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宁区花卉产业发展SWOT分析

2022-11-21骆书发

热带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花卉发展

骆书发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650224)

昆明市晋宁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花卉种植,2014年前后兴盛起来,经过多年发展,晋宁区花卉产业于2019年8月被正式列为云南省首批“一县一业”示范县产业之一。截至2020年,晋宁区花卉园艺种植面积达3 926.7 hm2,毛收入达45万元/hm2,花卉第一产总值27.5亿元,花卉第二产总值44.5亿元,花卉产业从业人员达5.3万人。晋宁区花卉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均位于全省第一,已成为全国第一的鲜切花种植大县,产品远销国内外大中城市,全国鲜切花七成产自云南,云南鲜切花七成产自晋宁。为促进晋宁花卉产业持续向快、向好发展,笔者对晋宁区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及机遇、威胁等进行分析,以期为晋宁区花卉产业发展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晋宁区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

1.1 环境区位及产业基础好

云南有寒、温、热3个气候带7种气候类型,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多样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与非洲(肯尼亚)、南美洲(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并称为世界三大最适宜花卉生产的地区[1]。晋宁区北接滇池、东邻抚仙湖,正处云南花卉生产核心区,属低纬度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是生产优质花卉的重点地区之一。同时,晋宁区紧邻昆明斗南国际花卉市场,区位优势明显,加之地域开阔,交通便捷,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也更为突出。经过近30年的不懈发展,晋宁区已是全国鲜切花生产第一大县。

1.2 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晋宁区不断加强花卉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度,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积极引进花卉龙头企业,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认定一批花卉行业新型职业农民,持续提高晋宁花卉产业组织化程度。通过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提高花卉业的相对效率;为农民提供交流平台、市场信息、技术培训、商业咨询和服务,将传统的家庭小规模生产优化整合,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培养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优秀植物育种员和营销员,成为晋宁区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3 市场认可度佳,科技支撑逐步加强

晋宁区花卉产业迅猛发展,花卉种植区逐步集中,辐射范围增大,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型,形成了以玫瑰为主,其他多种花品为辅的发展格局,呈现出“全国鲜切花七成产自云南,云南鲜切花七成产自晋宁”的市场品牌效应,“高原花都”的美誉不断深入人心,市场认可度不断增强。近年来,晋宁花卉产业积极引进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进驻,先后吸引了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和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众多科技支撑平台,并于2021年7月16日揭牌“云南晋宁花卉科技小院”,为晋宁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了科技支撑。

2 晋宁区花卉产业发展的劣势

2.1 生产基地现代化程度低

晋宁区花卉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现代化程度低。例如在种植设施建设方面,大多以普通大棚为主,抗灾能力弱;在水利排灌设施方面,没有集中统一规划,效率不高;在交通运输设施方面,由于地理条件及土地权属问题等原因,覆盖面不广,大大影响了花卉运输的发展后劲。由于生产基地现代化程度低,相关配套设施不足,不得不长期使用化肥农药,使花卉种植地甚至滇池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保护压力。

2.2 产业标准化、专业化及规模化程度低

晋宁区大部分花卉生产企业都是由传统生产方式的小农户发展起来的,缺少系统科学的管理经验和可持续发展动力。小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直接导致产业整体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之还未培育出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花卉生产大企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目前仍以家庭个体户分散经营为主,致使晋宁整个花卉产业的发展缺乏活力。

2.3 冷链物流体系及专业化市场构建不足

云南省花卉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相对较晚,受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科技水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晋宁区虽是云南省最大的鲜切花种植基地,但冷链物流体系薄弱,缺少采后处理设施和加工、包装、冷藏保鲜处理,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其次,晋宁区基本依托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交易,缺乏自己的专业化市场,不能及时掌握和控制一级市场,增加了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对花卉产业的发展也形成制约。

