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J-Stage国家期刊传播平台与期刊语种影响研究

2022-11-21顾立平万益嘉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双语期刊

刘 闯 顾立平 万益嘉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100101

2)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3)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近年来,开放获取国际化运动对全球科技期刊出版事业造成巨大影响,并且引发了2个实践问题:一是在国际出版商主导的开放获取期刊发展环境下,本土出版社的发展问题;二是国家级别的科研资助机构除了资助开放获取期刊之外,如何为本国的开放获取期刊营造有利的学术交流环境。

在2022年6月17日召开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2)》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杨卫院士表示,学术出版会经历“三个转变”:数字化、开放科学和平台化[1]。我国正大力推动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并把科技期刊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视为重要发展方向。2021年11月15日,中国科协印发的《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将“打造科技期刊发展中心”“深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做大一流期刊矩阵”作为重点任务,提出要建立自主可控、面向国际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和开放获取资源平台,促进科技论文和科学数据的汇聚和共享;联合国内外科技社团和出版机构,成立全球科技期刊联盟[2]。在2022年6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张玉卓再次强调,我国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扩大领军期刊方阵,做强后备期刊梯队,推动更多优秀期刊进入世界一流行列[3]。在科技期刊出版数字化、开放化和平台化方面,日本科技期刊及其传播平台是我国可以借鉴的国家级实践案例。

目前,广义上的科技期刊平台种类很多。例如,Web of Science属于文摘索引引文数据库,Ulich属于期刊索引平台,Scopus属于文摘索引平台,DOAJ、DOAR、DOAB则是专注于期刊、知识库、图书的开放获取资源索引平台。四大国际出版商——Elsevier、Springer Nature、Wiley、Taylor & Francis和SAGE属于国际出版商治理下的全文内容平台。著名的BASE集成全球电子期刊和机构知识库的元数据,并提供开放获取的全文链接,属于开放内容平台。在国内,维普、万方、中国知网等中文期刊的论文内容集成商获得了众多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支持。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有国家级的科技期刊出版平台,例如日本的J-Stage(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ggregator, Electronic)和CiNii、巴西的SciELO[4]、南非的African Journals Online(AJOL)等。

由全球科技期刊平台的案例可见,并不存在仅依靠商业化模式运营的科技期刊平台,也不存在仅依靠国家资助的科技期刊平台,两者长期并存是普遍现象。有些平台具有本地资源优势和本土影响力;有些平台做到了吸纳各国资源,具备国际影响力。

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发展过程中,平衡商业性和公益性对于科技期刊平台而言至关重要。日本的J-Stage及其收录的科技期刊可以作为长期观察的案例之一。

自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科技期刊主要以日文出版,少数的日本科技期刊以英文出版,这个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提升、出现出国留学风潮的背景下发生改变。2000年之后,日本出现了大批科技期刊,有的期刊采用全日文出版,有的期刊发表的日文论文含有英文题名和摘要等。

传统的日本科技期刊主要包括3种类型[5]:大学类学刊、学会期刊、国际性英文期刊。其中,学会期刊多为日文刊物或日文、英文混合期刊,代表日本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当下真实的科研水平。各个领域的学会是学会期刊的办刊主体,学会期刊主要有学会论文(摘要)集、学会正式学术期刊两大类别,后者主要刊登反映日本科技水平的内容,其特点是:(1)日文论文普遍附有英文摘要;(2)日文论文与英文论文混合刊载;(3)一篇论文同时有日文与英文版本等。

综上所述,日本科技期刊具有出版单位和定位的复杂性,具有语种使用的复杂性,也深受全球学术交流环境中的各个利益相关方以及科技信息开放获取潮流的影响。

如何在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不完全英语化,如何在支持全球开放获取运动的同时确保国内刊物不被边缘化,是期刊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此,日本主要的科研资助机构建设了强而有力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平台J-Stage,结合既有的国内平台(如CiNii)和国外平台,形成多语种期刊共同发展的良好学术交流环境。J-Stage采取集中化(形成国家级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平台)、分布式(收录期刊来自多个学会)、多元化(具有出版、索引、宣传、评估、遴选、引导、引介、研发等功能)和多角化(提供论文、数据、档案等方面的服务)的发展策略。由于我国期刊与日本期刊面临的问题相似,J-Stage的双语并存发展等策略对中国国家级期刊平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已有学者对使用J-Stage检索文献[6]或者J-Stage的新型功能[7]进行研究,前期研究多以平台应用为重点[8-10]。本文主要关注J-Stage的发展,系统梳理J-Stage在推动日本科技期刊整体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与角色,以及J-Stage服务的实施细节;主要采用前瞻研究法[11],从J-Stage的平台架构、组织和功能方面,结合日本科技期刊的语种分类进行分析,得出对我国科技期刊平台建设的建议。

