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流行热的流行、诊断和防治方法

2022-11-22侯晖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牛舍牛群病牛

侯晖

(安徽省太湖县江塘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246417)

牛流行热是一种危害全球养牛业发展的一类急性热性传染病,我国多省市也有报道。大多数病牛感染后可自然耐过,且病程短,许多养殖户还未鉴别出病牛已恢复健康,但若牛只体质差,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行动不畅等症状,尤其是妊娠母牛流产率和产死胎数明显增加,给全球养牛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简介

牛流行热的致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该病毒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尤其是低温环境,但牛流行热病毒不耐高温,在100℃高温条件下可瞬间失去毒力,60℃10min 可灭活。牛流行热病毒最适宜的pH 条件为4.0~8.0,因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消毒,除此之外,该致病菌不耐受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牛流行热病毒可由库蚊等吸血昆虫进行机械传播,主要存活于病牛血液、鼻腔黏液、唾液和粪便等处。

2 流行病学

2.1 易感染

不同品种牛均可感染牛流行热病毒,黄牛、奶牛和水牛发病率高于其他牛群,且3~5 周岁牛更易感,6 月龄以下犊牛和7 周岁以上牛群不易感。

2.2 传染源

病牛及隐性带毒牛。

2.3 传播途径

(1)呼吸道感染,该病毒可由病牛喷嚏、唾液排出体外,通过飞沫感染健康牛只呼吸道。(2)吸血昆虫叮咬病牛血液后机械带毒,叮咬其他牛只时可能感染健康牛只。(3)给牛只接种时未更换注射器或输血时未更换针头均可感染。

2.4 流行特点

牛流行热病毒具有典型的季节特点,每年7~10 月病发率高,我国南方由于春季回暖快,4 月陆续有病发报道。由于牛流行热病毒喜潮湿,高温多雨会加剧病毒繁殖[1]。另一方面,牛流行热也具有周期性,流行区域每2 年会在发病牛场流行一次,每4 年会在该区域小规模流行一次,若防疫不当每10 年可能会区域流行性爆发一次。

3 临床症状

牛流行热病毒感染后会有3~7d 潜伏期,发病初期由于病牛体内免疫系统反应会促使其体表温度升高,最高达42℃,病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拒绝采食,反刍次数减少,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被毛逆立。病牛呼吸频率增加,每分钟可达80~110 次,部分病牛由于呼吸困难出现张口伸舌并发出呻吟声,喉部肿胀,眼部、鼻腔和口腔分泌物增加,眼结膜红肿、流泪、鼻镜干燥,鼻腔黏液由于黏稠度较高会出现吊线症状,口腔内含有许多泡沫,舌面有薄苔。病牛不愿站立和行走,大多呈卧姿,部分病牛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跛行,多数病牛腹泻和便秘交替,尿液黄尿量少。大多数病牛在高热3d 后温度恢复至正常,炎症症状消失,可自行恢复,死亡率极低,一般约为2%,但若病牛发病期间饲养环境恶劣且未隔离,死亡率也可上升至10%。妊娠母牛出现流产或产死胎的概率大大增加。

4 剖检病变

病牛胸腔打开后可见许多积液,主要病变位置为呼吸系统,病牛上呼吸道黏膜肿胀、充血,并有许多出血斑和出血点。肺脏体积明显肿大,伴有严重的间质性肺气肿,部分病牛两侧肺脏的间质变宽,剖开后有许多胶冻状液体流出,整个病变肺脏切面有暗红色的液体浸出,气管和支气管内充满泡沫状黏液。全身淋巴结体积增大、充血、出血,颈部皮下水肿,肝脏、肾脏肿胀。

5 诊断方法

5.1 鉴别诊断

(1)与牛恶性卡他热的鉴别诊断:牛恶性卡他热致病原为恶性卡他热病毒,主要见于1~4 周岁水牛、黄牛,全年均可发病,寒冷冬季和早春温度低的时期发病率高,相同点为病牛均体温增高,不同点为患恶性卡他热的病牛可视黏膜发炎,角膜浑浊,死亡率高于牛流行热。(2)与牛副流感的鉴别诊断:牛副流感致病原为牛副流感病毒,晚秋和冬季发病率高,相同点为发热、呼吸道炎症,不同点为容易继发巴氏杆菌感染,多与长途运输有关,病牛呈黏液性腹泻,听诊肺部有湿啰音。(3)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鉴别诊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致病原为I 型牛疱疹病毒,相同点为发热、呼吸困难,不同点为患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牛鼻黏膜呈火红色,高度充血,不咳嗽,妊娠母牛流产率高,公牛阴茎、龟头有炎症。