3 晋宁区花卉产业发展的机遇

3.1 花卉需求市场广阔

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一直保持旺盛的消费需求,花卉功能不断拓展,需求不断多元化。随着消费升级,花卉市场已经变成一个刚需的市场,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花卉消费潜力巨大。近年来全国花卉消费额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在递增[3],国内花卉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升级态势。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家庭园艺的兴起,对花卉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城镇化进程也增强城市园林建设对花卉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及追求高端生活品质,花卉消费主体逐步转向多元化,为花卉消费增长带来机遇。

3.2 政策大力支持

当地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推动晋宁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政产学研农五位一体创新推动晋宁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昆明市晋宁区“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晋宁要瞄准“世界一流、中国最优”目标,通过组织召开花卉产业发展推进会,建立晋宁县地方花卉种植干部和党员培训基地、花卉产业孵化基地、优质农民培训基地、花卉产业党建联盟等,积聚政、产、学、研、农等资源优势,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花卉产业集群,拓展花卉产业链,重点培育花卉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广晋宁花卉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晋宁花卉品牌,稳步推进晋宁花卉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4 晋宁区花卉产业发展的威胁

4.1 斗南花卉市场的冲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贡斗南就一直作为云南花卉交易中心,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晋宁花卉种植规模虽然很大,但产业上长期以种植加工为主,交易物流落后,一直依托斗南花卉市场交易,缺乏自己的专业市场,短时期内即使建成,也难以撼动斗南花卉交易市场的领头地位。斗南花卉市场或将长期影响着晋宁花卉产业的发展。

4.2 其他地区花卉产业发展迅猛

国际上,花卉行业历经多年发展,以荷兰、德国和日本等为主的花卉产业发达国家不断向产业链上游集中,将种子、种苗、种球和新品种研发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花卉产业发展形成极大冲击。从国内看,我国重点花卉产区除云南外,还有四川、海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等花卉产区,各地区各有优势,从花卉观赏到高端产品都做到区域独特,一定程度上也威胁着晋宁花卉产业的发展。从省内看,云南花卉产业除晋宁以外,还有昆明的五华、盘龙、嵩明,红河的泸西、弥勒、屏边,玉溪红塔等区(县),也在迅猛发展。

4.3 国际国内花卉需求多元化

花卉是一种替代性强的产品,为适应消费者喜好的不断变化,世界上花卉生产先进国家都把选育新品种作为发展花卉业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4]。近年来世界各地对花卉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花卉品种、等级、效用、花卉衍生品等方面都有了新的需求。“小、散、弱”的生产方式很难满足国际花卉市场的庞大需求,花农对于世界各国的文化缺乏了解,不掌握各种花卉的国际需求时间容易导致供给和需求错位[5]。花卉产业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对晋宁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的挑战。

5 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晋宁区花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一县一业”为契机,逐步突出工业化和现代化农业特点,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优化模式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历经近30年的发展,晋宁区花卉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内外竞争和城市发展的冲击,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产业现代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冷链物流体系及专业化市场构建不足等问题,使得“晋花”的国际竞争力得不到显著提升,而品类相对于国际需求还较为单一、高品质花品仍较为缺乏等也限制了竞争力的提升。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晋宁区花卉产业应在产业优势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抓住机遇,弥补劣势;扬长避短,克服威胁。

为此,晋宁区花卉产业需要充分发挥优势、补齐劣势短板、把握重大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以“科技小院”、涉农高校、农科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等科技支撑点构建带动花卉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面,通过科技支撑建立花卉绿色生产标准化体系;着力加强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创建产业示范基地,提升产业基地现代化程度,促进花卉产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提高全区花卉种植面积和效率;着力生产环节的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和集成示范,推动花卉产业绿色发展;着力科技引领,重点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选育、引进、驯化等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着力数字花卉建设,赋能花卉产业,积极推进物联网和花卉数字平台建设,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升级产业发展,提升晋宁花卉交易市场信息化水平;积极围绕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优势,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以花卉为纽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提升“云花”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花卉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