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实践及对策建议

2022-11-21任群荣黄薪萌王纳伟谷林静鲁骞阳

技术与市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四川省主体机构

任群荣,陈 磊,黄薪萌,王纳伟,谷林静,阮 伟,鲁骞阳

(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00)

1 研究背景

科技创新券是政府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利用财政科技资金设立,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团队和创业者等创新主体向服务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的一种政策性工具。2004年,荷兰是最早试行创新券政策的国家,随后,意大利、比利时、瑞典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相继出台了创新券政策[1]。2012年,江苏宿迁在我国最早试行科技创新券政策,随后,江苏淮安、浙江等省市陆续加入创新券队伍,推动创新券在我国快速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券模式[2]。

当前国内针对创新券的研究大多集中在2个方面。

1)分析探索地方创新券实践情况,发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的研究。如罗祥等[3]从政府管理的视角,通过梳理归纳国内各地创新券管理模式、流程等,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创新券优化政策建议;刘桂兰等[4]通过研究分析广东省科技创新券后补助政策的实施情况、特点、成效及问题,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完善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对策建议。

2)对比分析各地或典型地区创新券在组织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如何世伟等[5]通过对比浙江省各地推广应用情况,分析各地在应用数量、服务载体和服务种类3个方面存在差异及差异化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李佳等[6]对国内15个典型省份的创新券政策进行了对比研究,归纳总结了国内创新券的运行模式,提出完善创新券政策建议。国内对创新券的研究虽较多但针对四川省科技创新券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科技创新券的实施举措、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创新券政策的建议。

2 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举措

2.1 出台创新券政策制度,构建省市联动

2017年,四川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四川省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实施意见(暂行)》,2020年对其进行了改进完善,印发了《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实施意见》并沿用至今,明确了推广应用工作模式、创新券支持对象、省级财政奖补对象、省级财政支持服务范围、省级财政支持力度等内容。各市(州)以该方案为基础,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创新券管理办法,自主确定本市(州)创新券支持对象,支持服务范围,支持力度等。

2.2 组织开展创新券宣贯培训

《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实施意见》出台后,省科技厅即召集全省21个市(州)召开了科技创新券政策培训会议,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开展创新券工作的市(州)进行政策解读及业务培训指导,对企业、服务机构进行相关政策宣贯。线下赴市(州)进行创新券相关培训,同时制作宣传的微视频、ppt等多媒体培训材料利用多渠道进行创新券政策推广宣传,将平台的科技资源和专项政策广泛传播到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和创新团队的自主创新需求。

2.3 建立线上全流程服务平台

2020年,为构建规范高效的创新券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创新券统一运营管理服务和全流程电子化,“四川省科技创新券管理服务平台(http://cxq.scstl.org/)”上线运行,平台面向市(州)分中心、创新主体、科技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以科技创新券推广应用为抓手,以数字化手段聚集全省科技资源信息,实现科技创新券及其使用机构的全过程管理。

2.4 构建省市联动、协同合作工作组织体系

省科技厅联合市(州)科技主管部门建立了市(州)联席会议制度,由省科技厅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市(州)协同配合,通过定期例会与不定期协调会,共商创新券的运行与管理重大事项,共定创新券重大工作决策部署,共享创新券市(州)指导意见落实、政策落实、工作宣传推广情况等,实现了以省级引导、市(州)为主的方式,形成了上下合力、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创新券发展的良好格局。

3 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成效

3.1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通过创新券政策的实施,各创新主体可以在全省范围内跨区域共享科技服务资源,做到足不出户纵览全省科技资源信息。极大激发了全省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激情和活力,提升了科技服务机构服务动力,助推了四川省创新创业提质增效。2020年,成都市发放创新券2 000余万元,涉及创新服务2 000余项;宜宾市发放创新券250余万元,相当于政府补贴1元,可带动企业约2.2元的研发投入,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带动引导的作用。

3.2 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自创新券实施以来,以平台为抓手,大力整合全省科技服务资源。截至2021年底,省创新券平台已汇聚85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科技服务机构,涉及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资源2 800余项,有力地推动科技资源、科技服务迈向互通互联、合作共享。

3.3 提高流程服务高效性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全流程创新券服务模式,打通了底层资源及服务数据,提供从政策落实、实名认证、服务资源信息发布、创新券的发放、申请、使用等全流程网络管理,实现了市(州)创新券管理、创新主体创新券使用、服务机构服务发布等各主体全流程无纸化、数字化、高效的一站式创新券服务。

3.4 撬动地方财政投入增加

四川省科技厅会同财政厅设立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创新券后补助,市(州)设立市级财政资金用于兑付创新主体创新券,省级财政针对市(州)兑付的创新券总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工作补助,对接收创新券并完成服务的机构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2017—2021年度,四川省级财政发放近5 000万元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券工作补助,近200万用于服务机构奖补,撬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近1亿元。

4 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根据各市(州)实施情况及政策进行分析,可看出四川省科技创新券在实施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4.1 服务机构分布不均匀

四川省各市(州)接收创新券的服务机构数量占比如表1所示。根据表1数据,成都市接收创新券的服务机构数量占比达到73%,是其他市(州)数量的十几倍,可见四川省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成都市。

表1 各市(州)服务机构数量占比(占比前十)

4.2 兑付周期较长

统计各市(州)兑付周期占比情况:每年兑付一次市(州)占比达77%,每半年兑付一次占比达15%,每月兑付一次占比8%。可见大部分市(州)为每年兑付一次,兑付周期较长导致回款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资金周转。

4.3 兑付模式不统一

市(州)兑付模式分为2种:①企业兑付即创新主体持申领的创新券向属地市(州)提交兑付申请,市(州)将款项拨付给创新主体。②机构兑付即服务机构接收创新券并向服务的创新主体属地市(州)提交兑付申请,市(州)将款项拨付给服务机构。2种模式的优缺点如表2所示。

表2 企业兑付和机构兑付的优缺点

5 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对策

5.1 加强创新券政策宣贯

通过分区域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组织政策宣贯、业务培训、微平台答疑、专题研讨等,实现更多创新主体、服务机构充分知情和积极参与,并逐步提升各市(州)管理部门人员的业务水平。

5.2 建立健全创新券工作体系

坚持“省级统筹、市(州)发券、逐级补助”的原则,提升省市联动效能。推动各市(州)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创新券规章制度、落实专门的机构及人员负责市(州)创新券管理服务工作,形成市(州)科技创新券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5.3 完善统一申报平台,实现创新券跨区域互认互通

对现有创新券服务管理平台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与科技资源服务行业进行数据对接,实现服务资源共享。统一兑付模式为企业兑付或指定第三方金融机构统一资金兑付,制定统一的创新券机构认定标准,建立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服务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创新创业效能。

6 结语

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激发了全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团队和创业者创新创业活动。本文通过研究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的举措、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实施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政策。

猜你喜欢

四川省主体机构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