配绿袋肥中药生物菌肥强效去霉剂(杀菌消毒1∶200倍稀释灌根)+菌肽增效剂(改良土壤1∶300倍稀释灌根),半个月使用1次,使土壤肥力增强,第二年才能种出高产量的农作物。

2.2 涂白

果树涂白是果树养护的外部防控的重要措施,既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防冻效果,又有一定的杀虫杀菌作用。夏季前果树涂白可以反射太阳光,降低白天树干的温度,避免日灼危害。冬季温度较低,初冬对果树进行涂白,一方面可杀死在树皮缝中越冬的虫卵,另一方面可防止植株受冻,减少主干外皮冻裂的症状,还有利于果树皮创伤的愈合。

果农在对果树进行刮白时,工具需经酒精消毒后再用,以免造成病菌传播。其次,刮皮要得当,大树刮皮露白,小树露青为宜,而不应刮至木质部。刮皮后,再将树干涂白。涂白剂主要由生石灰、石硫合、食盐、黏土、水及少量杀虫剂组合而成。将主干及主枝下部全部涂抹均匀,涂白两次效果更好,一次在深秋至初冬,另一次在头年冬末至第2年早春。在进行刮白防治时,果农需戴上手套、口罩,在通风处进行喷洒,喷洒药剂后立即洗手。

3 果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化学防治

果树在种植过程中除了容易受到土壤、温度和水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果树的病虫害问题也对果树的成果质量和产量影响较大。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该防治措施见效快,效果佳。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果农需了解不同时期的病虫害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性能的化学药剂进行大面积喷洒,以实现良好的杀虫和灭菌效果。虽然化学防治在果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化学药品毒性较大,会对果树和人体产生不利影响,故需要严格按比例配置化学药剂[7],尽量选择副作用较小、对生态环境污染较轻的化学药品。在喷洒化学药剂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吸入化学药剂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3.2 生物防治

为了有效防治果树的病虫害,除了化学防治措施之外,果农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和果树病虫害的特征,对病虫害进行合理分类,然后引入果树害虫的天敌生物或有益生物。在果树种植区引入害虫的天敌时,需要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害虫习性、特征,并从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区进行收集。在果树种植地区引入有益生物时,需要当地工作人员结合当地的气候生态环境特点,判断是否适合引入有益生物,重视有益生物引进之后的培育工作。在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所引进生物的繁殖能力,必要时还需要对其隔离培养,进行繁殖驯化,保证所引进的生物能够在当地良好生存,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生物防治措施可以对单一种类的害虫进行消灭,没有农药残留,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引入害虫天敌对原有生物链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种害虫天敌只能消灭单一的害虫,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多次引进,才能真正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

3.3 人工防治

3.3.1 人工捕虫

人工防治措施中最常见的就是果农进行人工捕杀害虫。冬季通常是病虫害幼虫的孵化时期,这时果农可以将杂草或麻袋等捆绑在树木上诱使幼虫进入其中,从而将其彻底消灭。这种防治措施的特点是成本低,对环境的破坏少,对苹果小卷蛾等害虫效果明显,但仅适用于个别害虫,同时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人体安全。此外,果农还可以在树木上挂上杀虫灯,利用昆虫趋光性的特点,诱杀害虫,降低虫害指数,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3.3.2 清理枯枝杂草

多数危害果树的病菌、害虫主要聚集在地面上的落叶和杂草中越冬,例如,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和梨的黑星病等病菌的越冬场所大多是残枝落叶和杂草;苹果炭疽病、葡萄白腐病、桃褐腐病的病菌大多在残果上越冬;梨瘤蛾和苹果顶梢卷叶蛾的幼虫多在枝条上越冬。因此,果农秋收后需要及时将果园里的枯枝、落叶彻底清除干净,并在地面上适当喷洒杀毒消菌的药粉,破坏病虫的生长环境,有效地防治越冬病虫害。

3.3.3 套果袋

大多果树在果实接近成熟时都会受到鸟类侵袭、病虫害及风雨摧残等损伤。若采取传统方式即喷洒农药来应对,不但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还会使果实中有农药残留,危害人们健康。水果套袋后,水果既不会受到鸟类的侵袭,也不会受到果蝇细菌的感染,还可避免在生长过程中被树枝刮伤,同时能避免阳光直射。一方面,套袋可为水果提供一个小型温室,使水果环境保持适当的湿度、温度,从而提高水果的甜度,改善果皮的光泽度,提高水果的品质,并缩短其成长期。另一方面,套袋还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使水果具有高品质且无公害,达到国际标准。但套袋也有新的问题,以苹果为例,套袋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但同时因光线不足,可能造成苹果霉污病、蝇粪病等病虫害[8-9]。另外,套袋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额外增加了苹果种植成本。

3.3.4 灌冻水技术

冬季温度和湿度都相对较低,树木需水量较少,但缺水会影响到树木的抗寒能力和生长发育状况,影响到果实的质量。因此,果农应在11月初对树木尤其是新栽植的树木进行灌冻水操作,即灌水后在树木基部培土。这样既给树木提供了所需水分,也提高了树木的抗寒能力,还可杀死根际的蚜虫卵和灰飞虱幼虫,且因土壤含氧量减少和温度骤降,可降低病虫蛹的羽化率。

3.3.5 卫生球防治法

卫生球防治法对于飞虫类的果树害虫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果农需准备足量的卫生球,将其放置于冷水中,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将3个~5个卫生球对称地系于果树的树枝上,不同树龄可自行调整,吸满水后的卫生球会散发出高效农药的气味,具有杀菌防蛀驱虫的作用。

4 结语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中,果树种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对于水果的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农的经济收益。因此,果农在果树种植过程中应当重视栽培技术和管理手段,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保证果树健康生长,确保水果优质高产,从而提高经济收益。

[1]赵秀花.果树栽培技术要点及栽培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159-160.

[2]陈慧杰.果树栽培管理措施及种植技术要点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18):87,92.

[3]梁繁荣.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7):122.

[4]田金欣.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4):43,48.

[5]王丹丹,安福雁,姚凤华,等.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现代园艺,2019(20):28-29.

[6]宋珍.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0(1):73.

[7]杨训杰.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6):133.

[8]黄斌.果树栽培要点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8):80,82.

[9]潘峰.探析果树高产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10):61.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3.28

S436.6;S66

A

2095-1205(2022)03-85-03

白玫(1987- ),女,汉族,甘肃文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资源调查及资源的动态监测、林业规划设计、林政普法等。

猜你喜欢

树龄树体果农
樱桃大棚赤松茸 果农致富好途径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林小丫 助力果农“杨梅”吐气
不同砧木对沃柑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不同树龄杨树叶片对杨扇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苹果发生冻害怎样补救
高接改优对不同树龄枣树嫁接成活率与生长量的影响
偷摘葡萄的狐狸
阅读花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