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为何成为“两面派”

2022-11-21

江苏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两面派小虎案例

施 英

一、案例重现

案例一:“把家当旅馆,把父母当敌人”的好学生

小钰在班里不仅成绩拔尖、能力全面,而且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帮助同学,深受大家喜爱。学校下周要开家长会,老师邀请小钰的家长分享经验,传授他们是如何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妈妈想要推脱,对老师说:“孩子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好。”老师认为妈妈太谦虚了,便说:“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他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把小钰当成学习榜样。”妈妈感到困惑,在别人看来集优点于一身的女儿在家完全是另一副模样,生活习惯差,时间观念弱,从不整理房间,做事丢三落四,对父母没有礼貌,要么把自己关进房间,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要么与父母交流时显得不耐烦,顶撞父母。妈妈问小钰:“为何把家当旅馆,把父母当敌人?为何不能像对待同学和老师一样对待她?”小钰冷冷地回了一句:“你不配!”

案例二:在家“小老虎”,出门“受气包”

小虎是家里的独生子,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骄横跋扈的性格。在家里,小虎只对爸爸百般顺从,只要爸爸皱一下眉,抡起胳膊摆出要揍人的架势,小虎立马收敛坏脾气。爷爷奶奶袒护小孙子:“脾气大的孩子不吃亏,出门在外不会被人欺负。”父母担心小虎在学校会欺负别人,惹上麻烦,希望老师对小虎严厉一点。可是,老师反映小虎在班里沉默寡言,不太愿意与人交往,即使与同学发生分歧,也只会一个人趴在课桌上流泪。老师找他谈心,他也只是哭,什么都不肯说,一副很委屈的样子。父母问小虎:“看你在家挺厉害的,怎么到了学校就变样了?”小虎说:“他们都不听我的,他们都是坏人!”

为何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判若两人?社会心理学中的团体动力学理论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解释。同一个孩子,由于所在团体的氛围、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关系等环境因素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不一样。小钰和小虎分别代表着两种令父母困惑和担心的情况:前者为学校适应良好,在家里表现不佳;后者为在家里没有大问题,在学校无法适应。尽管情况有所区别,但两者依然可以在家庭因素中找到共性。

二、孩子判若两人的原因

1.家长无意识的示范

家长不妨问一下自己:“家里有‘窝里横’的榜样吗?对外人客客气气,即使不顺心也会保持耐心,保留体面,但是回到家就不一样了,看到一件不如自己意的小事,就可能被激起愤怒的情绪,对家人大发雷霆、横加指责。”案例一中,小钰的妈妈是企业管理者,她在员工眼里是能力超群、为人和气的大姐姐,但在家对小钰要求严苛,不苟言笑,对爸爸也是各种数落和指责。她常说,家里人不像员工那样让她省心,在单位一句话就能交代完执行下去的事,在家里就是落实不到位。案例二中,小虎的爸爸在外是不争不抢的老实人,但回到家就对家人“摆威风”,对自己的父母也是呼来喝去。这种“两面派”的做法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对外人要客气,控制情绪,显示礼貌和修养,对家人则不需要,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因为家人不能把你怎么样。于是,在家和在校判若两人的情况就出现了。

2.家长没有树立威信

“威信”从字面上来说指威望和信誉。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有威信主要表现在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案例一中,小钰那句冷冰冰的“你不配!”表达的是对妈妈的失望和愤怒。她在学校动力十足,是因为学校制度赏罚分明,有严而有爱的教师、公平竞争的同学,她的努力与付出能得到欣赏和肯定,获得满满的自信和成就感。在家中,她在严厉的妈妈和缺席的爸爸那里得不到这种认可。无视孩子情感需求的家长无法得到孩子真正的尊重,所以,小钰表现出对妈妈的蔑视和攻击。案例二中,小虎爸爸表面看起来是权威的象征,但小虎对爸爸只有“畏”,没有“敬”,只是为了避免遭受打骂而服从爸爸。其实,小虎在家中已经表现出“两面派”的做法,谁厉害就听谁的。他并没有学习到什么是家庭规则,为什么要遵守家庭规则,该怎样遵守家庭规则。但是在学校里,课堂有纪律,作业有要求,游戏有规则,小虎便无法适应了。他在学校失去了安全感,对周围的人产生了强烈的戒备心理,不得不压抑自己的需求,变得与家里“称王称霸”的“小老虎”完全两样了。

三、如何帮助孩子在不同环境中保持态度一致

1.营造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对家人的尊重与爱是赢得孩子尊敬和爱戴的基础,也是孩子学习如何在家庭和学校中以稳定的态度对人对事的基础。要让案例一中的小钰在家也能将在学校的优秀表现一以贯之,首先,父母需要改变相处的模式,妈妈要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尊重和信任爸爸,与爸爸一起参与家庭教育。其次,父母要改变对小钰的态度,多一些关切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鼓励的话语,让她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被激励。小虎一家三代同堂,尊老爱幼应该成为家庭成员间相处的原则,如果父母对爷爷奶奶礼貌、孝顺,小虎就不敢对爷爷奶奶乱发脾气;如果父母之间互相尊重,遇事有商有量,在教育中统一标准,分工合作,小虎就不至于成为“两面派”,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现不同的自己。

2.还原真实的社交环境

最初,孩子是在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中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家庭和学校的人际交往氛围越相似,要求越统一,孩子就越能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一致性。孩子出现问题是父母反思和做出改变的开始。案例一中的小钰对待妈妈的态度恶劣并不意味着她会拒绝与父母沟通。父母可以借助教师邀请他们分享经验的机会,与小钰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从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开始,为曾经给小钰造成的伤害道歉,表达自己接下来会做出改变的真诚态度。对于她能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和赞赏表示自豪,并表示目前他们还没有资格在家长会上分享经验,等到能“配得上”小钰的尊重、小钰在家在校表现一致时才可以分享经验。父母可以倾听小钰在学校是如何做到全面发展的,让小钰带动父母一起变得优秀。同时,就家庭如何制定规则进行讨论。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样,家庭成员也需要共同遵守文明礼仪、时间观念、生活习惯和劳动分工等规则,每个成员都有责任为创造更美好的家而努力。

在小虎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家人可以运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练习在学校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小虎做手工时遇到困难叫爷爷来帮忙,因为爷爷没能帮他做好而大吼大叫,认为都是爷爷的错,爷爷一味地妥协忍让。父母看到后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当你不能很顺利地完成手工时,心里一定很着急。爷爷因为心疼你,帮你一起做手工并且任由你发脾气。但是你想想,如果你帮助了别人,别人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还怪罪你,你心里会怎么想?如果你在学校里对帮助你的老师或同学大发脾气,他们会怎么想?会怎么对你呢?现在,我们重新和爷爷一起练习一下,你让爷爷帮忙,他没能帮上忙,你该怎么说、怎么做?”像小虎这样的孩子,只是因为缺少恰当的人际交往技巧而在学校束手无策。家长可以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让孩子在反复的真实演练中掌握沟通技巧,并拓展到家庭以外的其他人际交往情境中。情景模拟是家人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无须批评爷爷奶奶的娇惯溺爱和小虎的野蛮任性,避免引起家庭成员的抵触情绪,可以在一个个启发式问题中,让每个成员领悟将心比心的重要性和广泛适用的沟通技巧,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两面派小虎案例
样板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生活中的“两面派”
小虎不见了
“两面派”妈妈
两面派
生活中的“两面派”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我帮助了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