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建构“乐·动·慧”课堂
——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

2022-11-21袁兴林

教师博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练跳绳建构

袁兴林

(如皋市李渔小学,江苏南通 226500)

深度学习是指以“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为核心的一种教学理念。深度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还要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探究,获得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乐·动·慧”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体育学练具体学情出发,给学生搭建一个“乐学”“善动”“智慧”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性、自主性体育学练,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快乐:学生学习体育的内驱力

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练兴趣;快乐能调动学生的体育学练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学练创造性。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对学生体育学练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度建构学生的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在显性的身体机能、技能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要注重调适学生的体育学练心理,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学练情绪、情感的养成,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悄然变化。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产生一种深层次的思维、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途中跑”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将相关的动作进行分解,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学练。如学习摆臂技术时,引导学生对比感受、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前摆时,一般左右不过中线,高度稍超过下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步长与步频的关系,认识到动作的舒展协调、自然放松是跑得快的秘诀;引导学生体验下肢蹬地,让学生认识到下肢的充分蹬地是跑得快的重要原因。通过多维度探索,学生对途中跑的技术应用有了切实的掌握。当学生应用相关的技术感受、体验到跑的速度、轻松度之后,自然地激发了对体育学练的热情,激发了体育学练的积极性。学生在体育学练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是乐此不疲。

快乐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内驱力,也是学生体育学练不断增值的重要元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自由、轻松、快乐、和谐的课堂学练氛围,从而深化学生的体育学练情感体验。教师要让学生在体育学练中享受到乐趣,从而锤炼学生的体育学练意志,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练品质,健全学生的体育学练人格,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善于学练、乐于学练。

二、活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生命力

活动是建构“乐·动·慧”课堂的根基,也是学生积累体育学练经验的基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开展体育活动舒展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天性,不断地开发学生的体育学练潜质。活动的“动”,不仅强调“动”的外在性特征,还强调生成学生的内在智慧。

小学体育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活动、运动、互动,就是要让学生身动、心动、智动,进而让学生的体育学练变得“灵动”起来。通过“动”,增加“学”和“练”的意义、价值。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探究、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动”中感受、体验“学”的意义。活动包括师生、生生主体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体育学习的律动。如在教学“花样跳绳”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要从注重单个的知识点向注重学科素养培育转变。在“花样跳绳”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跳绳的多样化跳法,还要巩固学生的跳绳动作。通过多种动作技术的学练,引导学生参加展示、比赛,从而增强学生对结构性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前后跳,又要引导学生左右跳,还要引导学生开合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花样跳绳”就是学生基本跳绳动作的重组,是一种内化创新。为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对“花样跳绳”进行自主创新,还要对学生的跳绳进行节奏性控制,提醒学生前摇的注意事项。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绳感”,让学生掌握各种花样跳绳的动作。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并展示创编成果。在运动、互动、活动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有序、创新学练,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我,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体育学练中的“练”,彰显着学生的生命智慧。

体育学练的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生为本,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育人手段,引导学生满怀信心、满怀激情地学练,从而让学生的体育学习向深度发展。在学生的体育学练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巩固学生的“元动作”(基本动作),积累学生的“元知识”(基础知识)。以“元动作”和“元知识”作为学生体育学练的起点,引导学生的深度学练,鼓励学生的体育学练迁移,让学生不拘泥于一些基本的、具体的动作样式。在深度学练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体育学练的深度体验。

三、智慧:学生体育学习的内生力

智慧是学生体育学练的内核。传统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就是学生学习怎样活动、运动身体。现代体育教学观认为,学生的体育学练不仅是身动,还是一种心动过程。如果学生在体育学练过程中,没有内在的思维、想象活动的参与,这样的体育学练就是肤浅的、被动的、无发展性的。“乐·动·慧”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尝试体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的体育学练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培养学生的体育智慧,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经历、探索、反思。高品质的体育学练,不仅要关注体育学科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练心理、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发高品质的体育学练任务,从而借助任务有效地培育学生的体育思维。如在教学“障碍跑”这一部分内容时,以往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就是设置各种障碍,然后让学生反复地学练,教师对此反复地讲解等。培养学生的体育智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如教师可以构建相对的“劣构问题”,引导学生补充完善。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障碍,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判断该障碍属于哪种障碍,即障碍跑的类型,从而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障碍跑的策略、措施、路径并付诸行动。因此,对于“障碍跑”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应重点引导学生判断、决策、实施。这样的一种体育学练,不仅是考量学生的体育学练技术,更重要的是考量学生的体育学练智慧。

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练智慧,还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练“元认知”意识的培养、“元认知”能力的提升。“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体育学练如何学到、怎样学好等问题,引导学生在体育学练过程中反思,从而不断改进、完善学生的体育学练方法,优化学生的体育学练样态,生成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建构“乐·动·慧”课堂,教师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还要超越具体的体育知识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品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建构,将学生培养成独立的生命个体、社会个体。

猜你喜欢

学练跳绳建构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创生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跳绳的起源
“学练标准”:课堂学与练更有效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
NO.10 跳绳