1 J-Stage概况

1.1 受日本科研资助机构支持

日本国家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J-Stage受到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JST)的长期资助。JST于2013年颁布开放获取政策[12-13],之后协助日本内阁府制定开放科学政策,并于2017年制定了新的出版物开放获取及科研数据管理政策[14](原政策于2013年废止[15])及其实施指南[16]。

1.2 开放获取期刊数量迅速增加

在日本的国家政策背景与科学发展趋势之下,J-Stage已收录500万篇论文和3000余种期刊,开放获取程度也不断加深(表1)。J-Stage收录的期刊中,超过2/3属于开放获取期刊,其中绝大多数论文为开放获取论文;有些期刊已成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或正在转型。

表1 J-Stage收录的期刊情况

J-Stage收录的不同语种期刊的情况如表2所示。在J-Stage收录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刊物中,有近一半属于日文刊物,而其收录的生命科学、工程技术、跨学科科学等领域的期刊中,则有近一半属于双语刊物。可见,日本期刊的发展策略是双语并存发展。

表2 J-Stage期刊的学科分类与语种情况

1.3 牵头成立全球开放获取学术交流平台联盟

在持续推进本土科技成果及期刊国际化和影响力提升方面,J-Stage做了很多尝试。

全球开放获取学术交流平台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Open Access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GLOALL)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的支持下成立的[19],包括六大平台:非洲的AJOL、拉丁美洲的SciELO和AmeliCA、北美洲的Erudit、欧洲的OpenEdition,以及亚洲的J-Stage。J-Stage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处在六大平台的最前列。

J-Stage在国际上屡屡代表日本学术界发声。JST和J-Stage针对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趋势召开了系列座谈会和研讨会[20],拟就未来发展进行判断和决策。J-Stage为日本科研政策的制订提供了实践经验。

1.4 近期发展的情况与难点

2021年7月15日,主管J-Stage的JST信息基础设施部主任中岛丽子受邀作了有关J-Stage的报告。报告指出:依照J-Stage原有的政策,该平台应为所有期刊提供统一的功能和服务;政策调整后,平台会根据每种期刊的目标和战略提供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并与合作用户组织实施试点项目,以提供必要且有效的服务。此外,J-Stage实施了期刊咨询项目,为期刊发展制定详细的步骤和策略,并支持合作期刊战略计划的实施。同时,报告也阐述了J-Stage目前在运营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和挑战。(1)学术社群小。在日本,细分研究领域多、学术社群较为分散,因此产生了许多小型社群,导致部分期刊上传的论文数量减少。(2)论文显示度低。期刊论文大多由日本国内学者撰写,并在日本国内传播,传播范围很难超越社群边界。(3)经费基础薄弱。J-Stage当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会员费,平台很难在会员利益和论文开放获取之间维持平衡。例如,许多会员为获取期刊内容支付会员费,而如果期刊开放获取,他们就失去了保持会员身份的动机。(4)期刊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许多学会缺乏可持续的期刊运营机制。(5)运营负担较重。行政管理工作、编辑工作、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等都需要平台投入人力物力。(6)开放获取面临困难。学会因担心期刊开放获取后被公众认为质量下降,不愿实行开放获取;难以实现收取的会员费与平台论文处理费之间的收支平衡等。

2 日本科技期刊及J-Stage情况分析

2.1 日本科技期刊的语种分类

2.1.1 发展需求影响期刊语种

日本有关科技期刊的法律法规已较为严谨和规范,涉及科技期刊的法律法规共有14部,并且依据新出版技术进行了修订[21-22]。近年来,日本政府持续修订著作权法,主要关注纸质本的复制和传播,以及著作权侵权的认定细则与罚则[23]。

我国科技期刊关注的国际化问题与日本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24-25]。依据日本的科技发展历史以及日本科技期刊的史料证据,可大致区分不同历史阶段日本科技期刊的语种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日本科技期刊发展的历史阶段和语种情况

2.1.2 在开放科学时代紧跟国家政策趋势

日本科技期刊采取了紧跟国际潮流、兼顾本地需求的发展方式。日本科技期刊的相关政策、战略指南、研究报告等中均有分析欧美国家科技发展趋势的内容,也有分析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动态的内容。在实践中,日本科技期刊通过调研日本国内科学发展的情况制定发展方案。