5.2 实验室诊断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牛血液,通过血液学检测查看血中白细胞变化情况,发病初期嗜中性粒细胞幼稚型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也可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再通过血清学诊断来确诊。

6 治疗方法

6.1 西药治疗

若病牛高热不退,可肌肉注射10~30ml 安乃近注射液+20~50ml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每天1 次,连续注射2d。为预防病牛严重脱水,需要给病牛及时补充电解质以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可静脉注射1~3L 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每天1 次,连续注射3d。若病牛行走不畅,轻度瘫痪,为预防病牛尿路感染,缓解疼痛,可静脉注射15~30g 乌洛托品注射液+10~30g 水杨酸钠注射液+2~5g 安钠咖注射液+1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每天1 次,若病情严重可增至2 次,连续用药4d。若病牛呼吸困难,可肌肉注射2.5~5g 尼可刹米注射液,每天1 次,根据病牛呼吸状况合理用药。为预防病牛继发感染其他致病菌,可肌肉注射300 万国际单位青霉素注射液+250 万国际单位链霉素注射液,每天1~2 次,连续用药3d[2]。

6.2 中药治疗

若病牛无汗但恶寒,饮水量增加,并伴有头疼、关节肿胀、行动不便,可将细辛20g、生姜30g、白芷30g、甘草30g、黄芩30g、川芎30g、生地30g、羌活40g、防风46g、苍术46g,煎汤,给病牛每天灌服2 次,连续服用3d。若病牛出现便秘,可加入泻热通肠的大黄;若病牛出现瘤胃胀气,可加入消积化滞的青皮和枳实;若病牛行动不畅,四肢跛行,可加入逐瘀通经的牛膝、舒筋活络的木瓜和壮筋骨的千年健。

若病牛不恶寒但略微发热,心跳呼吸急促,口色鲜红,舌苔黄燥,干咳,可将麻黄15g、甘草25g、杏仁25g 和石膏150g,煎汤,给病牛每天灌服1 次,连续服用3d。若高热不退,咳嗽、口干舌燥,可将甘草10g、菊花15g、薄荷15g、桔梗25g、荆芥25g、桑叶25g、连翘30g、双花30g、芦根60g,研制成粉末,温水冲调,给病牛每天灌服1 次,连续服用3d。

7 预防措施

7.1 均衡营养

由于牛流行热主要发生于高温潮湿的夏季,因此,要为牛群提供充足干净的饮水,尤其是运动场上可以供应清凉干净的井水,也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VC和食盐,补充电解质。同时合理搭配日粮饲料,多饲喂青绿多汁饲料,为防止牛只中暑,可选择清晨、傍晚凉爽时间饲喂,中午饲喂一些易于消化的饲料,减少瘤胃负担,提高牛群整体抗病力。

7.2 科学饲养

(1)加强牛舍通风换气,夏季利用风扇或水帘来降低牛舍温度。(2)及时清理积水和牛舍外杂草,使用蚊香或其他驱蚊设备,降低库蚊传播概率。(3)进出牛舍的人员、运输车辆都要做好消毒管理,每周给牛舍地面、用具进行消毒,保障地面干燥清洁。同时每2 个月更换一次消毒剂,可预防牛流行热病毒的耐药性。

7.3 定期驱虫

每年蚊虫流行时,可在牛舍内喷洒5%敌百虫溶液,每3~4天1 次,这样可以有效杀灭蚊蝇,牛场排粪沟可每2 天喷洒1次,并及时进行粪污处理[3]。

8 结语

综上所述,牛流行热是一种传播途径广的病毒性传染病,虽然病死率低,但对肉牛增重和犊牛成活率具有较大影响,甚至影响牛只使用年限,因此,养殖户仍需格外重视,并通过强化饲养、科学消毒和定期驱虫等措施提高牛群免疫力,若牛只感染后,养殖户可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综合调理,促进病牛恢复。

猜你喜欢

牛舍牛群病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晚秋
与牛共眠
基于PLC的牛舍无线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牛群成和牛的故事
论牛结核病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措施
论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肉牛舍的环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