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2022-11-21贾红梅张宏杰

果树资源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喷药成虫幼虫

贾红梅,张宏杰,张 旭

(1.广饶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广饶 257300;2.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浙江 鄞州 315000)

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 又名秋幕毛虫、网幕毛虫等,是一种危害大、易传播、繁殖快、难根治的国际性检疫害虫,1996年东营市首次在河口区发现美国白蛾,2004年广饶县在丁庄镇首次发现美国白蛾。目前美国白蛾在广饶县呈现高发多发趋势,对林业生态建设构成严重威胁,对城市园林绿化造成严重影响。

1 生活史及形态特征

美国白蛾一年发生3代,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发育历期不整齐,虫期重叠发生,3代交替危害。成虫体长13~15 mm,翅展23~42 mm,体白色,只有越冬代的雄蛾前翅散布数量不等的淡黑色斑点,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卵球形,直径约0.4~0.5 mm,初产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近孵化时呈灰褐色;幼龄幼虫黄绿色,老熟幼虫灰黑色,有光泽;蛹体长8~15 mm,初淡黄色,后为褐色、暗红褐色。

2 为害特点

2.1 食性杂、食量大

美国白蛾主要喜食的植物有桑树、杨树、白蜡、榆树、柳树、泡桐、刺槐、多种果树及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多种农作物,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 300多种。美国白蛾是幼虫期进行为害,具有暴食性强、群居网幕危害的特点。一般1头幼虫一生可取食大型树叶8~15片,小型树叶18~23片。

2.2 危害大、传播途径广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较强,一只雌蛾平均产卵量500~800粒,最高能达到1 500粒以上。1~3龄幼虫在网幕行群居生活,4龄以后破网满树为害,严重发生时吃光吃残寄主叶片,影响树木的抗逆能力和正常生长。随着物流行业发展,各类交通工具往来频繁,为美国白蛾远距离传播提供了可能,传播范围逐年扩大。

2.3 适应性强,出现扰民现象

美国白蛾适应任何环境,在低温-16 ℃、高温40 ℃的恶劣天气中仍然能存活,在臭水坑、杂草丛等环境条件不好的地方亦可生存。美国白蛾发生严重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3 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一年3代,完成一代生活史要经历成虫、卵、幼虫和蛹4 个发育历期。当4月份气温达到15 ℃以上时,越冬蛹即羽化,成虫寿命3~11 d,交尾后产卵于叶背,卵粒绿色,单层排列成片状。 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结网于其内取食,行群居生活,1~3龄虫在网内生存;4龄后破网分散取食,食量猛增。第1代幼虫危害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2代幼虫危害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3代幼虫危害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第1代幼虫发育比较整齐,第2、3代幼虫出现重叠现象。9 月底至11 月上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化蛹越冬。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对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宣传[1]

美国白蛾防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工程,只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整个工程才有生命力。因此,需要地方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林业部门和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通过电视、报刊、微信、网络、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普及美国白蛾识别技术和防治知识,并及时给予防治指导,以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防治的主动性,有效预防和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营造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4.2 做好监测预报及检疫预警工作

预测预报是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前提,要提前开展细致的监测普查,充分掌握美国白蛾发生发展情况及分布特点。建立固定虫情监测点,定期对美国白蛾的发生量及发生时期进行实时监测,确定防治的最佳时间。同时加强对区域内苗木的检疫,各级相关检疫部门要认真开展植物检疫工作,杜绝疫区内的林木未经过处理就调出或者调入情况的发生,重点对无检疫证运输等违法现象进行查处,从源头上控制疫情的传播。

4.3 建立健全美国白蛾防控机制

美国白蛾防治按照“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区域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由所在政府具体负责防治工作,林业部门搞好技术指导,相关部门做好协同配合防治。基层护林监测人员,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汇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具体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封锁疫情区域,各方协调统一防治、联合作战,全面清除美国白蛾,遏制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2]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人工物理防控

5.1.1 剪除网幕

在美国白蛾网幕期,护林员巡查林区发现网幕后,立即用高枝剪将网幕剪下,剪除时尽量避免破坏网幕,以防幼虫从网幕掉落后再次爬树为害。剪除的网幕就地挖沟深埋和焚烧处理。

5.1.2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

近年来,广饶县在部分林场、种苗基地安装了一定数量的太阳能杀虫灯,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飞蛾,将诱到的成虫集中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消减成虫产卵的数量,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5.1.3 蛹期防治

一是挖蛹灭虫。利用美国白蛾集中在树干老皮裂缝、林下土壤、砖头瓦块缝隙、枯枝落叶及柴草垃圾堆中越冬的习性,在10月份至次年3月份美国白蛾越冬期,将蛹挖出,集中消灭;二是围草诱蛹。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 m处,用绑草把方式诱集幼虫化蛹,化蛹结束后解除草把就地集中销毁。

5.2 生物防治

5.2.1 林区释放白蛾天敌

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一种寄生峰,是美国白蛾的天敌。近年来,广饶县孙武湖生态林场、李鹊种苗基地每年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投放周氏啮小蜂3万枚,实施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措施。目前看,周氏啮小蜂防治效果明显,因其具有个体小、飞翔力强、寄生率高的特点,达到了生物控制美国白蛾的效果。

5.2.2 喷洒生物农药

美国白蛾在2~3龄时选择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2 000 倍液或者苏云金杆菌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治的效果比较理想。另外还可应用性信息素干扰雌雄成虫的正常交配,阻断成虫产卵链条,降低其后代基数。[3]

5.3 化学防治

5.3.1 喷药防治

利用大型喷药车、高压机动喷雾机等喷药机械对树木进行喷药防治,使用药剂可选择阿维菌素、灭幼脲类等无公害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药剂。

5.3.2 喷烟防治

选择无风的天气,在早晚(或阴天全天)利用弥雾机对郁闭度大的果园喷烟熏杀美国白蛾。

5.3.3 飞机喷药防治

根据调查监测数据和美国白蛾发生动态,科学分析美国白蛾发生发展趋势,制定飞防方案,在美国白蛾幼虫为害期实施飞机集中喷药防治,药剂可选择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灭幼脲类等无公害农药,可大面积消灭幼虫,降低虫口基数。

6 结语

本文总结了美国白蛾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措施,建议在防治过程中,本着科学合理的态度,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不断加强日常的监测管护、预报预警,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及措施,一定能有效杜绝美国白蛾疫情的发生和扩散蔓延,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喷药成虫幼虫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高株果树自动喷药机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
乡村无人机喷药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雨季喷药应注意的问题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