日本科技期刊经历过语种转型,也经历过期刊编辑电子化、期刊出版网络化以及过刊数字化,目前面临着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科学的挑战。日本内阁府、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方面均有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其中充分考量了国际上正在发展的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JST、日本科学理事会(Science Council of Japan,SCJ)、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JSPS)等科研资助机构的政策也在推动科技期刊的开放获取。

日本科技期刊主要通过2种方式实现国际化发展。(1)将优秀的日文论文翻译为英文论文,并发表在英文刊物上,为英文刊物争取较高的影响因子。《日本物理学会杂志》(JournalofthePhysicalSocietyofJapan)就是此类英文刊物[26]。(2)通过国家开放获取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J-Stage等)传播本国期刊。J-Stage采取多种经营策略,可为初创刊物、中小型本土刊物,以及具有悠久历史的刊物提供相应的出版服务和传播服务。

2.1.3 期刊双语发展的典型案例2.1.3.1 编委国际化

《农业气象》(JournalofAgriculturalMeteorology)是农业与食品科学领域的双语期刊,于1943年创刊,目前共发表了3200篇论文[27];2021年影响因子为1.375,是日本农业气象学会(Th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of Japan)主办的开放获取期刊;被Scopus收录,未被SCI收录。

《药学杂志》(YakugakuZasshi)是日文期刊,1947—2022年共发表17696篇论文[28],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2021年影响因子为0.314,是日本药物学会(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主办的开放获取期刊;被Scopus和PubMed收录,未被SCI收录。

上述2种期刊历史悠久,主办单位均为学会,所在领域为日本的两大传统优势学科——农学和医学。《农业气象》的编委中,日本本土学者和海外专家比例相当;《药学杂志》的编委大多来自日本高校。日本传统优势学科期刊吸纳海外专家进入编委会,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日本科技期刊双语发展的趋势。

2.1.3.2 双语混合、开放获取

《日本流变学会志》(NihonReorojiGakkaishi)是双语期刊,创刊于1973年,每年刊发5期,截至2022年共出版1597篇论文[29],涉及物理、化学、地球科学与天文学等学科领域,覆盖范围较广。该刊是日本流变学学会(The Society of Rheology)主办的开放获取期刊,被Scopus收录,未被SCI收录。

《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是双语期刊,1999—2022年共发表4879篇论文[30],涉及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等领域;2021年的影响因子为1.777,是日本电化学学会(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主办的开放获取期刊;被Scopus和DOAJ收录,未被SCI收录。

《日本陶瓷学会杂志》(JournaloftheCeramicSocietyofJapan)是双语期刊,被引频次较高, 2007—2022年共发表3451篇论文[31],涉及物理、化学、地球科学与天文学等领域。该刊是日本陶瓷学会(Ceramic Society of Japan)主办的开放获取期刊,被Scopus收录,未被SCI收录。

上述3种期刊均既出版英文论文,也出版日文论文,因此比较能够代表日本双语期刊的现状,即双语混合、开放获取。上述3种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以来自日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为主,囊括少数国外机构的专家,期刊稍具国际影响力。

2.1.3.3 新兴领域的开放获取期刊

《硬组织生物学》(JournalofHardTissueBiology)是双语期刊,依托J-Stage出版发行,2003—2022年共发表976篇论文[32],涉及生物学、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等领域。该刊是日本硬组织再生生物学学会(The Society for Hard Tissue Regenerative Biology)主办的开放获取期刊,被Scopus收录,未被SCI收录。

《纤维科学与技术》(JournalofFiberScienceandTechnology)是双语期刊,依托J-Stage出版发行,2016—2022年共发表234篇论文[33],涉及化学、一般工程、纳米科学与材料科学领域。该刊是日本纤维科学技术学会(The Society of Fib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主办的开放获取期刊,未被Scopus或SCI收录。

上述2种期刊主要依托J-Stage进行电子化、网络化和开放化的出版和传播,目前处于JCR Q4区,还在缓慢成长。上述2种期刊都属于新兴学科领域,需要与国际期刊竞争稿源,但由于创刊较晚,其过刊数字化的工作量较小;受到J-Stage的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经费压力较小。

2.2 J-Stage的平台架构、组织和功能

2.2.1 支持学术传播的平台架构

JST建设J-Stage的初衷是突破日本科技期刊的发展困境,例如日本的学术团体与欧美国家相比规模较小、期刊不具备数字化的专业知识、支持日文的出版软件不多等。J-Stage最终成为可帮助日本中小型出版社创建电子期刊、为日本学术界集中管理电子期刊、提供学术出版全流程服务的国家级信息服务系统。

JST于1999年10月启动J-Stage项目,于2000年1月正式启用J-Stage,自2005年起每年向J-Stage提供12亿日元(约8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财政经费。J-Stage担负管理科技期刊、为科研人员提供文献服务的职责。在2005年,J-Stage已经能够支持在线出版的完整流程,包括稿件提交/接收、同行评议、编辑出版等。公众可以在J-Stage平台下载论文全文的PDF文件、访问论文的引文数据和全文数据;科技期刊编辑可以在该平台上把作者提供的视频或音频数据添加到论文页面,使之成为补充信息,也可以发布信息和修改论文。此外,在2002年JST Link Center与J-Stage对接之后,读者可以通过Linking服务跳转至其他文献平台[34]。

J-Stage的服务对象有两大类:(1)终端用户,即读者。J-Stage为终端用户检索和下载文献全文提供了便利。(2)科技期刊编辑。J-Stage可使科技期刊网络化、电子化和开放化。早期的J-EAST(JST English Articl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AD(Directory Database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Activities)等期刊数据库系统较适合日本科研人员。J-Stage与CrossRef、Chemical Portal和PubMed等合作且采用DOI等国际标准,以方便终端用户检索文献和获取全文[35]。国际化举措为J-Stage带来更多的国外用户,也使其成为受到日本国内用户青睐的科技论文查询平台。

2.2.2 “小团队”与“大网络”的组织方式

J-Stage与日本的各个学会保持紧密合作,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获取文献以及发表论文的渠道,也为学会建立期刊宣传渠道,以扶植本国科技期刊。2016年,一项针对日本昆虫学期刊的调研活动显示,读者可从J-Stage获取14种日本昆虫学研究期刊[36]。如果没有J-Stage等支持科技期刊出版的平台,日本学会期刊可能并不会取得迅速的发展。日本学会期刊,如AppliedEntomologyandZoology和EntomologicalScience等,都取得了较高的影响因子。

2019年5月,J-Stage明确促进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是其发展战略。目前已有95%的J-Stage论文实施开放获取,但是J-Stage中具有明确开放获取许可协议的开放获取期刊仅占2.3%。这种现象表明,通过J-Stage提供开放获取论文远比等待科技期刊制定开放获取政策更能够直接有效地实现开放获取。

目前J-Stage共与53家学会合作,主要提供开放获取和网络化、电子化服务。此外,J-Stage与数据库集成商紧密合作,以保证为读者提供检索和获取全文的服务。J-Stage也与Summon(ProQuest)、Google、Google Scholar、PubMed等开展多方位合作。

日本的科技期刊交流平台并不仅有J-Stage,由日本商业公司开发的JDreamIII也可提供文摘索引和引文数据,其与J-Stage开展合作,能够间接供应全文。J-Stage与JDreamIII的合作是科技期刊交流平台公益性和商业性结合的典型案例。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NII)支持建立的CiNii既包含论文元数据,又包含论文全文,其拥有的期刊版权和收录的期刊数量多于J-Stage;而J-Stage可提供论文出版以及后续的数据出版服务,两者合作能够丰富彼此的资源量和服务功能。国家级科技期刊出版与传播平台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多元并存;既有推动阶段性国家科技战略发展的功能,又有整合学术资源与支撑期刊顺利度过开放科学时期的作用。

2.2.3 重视用户需求与感受的超前功能

超前功能是指已成为部分用户的需求,但尚未成为全部用户需求的待开发功能。这类系统功能的发现取决于平台对用户感受细节的重视,以及定期的用户推广和调研。J-Stage按照用户需求的优先次序,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开发超前功能,逐步获得用户的信赖和支持。

为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调整战略后的J-Stage特别重视用户信息与服务研究:自2013年起每年进行用户调查,并发布用户调查报告,报告在2015—2017年大致形成了固定的格式[37-39]。J-Stage的最新战略[40]强调维护电子期刊出版平台、保持与学术社群的合作,以及不断优化平台服务的基本立场。

J-Stage 2020年研发的J-STAGE Data服务,是利用国际上通用的Figshare数据知识库系统[41],把J-Stage上的作者和期刊机构的数据集关联起来并赋予DOI后,以完全开放获取方式为用户提供的服务。J-STAGE Data适应了许多日本大学和科研资助机构制定的强制或鼓励科研数据开放获取的政策。J-Stage已将J-STAGE Data嵌入到J-Stage中[42]。J-STAGE Data项目的成果有三[43]:(1)增加基于XML的书目信息;(2)增加数据及其数据标签;(3)在检索结果界面显示科研数据的信息(可获取数据的数据知识库链接)。

为了平台未来的长期发展,J-Stage预备了日本数据战略所需的科技信息资源。在权益梳理、信息组织、资源储备方面,J-Stage既能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又为未来国家战略铺路。在J-Stage的基础上建设的J-STAGE Data具有三大管理特色:(1)要求期刊提供数据重用的许可协议;(2)要求期刊仅使用英语记录论文元数据[作者(Author)、题名(Title)、摘要(Description)、原始稿件标题(Manuscript Title)除外],并对数据大小作出限制(5 GB);(3)广泛收录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像和影音动画。

国家级科技期刊平台不仅是期刊发展的基础设施,还要兼具前瞻性导向作用和精益管理能力。J-Stage既具备国家战略视野,又可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

3 对我国的启示

3.1 建设国家级公益性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平台

J-Stage的平台架构、组织和功能的具体特色值得我国期刊出版平台借鉴。

(1) 重视用户体验,尤其是细节方面。例如,J-Stage会提前发布系统维护和暂停服务的通知[44];每年进行针对出版社和读者两大群体的调查[45],以确保平台战略的稳定实施和及时调整。

(2) 不断更新服务,提高公益性服务水平。J-Stage每年拨付固定的建设经费进行平台系统研发,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平台整合与升级。J-Stage开发的新系统具有3个特点:①以用户调研为依据[46];②系统测试版和原版本并行,新系统稳定运行之后才正式对外发布[47];③以图文形式介绍新系统的操作方式[48-49]。

(3) 对接国际标准。J-Stage自建立初期即采取国际化标准建设电子期刊出版平台。早期,J-Stage参与和使用国际标准,如使用COUNTER R5[50]和Altmetric[51]等;现阶段,J-Stage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4) 建立合作网络。J-Stage采取“小团队”与“大网络”的组织方式,支持学会发展开放获取的科技期刊,与学会和出版商共同把关稿件质量、保障平台内容供应;同时与其他日本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合作,优势互补。

3.2 提升非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日本科技期刊的发展紧跟国际潮流,并兼顾本地发展需求。日本科技期刊依托J-Stage平台实现双语并存发展的国际影响力提升策略。我国科技期刊关注的国际化问题与日本科技期刊相近。

在J-Stage收录的所有期刊中,双语期刊约占四成;在全部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中,双语期刊也约占四成。但经过同行评议的开放获取双语期刊在各自学科领域期刊中所占比例的差别较大,其原因可能是不同学科学者的发文需求不同,基础科学领域学者倾向于先在日文期刊上发表成果,而工程技术领域学者倾向于把技术细节发表在日文期刊上,把技术成果发表在英文期刊上。

近20年来,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科学、跨学领域的发展迅速,相关期刊数量增加较快,合作办刊的情况愈发常见。具体而论,《硬组织生物学》《纤维科学与技术》等期刊属于新兴学科领域,特点是专业、小众,因此通过国家级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可以实现双语发展,进而实现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提升。而《农业气象》和《药学杂志》这类历史悠久的学术期刊,一方面能够在J-Stage上开放数字化后的过刊论文;另一方面得到了J-Stage和学会的双重支持,能够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日本流变学会志》《电化学》《日本陶瓷学会杂志》等期刊同时发表英文论文和日文论文,其编委以日本高校教授为主,同时包含海外专家学者,更能产生海外影响力、实现学术交汇与共鸣。

4 结语

日本国家科技期刊传播平台J-Stage目前已成为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可促进日本学术期刊开放获取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期刊面临与日本期刊类似的发展问题,因而J-Stage的双语并存发展等策略对中国期刊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J-Stage的具体特色在于整合国家资源、采取公益性运行机制、重视用户体验、不断更新服务、对接国际标准等,J-Stage的建设有利于日本期刊的双语并存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此外,J-Stage具有前瞻性导向作用和精益管理能力。

未来的研究主要分为3个方向:(1)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期刊状况,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参考;(2)深入调研日本科技期刊的具体案例,进行系统性、大规模、有重点的多重案例研究;(3)及时更新信息,发现最新动态,持续跟踪和挖掘有价值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将调研成果与我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结合,做到相印证、相检讨、相激励,方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双语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期刊审稿进度表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